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处理

搜索文档
光大环境20250708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光大环境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情况**:2025年上半年业绩有所倒退,建设服务收益减少约10亿港币,原因包括资本性开支减少、人民币兑港币升值影响债务端损益、危废业务固定资产减值;但核心盈利稳中有升,总体业绩稳中向好[2][3] - **现金流状况**:2025年上半年自由现金流为正且优于去年同期,得益于资本性开支减少;国补回收不及去年同期,预计下半年可能有更多国补发放,具体时间和额度待定[2][4] - **派息计划**:公司领导正与董事长沟通,财务总监和CEO参与讨论,确保派息稳中有升,制定可操作性方案[2][6] - **国补进展**:部分过去未纳入补贴清单的项目进入社会清单,有望年内转为应收账款;财政部筹集2000亿资金解决欠补问题,若落实将积极影响回款[2][8] - **危废处理板块**:因去年下半年减值致全年业绩不稳定,今年上半年对危废板块进行固定资产减值以确保全年经营业绩稳定;处理价格有所恢复但未明显改善,减值规模预计小于去年全年的一半[2][9] - **资本开支预期**:上半年资本开支减少约10亿人民币,全年预计控制在40 - 50亿港币之间,受乌兹别克斯坦项目影响;水务板块预计全年资本性开支约15亿港币,绿色环保板块约4.5 - 5亿港币,环保能源板块取决于海外项目进展[2][10][11] - **乌兹别克斯坦项目**:2025年4月启动,两个项目日处理规模均为1500吨,总投资额21.6亿元;处理费和电费高于国内,采用100%保底模式,有保函机制[12] - **回款情况**:2025年上半年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用回款未显著改善,通常年底结清;自由现金流水平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14] - **ABN或ABS模式**:积极推进但需国补回款稳定,发行要求相关项目纳入国补清单且盈利计入应收账款[15] - **运营效率提升措施**:成立市场拓展部将ToG业务拓展至ToB领域,包括餐厨垃圾处理、供热、IDC合作等;IDC业务进入实践阶段,预计今年零突破;供热业务有30 - 40个项目待开发,2024年产量600万吨,今年目标至少增加100万吨[17] - **减少补贴依赖措施**:通过特许经营权条款调价、开发供热和餐厨垃圾处理业务、超发电力、技术改造等措施,预计到2030年完全降低对国家补贴的依赖[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绿宝项目国补清单影响**:2025年上半年绿宝部分项目纳入国补清单,但香港审计师可能等实际国补回款后才转为应收账款,目前无法明确对减值损失计提的影响[16] - **微费处置计划**:受市场影响难制定明确计划,今年上半年减值规模预计低于6亿元人民币,部分项目环比表现稳定或改善,公司积极降本增效[19] - **管网建设投资**:正在筹建8个电力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20] - **环保能源板块维护性资本开支**:主要包括定期大修、检修、更换叶片等,费用计入运营费用而非资本性开支[22] - **绿色环保板块资本开支用途**:每年4 - 5亿人民币用于供热业务相关建设和零碳园区建设,如生物质供热管网、光伏项目和虚拟电厂建设[23] - **管理层对股东建议的态度**:新董事长重视股东建议,业绩公布前参考资本市场反馈和建议;管理层汇报股东问题并争取改进,保持与投资者通畅沟通[25]
军信股份(301109):手握长沙核心固废资产有望成为IDC协同发展先行者
华源证券· 2025-06-06 1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军信股份“买入”评级 [6][7][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军信股份专注湖南长沙拓展固废产业链,存量资产优质,盈利能力领先,现金流好且分红稳定,股息率达4.1%;2024年收购仁和环境拓展业务,盈利稳健;积极拓展海外项目,7000吨/日项目陆续投产将带来增长;率先开展垃圾焚烧协同IDC供电供冷业务,海外项目落地积累经验,湖南算力需求增长带来新机遇 [12] 各部分总结 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4日收盘价21.79元,一年内最高24.00元、最低13.62元,总市值122.82亿元,流通市值21.50亿元,总股本5.64亿股,资产负债率33.76%,每股净资产13.79元 [4] 投资案件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33.1、35.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34%、2.88%、8.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2、8.02、8.4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0.3%、6.62%、5.25%;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15、15倍,2025年可比公司估值平均17倍,因资产质地优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10] 关键假设 - 2025 - 2027年平江、浏阳项目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0%、95%、105%,吨垃圾上网电量400kwh/吨;比什凯克分别新增投产规模0、1000、1000吨/日,2026 - 2027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0%、105%,电价0.07美元/千瓦时,垃圾处理费17美元/吨;垃圾中转场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3%、84%、85%,餐厨垃圾项目产能利用率均为144%,提油率均为7.2%,工业级混合油销售单价均为6000元/吨 [11] 投资逻辑要点 - 公司专注长沙拓展固废产业链,存量资产优质,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领先,分红稳定;2024年收购仁和环境拓展业务,盈利稳健;积极拓展海外项目,获取7000吨/日业务;开展垃圾焚烧协同IDC供电供冷业务,海外项目落地积累经验,湖南算力需求增长带来新机遇 [12] 手握长沙核心固废资产 收购仁和拓展上下游 - 军信股份成立于2011年,主营固废处理,2022年上市,形成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董事长戴道国为实际控制人,持股65.35%;业务涵盖垃圾中转、焚烧、填埋、处理等,占据长沙等地市场份额;运营资产盈利稳健,建造业务不确认毛利,上市后自由现金流好转,近三年每股分红0.9元/股,2025年承诺满足条件分红比例不低于50% [15][20][27] 资产质地优秀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长沙项目质地优秀 吨发/吨收/吨毛利均为行业第一 - 长沙7800吨/日垃圾焚烧项目经营效率领先,2024年吨上网电量460kwh/吨、单吨收入451元/吨、单吨毛利248元/吨均居行业第一;收现比约1,应收账款账龄短,坏账风险低 [31][35][40] 仁和环境盈利稳步提升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迎来新发展 - 2024年底收购仁和环境63%股权,对价21.97亿元;其主营垃圾中转和餐厨垃圾处理,盈利稳健,毛利率约70%;设置业绩承诺,2024年扣非净利润5.4亿元;收购后业务协同良好,2025Q1经营效率提高;公司积极拓展海外项目,在手7000吨/日项目,比什凯克项目预计年均收入1亿元 [44][55][56] 积极推进算电协同 有望成为行业先行者 算力的尽头是电力 垃圾焚烧发电协同IDC供电供冷渐成趋势 - 政策要求数据中心降低PUE和提高绿电比例,垃圾焚烧协同IDC有绿电直供、余热供冷、靠近负荷端、供电稳定、节省电费等优势;该模式对数据中心、垃圾焚烧企业和政府均有益,黎明项目或成标杆,适合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商业模式转变有望改善现金流和企业价值重估 [59][60][64] 积极推进算电协同 项目进展行业领先 - 2025年3月和5月分别签订海外算电一体化项目,进展领先;湖南算力需求增长,政策规划到2030年全省智算规模达12EFlops,PUE要求1.3以内,公司迎来发展机遇 [66][6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基于假设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33.1、35.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34%、2.88%、8.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2、8.02、8.4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0.3%、6.62%、5.25%;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15、15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8][70][71]
旺能环境持续高比例分红 2024年提质增效
全景网· 2025-05-09 08:4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资产144.8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66.82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47%,基本每股收益1.31元 [1] - 2024年营业收入31.73亿元同比微降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1亿元同比下降6.90% [3]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96亿元同比增长26.7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54亿元 [3]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元(含税),合计分红金额1.28亿元 [7] 业务结构 - 固废主业稳健发展,构建全产业链生态闭环:前端智慧收运系统,中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资源化等多元业务矩阵,末端炉渣飞灰再生材料开发 [2] - 已落地21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及20期餐厨项目,年垃圾入库处理928.36万吨,转化清洁电能30.36亿度,年提取油脂量3.14万吨 [2] - 营收下滑主要系BOT项目建造收入减少2.3亿元,但运营端生活垃圾处理营收22.96亿元同比增长3.50%,餐厨垃圾处理营收4.62亿元同比增长27.29% [3] 技术创新 - 南太湖五期1,000吨项目采用单元制、超高压炉内再热技术,全厂热效率由22%提高至30%,吨垃圾发电量由350度跃升至700度 [4] - 餐厨垃圾处理业务提油率提升至3.84%较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残渣率降至17%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 [4] - 湖州项目应用厌氧氨氧化工艺,预计可使污水处理综合成本降低35%以上 [4] 市场布局 - 采取"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策略,在9个省份运营21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处理规模21,820吨/日 [4][6] - 下设子公司98家含5家海外子公司,国际化布局延伸至泰国、柬埔寨和新加坡 [1][6] - 与泰国公司签署3.935亿元合同涉及两个9.9MW垃圾焚烧发电厂,在越南成立首个海外办事处并获得太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IPA [6] ESG实践 - 构建自然向好、社会共融、责任治理三大支柱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年垃圾处理928.36万吨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00万吨 [7] - 作为全国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及中国环境企业营收50强,探索绿色、循环、科技发展之路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