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潘婷
icon
搜索文档
一些商品通过仿冒知名品牌、伪装成分描述或营造效果氛围的商标名称误导消费者 玩“文字游戏”的商标该管管了(金台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7-09 05:57
商标误导现象分析 - 生产企业通过商标"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例如"一品牛"实为猪肉制品 "小尾花黑"猪肝实为普通猪肝 "99"芦荟胶实际含量与数字无关 [1][2][3] - 常见手法包括截取描述性词语作为商标 如"六个核桃"非六个核桃营养价值 "手打"挂面非手打制作 "汇源100%"仅为商标非含量 [3] - 使用营造效果氛围的商标 如"潘婷3分钟奇迹"标注为注册商标非功效宣称 "冰肤之萃"芦荟胶"99"指久久坚持非含量 [3] 商标类型与监管漏洞 - 使用商标(TM)无需核准即可使用 如"树上摘的"椰子水与采摘无直接关系 [4] - 注册商标也存在误导性案例 如白象"多半袋面"仅多30%含量非半袋 [5] - 审查环节存在漏洞 不同审查员判断标准差异 拆分商标规避审查 如"壹号土猪"拆分为"壹号土"和"猪" [9] 市场影响与消费者权益 - 通过商标擦边获取溢价 如"壹号土"黑猪排骨价格170元/千克 vs 普通黑猪60元/千克 [7] - 造成市场不公平竞争 诚信企业被挤占 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8] - 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需自行举证 鉴定商品 追溯货源 申请宣告无效需付费 [8] 行业监管建议 - 完善审查机制 运用大数据进行语义分析 强化潜在误导性商标筛查 [10] - 加强日常监测 结合举报线索及时处理争议商标 [10] - 建立联合治理机制 行业协会推动商业伦理公约 建立商标注册信用承诺制度 [11]
宝洁计划裁员7000人!面临关税成本压力,欲剥离部分品牌
金融界· 2025-06-06 16:53
重组计划 - 公司将在未来两年内全球裁员7000人,约占非制造业职位的15%(目前员工总数约11万人)[1] - 裁员是两年期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涉及品牌退出、供应链调整及组织架构精简[2] - 重组原因包括美国市场增长放缓、关税上升导致的经济压力,以及优化资源分配聚焦高增长领域[2] - 公司提及"技术变革"推动组织转型,以更好服务未覆盖的消费者群体[2] - 公司计划剥离一些品类和品牌[1] 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1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3亿元),同比下降2%,是八年来首次财年第三季度出现净销售额同比下滑[3] - 本季度净利润约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6.9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3] - 公司将2025财年有机销售额增长预期从3%-5%下调至2%[3]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217.37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为39.87亿美元,同比减少12%[3] - 对比2021年以来第一季度的业绩,净销售额从1372亿元逐步增长至1554亿元[3] 业务部门表现 - 美容部门(舒肤佳、Olay、SK-II等品牌)表现最差,净销售额下滑5%,净利润较上一财年同期下降13%[4] - 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同比下降15%[5] - 公司预计新增成本将在10亿至15亿美元之间,几乎相当于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的三分之一还多[5] SK-II品牌表现 - SK-II是1975年在日本创立的护肤品牌,1991年被公司收购[6] - 2012年成为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的明星品牌[6] - 2018财年年报提到SK-II连续15个季度销售额增速超过20%[6] - 2023年因"核污染"疑云开始下滑[6] - 2024年经过两轮调价和成本优化后,品牌重塑未见成效,高端市场份额持续被雅诗兰黛、资生堂蚕食[6] 中国市场策略 - 公司在中国市场2025财年第一季度下降15%,第二季度下降5%,第三季度下降2%[7]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复苏需要时间,且将持续波动[7] - 公司专注于稳步提升增长率,并让越来越多的品类和品牌进入正增长区间[7] 品牌调整 - 公司自2015年开始品牌大瘦身,出售旗下100多个品牌[7] - 2022年宣布重返高端美妆,收购中高端美妆品牌Ouai、TULA、Farmacy和First Aid Beauty等[7] - 2023年关闭智能美容仪品牌Opte,敏感肌专用品牌First Aid Beauty撤出中国市场[8] - 2024年将沙宣品牌出售给施华蔻母公司汉高[8] - 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珀莱雅、薇诺娜、毛戈平等)对公司在华业绩产生影响[8] 未来计划 - 公司正对品牌组合展开审查,可能在未来数月内公布品牌剥离方案[9]
