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
搜索文档
AI产业迎催化,港股科技股反弹!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涨超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5 11:18
港股市场表现 - 11月25日港股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大幅高开,科网股集体大涨,哔哩哔哩-W涨超5%,小米集团-W涨4.8%,中兴通讯、金山云、快手-W、中芯国际、比亚迪电子等细分领域龙头跟涨 [1] - 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当日涨超2% [1] - 受美国“创世纪计划”提振,美股科技“七巨头”全部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2.82%,百度涨超7%,哔哩哔哩涨超6%,阿里巴巴涨超5% [1] 市场驱动因素 - 美国白宫发布声明,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启动利用人工智能变革科学研究的“创世纪计划”,AI产业链大受提振 [1] -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认为AI引领的中国股票上涨远非泡沫,中国科技公司仍有空间通过专注于AI应用来提升估值和盈利 [1] - 具备估值洼地效应和盈利弹性的港股互联网板块或值得重点关注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再度走强,美联储理事沃勒主张在12月降息,CME“美联储观察”预测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2.9% [2] - 高盛预计美联储最可能的政策路径是在12月启动降息,2025年续降三次使基准利率降至3%—3.25%区间 [2] 市场调整与估值分析 - 10月3日至11月21日期间,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跌幅分别为7.58%和19.26% [2] - 历史上6轮港股行情共20段大回撤行情中,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平均最大跌幅约为17%和21%,从空间上看科技股跌幅或已较为充分 [2] - 截至11月24日,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跟踪的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为23.5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18%的历史分位,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 [3] - 港股通科技指数相对同类指数弹性更大,2024年2月初至9月30日,该指数涨幅为170%,分别跑赢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21%和55% [4]
以史为鉴,港股调整到什么阶段了?
搜狐财经· 2025-11-24 10:56
在连续调整后,港股迎来反弹。 11月24日盘中,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直线拉涨1.86%,成份股零跑汽车涨超6%,快手-W、阿里巴巴-W涨超 4%,小鹏汽车-W、比亚迪股份、美团-W、药明生物等各科技领域龙头股跟涨。 【港股为何调整?】 机构普遍认为,美元流动性压制为近期港股调整主因。 美国延迟公布的9月非农就业数据虽新增11.9万人、超预期且较前值改善,但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同时失业率升至 4.4%,喜忧参半的数据令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再次下降。 【以史为鉴,港股调整空间有多大?】 根据国泰海通证券统计,历史上6轮港股行情共20段大回撤行情,以恒生指数为例,在历次大回撤中,恒生指数平均最 大跌幅约为17%,平均回撤时长约为53个交易日。港股较大回撤的诱因往往是流动性收紧、实质性利空冲击等。 根据华泰证券"港股情绪指数",截至11月21日收盘,情绪指标为35.8,仍处于悲观区间。 该机构指出,当指标进入悲观区间意味着上下行风险已经较为平衡,港股正在进入布局区,左侧投资者可以逐步建 仓。对胜率要求更高或偏右侧的资金,可等待下周阿里、美团等港股核心企业发布财报以及密集解禁期结束。 | | | | | ...
