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风电塔筒
icon
搜索文档
泰胜风能: 泰胜风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证券之星· 2025-09-02 18:2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泰胜风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为Shanghai Taisheng Wind Power Equipment Co Ltd 成立于2001年4月13日 于2010年10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股票代码为300129 SZ [14]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卫清东路1988号 办公地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耀路175号星扬西岸中心40楼 联系电话为021 57243692 [14] - 公司主营业务为陆上风电装备 海上风电及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 制造和销售 具体产品包括陆上风电塔架 海上风电塔筒 导管架 管桩 升压站平台及相关辅件和零件 [33] - 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总股本为934,899,232股 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288,446,259股 占比30.85%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46,452,973股 占比69.15% [15] - 公司控股股东为广州凯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持有251,779,903股 占总股本26.93% 实际控制人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5] 股权结构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369,298,730股 占总股本39.49% 其中国有法人股东广州凯得持股26.93% 为第一大股东 [15]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柳志成持股3.59% 黄京明持股3.13% 国泰佳泰股票专项型养老金产品持股1.46% 张福林持股1.01% [15] 本次发行方案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价格为6.76元/股 该价格经过两次调整 最初定价为6.87元/股 后因派息调整为6.82元/股 再调整为6.76元/股 [3][4] - 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广州凯得 认购资金均为合法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不涉及对外募集 代持或结构化安排 [2] - 发行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即不超过280,469,769股 最终发行数量以中国证监会核准为准 [4] - 发行完成后 广州凯得持股比例将超过30% 触发要约收购义务 但符合免于发出要约的情形 因其承诺3年内不转让本次发行所获股份 [6][7]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支持风电行业发展 包括《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 明确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17][18] - 具体政策目标包括: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55%左右 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比提高到17%以上 2024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 [17][18] - 海上风电方面 中央财政自2022年起不再补贴新核准项目 但各地方政府出台自行补贴政策 支持本省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10] 行业发展概况 - 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4年370GW增至2024年1,135GW 年均复合增长率11.85% 其中陆上风电占比92.69% 海上风电占比7.31% [19][20] - 中国为全球最大风电市场 2024年陆上风电累计装机478GW 占全球46%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42GW 占全球50% [20][21] - 中国2024年风力新增装机86.99GW 其中陆上风电81.37GW 占比93.50% 海上风电5.62GW 占比6.50% 累计装机达561.59GW 同比增长18.33% [22] - 风电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 2024年中国风力发电量达9,789亿千瓦时 占总发电量9.94% [23] 行业发展趋势 - 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 2023年中国海上和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分别为9.6MW和5.4MW 推动塔筒高度提升和结构要求提高 [29] - 深远海风电成为新方向 中国5-25米水深海域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200GW 各沿海省份积极规划海上风电基地建设 [24][28] - 钢混塔筒应用比例快速提升 2023年中国钢混塔筒装机量达7.287GW 同比增长209% [30] - 出海战略机遇显著 2023年底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容量11.93GW 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31] 行业竞争格局 - 风电塔筒行业集中度较高 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泰胜风能 天顺风能 天能重工 大金重工和海力风电 [33] - 2024年同业公司经营数据:天顺风能营收48.60亿元 风电设备占比68.72% 天能重工营收32.73亿元 风电设备占比80.38% 大金重工营收37.80亿元 海外收入占比45.85% 海力风电营收13.55亿元 [33][34] 行业技术特点 - 风机塔筒需承受数十米高度机组重量和叶片旋转震动 陆上需适应风沙 极端温差等恶劣环境 海上需抵抗高盐度腐蚀 高湿度和台风影响 [37] - 产品使用寿命要求达15-20年 质量问题会导致高额检修成本 因此对可靠性 稳定性和制造工艺要求极高 [37] 资金募集用途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9,600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6]
