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能应用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中华煤气与香港科技园公司携手开创氢能充电新时代 建设全港首个公众电动车自动氢能充电系统
格隆汇· 2025-07-28 16:56
项目概述 -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合作建设全港首个公众电动车自动氢能充电系统,项目位于香港科学园,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启用[1] - 系统由煤气公司承建,香港科技园公司负责营运和管理,包括抽氢、发电、储能及电力控制设备,直接从燃气管网提取纯度超过99.97%的氢气[1][3] - 系统每天可生产12公斤氢气,足够供应五个7 kW电动车充电桩运作,全程自动化且零二氧化碳排放[3][30] 技术细节 - 系统利用煤气公司成熟的氢气提取和储存技术,从燃气管网中提取氢气供氢燃料电池发电[3][4] - 煤气公司供应的燃气中约50%为氢气,公司拥有超过160年的氢气处理经验[4] - 系统配备储能设备以确保充电站电力稳定[3] 合作方表态 - 煤气公司常务董事黄维义表示项目成功后可将技术复制到其他应用场景,推广氢能设施及燃料电池系统应用[4][17] - 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指出项目展现氢能在电动车充电的应用潜力,推动绿色交通转型,并希望成为氢能基础设施扩展的催化剂[4][19] -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强调项目为利用本地煤气网路发展氢能应用提供技术示范,符合《香港氢能发展策略》[4][14] 项目意义 - 项目是香港氢能充电的示范基地,标志着香港在绿色能源及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1] - 香港科技园公司作为全港首个承诺2045年"净零排放"的法定机构,通过该项目将创新科技转化为减碳方案[4] - 项目为香港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推动氢能基础设施扩展[4][19] 项目进展 - 合作协议由煤气公司营运总裁郑晓光与香港科技园公司首席营运总监麦善鸣签署[8] - 项目启动仪式有多位政府官员及企业高管出席,包括环境及生态局局长、立法会议员及机电工程署代表[11] - 系统将设置于香港科学园区内,从现有燃气管网提取氢气供应充电桩[32]
西南首个“燃料电池 + 固态储氢”应急发电系统应用
势银能链· 2025-07-16 11:44
氢燃料电池应急发电系统技术突破 - 西南地区首个220kW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在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用 由荣创新能联合厚普清洁能源、成都集氢科技共同研发 实现"研发-制造-应用"闭环模式[2] - 系统采用"燃料电池+固态储氢"一体化设计 通过五项关键技术创新 具备轻量化、小型化、快速部署及在线燃料补给能力[4] - 采用标准集装箱模块化组装 融合大功率高效燃料电池发电、低压固态储氢气及不间断供电电力转化技术 电网断电后可瞬间切换至应急供电模式[4] - 额定功率200kW下可连续供电2小时以上 通过在线更换固态储氢模块实现不限时持续供电[4] 燃料电池技术性能指标 - 研发团队攻克"氧饥饿"和"氧饱和"效率损耗难题 通过精准控制氧气供应提升发电效率[4] - 系统额定发电效率突破48% 峰值效率超过65% 实现同等氢气输入下的电能输出最大化[4] - 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国际权威SIL2功能安全认证 确保产品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4] 固态储氢技术创新 - 采用固态储氢技术将氢气以原子态存储于特制合金材料中 储氢压力降至4.0MPa以下 安全性大幅提升[5] - 实现快速吸放氢 与燃料电池系统热耦合达到"放氢零能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 - 研发储氢装置在线更换技术 单储氢模块可存储16kg氢气 实现不中断供电情况下的在线无缝切换[5] 系统环境适应性 - 具备出色环境适应能力 在-35℃至45℃极端温度条件下稳定运行 适用于四川复杂多变气候环境[7] - 系统运行实现零碳排放 与传统柴油发电机相比显著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干扰[7] 行业活动与资源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行[3] - 势银(TrendBank)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 提供数据、研究、咨询、会议等服务[12]
武汉未来三年氢能怎么做?
