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乳

搜索文档
八月金股汇
东兴证券· 2025-07-31 13:01
八月金股汇总 - 东兴证券行业组8月推荐标的有江丰电子、莲花控股等11家公司,给出对应总市值、PE、EPS等数据[3][7] - 上月金股组合月涨幅9.55%,沪深300月涨幅5.49%[8] 部分公司业绩亮点 - 江丰电子2024年营收36.05亿元,同比增38.57%,扣非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94.92%[9][10] - 莲花控股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增速35.09%/20.14%/14.03%,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35/4.28/4.97亿元[19] - 美格智能2024年5G车载模组出货量88.1万颗,市场份额35.1%,排名全球第一[2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上半年中国智算服务整体市场同比增长79.6%,市场规模达146.1亿元[16] - 2020 - 2024年智能网联车场景无线通信模组市场规模复合增速21%,预计2024 - 2029年复合增长率26%[21] 风险提示 - 行业存在景气度不达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政策变化超预期等风险[3][59]
蒙牛乳业(02319.HK):周期底部回升盈利修复
格隆汇· 2025-06-27 02:17
公司战略与管理层变动 - 2024年公司新总裁高飞上任,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围绕常温、低温、鲜奶、奶酪、冰品、奶粉六大核心业务强化主业,同时发展创新业务和国际化业务 [1] -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粮集团,直接/间接持股24 24%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6 75亿元,液体乳/冰淇淋/奶粉/奶酪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2 40%/5 84%/3 74%/4 87% [1] - 东南亚冰淇淋品牌"艾雪"2024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驱动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5 3% [1] 核心竞争力分析 - 奶源端通过战略投资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大型牧业集团,与多家牧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掌控上游优质奶源 [2] - 渠道端持续调整体系,推进扁平化改革和下沉,终端网点掌控力提升,形成全国化网络 [2] - 产品端通过创新满足多元化、高端化、健康化需求,形成全品类矩阵,并通过体育/娱乐营销塑造高端国际化品牌形象 [2]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主动优化渠道库存,当前库存水平回归正常区间 [3] - 2024年计提商誉减值11 5亿,贝拉米商标减值34 9亿 [3]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04 4亿/940 3亿/973 4亿,同比增速1 99%/3 97%/3 52% [3]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6 7亿/56 5亿/61 2亿,同比增速4371%/21%/8% [3] 行业环境与展望 - 上游奶源去化初显成效,散奶价格企稳回升,预计原奶产能持续出清 [3] - 2025年奶价有望环比企稳,成本红利仍存,竞争格局改善将助力盈利能力修复 [3] - 当前收盘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12/10/10x,低于可比公司伊利股份等21/18/15x的估值水平 [3]
蒙牛乳业(02319):周期底部回升,盈利修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5 14: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给予公司未来一年 814 亿元人民币的目标价,当前市值还有 40%上涨空间 [3][8][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新总裁上任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奶源、渠道和产品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2024 年经营压力出清,2025 