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汇添富科技创新A
icon
搜索文档
扎根产业的“沉浸研究”,解码汇添富科技战队的投资“底蕴”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16:49
文章核心观点 - 汇添富基金科技投资团队通过"实业式投资"方法论,即长期、专注、系统化的产业研究、技术深耕和团队建设,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1] - 该方法论强调不追逐短期风口,而是像经营企业一样沉浸于产业研究、搭建人才梯队和锤炼组织体系,以在变化的市场中捕捉主线 [1] - 公司科技投资团队的深厚底蕴构成了其在技术加速迭代环境中的护城河,为投资者提供穿越周期的底气 [15] 投资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8日,汇添富旗下数字化及科技类产品近一年业绩亮眼,4只基金净值翻倍,10只基金涨幅超过50% [1] - 具体基金表现: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A近一年涨幅219.37%,汇添富科技创新A涨幅120.28%,汇添富自主核心科技一年持有A涨幅117.47%,汇添富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增强A涨幅102.27% [2] - 中长期业绩表现出耐力:截至2025年7月末,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A过去七年净值增长率在同类QDII混合基金中排名第一(1/23),过去五年和三年均排名第三(3/33, 3/44) [3] - 汇添富科技创新A过去五年、三年和一年在灵活配置型基金中的排名分别为前10%(37/433)、前10%(35/474)和前5%(19/476) [3][5] 全球视野与前瞻布局 - 科技团队强调全产业链研究视野,覆盖上下游、国内外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此为区别于其他机构的重要优势 [6] - 自2011年起,公司几乎每年组织基金经理赴硅谷等海外科技中心进行一线调研,面对面接触跟踪数百家企业如英特尔、英伟达、AMD等 [6] - 通过沉浸式跟踪,团队在2017年后敏锐察觉到数字化转型趋势,并于2020至2021年间前瞻性布局多只"数字系列"产品,如汇添富数字生活主题、数字未来混合等 [6] - 在当前AI浪潮中,通过全球深度调研,团队判断海外AI进展打开全球科技产业天花板,同时中国科技企业角色关键,推动资产价值重估 [7] 研究方法与理念 - 投资理念以深入的企业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挑选高质量证券进行中长期布局,以获得持续稳定的长期收益 [8] - 研究公司需建立多种触点以感知其治理架构、管理层和价值观,对早期公司跟踪周期长达三至五年 [8] - 研究需要时间积累,通过日常动态跟踪管理层变化及ROIC等指标动态,不断加深研究深度 [8] - 通过在产业中建立大量触点并投入资源(如参加产业论坛)以保持对变化的敏感度 [8] 团队合成与体系构建 - 科技投资强调平台化、体系化的团队作战,将个人能力合成为系统能力以提高在模糊产业趋势中的胜率 [9] - 团队建设四个维度:近20人的投研团队(含近10位基金经理)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10] - 专业分工覆盖电子、半导体、通信、计算机、传媒、互联网六大子行业,投资团队各有所长 [10] - 通过香港、美国、新加坡子公司布点,就近了解全球市场动向,反哺A股投资 [10] - 培育平等高效的分享文化,通过晨会、双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全天候沟通,基金经理亦承担前沿领域研究任务 [11] - 垂直一体化投研体系下,每位基金经理都是资深研究员,共享研究成果以拼出产业全貌,提升投资胜率 [11] 长期主义与底蕴厚植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理念,在主动权益投资业绩承压时期仍保持战略稳定,持续夯实科技投资基础 [12] - 团队建设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形成能力圈互补,即使在行业挑战时期也未停止 [12] - 以长期视角考核业绩并注重人才长期发展,例如研究员在行业低潮期坚守并最终抓住机会 [13] - 全面提升投资管理规则化,强调产品定位清晰、人岗有效匹配及组合构建规则化,引入Barra系统进行定量监测 [14]
扎根产业的“沉浸研究” 解码汇添富科技战队的投资“底蕴”
中国基金报· 2025-09-03 15:52
核心观点 - 汇添富基金科技投资团队采用"实业式投资"方法论 专注于长期产业研究和技术变革 不追逐短期风口 通过系统化团队协作和全球视野布局 实现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1] - 过去一年旗下数字化及科技类产品业绩表现突出 4只基金净值翻倍 10只基金涨幅超过50% [1] - 中长期业绩耐力显著 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A过去七年净值增长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1 过去五年和三年排名第3 汇添富科技创新A过去五年和三年涨幅排名同类前10% 过去一年排名前5% [3][15] 业绩表现 -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A近一年涨幅219.37% 超越业绩基准71.63% [2] - 汇添富科技创新A近一年涨幅120.28% 超越业绩基准54.28% [2] - 汇添富自主核心科技一年持有A近一年涨幅117.47% 超越业绩基准63.08% [2] - 汇添富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增强A近一年涨幅102.27% 接近业绩基准107.10% [2] - 其他科技类基金涨幅在64.70%至91.97%之间 均显著超越各自业绩基准 [2] 全球视野与前瞻布局 - 