势银能链· 2025-07-08 11:21
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 武汉计划构建"一核一都两翼"氢能产业集聚区,目标到2027年氢气总产能达40万吨/年,建成加氢站2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500辆 [4] - 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容器等环节,对市重点研发项目最高支持80万元,国家重大项目配套支持最高500万元 [4]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新获批国家级实验室/中心给予1000万元支持,落实首台套装备推广政策并建设中试平台 [5] 氢能供给与基础设施建设 - 多元化制氢路径:扩大工业副产氢("灰氢"),鼓励离网制氢、生物质制氢等"绿氢"技术,支持化工园区外制加氢一体化试点 [5] - 加氢站建设:优先布局三环线/四环线环线,给予新建/改建站200万元补贴,站内制氢设备额外补贴50%(上限200万元) [6] - 运营补贴:日加氢量≥500kg且售价≤25元/kg的加氢站,按20元/kg标准给予年度最高300万元补贴 [6] 氢能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领域:支持钢铁企业研发氢冶金技术,推动深度脱碳 [6] - 交通领域:重点推广重载商用车、冷链物流车等燃料电池车辆,探索公交/配送/渣土运输等场景,落实高速公路通行费全返政策 [6][8] - 能源领域:示范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开展分布式发电、光氢储微网等应用 [7] - 创新示范:推动氢能无人机、燃料电池船舶、天然气掺氢燃烧等场景,鼓励景区/高校推广观光车及二轮车 [8] 政策与区域协同 - 简化加氢站审批流程,鼓励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建设 [6] - 协调黄石、潜江等周边城市构建区域氢气供给体系 [5] - 支持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对市级示范区给予奖励 [8]
工业副产氢变废为能 国内首台套氢内燃机发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长江日报· 2025-06-09 08:38
氢能技术突破 - 中国首台套完全自主研制的300kW氢内燃机发电机组成功投入商业运营,是国内最大功率的氢内燃机发电机组 [1] - 该机组由华中科技大学、玉柴动力和氢成绿动联合研发,能直接使用工业副产氢(工业尾气)发电 [1] - 通过独创技术省去40%的提纯成本,发电效率超过42% [1] 商业化应用成果 - 在湖北云梦化工园区,机组将年50万标方废弃氢气转化为80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相当于7000户家庭全年用电 [1] - 同步满足20万平方米建筑的供暖需求 [1] - 单台机组年运行6000小时可消纳140万标方氢气,年减排二氧化碳1362吨(相当于7.4万棵成年树木固碳) [1] 行业潜力分析 - 全国化工园区理论上每年可回收副产氢约450万吨,若10%用于氢内燃机发电,年减排二氧化碳可达500万吨 [1] - 氢成绿动CEO表示目标为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就地消纳,并形成区域氢能生态 [2] - 公司看好氢能在矿山重卡等特定场景的应用潜力 [2] 公司背景与行业影响 - 氢成绿动成立于2024年,专注氨氢融合燃料零碳大功率内燃机研发、生产与测试 [2] - 专家指出该机组推广将加速氢能产业链发展,为能源转型与全球减碳提供新路径 [2]
安徽省第二批氢能环卫车交付运营
势银能链· 2025-06-05 11:50
氢能环卫车交付运营 - 安徽省第二批氢能环卫车在六安市金安区交付运营 由明天氢能公司向福龙马集团六安子公司交付新车钥匙 [3] - 此次交付标志着"电—氢—用"能源闭环形成 依托金安明天氢能"制-加一体站"的绿氢示范应用逐步推开 [5] 氢能环卫车技术参数 - 交付车辆为18吨氢能环卫洗扫车 搭载明天氢能自主研发101kW高性能燃料电池系统 可实现零下30℃快速冷启动 单次续航超400公里 作业时长提升70% [7] - 车辆具备"扫+洗+吸"一体化三模态协同模式 最大清扫能力7万㎡/h 洁净率≥95% 综合采购成本降低40% 作业效率对标国际一线品牌提升120% [7] - 车辆具有个性化红绿灯启停模式 日均作业能耗成本节省25% 年运营成本降低超15万元 能耗再降18% [7] 氢能环卫车运营数据 - 首台套18吨氢能环卫洗扫车加氢时间8-10分钟 单次加氢约20kg 可持续洗扫作业超12小时 累计运营里程超40000公里 减碳量达100吨以上 [9] - 与传统燃油环卫车相比 能量转换效率高达60% 能有效解决低温工况下锂电池性能衰减问题 具有"零排放、低噪音、低温工况、补能省时"等优势 [9]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7月16-17日在江苏无锡举行 [1] - 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日-3日在宁夏银川举行 [1]
