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相关产品

搜索文档
科博达股价涨5.27%,华富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81万股浮盈赚取15.5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5 10:54
股价表现 - 9月15日股价上涨5.27%至64.52元/股 成交额达1.88亿元 换手率0.74% 总市值260.57亿元[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12日 2019年10月15日上市 注册地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 - 主营业务为汽车电子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96.77%[1] 基金持仓情况 - 华富时代锐选混合A(016119)持有4.81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3.93% 位列第七大重仓股[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5.54万元 最新规模5854.49万元[2] - 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25.32% 近一年收益率66.86% 成立以来收益率1.25%[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陈奇累计任职5年332天 管理规模8.17亿元 最佳回报147.35%[2] - 基金经理王羿伟累计任职3年323天 管理规模4.22亿元 最佳回报80.61%[2]
力源信息:公司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19:12
公司客户覆盖 - 公司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 代理汽车电子相关产品 [1] - 直接和间接汽车客户包括理想 比亚迪 上汽 长安 大众 东风 长城 吉利 奇瑞 丰田 赛力斯 特斯拉 蔚来等主流车企 [1] 技术合作进展 - 部分客户的特定车型已接入华为研发的鸿蒙智行智能车载系统 [1]
中联重科分拆中联高机再进一步 路畅科技拟重组变更主营业务
新华网· 2025-08-12 13:54
交易方案 - 路畅科技拟向中联重科等29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收购中联高机100%股权 交易作价94.24亿元[1] - 路畅科技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3.5亿元 其中10亿元用于墨西哥生产基地建设 剩余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债务[1] - 交易完成后中联高机将实现重组上市 路畅科技主营业务预计变更为高空作业机械业务[3] 财务影响 - 中联高机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33.19亿元 评估增值61.05亿元 增值率183.91%[2] - 中联高机承诺2024-2026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42亿元、9.01亿元和10.28亿元[2] - 路畅科技2022年归母净利润仅328.89万元 2023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亏1100-1700万元[4] 市场表现 - 7月11日路畅科技股价创年内新高44.89元/股 收盘报41.09元/股 较年初涨幅约70%[1] 业务背景 - 路畅科技原主营汽车电子业务 受行业竞争激烈及技术更新换代影响 2019年亏损3.52亿元 2020-2022年盈利持续下滑[4] - 汽车行业正经历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对汽车电子业务造成冲击[4] - 交易有助于路畅科技拓宽业务范围 实现战略转型 提升盈利能力[5][6]
顺络电子股价下跌1.65% 公司披露钽电容与汽车电子业务进展
金融界· 2025-08-02 00:53
股价表现 - 顺络电子股价报28.53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48元,跌幅1.65% [1] - 盘中最高触及29.29元,最低下探28.30元 [1] - 成交量为18.45万手,成交金额达5.30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828.27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635.43万元 [1] 业务布局 - 公司属于电子元件行业,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 [1] - 重点布局领域包括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新兴市场 [1] - 钽电容产品已开发出新型结构产品,可应用于通讯、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 [1] - 汽车电子业务产品已覆盖电动化及智能化应用场景 [1] 经营状况 - 公司目前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 [1] - 在研发投入方面将持续加大力度,同时控制其他费用支出 [1]
联合光电拟发行股份购买长益光电100%股权 加码光学镜头主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23:04
