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发电
搜索文档
长青集团的前世今生:董事长何启强掌舵多年,三大业务驱动,中期高分红彰显回报决心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4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6日,于2011年9月2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环保新能源企业,在生物质热电联产、生活垃圾发电等领域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 [1]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生物质热电联产、生活垃圾发电和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三大板块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达27.23亿元,行业排名第一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2.03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2] - 主营业务中,电力收入10.95亿元,占比58.48%;热力收入7.35亿元,占比39.27%;其他收入4210.27万元,占比2.25%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73亿元,同比下降1.74%,但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46.23% [5][6]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50% [5] 盈利能力与效率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2.92%,较去年同期的20.13%有所提升 [3]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23.04%,同比提升2.63个百分点 [5] - 2025年上半年费用率小幅下降 [5] 财务健康状况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71.72%,较去年同期的74.03%有所下降 [3] - 经营性现金流承压,但首次进行中期分红,分红率达92.3% [5] 业务运营亮点 - 生物质热电联产机组运行时间和发电量、售电量同步增长 [6] - 燃煤集中供热拓客取得成效,采购成本因煤价下降而改善 [6] - 生活垃圾发电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6] - 公司在手生物质装机容量超446MW,位列全国第三 [5] - 与中科系合作进一步打开未来想象空间 [6] 股东与公司治理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何启强、麦正辉 [4] - 董事长何启强2024年薪酬120万元,与2023年持平 [4] - 总裁麦正辉2024年薪酬120万元,与2023年持平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2.18万,较上期减少12.26%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2.21万,较上期增加16.53% [5] 机构观点与展望 - 国信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2/3.55/3.88亿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5] - 华创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7/4.2亿元,给予25年17x PE,对应目标价7.6元,维持“推荐”评级 [6] -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带来潜在利润增量 [5]
长青集团股价跌5.2%,东证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97.82万股浮亏损失34.2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2:07
股价表现与公司基本面 - 8月28日股价下跌5.2%至6.38元/股,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7.45%,总市值47.34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质热电联产、生活垃圾发电和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电力业务占比53.81%,热力业务占比43.62% [1] - 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2011年9月上市,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中山市 [1] 基金持仓情况 - 东证资管旗下东方红中证优势成长指数发起A(018920)二季度持有97.82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3.44%,位列第四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34.24万元,基金规模9163.42万元,今年以来收益25.94%,近一年收益51.61% [2] - 基金成立于2023年9月19日,成立以来收益率46.74%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徐习佳任职6年31天,管理规模75.45亿元,任职最佳回报46.74%,最差回报-0.04% [3] - 另一位基金经理戎逸洲任职5年275天,管理规模6.42亿元,任职最佳回报46.74%,最差回报-0.04% [3]