年有望恢复性增长 [7][10] - 2025 年原奶价格环比企稳,成本红利和减值风险减少利于盈利改善 [7][10] - 预测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8][82][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管理稳定 核心竞争力扎实——一体两翼新征程 内部管理:中粮为第一大股东,管理稳定 - 中粮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截止 2024 年末直接/间接持股 24.24%,推动公司完善供应链和业务布局 [17] - 2024 年高飞接任总裁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激励核心团队 [22][27] 蒙牛乳业的核心竞争力:奶源、渠道和产品创新 - 奶源端:通过战略投资和合作掌控上游优质奶源,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是主要原奶来源,成本波动小于市场 [29][31] - 渠道端:适时调整渠道模式,“镇村通”工程强化下沉,23 年覆盖乡镇网点超 80 万个 [34][37] - 品牌/产品端:产品创新满足多元需求,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通过体育和娱乐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37][39] 否极泰来——一体两翼新征程 - 经营变化:2024 年主动清理渠道库存,预计 2025Q2 收入恢复性增长,2024 年毛利率提升但净利率下降因减值 [44][49] - 核心主业改善:液体乳鲜奶业务有望增长,奶粉业务调整后有望改善,奶酪业务妙可蓝多激励计划或促回升 [52][53] - “两翼”协同:布局“营养健康平台”和“海外平台”,迈胜品牌领跑运动营养行业,艾雪冰淇淋在东南亚表现良好 [54][55] 2025 年原奶价格环比企稳——带来盈利改善契机 - 供给端:2024 年以来牧场产能出清,2025H1 出清放缓,下半年有望加快,不确定性在需求侧 [58][70] - 需求端:终端需求压力大,若需求回暖原奶价格 Q4 或回升,需求疲软奶价环比下行空间有限 [76] - 对蒙牛利好:成本红利,喷粉减值减少,竞争格局改善 [77]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收入端 - 液态奶业务: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0.49%/2.57%/1.99% [82] - 冰淇凌业务: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5%/7%/6% [82] - 奶粉业务: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4%/4% [83] - 奶酪及其他业务:2025 - 2027 年奶酪业务分别同比增长 25%/22%/20%,其他业务规模稳定 [83] 利润端 - 毛利率:2025 - 2027 年分别为 40.57%/40.87%/41.07% [84] - 投资收益:2025 年亏损 9 亿,2026 - 2027 年为 0 [86] - 其他费用:2025 - 2027 年分别为 16/17/17 亿 [86] 股价表现的催化剂及核心风险假设 股价表现的催化剂 - 突破性的产品创新有望上修业绩预期 [91] - 终端需求改善利于常温液奶收入恢复 [91] - 市场竞争改善利于盈利能力提升 [91] 核心风险假设 - 原奶价格大幅波动影响成本稳定性 [92] - 食品安全问题损害品牌力和业绩 [92] - 竞争格局恶化影响费用投放和盈利 [92]
2025年中国液体乳行业分类、相关政策梳理及产量变化情况
搜狐财经· 2025-05-23 12:24
液体乳行业概述 - 液体乳是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净化、均质、杀菌等工艺处理的液态乳制品,包括发酵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等 [1] - 产品提供丰富营养如蛋白质、钙、维生素,并因便捷性和多样性成为现代重要饮品 [1] - 行业对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有显著影响,关联度高 [10] 政策环境 - 国家出台《"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等政策,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本土品牌建设和品质提升 [3] - 2023年政策包括《轻工增长工作方案》壮大乳制品产业集群,《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升乳制品加工业标准化水平 [4] - 政策倡导绿色食品标准,支持生物制造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 [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奶源供应,饲料生产(2024年1-5月产量1.22亿吨)和养殖技术直接影响液体乳品质与稳定性 [5][7] - 下游应用覆盖食品、医药、美妆等领域 [5] 市场发展 - 2020-2024年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涉及单位规模、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及市场规模 [15] - 行业生产与销售情况分析显示供需双增,财务能力涵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15] - 进出口市场呈现特定产品构成特点,2020-2024年进出口量统计数据反映贸易动态 [15]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结构包括现有企业竞争、潜在进入者、替代品威胁及议价能力分析 [16][17] - 重点企业包括伊犁雪莲乳业、红原牦牛乳业、呼伦贝尔海乳乳业、天津完达山乳品等,涵盖经营状况与竞争力 [18] 未来趋势 - 2025-2031年预测显示行业需求、供给及价格走势将同步增长 [20] - 技术发展趋势聚焦产品创新与生物制造应用,如核心菌种和高性能酶制剂研发 [20]
乳制品行业深度报告:产能加快调整,2025年奶价有望企稳
东海证券· 2025-05-22 16: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原奶价格受产能、需求、进口等多因素影响,具有周期性,2008 年以来经历 3 轮下行、2 轮上行周期,2021 年 9 月开始连续下跌超 3 年 [6][19] - 2024 年以来行业亏损严峻,奶牛产能延续去化趋势,预计 2025 年存栏加快调整节奏 [6] - 2025 年下半年原奶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因供给压力缓解、需求边际回暖 [6] - 奶价与上游牧业公司股价波动高度相关,与下游乳企股价波动相关性体现在业绩驱动 [6] - 建议关注头部牧业公司现代牧业和优然牧业,以及头部乳企伊利股份和低温业务增长的新乳业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原奶价格周期:产能、需求、进口多因素影响 - 乳业产业链上游养殖周期长、下游市场集中,原奶为核心要素,上游分散、下游集中,供给调节至少需 2 年 [11][14][18] - 原奶价格由牧场产能和当期需求决定,具有周期性,受产能、需求、进口等影响,2008 年以来经历多轮周期 [19] 2025 年展望:奶价下半年有望逐步企稳 - 行业亏损严峻,饲料成本上行加速奶牛存栏去化,2024 年以来存栏持续去化,大型牧场增速放缓,预计乳制品进口下滑 [60][62][64] - 政策持续发力,奶业和生育政策积极出台,公司也有相关计划,预计乳制品需求改善 [67][69] - 2025 年下半年原奶价格有望企稳,因供给压力缓解、需求边际回暖 [71] 奶价与乳企股价复盘 - 奶价与上游牧业股价波动高度相关,股价弹性高于奶价涨幅且先于奶价反应,奶价影响牧业公司业绩,2025 年业绩或改善 [72][73] - 奶价影响下游乳企盈利修复节奏,与股价波动相关性体现在业绩驱动,奶价上行期乳企盈利能力提升,下行期下降,2025 年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76][79][82] 投资建议 - 行业亏损严峻,牧场产能去化方向明确,政策积极出台,需求预期改善,下半年原奶供需或平衡,奶价有望企稳 [87] - 建议关注头部牧业公司现代牧业和优然牧业,以及头部乳企伊利股份和低温业务增长的新乳业 [88]
伊利、蒙牛“血战”婴配粉市场:各自商誉减值超30亿元丨乳业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21:02
行业趋势 - 乳品行业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液态奶市场明显收缩,伊利液体乳收入同比下滑12.32%,蒙牛液态奶收入同比下滑10.6% [10] - 婴配粉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线下销售额同比下滑9.8%,其中销售量下滑9.4%,平均价格下滑0.3% [5] - 行业面临原料乳过剩压力,乳企大量生产工业乳粉导致库存激增,每吨亏损1万-2万元 [10] - 资本市场估值体系从规模增长驱动转向利润优先 [12] 公司财务表现 - 伊利2024年营收1157.8亿元同比下滑8.24%,归母净利润84.53亿元同比下滑18.94%,主要受澳优商誉减值30.37亿元影响 [1] - 蒙牛2024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暴跌97.8%,主要因贝拉米商誉减值39.814亿元 [1] - 伊利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5%至330.18亿元,呈现复苏迹象 [23] - 