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
搜索文档
俄罗斯与缅甸在安达曼海水域举行联合演习
新浪财经· 2025-11-18 17:32
当地时间11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俄海军与缅甸海军在安达曼海海域举行"马鲁梅克斯-2025"联 合演习实战阶段的视频片段。此次演习于11月3日在缅甸迪拉瓦港启动,俄海军派出太平洋舰队的舰艇 分遣队,包括"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护卫舰、"格列米亚什奇"号轻型护卫舰和"鲍里斯·布托马"号油轮。 缅甸海军派出直升机登陆舰、护卫舰和潜艇等。 ...
前三季度净赚150亿!造船巨头单季盈利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11-06 13:56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概览 - 营业收入达到75815亿韩元(约53.4亿美元),同比增长21.4% [2] - 营业利润达到10538亿韩元(约7.4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5%,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大关 [2] - 净利润达到767亿韩元(约5400万美元),同比增长397% [2] - 业绩表现超出市场预测,此前预测营业利润为9329亿韩元(约46.5亿元人民币) [2]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业绩 - 累计营业收入达到217826亿韩元(约153.97亿美元) [2] - 累计营业利润达到28666亿韩元(约20.9亿美元) [2] 2025年分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7717亿韩元(约47.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营业利润8592亿韩元(约5.98亿美元),同比增长436.3% [3]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4284亿韩元(约53.4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营业利润9536亿韩元(约6.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3% [3] - 第三季度业绩良好得益于生产效率提高、高价船营收比重扩大及发动机机械领域增长,克服了季节性作业天数减少的影响 [3] 主要造船子公司业绩(第三季度) - HD现代重工营业收入44179亿韩元(约31.1亿美元),营业利润5573亿韩元(约3.92亿美元) [4] - HD现代三湖营业收入19665亿韩元(约13.85亿美元),营业利润3064亿韩元(约2.16亿美元) [4] - HD现代尾浦营业收入13003亿韩元(约9.16亿美元),营业利润2008亿韩元(约1.4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7%和470.5% [4] 其他子公司业绩(第三季度) - HD现代海洋发动机营业收入1091亿韩元(约7680万美元),同比增长35%,营业利润203亿韩元(约1430万美元),同比增长130.7%,得益于高附加值发动机占比扩大和销售上升 [5] - 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营业收入1210亿韩元(约8500万美元),营业利润147亿韩元(约1035万美元),尽管国内模块销量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减少,但对美出口量增加和新N-Type模块销售扩大支撑了业绩 [5] 分业务领域业绩表现 - 造船业务营业收入61985亿韩元(约4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营业利润8658亿韩元(约6.1亿美元),同比增长128.9%,得益于生产效率提高和船价上升 [5] - 发动机机械业务营业收入8236亿韩元(约5.8亿美元),同比增长31%,营业利润2432亿韩元(约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5%,受全球环保新规强化带来的双燃料发动机需求增加和交付量增加影响 [6] - 海工装备业务营业收入2804亿韩元(约1.97亿美元),但因发生一次性费用而转盈为亏 [6] 未来展望与增长动力 - 预计环保和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将陆续反映在业绩上,推动收益持续提高 [6] - 将通过HD现代重工和HD现代尾浦的合并重组,强化市场竞争力和确保超级差距技术 [6] - 对明年LNG船新造船市场增长充满期待,预计将出现100艘以上的需求,美国已批准5个LNG船项目 [6] - 全球潜艇出口业务取得进展,已与秘鲁海军工业服务集团签订意向书,下一步将签订正式合同,预计第四季度发布特种船领域进展 [6] HD现代集团业绩(第三季度) - 母公司HD现代集团营业收入182243亿韩元(约128亿美元),同比增长9.8% [6] - 营业利润17024亿韩元(约1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5% [6] - 良好业绩主要得益于造船业务和电力设备业务稳健增长,以及炼油板块扭亏为盈 [7]