机构:我国氢能应用规模有望加速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08:36
四川省氢能产业规划 - 到2027年实现高端氢能装备及核心技术突破 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自主化水平提升 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生态 [1] - 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4000辆 建设1—2条氢能轨道交通示范线 建成加氢站超40座 [1] - 在储能 供能及工业领域打造超10个应用场景 力争燃料电池商用车成本与燃油车持平 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1] 氢能产业链投资机会 - 上游电解槽招标项目增多 制氢技术突破 建议关注参与电解槽招投标的公司 [1] - 中游加快氢能输用发展 推动加氢站建设 建议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 [1] - 下游探索多场景应用 促进氢能交通推广 建议关注氢车应用领域企业 [1] 氢基绿色能源发展 - 技术成熟 政策推动 经济性可期三大驱动力 2025—2030年绿氢需求CAGR达84% 带动投资4400亿元 [2] - 电解槽及生物质气化炉设备占绿醇项目价值量13%/11% 建议关注设备供应商及选址优越的清洁能源运营商 [2] 氢能应用前景 - 钢铁 炼油 合成氨等行业节能减碳专项行动推动氢能应用规模提升 2025年形成全链条标准体系 [3] - 欧盟FEU和CBAM政策推动航运及工业领域氢基燃料需求 电解槽制氢和终端用氢技术突破加速规模提升 [3] - 绿氢制备是产业链核心 具备成本及技术优势的电解槽厂商受益 绿醇 绿氨供给存在稀缺性 [3] 推荐关注标的 - 华电科工 华光环能 阳光电源 隆基绿能 中国天楹 吉电股份等具备技术或成本优势的企业 [3]
“氢能+”产业新生态研讨会圆满召开,共探氢能应用新路径
势银能链· 2025-05-22 11:36
氢能产业生态体系 -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全力打造"标杆氢区、绿色氢区、全球氢区",构建以加氢示范站、国际氢能交流中心、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试验基地为支撑的"3+N"氢能产业生态体系 [7] 风冷燃料电池应用 - 风冷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长、重量轻、补能快等优势,规模量产后成本下降快,可应用于工业无人机、两轮车、移动电源、军工、小型游艇等领域 [9] 城市轨道交通与氢能 -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面临降本节支增效的可持续发展压力,需通过绿色节能燃料电池供电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应用,助力实现国家2030碳达峰目标 [11] 液氢技术发展 - 液氢在氢能源领域作用关键,需重视制、储、运、加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提升复杂工况下基础材料和工艺制造水平,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搭建测试平台 [13] 大模型服务平台 - 无问芯穹大模型服务平台为开发者提供高性能、易上手、安全可靠的大模型服务,覆盖从开发到服务化部署的全流程 [15] 活性碳纤维应用 - 活性碳纤维具有柔性加工成形性佳、比表面积大、质量轻密度小、强吸附力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核生化防护衣、医疗、环保、新能源等领域 [17] 氢安全风险 - 氢安全风险需高度重视,当前行业需解决氢能认知问题、用氢过程安全问题及涉氢风险管控问题 [19] 圆桌论坛 - 圆桌论坛围绕氢能产业新生态展开讨论,参与者包括协氢新能源、氢冉新能源、久勤动力等企业代表及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负责人 [20] 会议相关 - 会议主题为"氢能+"产业新生态研讨会,旨在探索氢能应用新思路 [2] - 会议现场提供绿氢群加入渠道及会议相册二维码 [3][22][23] - 会议视频版及图文版内容涵盖鲲华科技、中鼎恒盛、枡水科技等企业 [24]
