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梅花鹿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粮食收购量创新高 黑土地保护显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7:08
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卢天恒表示,面对粮食收购市场低迷,粮农售粮意愿不高等多重压力,长 春共派出13个检查组,维护收购市场秩序以及售粮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整治拖欠粮款问题专项行动, 全市共组建13个排查组,排查423户粮食收储企业,避免出现新的拖欠粮款问题。 中新网长春7月18日电 (记者马海燕石洪宇)记者近日在长春采访获悉,截至2024年收购期结束,长春全 市累计入库新粮1116.5万吨,同比增加19.6万吨,粮食收购量创近10年新高。 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一行近日走进长春看农业,了解到去年长春全市县域地区生产 总值实现1840亿元;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74元,比5年前增长30%以上;2024年长春粮食产 量创历史新高,达259.9亿斤,粮食单产提高到每亩1090.2斤;长春6个产粮县(市、区)全部进入国家粮 食生产百强县。 长春还统筹开展粮食品牌建设和产销对接,推进玉米水稻产业集群建设。借力成都糖酒会、长杭对口合 作等平台,大力推介长春粮食品牌,搭建合作桥梁,累计达成购销合作约3万吨。 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的种植基地。中新网记者石洪宇摄 长春市农业农村局副 ...
兰州西固达川:抓实五大农旅产业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发展网· 2025-07-09 11:39
农文旅融合 - 以农文旅融合为突破口,聚焦"五大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1] - 完善三江口生态文化廊道基础设施,包括1.2公里天鹅观赏区生态健步廊、500余个泊位停车场及旅游公厕 [1] - 引入旋转木马、小火车等游乐设施,开发研学游、冰雪运动项目,单日客流量最高突破2000人次 [1] - 投资315万元改造岔路村综合市场,带动村民农闲增收超30万元 [1] 特色农业 - 投资2700万元建设玉米育种试验田,配套3.56公里沟渠、8座节水灌溉设施及20.2公里硬化道路 [2] - 投入1000万元建成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物联网监测与智能水肥管理 [2] - 甘肃和恒农业建设500亩玉米育种试验园区,已选育40个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 [2] 特色养殖 - 藏香猪年出栏量超300头,定位绿色高端林下养殖 [3] - 梅花鹿养殖结合旅游开发,推出鹿血、鹿茸等保健产品及互动体验项目 [3] - 鸵鸟养殖形成肉、蛋、皮毛产业链,赛马繁育基地发展骑乘体验与马术培训 [3] 特色农产品 - 中蜂养殖形成蜂产业链,提升土蜂蜜附加值 [4] - 依托千年枣树开发古法酒枣,推广便携礼品包装 [4] - 推行"林上果+林下鸡"模式,年产桑林鸡数千只,建立可追溯体系 [4] - 利用北纬36°地理优势发展冬麦面精深加工 [4] 特色餐饮 - 标准化发展"马俊"水盆羊肉品牌,带动小尾寒羊养殖 [5] - 生态养殖黄河鲤鱼,开发红烧、清蒸等特色做法 [5] - 提升新春鲜卤肥肠工艺标准,形成风味卤味名片 [5] - "易荣"大盘土鸡结合林下散养鸡,突出原汁原味特色 [6]
菏泽鹿鸣宴技术开发中心董事长刘学仁: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企业研发创新更安心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7:16
梅花鹿自古便是中医药珍贵药材的来源,其肉质虽营养丰富,但独特的"草膻味"却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 的广泛应用。面对这一问题,刘学仁创新性地融合中草药泡制、药膳异味抵消、味觉弱化以及烹调理化 技术,历经无数次试验,研发出能够有效去除梅花鹿肉草膻味的中草药组合配方和低温异味消除技术。 刘学仁说,"有了法律保障,我们将更加积极地研发出更多药食同源食品,为大健康产业做出贡献。"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保健方式的选择愈发谨慎和理性。药食同源食品凭借天然、安全的特性, 备受大众青睐。作为大健康产业中的朝阳产业,药食同源食品备受关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为民 营企业参与这一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 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刘学仁致力于研究开发药食同源食品,多年来取得众多专利技 术,曾因缺乏保障而面临被滥用的风险。"有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保障,我们在产品研发上可以更加全 面、精细,更加符合当下的消费时代需求。" 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民营企业曾面临诸多困境。菏泽鹿鸣宴技术开发中心董事长刘学仁在接受记者采 访时深有感触地表示, ...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br/>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辽宁日报· 2025-06-25 09:29
