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压缩机
搜索文档
石化机械(000852) - 2025年11月25日石化机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26 20:26
氢能业务发展 - 氢能机械公司以氢气压缩机、碱水制氢装备和纯氢管道为突破口,形成加氢、制氢、供氢系列装备及LNG加气设备等核心产品 [1] - 2025年在武汉东西湖区临空港购地拟建设数智氢能机械创新园,目标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1] - 实施"1234"发展战略:建成1个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服务上游制氢和下游加氢2大市场,打造核心技术、关键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3种优势,聚焦氢加供、制氢、输氢及其他清洁能源装备4类方案 [4] - 2025年10月21日与中石化资本公司、石科院、大连院签订投资意向书,各方拟以增资扩股方式向氢能机械公司投资 [3] 传统业务与市场表现 - 近两年因国家管网建设速度放缓及项目开工延迟,钢管业务国内市场订货下降,但海外市场稳步增长,预计2026年整体业务将有所上升 [5] - 2025年公司与中石化集团多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推进"组团出海",与沙特阿美、ADNOC等石油巨头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压缩机产品进入道达尔、索纳塔克等国际企业供应链体系 [7] 深地与深海技术产品 - 钻头钻具、超深井钻机、固压设备等产品应用于深地油气开采,钻头钻具在我国首口超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多个层段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我国万米井及8000米以深井难钻地层主力工具服务商 [6] - 钻头钻具、水下井口系统、海洋固井装备等产品应用于深海作业,等应力大扭矩螺杆钻具及"锋"系列PDC钻头在南海深海广泛应用并创造机械钻速新纪录 [7] - 水下井口系统已完成多个系列产品开发,在东海、南海市场实现商业化推广应用,海洋固井装备在"蓝鲸1号"超深水钻井平台、"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应用 [7]
开山股份签署肯尼亚绿氨项目相关合同 项目总投资预计8亿美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22:24
项目概况 - 开山股份肯尼亚子公司与肯尼亚发电公司签署蒸汽供应协议,项目总投资预计8亿美元左右 [1] - 项目规划建设165.4兆瓦地热发电厂,并配套年产10万吨绿氨的化工设施 [1] - 计划通过购买低谷电力将绿氨总产能提升至年产20万吨 [1] - 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绿色氨基化肥尿素18万吨、硝酸铵钙30万吨 [1] 商业模式与市场 - 项目产品全部或大部分由肯尼亚农业部包销,肯尼亚财政部兜底付款 [1] - 项目年收入预计2.2亿美元至2.5亿美元,经营期限25年以上 [1] - 该项目如成功实施将是东部非洲最大的农业项目 [2] 技术与合作 - 公司将与国内顶级工程设计院合作建设绿氢、绿氨及化肥装置 [2] - 蒸汽采集系统、地热模块电站及关键压缩机将由开山股份相关子公司设计、制造 [2] - 项目将展现公司整合地热发电、制氢、合成氨全产业链的技术与商业能力 [2] 战略意义 - 项目标志着公司业务版图成功扩展至绿氢、绿氨新能源领域 [2] - 为公司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综合利用地热能、太阳能及风能大规模生产绿氢/绿氨奠定基础 [2] - 本次合同的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 公司近期业绩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11.9亿元,同比增长10.45%;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增长166.33% [3] - 前三季度营收为34.41亿元,同比增长10.65%;净利润为3.04亿元,同比增长38.05% [3]
武汉发布13条促进氢能产业发展 目标2027年氢能总产值达200亿
长江商报· 2025-10-09 07:36
总体目标 - 目标到2027年将武汉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中心和氢能枢纽城市 [2] - 氢能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其中氢能汽车、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120亿元 [2] - 培育引进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6家以上、氢能产业规上企业50家以上 [2] 产业规模与创新目标 - 计划突破氢能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5项,创建6个省级及以上氢能产业创新平台 [2] - 氢气总产能目标达到40万吨/年,全市建成加氢站20座 [2] -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目标突破2500辆 [2] 核心技术攻关与创新支持 - 将围绕"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重点环节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 [3] - 对纳入市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按规定给予最高80万元人民币支持 [3] - 对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级氢能项目,按规定给予国家拨付资金最高50%、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人民币支持 [3] - 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级氢能创新平台,按规定给予1000万元人民币支持 [3] 产业链与基础设施建设 - 瞄准燃料电池、制氢装备等优势领域,推动符合条件的"金种子""银种子"企业上市 [4] - 优先支持三环线、四环线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加氢环线 [4] - 对新建和改建的加氢站,按规定给予2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建设补贴 [4] 应用场景拓展 - 发挥工业副产氢禀赋优势,推进工业副产氢就近消纳 [4] - 推动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示范应用 [4] - 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国家能源领域氢能区域试点 [4] 金融与人才政策支持 -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对接省级氢能产业投资基金 [5] - 推动形成覆盖氢能科创、孵化、加速和上市培育全过程资金需求的基金矩阵 [5] - 引导国资和社会资本通过产业基金形式参与全市氢能产业相关项目 [5] - 支持氢能领域高层次人才申报"武汉英才"计划 [5]
气候危机凸显氢能本色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18 20:13
氢能行业前景 - 氢能是工业深度脱碳利器,是未来几十年碳中和最大赢家,将成能源转型关键,资本市场关注度将聚焦氢能板块[5] 涉氢企业分析 - 聚石化学通过控股子公司布局AEM膜,性能获行业认可,大化工基因适配量产环节,市值24亿元[2] - 石化机械大股东为中石化,被指定为“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提供制氢、输氢、加氢环节装备[2] - 中原内配是河南氢能产业链重要企业,转型氢燃料电池零部件,与阳光新能源合作构建氢能产业集群[2] 风险提示 - 产业政策不及预期、技术突破及降本不及预期[3]
武汉未来三年氢能怎么做?
势银能链· 2025-07-08 11:21
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 武汉计划构建"一核一都两翼"氢能产业集聚区,目标到2027年氢气总产能达40万吨/年,建成加氢站2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500辆 [4] - 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容器等环节,对市重点研发项目最高支持80万元,国家重大项目配套支持最高500万元 [4]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新获批国家级实验室/中心给予1000万元支持,落实首台套装备推广政策并建设中试平台 [5] 氢能供给与基础设施建设 - 多元化制氢路径:扩大工业副产氢("灰氢"),鼓励离网制氢、生物质制氢等"绿氢"技术,支持化工园区外制加氢一体化试点 [5] - 加氢站建设:优先布局三环线/四环线环线,给予新建/改建站200万元补贴,站内制氢设备额外补贴50%(上限200万元) [6] - 运营补贴:日加氢量≥500kg且售价≤25元/kg的加氢站,按20元/kg标准给予年度最高300万元补贴 [6] 氢能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领域:支持钢铁企业研发氢冶金技术,推动深度脱碳 [6] - 交通领域:重点推广重载商用车、冷链物流车等燃料电池车辆,探索公交/配送/渣土运输等场景,落实高速公路通行费全返政策 [6][8] - 能源领域:示范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开展分布式发电、光氢储微网等应用 [7] - 创新示范:推动氢能无人机、燃料电池船舶、天然气掺氢燃烧等场景,鼓励景区/高校推广观光车及二轮车 [8] 政策与区域协同 - 简化加氢站审批流程,鼓励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建设 [6] - 协调黄石、潜江等周边城市构建区域氢气供给体系 [5] - 支持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对市级示范区给予奖励 [8]
机构:绿氢项目开工率有望逐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11:36