两家公司股价较2012年高点大幅回落,伊利当前市值1909亿元(高点47.83元/股),蒙牛720.57亿港元(高点52.63港元/股) [13] 战略调整 - 伊利坚持不低于70%分红率,2024年分红比例达91.4%,股东回报总额占利润100.4% [14] - 蒙牛提升分红比例至45%(2020-2022年维持在30%),2024年派发现金19.9亿元 [15] - 蒙牛新任总裁高飞推行"一体两翼"战略,核心业务包括液态奶/奶粉/冰品/奶酪,创新与国际化作为两翼 [21] - 伊利通过多品类运营和全球化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善亏损业务盈利状况 [22] 婴配粉业务 - 婴配粉是毛利率最高品类,伊利奶粉业务毛利率达41.02%(液态奶30.98%)且持续增长 [8] - 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2024年营收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金领冠品牌实现双位数增长,羊奶粉逆势增长 [16] - 蒙牛奶粉收入2024年同比下滑5.9%至33.2亿元 [16] - 伊利2019年以62.5亿港元收购澳优52.7%股权,蒙牛2019年以78.6亿港元收购贝拉米 [3][5] 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出生率继续下滑,但龙年生育反弹和产品高端化可能收窄行业降幅 [10] - 蒙牛目标2025年收入实现低个位数增长 [22] - 行业进入变现周期,利润之战将激化,婴配粉市场战略意义凸显 [11][24][25]
乳制品年报|19家乳企净利润减少27% 伊利股份首现营收利润“双降”
新浪证券· 2025-05-15 18:2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A股19家乳制品行业公司总营业收入1848.27亿元,同比减少7.44% [1] - 14家公司营业收入下滑,前一年仅6家 [1] - 归母净利润总额从130.97亿元下滑至95.76亿元,降幅27% [1][2] - 13家公司净利润下滑,占比68% [1] - 行业净利润增长率中位数从19.27%降至-25.36% [1] - 5家公司陷入亏损,较前一年增加2家 [2] 核心影响因素 - 供给过剩、需求走弱、库存偏高是压制行业的三大因素 [1] - 生鲜乳价格自2021年起持续下行三年 [1] - 乳业指数从2021年1月高点至2024年9月低点跌幅超50% [1] - 2024年9月起乳业指数出现明显上涨,市场期待上游去化带动原奶价格见底 [1] 龙头企业表现 - 伊利股份净利润84.53亿元,但营收下滑8.24%,净利润下滑18.94%,首次出现双降 [2] - 伊利液体乳收入下滑,冷饮产品下降18.41% [2] - 光明乳业和三元股份净利润分别下降25.36%和77.44% [2] - 除伊利、光明、新乳业外,其余乳企净利润均低于2亿元 [2] 逆势增长企业 - 6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贝因美、品渥食品、妙可蓝多、一鸣食品、新乳业、海融科技 [3] - 新乳业液体乳微增0.83%,但整体营收下滑2.93% [3] - 新乳业以低温鲜奶和低温特色酸奶为主导,避开常温赛道竞争 [4] - 贝因美和一鸣食品2023年净利润同样快速增长 [3] 亏损企业情况 - 皇氏集团、均瑶健康、骑士乳业、庄园牧场净利润下滑最严重 [4] - 庄园牧场和西部牧业2023年已开始亏损 [4] - 西部牧业因参股奶牛养殖公司亏损及促销力度加大导致净利润大降 [5] - 庄园牧场情况与西部牧业类似 [5]
乳制品年报| 上市乳企净利率中位数仅为1.98% 光明乳业、三元股份、燕塘乳业等区域乳企净利率大幅下滑
新浪证券· 2025-05-15 18:2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A股19家乳制品行业公司总营业收入1848.27亿元,同比减少7.44% [1] - 14家公司营业收入下滑,前一年仅为6家 [1] - 归母净利润总额从130.97亿元下滑至95.76亿元,净利润下滑公司达13家 [1] - 行业面临供给过剩、需求走弱、库存偏高三大压力,导致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行 [1] - 乳业指数从2021年1月高点至2024年9月低点跌幅超50%,2024年9月起出现明显上涨 [1] 毛利率分析 - 19家上市乳品企业毛利率中位数25.31%,同比提升2.18个百分点 [2] - 毛利率30%以上公司5家:贝因美(42.95%)、阳光乳业(37.85%)、海融科技(35.03%)、伊利股份(33.88%)、均瑶健康(30.31%) [1][6] - 毛利率20%-30%公司7家:一鸣食品(28.55%)、熊猫乳品(28.40%)、新乳业(28.36%)等 [2][6] - 毛利率20%以下公司7家:光明乳业(19.23%)、品渥食品(17.66%)、天润乳业(16.76%)等 [2][6] - 12家公司毛利率下滑,西部牧业(6.80%)、贝因美(47.07%→42.95%)、庄园牧场(18.85%→15.78%)下滑最严重 [3][6] 净利率表现 - 