氢能深度系列(二):政策助推应用落地,氢能两轮车有望迎放量元年
开源证券· 2025-05-12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驱动助推氢能两轮车应用落地,0 - 1 渗透贡献产业链增量,2024 年国内氢能两轮车投放量接近 7000 辆,同比增长超 230%,市场有望快速扩张,受益标的包括永安行、厚普股份、天能股份、神开股份和江苏神通 [3] - 安全性突出、经济性趋近,2B 端有望率先落地,共享市场渗透空间广阔,政策试点推动前期放量,2024 - 2030 年 CAGR 达 84%,远期有望走向市场化应用落地 [4][5] - 氢能两轮车整车制造及核心部件供应商有望首先受益 [6] 各部分总结 顶层设计推出 + 地方示范跟进,加速氢能两轮车落地进程 - 工信部揭榜挂帅任务明确提到氢能两轮车,对应用规模、核心部件性能与价格、相关配套设施作出指引,促进前期应用推广和未来大规模应用铺垫 [14][15] - 2024H2 各地政策颁布加速,2025 年氢能两轮车投放有望上量,多地出台政策支持推广,佛山市南海区明确不同阶段投放目标 [16][18] 安全性突出、经济性趋近,2B 端有望率先落地 - 氢能两轮车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核心部件包括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电动两轮车以电动自行车为主,2024 年销量占比达 63% [20][21] - 氢能两轮车适用于安全、环保、续航及周转率更高的场景,虽成本高但能量密度、续航等方面表现更优,适用于共享出行等场景 [23][24] - 安全性上,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频发,锂电池热失控问题严重,氢能两轮车在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有望替代锂电成为商业运营更优选 [28][36] - 经济性上,氢能两轮车当前综合使用成本较高,但考虑揭榜挂帅指引和加氢补贴后,经济性有望快速提升,市场对氢能试点经济性容忍度较高,两轮车有望成为应用落地突破点 [40][45] 共享市场替代空间广阔,政策试点推动前期放量 - 2023Q3 - 2024Q2 共享电动自行车总投放量维持在 690 - 700 万辆,2030 年氢能两轮车市场空间有望达 35 亿元,2024 - 2030 年 CAGR 达 84% [48][50] - 氢能两轮车玩家加速入局 2B 领域,传统整车 + 氢能新势力并行,永安行等企业在不同方面具备优势 [54] - 2024 年国内氢能两轮车投放量同比增长超 230%,2025 年有望进一步加速,原有场景深化、新场景开拓,带动相关部件放量 [56] 受益标的:氢能两轮车投放有望 0 - 1 突破,带动产业链放量 - 永安行是国内氢能两轮车头部公司,具备全产业布局,氢能业务高速成长,技术研发持续加强,产品在商用/民用领域均有进展,投放进度领先行业,实控人变更为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杨磊 [60][63][71] - 厚普股份为集氢科技第一大股东,固态储氢技术在氢能两轮车应用加速,储氢瓶具备优势,在两轮车领域有应用成果 [72][74][75] - 天能股份聚焦燃料电池赛道,与雅迪合作布局氢能电单车,发布氢电两轮车系统解决方案,推出两款产品 [76][77] - 神开股份两次入股瀚氢动力,布局氢能高潜力赛道,有望在两轮车领域持续拓展 [78]
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氢能深度系列(二):政策助推应用落地,氢能两轮车有望迎放量元年
开源证券· 2025-05-12 18: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驱动助推氢能两轮车应用落地,0 - 1 渗透贡献产业链增量,其相较锂电、铅酸车型具备能量密度、续航、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更适用于 2B 端应用场景,2024 年国内投放量接近 7000 辆,同比增长超 230%,市场有望快速扩张,受益标的包括永安行、厚普股份、天能股份、神开股份和江苏神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顶层设计推出 + 地方示范跟进,加速氢能两轮车落地进程 - 工信部揭榜挂帅任务明确提到氢能两轮车,对其应用规模、核心部件性能与价格、相关配套设施作出指引,促进前期应用推广和未来大规模应用铺垫 [14][15] - 2024 下半年各地政策颁布加速,如四川达州、北京、广西、广东佛山等地出台政策助力推广,2025 年有望成为投放上量元年 [16][18] 安全性突出、经济性趋近,2B 端有望率先落地 - 电动两轮车以电动自行车为主,氢能两轮车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核心部件为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 [20][21] - 氢能两轮车当前成本高于锂电/铅酸车型,但能量密度、续航、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表现更优,适用于安全、环保、续航及周转率更高的场景 [23][24] - 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频发,锂电池热失控问题严重,政策端对锂电池安全性要求逐步提高,氢能两轮车在多方面具备显著安全优势,有望替代锂电成为规模商业运营更优解 [28][31][36] - 氢能两轮车当前综合使用成本较高,但考虑揭榜挂帅降本目标和加氢补贴后,经济性有望快速提升,市场对氢能试点经济性容忍度较高,两轮车有望成为氢能应用落地突破点 [40][42][45] 共享市场替代空间广阔,政策试点推动前期放量 - 2023Q3 - 2024Q2 共享电动自行车总投放量维持在 690 - 700 万辆,预计 2030 年氢能两轮车投放量达 70 万辆,渗透率 10%,市场空间达 35 亿元,2024 - 2030 年 CAGR 达 84% [48][50] - 氢能两轮车玩家加速入局 2B 领域,传统整车制造商和氢能零部件厂商并行,如永安行、协氢新能源、攀业氢能等 [54] - 2024 年国内氢能两轮车投放量同比增长超 230%,2025 年随着原有场景深化和新场景开拓,投放量有望进一步加速,带动相关部件放量 [56] 受益标的:氢能两轮车投放有望 0 - 1 突破,带动产业链放量 - 永安行是国内氢能两轮车头部公司,实现全产业布局,氢能业务高速成长,技术端加大研发力度,产品在商用/民用领域均有进展,投放进度领先行业,实控人变更为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杨磊 [60][63][71] - 厚普股份持有集氢科技 35%股份,固态储氢技术具备核心竞争力,适用于共享两轮场景,在氢能两轮车应用加速,客户订单充足 [72][74][75] - 天能股份聚焦燃料电池赛道,与雅迪合作布局氢能电单车,实现氢能锂电融合创新,已推出两款产品 [76][77] - 神开股份两次入股瀚氢动力,布局氢能高潜力赛道,在两轮车领域有望持续拓展 [78]
超2000辆氢能两轮车落地,无需补贴实现规模化投用
势银能链· 2025-04-28 10:44
氢能两轮车行业动态 - 2024年国内氢能两轮车投放量突破1万台,标志着该领域进入规模化推广临界点 [4] - 预计3-5年内氢能两轮车将成为城市短途出行主流选择,受益于绿氢成本下降和换罐网络完善 [4] - 2025年以来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均展现强劲势头 [4] - 全国多地加速布局氢能交通网络,企业合作与资本投入密集落地 [4] 技术优势 - 氢能两轮车采用固态储氢技术实现5MPa以下低压储存,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2] - 氢能二轮车在短途高频出行场景中实现"小步快跑",无需依赖补贴 [2] - 成都新都区投放的"氢马儿"采用固态储氢技术,续航能力可达百公里 [7] - 上海晶擎能源发布国内首款续航突破200公里的小型氢燃料电池系统 [13] 区域投放情况 - 辛集市采用联和氢能氢能自行车进行路测,续航50-70公里 [4] - 黄石市计划在高校投放3000辆氢能助力车 [5] - 盐城大丰港投放34辆氢能共享单车,单次续航40公里 [5] - 常州高铁新城投放1000辆永安行氢能共享自行车,收费标准2元/20分钟 [6] - 成都新都区投放200辆氢能共享单车 [7] - 肇庆市高要区投放500辆氢能源共享单车,续航40-50公里 [9] - 佛山南海区首批500辆氢能两轮车投用 [10] 产业链进展 - 聚智合众完成1.1亿元A轮融资,设计产能为年产氢能动力系统20万套 [11] - 华旺能源采购1000辆氢能单车,中标金额800万元 [12] - 协氢新能源与深圳氢蜂动力签约5万辆氢电共享两轮车订单 [14] - 协氢新能源完成A轮融资数千万元首笔交割 [14] 政策与标准 - 《氢燃料电池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于2025年4月25日正式实施 [16] - 工信部提出两轮车用固态储氢材料储氢瓶和氢燃料电池系统两项任务 [17] - 到2026年需实现十万辆级氢燃料电池两轮车应用规模,系统成本低于5000元/套 [17] - 佛山南海区计划到2030年末累计投放氢能两轮车不低于4万辆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