腾讯、京东三季报超预期,中芯国际产能利率用95.8%!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快速拉升
格隆汇· 2025-11-17 11:37
港股市场表现 - 11月17日早盘港股低开高走,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快速拉升翻红 [1] - 成份股中华虹半导体、美团-W、哔哩哔哩-W、中芯国际等领涨,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翻红 [1] - 2024年初至11月14日,港股通科技指数累计上涨超过87%,同期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69%和54% [7] 主要科技公司财报亮点 - 腾讯控股第三季度营收1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净利润63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 [4][5] - 腾讯国际游戏收入大幅提升43%,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实现10%同比增长 [4][5] - 京东集团第三季度营收29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年度活跃用户数首次突破7亿大关 [4][5] - 中芯国际第三季度营收17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净利润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毛利率回升至25.5%,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5.8% [4][5] - 哔哩哔哩第三季度净营业额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经调整净利润大幅增长233%至7.86亿元人民币,日均活跃用户数增至1.17亿,月活用户达3.76亿,广告业务同比增长23% [4][6]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国信证券认为AI将持续驱动互联网巨头提升变现水平,国内巨头资本开支规模增长从2024年中旬开始,低基数下增幅更为明显 [8] - 展望2026年,AI将继续加速港股互联网主业发展,AI Agent与巨头生态的协同或将带来新的商业化机会 [8]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港股科技更受益于当下AI产业趋势,若市场担忧解除,港股资金面有望改善 [8] - 伴随美联储重启降息,港股外资力量回流存在超预期可能,南向资金有望继续流入,推动港股行情向上 [8] - 港股通科技指数最新估值24.86倍PE-TTM,处于31%历史分位数,估值仍具备性价比 [7]
聚焦“硬科技+新经济”,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11月6日上市
格隆汇· 2025-11-06 19:52
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产品概况 - 招商国证港股通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于11月6日在深交所上市,支持T+0交易 [1] - 该ETF追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旨在高效率布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港股科技龙头企业 [1]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编制与特点 - 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精选30家市值领先、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快的科技企业作为成份股 [2] - 编制要求企业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或研发费用率超过5%,以兼顾规模与成长性,并每季度进行调整 [2] - 指数行业分布聚焦“硬科技”与“新经济”,前三大重仓行业为电子、传媒、商贸零售,核心仓位包括半导体、消费电子、元器件等硬件和高端制造领域 [2] - 投资范围覆盖人形机器人、智能电动车、线上生活服务等科技赋能的新兴领域,实现对AI产业链的多元覆盖 [3] 指数历史表现与资金流向 - 自2017年以来至2025年10月21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累计收益率为183.62%,大幅跑赢同期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14.02%的涨幅 [3] - 指数近五年具体表现为:2020年108.59%,2021年-19.53%,2022年-26.24%,2023年-19.36%,2024年30.94% [5] - 截至11月4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规模近1.3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主要流向可选消费、医疗、软件与硬件等科技领域 [6] - 今年三季度,稳定型外资流入软件服务172亿港元,灵活型外资流入硬件设备105亿港元,显示对AI产业趋势的认可 [6] 行业景气度与估值水平 - 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等子行业在AI产业景气上行推动下,呈现需求回暖、盈利预期上修的良性态势 [6] - 截至11月4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为25.25倍,处于上市以来35%分位数,风险溢价处于基日以来80%的较高位置 [6] - 指数估值显著低于纳斯达克(42倍PE-TTM)和创业板指(40倍PE-TTM),显示当前估值具备较高性价比 [6]
AI产业链多元覆盖,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今日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09:54
产品上市与基本信息 - 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于11月6日在深交所上市,支持T+0交易 [1] - 该ETF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30家市值靠前的港股通科技领域龙头上市公司 [1] - 指数选样要求公司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大于10%,或近一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大于5%,兼顾规模与成长性,样本股实施季度定期调整 [1] 指数特征与行业分布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聚焦于“硬科技”与“新经济”领域,科技主题鲜明 [2] - 截至9月30日,指数前三大重仓行业为电子、传媒、商贸零售,核心仓位集中在半导体、消费电子、元器件等硬件和高端制造领域 [2] - 指数同时高度覆盖互联网与消费科技方向,并将人形机器人、智能电动车、线上生活服务等新兴领域纳入投资范围,实现对AI产业链的多元覆盖 [2] 指数历史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1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自2017年以来累计收益率达183.62%,大幅跑赢同期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14.02%的涨幅 [2] - 指数近五年表现分别为:2020年108.59%,2021年-19.53%,2022年-26.24%,2023年-19.36%,2024年30.94% [4][8] 市场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持续大幅加仓港股市场,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超1.27万亿港元,创年度净流入额历史新高 [4] - 南向资金对信息技术等行业持仓市值居前 [4] - 今年三季度,外资主要流入港股软件服务,稳定型外资流入软件服务172亿港元,灵活型外资流入硬件设备105亿港元 [4] 行业景气度与估值 - 科技硬件板块景气度保持中高位且持续增长,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等子行业在AI产业景气上行推动下,呈现需求回暖、盈利预期上修的良性态势 [5] - 截至11月4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为25.25倍,处于上市以来35%分位数 [5] - 指数估值显著低于全球主流科技指数,如纳斯达克(42倍PE-TTM)和创业板指(40倍PE-TT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