19家上市乳品企业净利率中位数1.98%,同比下滑2.01个百分点 [4] - 净利率最高三家企业:阳光乳业(21.84%)、熊猫乳品(13.32%)、海融科技(10.18%) [4][6] - 5家公司净利率为负,包括皇氏集团(-33.41%)、庄园牧场(-18.75%)、西部牧业(-11.03%)等 [4][6] - 11家公司净利率下滑,光明乳业(3.14%→1.98%)、三元股份(2.81%→0.79%)、燕塘乳业(9.17%→5.95%)等区域乳企降幅显著 [4][6] 重点公司案例 - 熊猫乳品:炼乳细分龙头,2024年收入下滑19.29%但毛利率提升至28.40%,主因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费用压缩 [2] - 光明乳业:区域乳企代表,毛利率19.23%远低于伊利,受低温产品运输成本高、牧业业务下滑拖累净利率 [5][6] - 均瑶健康:毛利率提升5.88个百分点至30.31%,但净利率由3.96%转负至-2.29% [2][6]
乳制品年报|14家乳制品公司营业收入下滑 皇氏集团、品渥食品、熊猫乳品下滑最严重
新浪证券· 2025-05-15 17:5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A股19家乳制品行业公司总营业收入1848.27亿元,同比减少7.44% [1] - 14家公司营业收入下滑,前一年仅为6家,占比接近74% [1][3] - 归母净利润总额从130.97亿元下滑到95.76亿元,净利润下滑公司达13家 [1] - 行业面临"供给过剩、需求走弱、库存偏高"三大压力 [1] - 乳业指数从2021年1月高点至2024年9月低点跌幅超50%,2024年9月起出现明显上涨 [1] 龙头企业表现 - 伊利股份以1157.8亿元收入占据行业首位,但同比下滑8.24% [1][2] - 光明乳业收入242.78亿元(下滑8.33%)、新乳业106.65亿元(下滑2.93%)、三元股份70.12亿元(下滑10.73%) [1][2] - 光明乳业和三元股份已连续三年收入下滑 [2] - 9家公司营业收入在20亿元以下,占比近一半 [1][2] 收入下滑企业分析 - 收入下滑最严重的五家企业:皇氏集团(-29.21%)、品渥食品(-21.98%)、熊猫乳品(-19.29%)、佳禾食品(-18.68%)、西部牧业(-16.46%) [3][4] - 皇氏集团低温奶和常温奶收入分别下滑15.48%及21.19%,产能利用率仅61% [3] - 品渥食品旗下德亚乳品收入减少24.9% [4] - 熊猫乳品所有产品均下滑,管理层称"2024年消费较弱" [4] 收入增长企业亮点 - 5家收入增长企业:海融科技(+13.89%)、贝因美(+9.7%)、一鸣食品(+4.09%)、天润乳业(+3.33%)、骑士乳业(+3.22%) [5] - 海融科技为喜茶、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定制奶盖专用奶油 [5] - 贝因美奶粉收入增长7.33%,但综合毛利率下降4.12个百分点至42.95% [5] 细分领域表现 - 液体乳领域:四大企业均出现收入下滑 [1][2] - 奶粉领域:贝因美实现增长但毛利率承压 [5] - 烘焙原料领域:海融科技受益于烘焙与现制茶饮赛道增长 [5] - 炼乳/奶油领域:熊猫乳品全线下滑 [4]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乳制品消费提示 液体乳与含乳饮料易被混淆
深圳商报· 2025-05-14 01:52
乳制品分类与定义 - 乳制品主要分为液体乳、乳粉和其他乳制品三大类 [1] - 液体乳包括巴氏杀菌乳、高温杀菌乳、调制乳、灭菌乳和发酵乳 [1] - 乳粉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和乳清粉等 [1] - 其他乳制品包括炼乳、稀奶油、无水奶油、再制干酪、特色乳制品和浓缩乳 [1] 乳制品潜在风险 - 乳制品易受微生物污染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可能因原料污染、生产卫生控制不足或存储运输条件不当 [1] - 部分产品存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丙二醇、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1] - 存在兽药残留和掺杂掺假风险例如用廉价动物奶替代牛乳或非法添加三聚氰胺 [1] 消费者选购指南 - 购买时需关注标签、包装完整性、产品名称及执行标准 [1] - 需检查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并查询食品生产许可信息 [1] - 特殊人群应根据产品建议选择合适乳制品 [1] 液体乳与含乳饮料区别 - 液体乳配料表通常为"生牛乳"或"鲜牛奶"而含乳饮料主要成分为水、乳粉和甜味剂且水排第一位 [2] - 液体乳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2 3g/100g而含乳饮料蛋白质含量通常仅高于0 7g/100g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