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 加快氢能装备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推动氢气储运配套装备发展 加快液氢罐箱运输技术产业化 支持液态有机溶剂储氢装备应用 加大制氢电解槽 氢气压缩机等重点产品生产 [1] - 优化氢能装备生产企业奖励政策措施 [1] 绿氢产业链投资机会 - 电价下行 碳价上升 政策支持 绿色燃料订单增长等多重因素支撑下 绿氢项目开工率有望逐步提升 上游电解槽行业或将逐渐走出"内卷"阶段 [1] - 下游绿氢或绿氨绿醇项目经济性有望逐步改善 [1] - 绿氢成本的下降 氢能在交通 工业等领域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1] - 节能降碳是我国发展氢能的核心动力 在钢铁 炼油 合成氨等行业节能减碳专项行动的大背景下 氢能应用规模有望提升 [2] - 2025年我国将形成氢能制 储 输 用全链条发展的标准体系 支持我国氢能发展 [2] - 国内外需求引导之下 氢能工业 航运需求有望提升 [2] - 绿氢制备是绿氢产业链的核心 具备成本优势及技术优势的电解槽制备厂商有望受益 [2] - 绿醇 绿氨的有效供给存在稀缺性 [2] 重点推荐企业 - 电解槽相关企业:华电科工 华光环能(600475) [1][2] - 氢基能源运营商:吉电股份(000875) [1][2] - 燃料电池相关企业:国鸿氢能 国富氢能 重塑能源 [1] - 其他推荐企业:阳光电源(300274) 隆基绿能(601012) 中国天楹(000035) [2]
武汉:拟按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加氢站建设规划
快讯· 2025-07-07 10:18
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 武汉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公开征求意见 [1] - 加快氢能装备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1] 氢能装备制造 - 加快氢能装备智能制造零碳产业园和氢能科技产业园建设 [1] - 推动氢气储运配套装备发展 [1] - 加快液氢罐箱运输技术产业化 [1] - 支持液态有机溶剂储氢装备应用 [1] - 加大制氢电解槽、氢气压缩机等重点产品生产 [1] - 优化氢能装备生产企业奖励政策措施 [1] 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加氢站建设规划 [1] - 简化审批流程 [1] - 优先支持三环线、四环线加氢站点基础设施建设 [1] - 鼓励现有加油(气)站改建、扩建加氢设施 [1] - 建设"油气电氢"综合能源一体站 [1]
石化机械(000852) - 2025年6月12日石化机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3 16:44
氢能产业发展 - 公司建议关注2024年度报告及相关信息报道了解氢能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制约因素 [1] - 近两年公司在加氢、制氢、供氢等多领域取得业绩突破,正推进氢能装备基地二期产能建设 [2] - 公司参与深地岩洞规模化氢储能系统研究,“5万标方岩洞氢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暂未涉足镁基储氢技术 [2] - 氢能行业整体处于培育期,随着产业发展和应用场景拓展,公司经营业绩将改善 [3] -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布局氢制备、储运和加注环节,构建联合创新、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 [3] 业务与市场 - 公司围绕“345”产业布局,通过科技创新、拓市降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业绩 [2] - 公司积极跟进并投标社会上可参与的氢能项目,以氢气压缩机等为突破口,攻坚制氢、加氢主力市场,布局输氢和用氢领域 [2] - 除油气开采产品设备外,公司还有氢能装备、环保装备、化工装备、数字化4大新兴业务和5项特色服务 [3] - 公司参与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 [3] - 公司页岩气开采设备研制为主要业务,多年前已实现量产 [5] 原材料与成本控制 - 公司目前暂未开展原材料套保业务 [1] 税收与优惠 - 中石化氢能机械(武汉)有限公司2024年11月注册成立,暂不满足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条件,未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3] 资金与支持 - 公司2023年获授“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控股股东中石化集团从技术、市场等方面支持公司氢能装备产业发展 [5] - 对于中国石化氢能基金投资,公司有相关信息将及时披露 [5] 合作与战略 - 公司坚持平等、诚信、开放的合作态度,欢迎交流洽谈合作 [5] - 公司积极融入中石化上游一体化战略,助力订单获取和技术研发能力提升,暂无重组整合计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