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源管理IC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宁德时代入股!芯迈半导体累亏28亿,超6成收入来自单一大客户
是说芯语· 2025-08-04 10:22
公司概况与IPO动态 - 芯迈半导体递表港交所两周后新增4家整体协调人(华泰金控、汇丰银行、海通国际、星展亚洲融资、兴证国际融资),组成庞大IPO阵容[4] - IPO前公司估值达200亿元,获小米基金、宁德时代、高瓴、上汽等知名资本投资[4] - 2025年4月末公司流动资金达27.49亿元(现金及等价物16.67亿元+短期定期存款3.49亿元+金融资产7.33亿元),无短期借款[26] 财务表现与经营压力 - 2022-2024年收入连续下滑:16.88亿元→16.40亿元→15.74亿元,累计亏损13.75亿元[7][12] - 核心产品电源管理IC收入占比超90%,但2024年出货量同比减少6000万个至4.43亿个,收入跌破15亿元至14.28亿元[8][9]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2024年累计9.88亿元(2.46亿→3.36亿→4.06亿),占收入比例从14.6%升至25.8%[11]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亏损达28.20亿元,2024年经调整利润由盈转亏(2023年盈利7692万元→2024年亏损5333万元)[12][15] 市场与客户结构 -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4115亿元增长至2024年5953亿元,但公司收入逆势下降[6][7] - 客户高度集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7.6%-87.8%,最大客户(疑似三星电子)贡献61.4%-66.7%收入[19][20] - 供应商集中度达63.7%-86.8%,至少3家韩国供应商与收购标的SMI合作超10年[21]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2020年以3.55亿美元收购韩国SMI 99.996%股权,获得其技术、客户资源及核心团队(创始人Huh任副董事长)[17][19] - 2022年B轮融资投前估值200亿元,投资者成本最高超42元/股,但近3年无新融资[23][24][30] - 股东协议约定若2025年前未上市需赎回投资,2024年6月补充协议终止该条款[28][29] 行业与产品分析 - 功率半导体用于调节电压/电流/频率,应用覆盖汽车、AI服务器、人形机器人及消费电子[6] - 公司解释收入下滑主因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及产品迭代淘汰过时型号[10] - 产品高度定制化导致技术路线受制于大客户,抗风险能力弱[20]
小米、宁德、红杉都投了!芯迈半导体头顶200亿估值冲港股,三年累亏近14亿
搜狐财经· 2025-07-09 17:48
公司概况 - 芯迈半导体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杭州,是一家拥有从IC设计、制造到销售为一体的半导体垂直整合型公司 [3] - 公司提供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LCD/OLED平板显示高集成度模拟芯片解决方案,以及面向5G通信、服务器、汽车的高端功率器件解决方案 [3]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机PMIC市场排名第3位,在全球显示PMIC市场排名第5位,按过去十年总出货量计算,公司在全球OLED显示PMIC市场排名第1位 [3]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持续下滑,分别为16.88亿元、16.40亿元和15.74亿元 [3] - 年内亏损分别为1.72亿元、5.06亿元和6.9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3.75亿元 [3] - 毛利率从2022年的37.4%下滑至2024年的29.4%,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和中国业务起步阶段毛利率较低 [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的22.56亿元降至2024年的15.39亿元,三年间消耗超过7亿元现金储备 [4] 研发投入 - 2022年-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2.46亿元、3.36亿元和4.06亿元,研发占比从14.6%增至25.8% [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335名专业人员的研发团队,已获得150项全球专利 [7] 融资情况 - 公司成立第二年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长江、宁德时代、红杉资本等知名企业和机构 [7] - 后续融资中,国家大基金二期、深创投、广汽资本、君联资本、高瓴创投等机构也纷纷入局 [7][8] 管理团队 - 总经理任远程拥有20年半导体行业经验,曾任职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10] - 非执行董事张帅曾就职泰凌微、兆易创新、瑞芯微等多家上市公司 [10] - CFO李晓蕾曾任普华永道合伙人,销售副总裁梁建雄曾就职于中兴通讯 [10] 业务情况 - 公司产品涵盖移动技术、显示技术和功率器件三大领域,应用于汽车、电信设备、数据中心、工业级应用和消费电子产品 [11] - 电源管理IC产品贡献超九成营收,其毛利率从2022年的38.1%下滑至2024年的32.9% [13] - 2022年-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1.25亿元、1.41亿元及1.56亿元,周转天数从29.1天增至33.9天 [13]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分别占总收入的87.8%、84.6%及77.6%,单一最大客户分别占66.7%、65.7%及61.4% [13] - 公司给予客户的信贷期通常为自发票日期起0-90天,通常在三个月内收回贸易应收款项 [13]
艾为电子(688798):多款产品赋能AI眼镜
中邮证券· 2025-07-09 17: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款产品支持不同形态AI设备,全方位覆盖客户AI产品需求,如小米AI智能眼镜选用公司高性能DSP数字SmartK类音频功放、高性能3通道呼吸灯驱动和超低功耗LDO产品 [4] - 发布压电微泵液冷驱动新品,开辟工业互联、消费电子等领域新增长,已在多家客户完成验证测试,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批量量产 [5]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4/42.7/5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8/7.5亿元 [6]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66.83元,总股本2.33亿股,流通股本1.36亿股,总市值156亿元,流通市值91亿元 [3] - 52周内最高/最低价为83.37/39.73元,资产负债率22.9%,市盈率60.75,第一大股东为孙洪军 [3] 