粮食与农产品稳产保供 - 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3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00亿斤左右,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集成技术 [2] - 稳定生猪产能,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130万头以上,智能化升级改造畜禽规模养殖场不少于200个 [2] - 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76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治理黑土区侵蚀沟227条 [3] -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支持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4] - 新建改造设施农业10万亩,提升蔬菜等农产品供应能力,支持深远海渔业设施和海洋牧场建设 [6] 农业科技与装备 - 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增加农机报废更新机具种类,拓展人工智能、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 [4] - 强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完成葠窝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和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 [4] - 构建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 [4] 农村产业与农民增收 - 重点培育海参、人参、梅花鹿等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少于50家 [10] - 改造升级县域电商直播基地不少于40个,建设乡镇集贸市场60个,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0万立方米 [10] - 扩大农民经营性收入,发展特色种养、民宿、手工作坊等项目,建设特色农业县、工业强县和文旅强县 [11] - 推进家政兴农行动,加强劳务协作,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11]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建设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50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30座 [13] - 推进5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改造农村危房4000户,建设村级为农服务站点81个 [13] - 建设县域医疗重点专科40个,提升村卫生室3500所,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4] - 新增农村垃圾收集设施1.4万个、转运设施14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0%以上 [15] 乡村治理与改革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推进农垦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 [25] - 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资保供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25] - 培育乡村工匠,培训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等1万名以上,选派科技特派团(组)160个以上 [24] -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加强"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 [22]
甘肃宕昌:“干部大讲堂”铸魂增智转作风,赋能发展新征程
中国发展网· 2025-06-12 17:06
干部能力提升与作风建设 - 宕昌县通过"干部大讲堂"开展120余场次基层走访座谈,查摆1000余条问题并建立闭环整改机制 [3] - 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解决625件群众问题,化解651起矛盾纠纷,提前完成97项"为民办实事"任务 [3] - 352支党员先锋队、725个党员示范岗和1125处党员责任区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5] - 创新"网格+"管理模式,11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年均开展30余次民情收集活动解决40余件实际问题 [5]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 阿坞镇建成5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和食用菌产业园,新寨乡发展肉兔、梅花鹿养殖产业并延长花椒产业链 [4] - 两河口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120户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 [4] - 建成15个省级示范村、33个市县级示范村和43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投入1810万元改造184家农家乐 [8] - 研发328款农特产品,44道"羌源味到"康养菜品入选农业百强品牌,8道药膳获全国金奖 [8] 文旅融合发展 - 官鹅沟景区"夜游羌寨"项目带动游客量同比增长87%,推进20个康养驿站建设 [7] - 全县接待游客40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6亿元,带动3.2万名群众增收 [8] - "宕昌药材云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帮助农户降低交易成本超1200万元 [7] 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 - 新建改建4.38万座户用卫生厕所,实施6处污水处理工程,建成5个垃圾处理站和22座便民桥 [13] - 完成73.4公里村道硬化和22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602.8公里生态长廊 [13] - 自然资源局"智慧矿山监管系统"使违规开采行为下降90% [12] 民生保障与社会服务 - 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发放5000多万元救助资金惠及3.7万名困难群众 [3] - 完成19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7个城市更新项目,惠及2.1万人次 [3] - 教育局"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手册"在23所学校推广,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降低35% [12]
林下生金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12
林下经济概述 - 林下经济依托森林资源开展生态友好型经济活动,包括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景观利用 [1] - 2023年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 [27] - 云南林下经济总产值从2019年650亿元增至2023年1481亿元,野生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 [3] 林下种植模式 - 全国形成林药、林菌、林茶等8大类种植模式,福建竹笋年产量达213.6万吨 [2][4] - 云南利用3.7亿亩林地发展林草中药材,草果八角等种植面积超10万亩 [3] - 湖南安化县多花黄精种植12.6万亩,综合产值32.1亿元,亩产超4000斤 [13][14] 林下养殖实践 - 全国年出产林禽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广西南宁树木园梅花鹿存栏近1000头 [6][9] - 湖南石门县林下养蜂11万群,年产蜂蜜1800吨产值2亿元,采用流动放养模式 [10][11] - 福建沙县养蜂覆盖90%林地,龙头企业大通农牧年产土鸡12万只、鸡蛋1500万枚 [11] 精深加工与品牌建设 - 湖南资阳区开发木槿花8类产品,产业综合年产值超亿元,亩产值1.5万元 [12] - 福建打造"沙邑珍品"公用品牌,紫灵芝种植4.24万亩,开发灵芝茶等系列产品 [15] - 广西建成26个精品示范基地,创建192个知名品牌如"高峰灵芝""防城金花茶" [16] 森林旅游与康养 - 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7.6亿人次,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年接待40万人次 [17] - 七坡林场开发研学基地,2023年接待8万人,融合自然教育实现差异化 [18][19] - 国家规划2025年森林康养服务超6亿人次,形成"康养+医疗"等融合模式 [20] 发展瓶颈与解决方案 - 林产品深加工率不足30%,云南勐腊县探索林权抵押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23][25] - 湖南启动林业基层特岗生计划,每年培养500名带编人才 [26] - 福建强化三产融合,广西推动建设"产供销"一体化基地 [27]
吉豫合作 “畜”势共赢——吉豫两省农业合作对接推介活动在河南召开
环球网· 2025-04-30 16:08
吉豫两省农业合作对接活动 - 吉林省与河南省召开为期2天的农业合作对接推介活动 吉林省副省长郭灵计和河南省副省长李酌出席 [1] -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组织10家重点畜牧企业参会 促成7家企业(政府)达成4项合作意向协议 [1] 合作领域与产业互补 - 双方围绕"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梅花鹿产品研发及销售、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等议题深入交流 [3] - 吉林省加速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和千亿级梅花鹿产业 期待与河南在食品加工、市场渠道形成互补 [3] - 河南省拥有双汇、牧原等龙头企业 在生猪屠宰加工、肉牛产业化方面与吉林合作空间广阔 [3] - 河南省成熟的食品加工经验和销售渠道可助力吉林梅花鹿产业发展 [3] 签约项目与规模 - 长春鹿港商贸与河南豫农优品签署《梅花鹿产品平台合作销售框架协议》 [5] - 九台区政府与河南豫农优品签署《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意向合作框架协议》 [5] - 梨树县鼎鑫与漯河喵链食品签署《年屠宰加工10万头肉牛(鹿)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5] - 吉林省德翔牧业与河南省牧翔生物签署《兽药开发项目协议》 [5] - 4组签约涉及肉牛、梅花鹿、食品加工、兽药等领域 预计年合作规模超5亿元 [5] 考察与长效机制 - 吉林代表团考察双汇集团漯河总部、原阳县预制菜发展中心、雨轩清真食品等河南标杆企业 [7] - 12家驻豫吉商企业计划通过商会和"豫农优品"平台建立"吉林优质畜产品中原展销中心" [7] - 活动构建"北畜南销、南技北引"产业协作新范式 通过商会建立长效对接机制 [7] -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将建立专项工作推进机制 推动意向协议落地 打造全产业链合作模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