长青集团(002616):深度研究报告:火电项目存预期差,生物质项目或迎扭亏机遇,与中科系合作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华创证券· 2025-07-05 21: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6][10][10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河北火电项目盈利能力强且存在预期差,煤价下跌或释放盈利空间 [6][7] - 生物质项目或迎来扭亏机遇,行业提质扩容,公司领先但机组曾承压,后续有催化 [6][8] - 与中科系合作进一步打开未来想象空间,优化股东结构并达成战略合作 [6][9]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给予25年目标市值和目标价 [6][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长青集团:聚焦生物质综合应用及电力热力生产 - 公司沿革:1985年成立前身,2011年上市,2021年剥离燃气具业务,聚焦三大领域,2024年末总装机70.5万千瓦 [14][15] - 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为何启强与麦正辉,合计直接及间接持股62.4% [18] - 财务分析:2024年营收承压,业绩逐步回升,盈利能力有望改善,现金流有韧性 [21][22][30] - 业务梳理:聚焦三大板块,2024年燃煤供热盈利强,生物质有压力或扭亏,垃圾发电稳定 [31][42][43] 二、我们认为河北火电项目存在预期差 - 火电机组高盈利性:历史上公司利润与煤价负相关,火电以售热为主,下游为园区企业,河北项目ROE高,能源需求强 [44][50][54] - 后市展望:近期煤价或下行,带动火电超额利润,公司单季度业绩稳定,若煤价跌盈利将释放 [67][74][79] 三、我们预计生物质项目或迎来扭亏预期 - 项目概况:行业提质扩容,公司15个项目中13个纳入补贴目录,布局于农业大省,多项目向热电联产转型 [80][83] - 过去困境:补贴结算不及时致应收账款提升,原材料价格高企使成本承压 [87][90] - 后续催化:煤价下行或使项目扭亏,补贴收回预期强,有望优化财务结构 [91][96] 四、与中科系合作进一步打开未来想象空间 - 引入新股东:拟转让5%股份给中科泓源,优化股东结构 [97] - 战略合作:收购中科信控大数据49%股权,达成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 [97] 五、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3.3/3.5/3.9亿元,同比+52.4%/+6.6%/+12.1% [6][10][103] - 估值:给予25年17x PE,对应目标市值56亿元,目标价7.6元 [6][10][106]
光大环境20250603
2025-06-04 09:5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垃圾发电行业、水务行业、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危废处理行业 - 公司:光大环境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垃圾发电行业 - **2024年表现**:自由现金流首次转正,从2023年的 -4亿元提升至6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归母净利润减少2%,但分红比例提升至34%,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和股票流动性有所改善,自由现金流回升弹性显著[3] - **长期发展前景**:具有跑马圈地性质,提前抢占优质区位可享受高标杆电价收益;补贴取消后,东部及南部地区标杆电价和人均垃圾产生量较高,为长期盈利提供保障;湖南地区未来将成布局重点,占比9%[10] 光大环境 - **行业地位**: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运营商,2023年市场份额约16%;环保能源板块是核心业务,2024年贡献公司52%的收入、96%的EBITDA和97%的净利润;长期自由现金流估算约20亿港币,高于2024年分红总额,不考虑补贴也能覆盖未来分红[2][4] - **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环保能源(生活垃圾发电和餐厨处置)、光大水务(市政污水处理)和绿色环保(农林生物质及危废处置)[5] - **市场表现**:垃圾发电领域市场份额约16%,污水处理市场份额约3%,农林生物质发电市场份额为6%,各业务板块均有较强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6] - **产能扩张**:2010 - 2020年产能增长率达30%,2016 - 2022年通过PPP模式扩张;垃圾发电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7] - **经营效率**:单项目产能约900吨/日,高于行业平均;吨发电量330千瓦时/吨,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反映较高经营效率与技术优势[9] - **运营收入及现金流**:2024年运营收入占整体收入比例提升至64%;整体运营现金流约89亿港币,国补回收20亿元,纯现金流约70亿元;垃圾焚烧发电贡献最多现金流[14] - **长期自由现金流及分红**:长期自由现金流估算约20亿港币,高于2024年分红总额,能覆盖未来分红;管理层保持分红绝对值上升[15] - **估值变化**: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十二五期间估值高,十三五期间因扩张导致估值下降,2022年以来处于底部;光大环境作为行业龙头,自由现金流修复,长期盈利和估值有望提升[16] - **持仓情况**:公募重仓持仓比例EQ24提升、EQ25下降,南向资金持仓不断提升;一年期PE约6.8,对应股息率6.5%,具备较强长期投资价值[17][18] 水务业务 - **发展前景**:有保底水量支撑,表现平稳;毛利率约42%,接近行业平均;地方财政压力减轻和居民水价提升有望带来毛利率边际改善[11] 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危废处理板块 - **行业现状及挑战**:农林生物质发电依赖秸秆等燃料,产能集中在安徽,国补退坡后盈利预期下降,2022年后在建项目减少;危废处理业务下游产废需求不足,处置量和价格下降,2024年绿色环保板块建设收入同比减少近70%,计提约10亿港币减值,净亏损3亿港币;2025年上半年危废处置价格环比企稳[12][1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垃圾发电行业补贴取消后,各省燃煤标杆电价决定长期收益,东部及南部地区标杆电价较高且人均垃圾产生量多,为盈利提供保障[10] - 垃圾焚烧发电因政府支付处置费,每度电可增加两毛钱,相当于6毛钱左右的火电资产且无燃料成本,每度电可获2 - 3毛钱经营性现金流[14] - 公募重仓持仓比例EQ25下降是因资金轮动从高股息、电力环保撤出转向科技主题,南向资金持仓提升可能是长线资金买入,对成长风格不敏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