“争抢船海订单”,中船防务接单量已完成年度计划近九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23:53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101.73亿元,同比增长16.54% [1] - 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258.46% [1] - 报告期累计经营接单154.98亿元,同比增长64.6%,完成年度计划的88.8% [2] - 今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承接合同174.5亿元 [2] 行业周期与供需态势 - 船舶制造业每隔20~30年出现超级周期波动,是典型周期性行业 [2] - 直至2035年全球造船产能难以大幅增长,供给紧张态势或将长期延续 [2] - 全球船队大量船舶面临合规性淘汰,绿色船舶新建需求显著增长 [2] - 未来全球造船市场呈现"需求端向好、供给端吃紧"态势 [2] - 2024年新造船市场创2008年以来历史新高,但2025年存在阶段性回调压力 [2] - 受美国301调查、贸易政策调整、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船东观望情绪增强,新船订单放缓 [2] 市场竞争与战略 - 上半年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2632.21万载重吨、1009.00万修正总吨 [3] - 中国新接订单份额按载重吨计同比下降18.05%,按修正总吨计同比下降65.25% [3] - 公司聚焦主建船型,优先自主开发船型,优先批量船和后续船 [3] - 加大中型箱船市场开拓,实现自主中型箱船承接 [3] - 持续推进5000TEU中型集装箱船、43000/45000方LPG/液氨运输船自主研发 [3] - 开展82000吨散货船优化设计,降低物量和施工成本 [3] - 加大气体船市场开拓力度,维护气体船市场地位 [3] 深海科技与海工业务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纳入国家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3] -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7.8% [4]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占比不断提高 [4] - 深海经济涵盖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及信息技术领域 [4] - 公司海工产品包括海洋工程平台、风电安装平台等 [4] - 2024年交付船舶37艘,总计108.44万载重吨,包括海上风电塔筒等重点产品 [4] - 公司控股子公司黄埔文冲总成建造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4] - 梦想号拥有全球最大钻探深度1.1万米,实现全自动化作业 [5] - 配备全球最先进动力定位系统,可在6级海况作业、16级超强台风下安全生存 [5] - 广船国际是国内建造先进半潜船的船企之一,建造5万吨智能半潜运输船"祥安口"号 [5] - 公司海工产品或将受益于"深海经济"增长动能,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5]
2025世界管材板材展览会即将启幕:全球产业精英共赴佛山,共绘绿色智造新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8-22 18:40
展会概况 - 2025年10月16-18日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由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主办 [1] - 预计吸引超50000名专业观众及采购商 汇聚全球150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 展览面积达70000平方米 [1] - 覆盖管材板材原材料 生产设备 深加工技术及终端应用全产业链 [1] 绿色智造与产业升级 - 聚焦绿色智造和全球协同 推动行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发展 [1][3] - 新能源基建 绿色建筑及高端装备制造对高性能钢管 复合板材 轻量化合金管材需求持续攀升 [3] - 展示智能焊接机器人 高精度轧制设备 纳米防腐涂层技术 再生金属板材分选系统等前沿技术 [3] - 特设新能源管材应用专区 重点呈现氢能储运管道 光伏支架结构件 海上风电塔筒等创新应用 [3] 中国产业实力 - 中国占据全球管材板材40%以上市场份额 是全球最大生产与消费国 [5] - 国内30多个产业基地组团参展 包括河北沧州 江苏无锡不锈钢产业带 广东佛山金属加工集群 [5] - 佛山拥有乐从钢铁世界 澜石国际金属交易中心等六大不锈钢市场 产业链完善 [5] 全球技术合作 - 国际龙头企业展示超高压输油管道 航空航天级钛合金板材 3D打印金属管件等突破性产品 [7] - 举办全球管材领袖对话活动 邀请院士专家 行业领袖及跨国企业高管探讨低碳转型 智能制造 [7] - 首次发布全球管材创新指数 评选十大绿色技术与十大智造标杆企业 [9] 贸易与供应链 - 吸引能源 建筑 汽车 船舶等领域50000余名专业采购商 [10] - 借助管材板材产业供应链云平台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工业协作新生态 [10] - 七展联动覆盖工业制造全维度 包括工业装备 机床 自动化 铝产业 新材料 机器人等领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