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固态电池
搜索文档
“小巨人”再投欣界能源,加码固态电池
DT新材料· 2025-10-11 00:04
公司战略投资与业务布局 - 天铁科技通过两项议案,决定开展与欣界能源相关的投资及股权受让,以进一步布局固态电池业务 [2] - 公司拟投资3.015亿元人民币设立合伙企业,专项用于投资欣界能源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工厂 [3][4] - 公司拟以300万元人民币受让欣界能源持有的浙江欣界30%股权 [5] - 此次投资与公司主营业务具有相关性和协同性,符合产业发展战略,有助于主营业务发展与竞争力提升 [6] 公司业务概况 - 天铁科技成立于2003年,业务涵盖减振(震)业务和锂化物新能源业务两大领域 [7] -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江苏昌吉利和孙公司安徽天铁锂电,生产金属锂、正丁基锂和无水氯化锂等关键材料 [7] 投资标的公司情况 - 欣界能源成立于2020年,专注固态锂电池研发与生产,核心技术路线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配合锂金属负极 [8] - 欣界能源于2024年11月发布能量密度达480Wh/kg的猎鹰固态电池,并已在客户亿航智能的eVTOL上完成飞行测试 [8] - 欣界能源于2023年建成200MWh中试产线,计划投资建设10GWh锂金属固态电池产能,其中一期建设2GWh量产线 [9] - 今年7月,欣界能源子公司与天铁科技孙公司安徽天铁签订采购框架协议,采购铜锂复合带,并探讨未来锂金属材料合作 [9] - 今年5月,天铁科技与深圳欣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材料供应、研发、生产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战略合作 [9]
《财富》杂志发布两大中国商界精英榜单 龙华3名企业家榜上有名
深圳商报· 2025-08-27 14:53
公司荣誉与人物背景 - 富士康首席数字官史喆入选《财富》中国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 深耕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领域 拥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智能维护系统中心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 - 汉阳科技创始人黄阳入选《财富》中国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 提出模块化庭院机器人范式 主导导航感知与电源系统核心技术研发 实现模块式庭院服务机器人全球出货量第一[1] - 欣界能源创始人陈霖入选《财富》中国40岁以下最具潜力商界精英榜单 深耕锂电池领域十余年 曾入选北美福布斯30 Under 30 拥有50余项国际专利[2]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史喆主导富士康灯塔工厂建设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提升制造效率与柔性生产能力[1] - 汉阳科技推出Yarbo割草机器人和吹雪机器人 品牌在北美欧洲国际市场落地 成为扫雪机器人领域领先品牌[1] - 欣界能源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核心技术路线 结合锂金属负极材料 解决电池界面和叠片工艺等工程化难题[2] - 公司2022年开发能量密度450Wh/kg锂金属固态电池原型 2023年11月发布能量密度480Wh/kg猎鹰固态电池 采用HICORE固态电解质和TIE界面调控技术[2] 技术验证与商业进展 - 欣界能源固态电池在亿航智能eVTOL完成飞行测试 续航时间达48分10秒 通过针刺高低温等极限测试 展现高倍率充放电和复杂环境适应能力[2] - 固态电池较传统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储存寿命功率密度和安全性能方面有显著提升[2] - 公司自2022年以来完成8轮融资 展现突出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2]
手握固态电池两大关键技术,海目星领跑装备行业
新浪财经· 2025-06-10 11:59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海目星已实现固态电池量产线技术突破,在固态电池赛道上处于领先地位 [1] - 公司向"某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交付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设备,覆盖正负极涂布、硫化物电解质涂布、正负极辊压等核心环节 [1] - 业内分析认为该"神秘客户"大概率为中创新航,后者计划在2024年完成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验证阶段 [2] 技术路线与合作伙伴 - 海目星同时布局氧化物和硫化物两条主流技术路线,氧化物路线合作伙伴欣界能源已推出能量密度达480Wh/kg的锂金属固态电池"猎鹰" [4] - "猎鹰"电池已应用于亿航智能的eVTOL产品,续航时间达48分10秒,刷新行业纪录 [4] - 中创新航选择硫化物路线作为其全固态电池的主流技术方向,海目星为其提供关键制造设备 [2][3]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预计在2028年前后,但海目星的进展显示产业化进程可能快于市场预期 [2] - 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领域将率先应用,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特性 [2] - 海目星凭借欣界能源和中创新航两大项目,确立在固态电池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5][6] 技术门槛与先发优势 - 硫化物固态电池制造工艺难度极高,海目星成功交付中试线设备证明其技术整合能力已达全球顶尖水平 [3] - 公司通过实际产线运行积累工艺数据,形成2-3年的先发优势,构建技术护城河 [4] - 核心装备自主可控是固态电池竞争的关键,海目星展现了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环节的领跑能力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