2011年起每年组织硅谷等海外科技企业一线调研 面对面接触英特尔 英伟达 AMD等数百家企业 建立多层次产业触点 [5] - 2017年通过海外调研敏锐捕捉到数字化转型趋势 2020-2021年间相继布局多只"数字系列"产品 [5] - 在AI浪潮中通过全球产业调研判断中国科技企业将扮演关键角色 推动资产价值重估 [6] - 在香港 美国和新加坡设立子公司 助力全球投资机遇挖掘和A股投资决策反哺 [10] 团队建设与投研体系 - 近20位科技投研团队成员 其中近10位基金经理 形成老将与中生代结合的人才梯队 [9] - 研究团队覆盖电子 半导体 通信 计算机 传媒 互联网6大子行业 实现细颗粒度广覆盖 [10] - 建立垂直一体化投研体系 通过晨会 双周会 个股讨论会实现全天候信息分享 [10] - 强调产品定位与投资人员能力匹配 引入Barra系统实现组合策略定量化监测 [13] 长期主义文化 - 坚持从应届毕业生中遴选培养人才 同时引进外部成熟投研人才 形成能力互补 [12] - 以长期视角考核业绩 注重人才长期发展 允许研究员经历行业低潮期积累 [13] - 投资跟踪周期长达三至五年 强调持续积累和动态跟踪管理层变化 [7] - 投资理念强调企业基本面分析 高质量证券选择和中长期布局 [7]
扎根产业的“沉浸研究” 解码汇添富科技战队的投资“底蕴”
中国基金报· 2025-09-03 15:50
在风云变幻的科技投资领域,每年都有新的热点涌动,每代都有新的明星崭露头角。但能够穿越周 期、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绝非追逐风口的投机者,而是具备深厚底蕴的长期主义者。 汇添富基金的科技投资团队,以一种近乎"做实业"的方式,去打造科技投资的长期"阿尔法引 擎"——不追求短期风口,不依赖个别明星,而是像经营企业一样,沉浸产业研究、深耕技术变革、 搭建人才梯队、锤炼组织体系。正是这种长期、专注、系统化的"实业式投资"方法论,让他们在喧嚣 的市场中保持定力,在纷繁的变化中捕捉主线,最终呈现出异彩纷呈、且可持续的业绩图景。 去一年,汇添富旗下数字化及科技类产品业绩表现亮眼,4只基金净值翻倍,10只基金涨幅超过 50%。 | 证券简称 | 近一年涨幅(%) | 业绩基准( | % | ) | | --- | --- | --- | --- | --- | |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A | 219.37 | 71.63 | | | | 汇添富科技创新A | 120.28 | 54.28 | | | | 汇添富自主核心科技一年持有A | 117.47 | 63.08 | | | | 汇添富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增强A | 10 ...
站在AI革命中心:这位基金经理是如何把握中国科技价值重估的?
经济观察网· 2025-08-29 15:35
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 - 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 中国科技资产正迎来深刻的价值重估[1] - 中国科技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重新定义科技产业的投资框架[1] - 科技企业从底层模型研发到多元化场景落地 推动自身价值全面重估[1][3] 市场表现与行情驱动 - 上证指数8月18日站稳3700点整数关口 创2015年8月下旬以来新高[1] - 科技企业高成长性与高弹性特征突出 成为市场关注核心[1] - DeepSeek-R1于1月20日推出 引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板块行情[2] - AI行情带动半导体 云计算 机器人等关联板块集体上涨[2] 投资主线与产业方向 - 人工智能投资主线围绕两大方向:高端制造领域(CPO PCB)和商业化落地路径明确的下游应用端企业[2]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国常会7月31日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2] - 本轮"人工智能+"变革比十年前的"互联网+"影响更强烈 产业覆盖能力更广泛[2]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汇添富科技创新A(007355)近一年涨幅达88.59% 超越业绩比较基准47.3个百分点[1] - 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014279)近一年涨幅高达216.91% 基准涨幅69.71%[1] - 汇添富科技创新A自2019年成立以来收益率157.16% 同期业绩基准23.61% 超额收益133.55%[4] - 该基金近3年超额收益同类排名前7% 近1年业绩同类排名前4%[4] 技术发展与产业变革 - 以DeepSeek为代表的本土大模型展现强劲发展潜力[4] - 中国企业逐步从"应用追随"向"底层创新"迈进[4] - 生成式AI在国内进入高速发展期 头部企业系统推进从模型到应用的全面布局[4] - 下半年国产大模型将迎来大版本迭代 推动全产业链价值上升[7] 投资策略与布局重点 - 投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把握市场主线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5] - 人工智能是明确投资主线 算力产业链是核心受益方向[5] - 聚焦广义国产替代领域 包括半导体设备 信创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5] - 采用行业适度均衡的中小盘成长策略 重点配置TMT板块 兼顾新能源 医药和高端制造[5] 未来展望与机会领域 - 美国AI超预期进展为全球科技产业打开新成长空间[6] - 算力产业链持续受益于海外科技巨头增加的资本开支和下一代大模型引发的训练竞争[6] - 消费电子领域期待9月推出的智能终端新品 包括新一代旗舰机 智能眼镜和AI硬件产品[6] - 布局覆盖国产高端算力芯片设计制造 AI应用相关软件与传媒公司 以及大模型研发互联网企业[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