发膜:生物成分滋养,重现发丝绸缎光泽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6-05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发膜是滋润头发的护理产品,含多种营养成分可深层护理头发当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知名品牌和本土品牌各有优势随着消费者对头发健康关注度增加,市场快速发展未来行业将在天然有机成分、技术创新、专业产品线等方面发展,线上销售和社交媒体营销也将强化[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 - 发膜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深入头发内部深层护理当前亚太地区增长快速,未来对天然有机成分需求增加,技术创新推动配方优化,专业产品线扩展,线上销售和社交媒体营销加强[5] 行业分类 - 修护型发膜:修复受损发质,含滋养成分,比普通护发素活性成分浓度高[6] - 滋润型发膜:深度滋养修复头发,含天然油脂等成分,能形成保护层[7] - 强韧型发膜:增强头发强度,修复受损发质,适合常化学处理或头发脆弱人群[8] - 防脱发型发膜:针对脱发问题,含活性成分,减少脱发促进头发生长[9][10] - 亮泽型发膜:提升头发光泽,含滋养成分,适合干燥毛糙发质[11] 行业特征 - 消费者对头发健康和养护需求增长,推动市场发展[13] - 天然成分与无添加趋势明显,符合消费者健康环保追求[14] - 电商渠道崛起,品牌竞争白热化,知名品牌加大投入,新兴品牌差异化竞争[15]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80 - 1989年):国产企业涉足发膜领域,产品功能单一,消费群体定位中高端[16][17] - 启动期(1990 - 2000年):国际品牌进入中国,推动市场向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18] - 高速发展期(2001 - 2015年):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种类和功能多元化[19] - 成熟期(2016年至今):聚焦产品成分天然、环保及精准修护,与专业渠道合作增加附加值[20]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包括保湿剂、蛋白质等[21] - 产业链中游:发膜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电商平台品牌和商品数量缩减,均价下降[21][26] - 产业链下游:销售及消费环节,短视频平台成主要线上销售渠道,传统电商平台销售额下滑[30] 行业规模 - 2019 - 2024年市场规模从47.74亿增长至95.38亿,年复合增长率14.84%预计2025 - 2029年从114.62亿增长至239.04亿,年复合增长率20.17%[31] - 历史变化原因:消费者头皮护理观念转化为行动,发膜需求增加[32] - 未来变化原因:中国国民头皮健康问题严峻,推动护发产品需求上升,带动发膜市场扩大[33] 政策梳理 - 《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电商平台和经营者,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36] - 《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企业控制生产,提升标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36] -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强调企业加强产品安全性评估和监测,提升质量标准[38] - 《化妆品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促进技术升级和研发投入,导向绿色环保,推动行业高端化[38] -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企业为产品功效宣称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市场准入门槛[38]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激烈,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有资生堂等,第二梯队有上海蜂花等,第三梯队有广东名臣等[39] - 历史原因:国际品牌有历史、研发和品牌影响力优势,占据较大份额未来国产崛起将降低市场集中度[40] - 未来变化原因:国产发膜针对国人发质,用天然成分,吸引消费者,有望扩大份额[41][42] 企业分析 - 宝洁(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多种高品质产品,发膜产品有效解决头发问题,受消费者欢迎[47] - 上海蜂花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国洗护发知名品牌,产品线丰富,价格亲民,发膜改善发质[49] - 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全球化妆品巨头组成部分,提供多样美容产品,发膜采用创新配方,受消费者信赖[52]