交易细节 - 联合光电拟发行股份购买长益光电100%股权,同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股票将于6月4日复牌 [1] - 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16.18元/股,较最新收盘价17.91元/股折价约9.7% [1] - 长益光电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交易价格尚未确定,初步判断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股权结构 - 长益光电实际控制人为王锦平、殷海明,二人直接持股31.36%、21.11%,合计控制52.47%股份 [1] 业务协同性 - 联合光电与长益光电同属光学镜头行业,在产业、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具备明显协同效应 [1] - 联合光电以光成像、光显示、光感知为核心技术,长益光电主营光学镜头及精密零部件研发生产 [1] 长益光电业务与财务 - 主要产品包括手机镜头、泛安防镜头,客户涵盖舜宇光学、TP-Link等,舜宇光学贡献超50%营收 [2]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为2.44亿元、5.6亿元、1.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093.1万元、609.57万元、718.29万元 [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6.19亿元,净资产2.36亿元(数据未经审计) [2] 并购战略意义 - 并购将增强联合光电加工制造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及持续盈利能力 [2] - 联合光电在研发设计、客户资源方面可赋能长益光电,配套募集资金项目将提升其业务规模 [2] 行业前景与战略布局 - TSR报告显示安防监控领域稳定发展,消费类泛安防产品将成为关键支柱,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3] - 联合光电将保持专业安防镜头优势,重点布局泛安防领域,借助长益光电拓宽消费类产品线 [3] - 长益光电具备完善研—产—销体系,管理理念与联合光电契合,预计未来融合顺利 [3] 其他业务进展 - 联合光电加速布局新型显示和智能驾驶领域,2024年AR/VR产品营收同比增长约41% [3] - 智能驾驶新产线落地后,汽车电子产品产能同比提升100%,出货量同比提升超50% [3]
和而泰(002402):多业务齐头并进,助力业绩稳定增长
平安证券· 2025-04-27 17: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各业务板块稳步发展,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经营业绩稳定增长,2025年一季度新项目、新客户订单进一步增长,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高以及产品结构优化,利润率提升 [7] - 基本盘业务稳步发展,新增长曲线持续突破,各业务领域板块向好 [7] - 上调公司2025年、2026年业绩预测,并新增2027年业绩预测,考虑到公司在控制器领域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随着新项目、新产品的有序开拓,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公司经营业绩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和而泰,股票代码002402.SZ,行业为电子,大股东是刘建伟,持股16.05%,实际控制人也是刘建伟,总股本925百万股,流通A股801百万股,总市值178亿元,流通A股市值154亿元,每股净资产5.25元,资产负债率53.7%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6.59亿元,同比+28.66%,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9.91%;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5.85亿元,同比+30.44%,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75.41% [2]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7亿元、9.66亿元和12.1亿元,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24.8倍、18.4倍和14.7倍 [8] 业务板块 - 家电控制器领域:作为行业领先者,客户覆盖广泛且产品矩阵丰富,随着家电市场需求逐步复苏,海外大客户订单需求稳步提升,2024年营收同比+33.08%至60.94亿元 [7] - 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业务:为海内外头部客户的合格供应商,2024年获得主要客户多个大型新项目,并突破BMS业务平台,新客户、新项目产品交付持续增加,2024年营收同比+24.26%至10.08亿元 [7] - 汽车电子业务:智能座舱及车身电子领域部分产品成明星产品,持续加大能量管理领域布局,2024年在产品和客户层面均实现重要突破,营收同比+47.97%至8.16亿元 [7][8] - 智能产品业务:围绕智能家居、个护游戏和鞋服体育领域多维度布局,部分产品及平台已实现应用落地与批量交付,与多个行业优质客户形成业务合作,2024年营收同比+26.29%至12.2亿元 [8] 财务数据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7364|10087|12296|14847|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4606|4159|3703|3281| |资产总计(百万元)|11971|14247|15999|18128| |流动负债(百万元)|5798|7646|8766|10061|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780|620|458|300| |负债合计(百万元)|6578|8266|9225|1036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4682|5248|6010|6964|[9]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9659|12113|14767|17834| |营业成本(百万元)|7895|9797|11940|14412| |净利润(百万元)|334|740|997|124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364|717|966|1210| |EPS(元)|0.39|0.78|1.04|1.31|[9]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