列国鉴|记者观察:德国加码发展军工 打造经济复苏引擎
新华网· 2025-09-26 08:54
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经济连续两年陷入衰退,政府正通过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和投资军工产业来刺激经济 [1][3] - 军工产业在政策推动下迎来投资和扩张热潮,但专家认为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难以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 [1][10] 德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 德国7月工业新订单环比下降2.9%,为连续第3个月下滑 [3] - 主要车企如宝马、奔驰、大众在2025年上半年利润普遍大幅下滑 [3] - 2025年1月至7月,德国对美出口顺差降至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3] -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纷纷下调对2025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 [3] 德国政府的国防投资计划 - 德国联邦议院3月通过一项高额贷款计划,几乎无限制放开国防领域投资 [3] - 2026财年总预算为5205亿欧元,其中国防预算827亿欧元,比上一财年增加32% [3] - 目标是将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5%,建设“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 [3] - 到2025年年底,德国防部预计提交60余份订单,包括预算30亿至50亿欧元的“欧洲战斗机”项目、约100亿欧元的“拳师犬”步兵战车项目 [4] 德国军工产业现状与扩张 - 德国军费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成为全球第四大军费支出国 [6] - 莱茵金属股价在过去五年中上涨近2000%,成为德国第七大上市公司,2024年80%收入由军工业务贡献,计划在2025年年底彻底剥离汽车零部件业务 [6] - 莱茵金属收购吕尔森海军舰船公司,将业务拓展至海战领域 [7] - 亨佐尔特公司2024财年收入超过22亿欧元,预期2025年可达25亿欧元 [7] - 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2023-2024会计年度销售额约21亿欧元,较前一年增长16.7% [7] - 部分企业如通快集团打破传统进军防务领域,大众集团也表示不排除将部分民用工厂改为武器工厂 [7] 军工产业的历史背景与制约因素 - 德国军费占GDP比重从1990年的2.5%一路降至2020年的1.4% [4] - 莱茵金属当前产能仅为冷战时期的十分之一,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4] - 在隐形战机、远程导弹、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相对落后,研发投入低于美国等军工大国,人才结构老化 [4] - 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以及美国政策变化促使德国社会对防务关注度显著上升 [5] 对军工投资经济效应的评估 - 德国就业研究所预测防工业上升趋势将延续多年,有望创造多达20万个就业岗位 [8] - 军费支出的财政乘数最高仅0.5左右,即每投入1欧元军费,经济活动仅增加约50欧分的价值,而基础设施、教育等投资的乘数往往是其两到三倍 [10] - 军工项目周期长,新建生产线、培养技术人才需要数年,且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对就业带动有限 [11] - 军事科研成果若能有效转化为民用,可成为推动经济创新的重要动力,并带动钢铁、电子、材料等相关行业发展 [11]
【环球财经】记者观察:德国加码发展军工 打造经济复苏引擎
新华社· 2025-09-25 22:05
德国经济困境与政策转向 - 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陷入衰退,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疲弱状态引发关注 [1] - 德国7月工业新订单环比下降2.9%,为连续第3个月下滑,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被多家机构下调 [3] - 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动化转型迟缓,宝马、奔驰、大众等主要车企2025年上半年利润普遍大幅下滑 [3] - 外部环境恶化,美国高关税政策严重冲击市场,2024年1月至7月德国对美出口顺差降至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3] - 德国联邦议院于3月通过一项高额贷款计划,几乎无限制放开国防领域投资 [3] - 德国政府7月底通过5205亿欧元的2026财年总预算,其中国防预算827亿欧元,比上一财年增加32% [3] - 