发膜:生物成分滋养,重现发丝绸缎光泽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6-05 19: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发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尤其在发达地区高品质产品接受度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逐步提升,未来市场将受天然成分需求增长、技术创新等因素推动,同时电商渠道和社交媒体营销重要性增加[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发膜概述 - 发膜是滋润头发护理产品,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能深层护理头发[4][5] - 按功能分为修护、滋润、强韧、防脱、亮泽型发膜[6][7][8] 行业特征 - 消费者对头发健康养护需求增长,推动市场发展[12][13] - 天然成分与无添加趋势明显,符合健康环保追求[12][14] - 电商渠道崛起,品牌竞争白热化,各品牌采取不同策略竞争[12][15] 行业发展阶段 - 萌芽期(1980 - 1989年),国产企业涉足发膜领域,产品功能单一,定位中高端[16][17] - 启动期(1990 - 2000年),国际品牌进入,推动市场多元化和高端化[16][18] - 高速发展期(2001 - 2015年),行业聚焦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功能多元化[16][19] - 成熟期(2016年至今),品牌注重产品成分天然环保和精准修护,与专业渠道合作[16][20]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中游为发膜企业,下游为销售及消费环节[21] - 微生物蛋白技术成熟或提高中国蛋白质自给率,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大豆和肉类供需失衡,微生物蛋白成热点[22] - 洗护发市场竞争激烈,电商平台品牌和商品数量缩减,均价下降[26] - 短视频平台成发膜主要线上销售渠道,传统电商平台销售额下滑[29] 行业规模 - 2019 - 2024年市场规模由47.74亿增长至95.38亿,CAGR为14.84%;预计2025 - 2029年由114.62亿增长至239.04亿,CAGR为20.17%[30] - 历史规模增长因消费者头皮护理观念转化为行动,增加发膜需求[31] - 未来规模扩大因中国国民头皮健康问题严峻,带动护发产品需求[32] 政策影响 - 《化妆品网络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类政策提升消费者信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使企业注重质量与合规[36][39] - 《化妆品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政策促进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市场高端化[39]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激烈,分为三个梯队,国际品牌占较大份额,未来国产品牌崛起或降低市场集中度[40][41] - 国际品牌凭借历史、研发和影响力优势占据份额,国产品牌针对国人发质研发产品,采用天然成分,有望扩大份额[41][43] 企业分析 - 宝洁(中国)凭借科研背景和对市场的理解,推出有效发膜产品[48] - 上海蜂花作为民族品牌,以产品线丰富、价格亲民和技术创新赢得消费者喜爱,发膜产品改善发质[50] - 欧莱雅(中国)作为全球巨头一部分,凭借研发、质量控制和对市场的理解,提供多样发膜产品[53]
浙江省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2024年化妆品市级监督抽检情况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07 10:53