增长率(%)|28.7|25.4|21.9|20.8| |营业利润增长率(%)|1.3|122.2|34.7|25.2|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9.9|96.9|34.7|25.2| |毛利率(%)|18.3|19.1|19.1|19.2| |净利率(%)|3.8|5.9|6.5|6.8| |ROE(%)|7.8|13.7|16.1|17.4| |资产负债率(%)|55.0|58.0|57.7|57.2| |每股收益(元)|0.39|0.78|1.04|1.31| |P/E|48.8|24.8|18.4|14.7| |P/B|3.8|3.4|3.0|2.6| |EV/EBITDA|26.6|15.5|12.5|10.6|[10]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81|241|956|1088|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094|-12|-12|-12|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81|344|-545|-616|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135|572|398|460|[11]
拓普集团:Tier 0.5级汽车+机器人供应商,拓全球目光,普平台科技-20250404
华鑫证券· 2025-04-04 09: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7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拓普集团作为 Tier 0.5 平台型供应商,产品线可满足客户一站式解决方案,汽车电子业务产品产能逐步释放,电驱系统业务有望依托人形机器人量产进程加速成长 [7][7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平台化战略持续推进,加速迈向国际化 - 紧握电动化机遇,铸顶级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国产化助推公司早期增长,电动化机遇中先拔头筹,1983 年成立后为北京吉普配套,1992 - 2002 年抓住零部件国产化机遇进入多家车企配套体系,2001 年进入国际市场,2016 年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现与众多标杆客户展开 Tier 0.5 级合作并开拓国际市场;集团采取事业部制管理架构,四大事业部深耕细分领域,覆盖汽车 + 机器人产品线 [15][17] - 打造“8 + 1”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八大汽车产品线形成平台型供应商,单车配套金额约三万元,新增机器人执行器业务市场前景广阔,研发的相关产品已多次向客户送样 [23] - 国际化布局服务全球客户:在全球形成全球化业务网络,为全球客户提供平台式配套,与海外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合作;早期跟随客户出海,2024 年获德国宝马新平台项目定点 [24][25] - 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增长,助推公司持续成长:2020 年迎业绩拐点,2023、2024Q1 - Q3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传统业务稳步向上,2024 年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增长,2024H1 收入和毛利同比大幅增长,全年实现 +906% 的大幅增长;期间费用控制得当,净利率持续向上 [28][30][31] 产品 + 客户持续扩张,助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 产品线持续扩张,平台化布局筑护城河:传统业务线从发动机扭震等产品逐步扩张;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线 2016 年进入汽车电子领域,多款产品相继量产且仍有扩展空间;2023 年成立机器人事业部,依托研发优势完成产品线扩张,开启第三成长曲线 [40] - 紧握汽车产业变革机遇,绑定代表性客户:客户矩阵变化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配套北京吉普和一汽大众后进入国际市场;第二阶段以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为主要客户;第三阶段以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客户崛起时乘风而上;第四阶段上半场绑定特斯拉进入快车道,下半场加速迈向 Tier 0.5 级供应商,与众多新能源客户深度合作 [44][45][51] 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开启新篇章 - 政策 + 产品双轮驱动,人形机器人已至量产前夜:2023 年 11 月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及重点产品培育;国内外众多厂商投身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量产进程加速 [55][58] - 执行器是人形机器核心组成部件之一:执行器是人形机器人运动核心,分旋转和直线执行器,负责关节旋转和推拉运动,介绍了特斯拉 Optimus 旋转和直线执行器的配置 [62][63][66] - 公司成立电驱事业部,切入执行器赛道:凭借 IBS 项目技术能力形成机器人执行器相关优势,切入机器人产品,形成双产业发展模式;已完成客户送样,执行器总成产品放量可期,2024 年 1 月生产线投产,规划产能 30 万套/年,新增产能启动规划设计,2023 年及 2024Q1 向客户送样并实现收入 [69][70] 盈利预测评级 - 预测公司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94、38.42、50.45 亿元,EPS 分别为 1.78、2.21、2.90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1.9、25.6、19.5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