总理默茨承诺到2029年将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5%,旨在将德国军队建设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 [3] 军工产业投资扩张详情 - 德国国防部预计到2025年年底提交60余份订单,包括预算30亿至50亿欧元的新一代“欧洲战斗机”项目、约100亿欧元的“拳师犬”步兵战车项目 [5] - 经济与能源部长赖歇称军工产业是展现德国经济韧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5] - 德国军费占GDP比重从1990年的2.5%一路降至2020年的1.4,导致军工业产能缩减、技术人员流失、供应链脆弱 [5] - 德国最大军工制造商莱茵金属当前产能仅为冷战时期的十分之一,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5] - 德国在坦克、潜艇制造领域保持领先,但在隐形战机、远程导弹、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相对落后,研发投入不足且人才结构老化 [5] 社会态度转变与企业动态 - 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及美国总统特朗普政策转变,促使德国社会对防务的关注度显著上升,“战备”成为高频词 [7] - 德国军费已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成为全球第四大军费支出国 [8] - 莱茵金属股价在截至8月28日的过去五年中上涨近2000%,跃升为德国第七大上市公司,2024年其80%收入由军工业务贡献 [8] - 莱茵金属计划2025年年底彻底剥离汽车零部件业务,已将柏林和诺伊斯的两家工厂改建为军工厂,并于9月宣布收购吕尔森海军舰船公司以拓展海战装备业务 [8] - 亨佐尔特公司近三年订单激增,2024财年收入超过22亿欧元,预期2025全年可达25亿欧元 [8] - 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2023—2024会计年度销售额约21亿欧元,较前一年增长16.7% [9] - 激光技术巨头通快集团打破传统进军防务领域,开发可用于拦截无人机的激光防御武器 [11] - 大众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公司密切关注国防工业发展机会,不排除将部分民用工厂改为武器工厂 [12] 军工产业的经济影响评估 - 德国就业研究所预测防工业上升趋势将延续多年,有望创造多达20万个就业岗位 [13] -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指出,扩大防务支出若通过政府举债而非增税筹资,可能使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萎缩 [15] - 经济评论家指出,为扩军增加的债务将长期推高利息支出,削弱政府在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财政灵活性,且扩军需要年轻人服役与劳动力市场缺乏技术工人形成矛盾 [15] - 经济学教授认为军费支出的“财政乘数”最高仅0.5左右,即每投入1欧元军费,经济活动仅增加约50欧分的价值,而基础设施、教育等投资的乘数往往是军费的两到三倍 [16] - 军工项目周期长,新建生产线、培养技术人才需数年,且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对就业带动有限 [16] - 军事科研成果若能有效转化为民用,可成为推动经济创新的重要动力,国防工业产业链能带动钢铁、电子、材料等基础行业和高科技领域发展 [16]
大涨10%!欧洲军工股萨博Q2盈利超预期,上调全年销售指引
华尔街见闻· 2025-07-18 21:33
公司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运营收益从去年同期的13.3亿瑞典克朗增至19.8亿瑞典克朗(约合2.04亿美元),远超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7.1亿瑞典克朗 [2] - 预计今年可比销售额将增长16%至20%,高于此前预期的12%至16% [2] - 上半年销售额已实现22%的可比增长,运营利润增速预计超过销售额 [2] - 股价因业绩超预期和上调指引而大涨10% [1]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欧洲军事开支激增推动公司业绩增长,俄乌冲突后该地区需承担更多自身防务责任 [2] - 军工企业股价普遍上涨,公司今年股价已翻了一番多 [2] - 公司超过一半营收来自欧洲市场 [2] 产品与产能情况 - 产品包括"鹰狮"战斗机、导弹、先进电子设备和潜艇等多种军事装备 [2] - 正在大幅扩充产能,对新生产线和设施的投资按计划进行 [2] 竞争格局与运营动态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洛克希德·马丁、达索航空和BAE系统公司 [2] - 尽管面临美国关税威胁的不确定性,仍在大量招募新员工 [2] - 目前尚未发现供应链受到可量化影响 [2]
远古鱼龙带来跨越亿年的降噪智慧
科技日报· 2025-07-17 12:46