化妆品抽检情况 - 浙江省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2024年化妆品市级监督抽检情况 涉及100多种化妆品产品 [3] - 抽检结果显示所有产品均合格 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4][5][6][7][8][9][10][11] - 抽检产品涵盖护手霜 洁面乳 润肤乳 洗发水 面膜 防晒乳等多个品类 [4][5][6] 抽检产品详情 - 曼秀雷敦水份护手霜(50克/支) 生产批号D03389 限期使用日期202709 检验合格 [4] - 旁氏水润柔嫩洁面乳(90g/支) 生产批号20270502A0 限期使用日期20270502 检验合格 [4] - 红色小象每日倍护润肤乳(400ml/瓶) 生产批号B9173401 限期使用日期20260916 检验合格 [4] - 欧诗漫珍珠净透润白淡斑面膜(25ml×5片/盒) 生产批号MU82423 限期使用日期20280611 检验合格 [4] 生产企业情况 - 抽检产品涉及曼秀雷敦 联合利华 欧诗漫 百雀羚 自然堂等知名化妆品企业 [4][5][6][7] - 部分产品由委托方生产 如仁和匠心毛囊清洁洗发水由广州天芝丽实业有限公司受委托生产 [4] - 多数产品标注了清晰的生产日期和限期使用日期 保质期多为3年 [4][5][6]
下调全年增长预期!宝洁:调整价格、弹性采购等抵消关税影响
南方都市报· 2025-05-05 15:28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Q3净销售额同比下滑2%至197 76亿美元,有机销售额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微降至37 69亿美元 [2] - 产品价格整体上涨1%,但销量下滑1%,其中美容板块价格涨幅最大达3%,婴儿女性及家庭护理板块销量下滑最显著达2% [3][5] - 前三大业务板块净销售额均下滑:织物和家庭护理板块下滑3%至69 48亿美元,婴儿女性及家庭护理板块下滑4%至47 55亿美元,美容板块下滑2%至34 90亿美元 [2] 业务板块分析 - 医疗保健板块表现稳健,净销售额持平为28 80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至5 69亿美元 [2] - 理容板块净销售额下滑2%至15 05亿美元,但净利润逆势增长6%至3 21亿美元 [2] - 美容板块中SK-II在大中华区实现双位数增长(11%),Olay增长2% [5] 大中华区市场 - 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下滑2%,但较前两季度(Q1下滑15%、Q2下滑5%)有所改善 [5] - SK-II因超高端LXP创新产品及营销活动推动销售额增长11%,成为亮点 [5]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复苏需时间,将持续波动,策略是逐步提升品类正增长比例 [5] 成本与关税影响 - 美国关税预计增加年成本10亿-15亿美元,占成本3%,影响利润率140-180个基点 [6] - 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进口原料及包装材料(占比超10%),公司将通过弹性采购、生产力改进及选择性定价缓解 [1][6] - 定价策略将结合创新方式与直接调价,具体方案仍在评估中 [6] 业绩预期调整 - 因关税不确定性,公司将2025财年有机销售额增长预期从3%-5%下调至2% [1]
披着国货外衣,在中国大赚特赚,这些潜伏的美国货,你知道几个?
搜狐财经· 2025-04-13 08:59
中美关税战 - 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从34%逐步提升至145% [1] - 美国宣布暂停对75个未采取报复措施的国家加税90天 [1] - 中方态度坚决反制 不会向经济霸凌行为低头 [4] 被误认为国产的美国控股品牌 哈尔滨啤酒 - 创立于1995年 历史可追溯至1990年俄国商人建立的啤酒厂 [6] - 2004年被美国安海斯公司收购99.66%股权 [8] - 2008年安海斯被英博啤酒集团收购 [8] 益达口香糖 - 由美国箭牌公司1984年推出无糖口香糖 [11] - 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 2000年正式登陆北京 [11] - 覆盖全国大部分主要城市 [11] 箭牌旗下其他品牌 - 绿箭、真知棒、德芙、士力架、彩虹糖均为美国箭牌旗下产品 [14][16] 双汇集团 - 前身为漯河肉联厂 1992年推出首支火腿肠 [18][20] - 2007年以20.1亿元将100%股份出售给美国高盛和鼎晖投资 [22] - 最终由美国人罗特克斯控股60.27% [22] 金龙鱼食用油 - 2024年营收达2389亿元 位居行业第一 [23] - 品牌属于益海嘉里 由新加坡企业和美国ADM公司合资组建 [24][25] - ADM公司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17位 [27] 大宝SOD - 1990年推出 1999-2006年销售额稳定在8亿元 [31] - 全国分销网点超80万个 年销量1亿多瓶 [33] - 2008年被美国强生收购 [33] 宝洁旗下品牌 - 沙宣、潘婷、海飞丝、舒肤佳等均为美国宝洁公司产品 [35] - 长期被误认为国产品牌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