Workflow
梅花鹿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四个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九台区“土特产”招商引资推介会成功举办
新浪财经· 2025-08-17 15:35
九台区"土特产"产业资源与优势 - 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与黄金玉米带叠加区域,孕育出九台贡米、鲜食玉米、林下参、棚膜蔬菜、梅花鹿、林果等特色产品[3] - 拥有现代农业产业专利314件、专精特新企业23家、市级以上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46家[5] - 建成5个国家级科技小院和7个科企融合基地,"三品一标"认证达48个[5] 重点推介项目与合作 - 长春市九台贡米集团有限公司推介九台贡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3] - 吉林九富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介肉牛产业融合发展养殖场招租、居民生活保供冷链物流低碳产业基地招租项目[3] - 现场达成计划总投资额超10亿元的战略合作,其中农产品购销协议金额近5000万元[7] 具体投资项目与产能 - 70万套种鸡育繁推一体化项目计划投资4.32亿元,投产后年增商品代肉鸡雏7000万只[7] - 吉林省梅花鹿种质创新项目建成后可饲养梅花鹿10000头,年产鹿茸约40吨、自繁仔鹿3500头、冻精10万剂[7] - 冬瓜产品深加工项目年处理鲜冬瓜超5000吨,生产冬瓜蓉2000吨、冬瓜籽50吨、冬瓜皮干制品100吨[7] 未来发展规划 - 以"1653"规划为指引,聚焦九台贡米、鲜食玉米、林下参、棚膜蔬菜、梅花鹿、林果6大特色产业[9] - 计划通过科技驱动、品牌塑造、产业融合3大核心驱动力,力争2030年实现"土特产"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8亿元[9] - 目标培育5个全国知名品牌,使"土特产"成为富民强区支柱产业[9]
(活力中国调研行)粮食收购量创新高 黑土地保护显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7:08
粮食产量与收购 - 2024年长春全市累计入库新粮1116.5万吨,同比增加19.6万吨,粮食收购量创近10年新高 [1] - 2024年长春粮食产量达259.9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提高到每亩1090.2斤 [1] - 长春6个产粮县(市、区)全部进入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 [1] 农业经济指标 - 长春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40亿元 [1] - 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74元,比5年前增长30%以上 [1] - 2024年长春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达787.1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的三分之一 [6] 粮食质量与储备 - 长春共抽检粮油样品502批次,确保新收获粮食和成品粮油质量安全 [2] - 主城区成品粮油储备供应量保证15天 [2] - 2021年建立成品粮油储备以来,在承储企业选定、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监管 [2] 科技创新与农田建设 - 2022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合作,建成1个万亩级、17个千亩级示范基地 [2]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03万亩,构建现代化农田体系 [2] - "梨树模式"推广面积从225亩增至2025年超340万亩,在东北四省区推广面积超1亿亩 [3] - 农安和公主岭的两个无人农场展示耕、种、管、收各环节无人化作业应用场景 [6] 产业链与品牌建设 - 玉米加工、大米、生猪、肉牛、肉鸡、梅花鹿等多个优势产业链已形成 [6] - 借力成都糖酒会、长杭对口合作等平台,累计达成购销合作约3万吨 [2]
甘肃宕昌:“干部大讲堂”铸魂增智转作风,赋能发展新征程
中国发展网· 2025-06-12 17:06
干部能力提升与作风建设 - 宕昌县通过"干部大讲堂"开展120余场次基层走访座谈,查摆1000余条问题并建立闭环整改机制 [3] - 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解决625件群众问题,化解651起矛盾纠纷,提前完成97项"为民办实事"任务 [3] - 352支党员先锋队、725个党员示范岗和1125处党员责任区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5] - 创新"网格+"管理模式,11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年均开展30余次民情收集活动解决40余件实际问题 [5]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 阿坞镇建成5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和食用菌产业园,新寨乡发展肉兔、梅花鹿养殖产业并延长花椒产业链 [4] - 两河口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120户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 [4] - 建成15个省级示范村、33个市县级示范村和43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投入1810万元改造184家农家乐 [8] - 研发328款农特产品,44道"羌源味到"康养菜品入选农业百强品牌,8道药膳获全国金奖 [8] 文旅融合发展 - 官鹅沟景区"夜游羌寨"项目带动游客量同比增长87%,推进20个康养驿站建设 [7] - 全县接待游客40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6亿元,带动3.2万名群众增收 [8] - "宕昌药材云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帮助农户降低交易成本超1200万元 [7] 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 - 新建改建4.38万座户用卫生厕所,实施6处污水处理工程,建成5个垃圾处理站和22座便民桥 [13] - 完成73.4公里村道硬化和22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602.8公里生态长廊 [13] - 自然资源局"智慧矿山监管系统"使违规开采行为下降90% [12] 民生保障与社会服务 - 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发放5000多万元救助资金惠及3.7万名困难群众 [3] - 完成19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7个城市更新项目,惠及2.1万人次 [3] - 教育局"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手册"在23所学校推广,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降低35% [12]
林下生金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12
林下经济概述 - 林下经济依托森林资源开展生态友好型经济活动,包括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景观利用 [1] - 2023年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 [27] - 云南林下经济总产值从2019年650亿元增至2023年1481亿元,野生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 [3] 林下种植模式 - 全国形成林药、林菌、林茶等8大类种植模式,福建竹笋年产量达213.6万吨 [2][4] - 云南利用3.7亿亩林地发展林草中药材,草果八角等种植面积超10万亩 [3] - 湖南安化县多花黄精种植12.6万亩,综合产值32.1亿元,亩产超4000斤 [13][14] 林下养殖实践 - 全国年出产林禽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广西南宁树木园梅花鹿存栏近1000头 [6][9] - 湖南石门县林下养蜂11万群,年产蜂蜜1800吨产值2亿元,采用流动放养模式 [10][11] - 福建沙县养蜂覆盖90%林地,龙头企业大通农牧年产土鸡12万只、鸡蛋1500万枚 [11] 精深加工与品牌建设 - 湖南资阳区开发木槿花8类产品,产业综合年产值超亿元,亩产值1.5万元 [12] - 福建打造"沙邑珍品"公用品牌,紫灵芝种植4.24万亩,开发灵芝茶等系列产品 [15] - 广西建成26个精品示范基地,创建192个知名品牌如"高峰灵芝""防城金花茶" [16] 森林旅游与康养 - 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7.6亿人次,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年接待40万人次 [17] - 七坡林场开发研学基地,2023年接待8万人,融合自然教育实现差异化 [18][19] - 国家规划2025年森林康养服务超6亿人次,形成"康养+医疗"等融合模式 [20] 发展瓶颈与解决方案 - 林产品深加工率不足30%,云南勐腊县探索林权抵押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23][25] - 湖南启动林业基层特岗生计划,每年培养500名带编人才 [26] - 福建强化三产融合,广西推动建设"产供销"一体化基地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