海洋噪声污染问题 - 海洋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影响海洋生物交流 导航和捕食 [1] - 人类活动如船只航行和军事声呐产生的噪声干扰海洋生物正常生活 [2] 鱼龙的独特进化特征 - 鱼龙是从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爬行动物 身体进化得像鲨鱼或海豚以适应水下生活 [1] - 瑞典科学家发现Temnodontosaurus鱼龙前鳍化石 长约1米 边缘呈锯齿状且末端灵活 [1] - 电脑流体动力学模拟显示锯齿状鳍结构可减少捕猎时产生的噪声 [1] - 鱼龙利用特化鳍降低水流噪声 实现无声捕猎 在昏暗海洋中接近猎物 [2] 仿生学应用潜力 - 鱼龙鳍结构为减少人造设备水下噪声提供设计理念 [2] - 模仿鱼龙鳍结构可开发环保船舶设计和潜艇技术 [2] - 自然界智慧指导技术创新 帮助保护地球生态 [2]
把印度当成“韭菜”割?美国真实嘴脸暴露,莫迪忍无可忍
搜狐财经· 2025-06-11 22:22
美印贸易关系 -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商品全面加征关税,最高税率达27%,直接冲击印度经济命脉 [1] - 美国每年从印度获取800多亿美元收益(教育、专利费、军火),却指责印度"贸易掠夺",形成明显双标 [3] - 2022年印度因拒绝对俄制裁遭美国施压,反映贸易政策与政治立场挂钩 [5] 印度战略调整 - 莫迪政府采取三招应对:以市场换技术(瞄准半导体和新能源)、加速与欧盟签自贸协定、利用俄罗斯石油节省资金推动"印度制造" [5] - 印度在军购领域转向多元化,放弃美国F-35转而与法国签署潜艇大单 [5] - 印度在QUAD框架下保持独立立场,单独与中国推进边境撤军,展现战略自主性 [5] 美印产业合作现状 - 教育产业仍是纽带,印度学生持续向美国大学支付高额学费 [7] - 航空制造业维持合作,塔塔集团继续采购波音飞机 [7] - 军火贸易存在矛盾,美国试图通过F-35销售绑定印度,但印度选择其他供应商 [5] 地缘经济博弈 - 印度加速与俄罗斯、中东甚至中国的合作,分散对美依赖 [7] - 美国将印度定位为"遏制中国工具",但印度拒绝完全站队 [5] - 印度通过购买俄罗斯折扣石油节省资金,反遭美国关税报复 [3][5] 历史性转折 - 特朗普关税政策加速印度精英阶层对西方承诺的怀疑,强化"战略自主"路线 [7] - 印度从尼赫鲁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延续至今,对西方盟友体系保持警惕 [7] - 美印关系从克林顿时期的价值观联盟,转变为特朗普时代的利益交易 [3][5]
加拿大总理:今年实现军费开支占GDP 2%的北约目标,将创建新AI研究机构
华尔街见闻· 2025-06-09 23:35
军费开支调整 - 加拿大政府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 提前实现北约要求 原计划为2032年 [1] - 当前加拿大国防开支占GDP的1.4% [1] - 军费增加将用于提高军人薪资和采购军事装备 包括潜艇 飞机 舰船 装甲车 大炮 雷达 无人机和传感器 [1] 军工产业支持 - 加拿大将设立全新防务采购机构 优先采购本土制造的防务产品 钢铁和铝材来自本国企业 [1] - 投资新型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 创建新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Borealis [1] - 加拿大国防部将签署新版防务政策 支持本土军工产业 [1] 市场反应 - 萨博公司股价下跌约7.2% 领跌欧洲军工股 [2] - Kongsberg Gruppen ASA股价下跌4.4% [2] - 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超0.5% 美国铝业股价一度上涨超3.3% [2]
加总理提供国防开支细节,或是美加贸易协议达成的迹象
快讯· 2025-06-09 22:37
国防开支 - 加拿大将今年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2% 达到北约目标 [1] - 开支用于建造新潜艇 飞机 舰船 武装车辆 火炮及雷达系统 [1] - 支出增加比原计划提前5年 未来几年投资将继续增加 [1] 美加贸易协议 - 上周迹象显示加拿大和美国即将达成贸易协议 [1] - 美加大使证实双方进行秘密会谈 [1] - 分析师认为关键问题是达成时间 部分报道称目标在6月15日七国集团会议前完成 [1] - 军费开支是美国提出的要求之一 此次加拿大宣布内容可能解决该问题 [1]
加拿大总理卡尼:加拿大将创建新的人工智能(AI)研究机构,名叫Borealis(北极之光)。加拿大将在今年实现军费开支占GDP比重达到2%这一北约目标。加拿大将加强在北半球的军事存在感。加拿大将支持新版北约防务产业承诺。加拿大国防部将签署新版防务政策,将创建新的防务采购机构。加拿大将优先采购本土制造的防务产品,国防制造将采用加拿大生产的钢铁和铝。加拿大将购买新的芯片,潜艇,武器,无人机。
快讯· 2025-06-09 22:15
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 加拿大将创建新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Borealis(北极之光)[1] 军费开支 - 加拿大将在今年实现军费开支占GDP比重达到2%这一北约目标[1] 军事部署 - 加拿大将加强在北半球的军事存在感[1] - 加拿大将支持新版北约防务产业承诺[1] 国防政策 - 加拿大国防部将签署新版防务政策[1] - 将创建新的防务采购机构[1] 国防采购 - 加拿大将优先采购本土制造的防务产品[1] - 国防制造将采用加拿大生产的钢铁和铝[1] - 加拿大将购买新的芯片、潜艇、武器、无人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