个股表现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期间,艾为电子股价从-21%逐步上升至60% [2]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933|3542|4269|5124| |增长率(%)|15.88|20.77|20.53|20.02| |EBITDA(百万元)|288.43|659.99|807.96|972.1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54.88|410.19|578.55|748.30| |增长率(%)|399.68|60.93|41.04|29.34| |EPS(元/股)|1.09|1.76|2.48|3.21| |市盈率(P/E)|61.13|37.98|26.93|20.82| |市净率(P/B)|3.97|3.63|3.24|2.84| |EV/EBITDA|54.87|22.14|17.22|13.43| [8]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利润表 - 营业收入2024 - 2027年分别为2933、3542、4269、5124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5.9%、20.8%、20.5%、20.0% [10] - 营业成本2024 - 2027年分别为2040、2301、2759、3298百万元 [10] - 归母净利润2024 - 2027年分别为255、410、579、748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399.7%、60.9%、41.0%、29.3% [10] 资产负债表 - 资产总计2024 - 2027年分别为5088、5351、5987、6783百万元 [10] - 负债合计2024 - 2027年分别为1165、1058、1178、1305百万元 [10] - 所有者权益合计2024 - 2027年分别为3923、4292、4809、5478百万元 [10]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 - 2027年分别为402、612、752、913百万元 [1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 - 2027年分别为-682、-22、13、26百万元 [1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 - 2027年分别为-88、-170、-65、-83百万元 [10]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有不同程度增长 [10]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净利率、ROE、ROIC呈上升趋势 [10]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下降,流动比率上升 [10] - 营运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有相应变化 [10]
芯迈半导体报考港股上市:收入连续两年下降,2024年由盈转亏
搜狐财经· 2025-07-01 23:02
公司概况 - 芯迈半导体技术(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成立,总部位于杭州,前身为杭州芯迈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任远程 [3] - 2025年6月公司完成工商变更,企业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未上市)",注册资本从2707.9992万元增至5000万元 [3] - 公司主要管理层包括执行董事/董事长任远程、副董事长Huh Youm、行政副总裁苏慧伦 [4] 股权结构与融资历程 - 高瓴为公司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达88.51% [5] - 2020年9月完成21亿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50亿元),投资方包括小米基金、宁德时代等 [5] - 2020年11月通过增资引入芯盛微等股东,对价14.28亿元 [5] - 2022年5月完成12亿元增资(投前估值108亿元),7月引入深创投等(投前估值140亿元) [6] - 2022年8月完成11.35亿元B轮融资(投前估值200亿元) [7] - 上市前创始人任远程等通过控股平台合计控制13.92%表决权,Huh Youm持股2.22%,独立第三方Chen Wei持股11.08%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下滑:16.88亿元→16.40亿元→15.74亿元,两年累计降幅6.8% [12][15] - 同期毛利率持续下降:37.4%→33.4%→29.4% [12][15] - 净亏损逐年扩大:1.72亿元→5.06亿元→6.97亿元 [12] - 按非国际准则调整后净利润:2.38亿元(2022)→7692万元(2023)→-5333万元(2024) [14] 业务构成 - 电源管理IC产品占营收主导地位,2022-2024年占比从98%降至90.7%,收入从16.55亿元降至14.28亿元 [15][16] - 功率器件产品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3880万元→2024年1.46亿元,占比从2.4%提升至9.3% [16][17] - 移动端产品(占电源管理IC收入50%左右)和显示端产品构成主要收入来源 [16] 经营动态 - 2024年电源管理IC收入下降主因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及产品迭代策略 [16] - 功率器件增长得益于客户采用率提升、认证周期缩短和产能爬坡 [17] - 研发支出占比显著上升:2022年14.6%→2024年25.8% [13]
艾为电子:相关芯片产品已应用于AR智能眼镜
证券日报· 2025-05-07 20:11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SmartK类DSP数字音频功放芯片搭载于央视《新闻联播》展示的上海AR智能眼镜,配合awinicSKTune®神仙算法实现高保真音质与动态响应精准调控 [2] - 公司OVP芯片为AR智能眼镜提供过压保护,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2] - 公司是国内首批布局AI智能眼镜领域的芯片设计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全球头部智能眼镜厂商 [2] - 公司产品线涵盖高性能音频解决方案、灯语系列、Haptic触觉反馈解决方案、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电源管理及信号链IC,可支持AR等智能眼镜设备及端侧产品 [2] 财务表现与战略布局 - 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达35.06%,同比提升7.82个百分点,毛利额增长 [3]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8%,研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3] - 公司完成质量体系升级融合,具备车规可靠性验证能力,车规级测试中心主体结构在报告期内封顶 [3] - 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产品战略布局,服务消费电子、工业互联及汽车客户 [3] 市场拓展与行业应用 - 新产品放量、工业互联与汽车市场拓展及产品迭代升级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3] - 公司深化工艺平台建设,为开拓工业、汽车市场奠定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