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葡萄酒
icon
搜索文档
葡萄酒的8个认知误区:这些“常识”其实是错的
人民网· 2025-08-25 14:29
葡萄酒行业认知误区分析 - 红酒不等于葡萄酒 红酒仅为葡萄酒的一种类型 按颜色分类还包括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4][5] - 白葡萄酒由白葡萄或红葡萄去皮酿造 桃红葡萄酒通过压榨红葡萄或短暂浸皮获得粉红色泽[5] 葡萄酒品质与陈年关系 - 葡萄酒生命周期分上升期 成熟期 巅峰期和衰退期 最佳适饮期处于巅峰期[7][9] - 大多数白葡萄酒或轻薄红葡萄酒属即饮型 普通葡萄酒适饮期为酿造后2-5年 仅少数具备10年以上陈年潜力[9] - 陈年潜力取决于单宁 酸度 糖分等酒体类型因素[9] 葡萄酒价格与品质关联 - 价格受品牌名气 产区知名度 酿造工艺复杂度及包装营销影响 与品质不完全正相关[11][13] - 小众产区低价酒可能采用特色葡萄品种酿造 风味独特且口感良好[13] 挂杯现象的科学解释 - 挂杯与酒精 糖分 甘油含量相关 酒精挥发后水分粘附杯壁形成液滴 糖分和甘油增加液体粘稠度[15][17] - 挂杯是酒体成熟正常表现 非品质指标 需结合香气 口感 酸甜单宁平衡度及余味持久度综合判断[17] 醒酒适用性与方法 - 醒酒适用于单宁厚重红葡萄酒(如赤霞珠 西拉)或老年份有沉淀酒体 用于释放香气 软化单宁及去除异味[19][20] - 轻盈型红葡萄酒(如黑皮诺 博若莱新酒)无需醒酒 否则导致果香散失[20] - 年轻高单宁酒醒酒30分钟至2小时 陈年佳酿需谨慎避免过度氧化 白葡萄酒和起泡酒通常无需醒酒[20] 单宁的角色与特性 - 涩感由单宁引起 源自葡萄皮 籽及橡木桶 是红葡萄酒灵魂及酒体结构关键成分[21][23] - 优质单宁呈现细腻有支撑力的质感 非粗糙刺喉 随陈年逐渐软化[23] - 年轻葡萄酒单宁较强 可通过醒酒或搭配高脂肪食物(如牛排)缓解涩感[23] 葡萄酒年份解读 - 瓶身标注年份指葡萄采摘年份 非罐装或出厂时间[25][27] - 年份好坏与当年气候条件直接相关 包括光照 气温 降水量 湿度及风力 决定葡萄生长状态及最终酒质[27] 白葡萄酒市场定位 - 白葡萄酒与红葡萄酒因酿造工艺不同(带皮发酵与去皮发酵)导致风味差异 无品质高低之分[29][31] - 优质白葡萄酒如勃艮第橡木桶霞多丽 法国苏岱贵腐酒 德国雷司令甜酒 匈牙利托卡伊等具备高复杂度和价格水平[31] - 新手选择依据个人口味偏好:果香清新可选白葡萄酒(如长相思 琼瑶浆) 圆润口感可选红葡萄酒(如梅洛)[31]
多家葡萄酒公司半年预亏 政策与市场变化后如何逆袭?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9:34
行业整体表现 - 葡萄酒行业半年业绩预告呈现"三亏一盈"格局 威龙股份 ST通葡 莫高股份预计上半年分别亏损超220万元 1860万元和2500万元 亏损额同比均有所放大 [1] - 中信尼雅实现扭亏为盈 预计盈利40万元至60万元 但第二季度单季仍录得归母净亏损124.41万元至145.41万元 [2] - 国内葡萄酒产量连续11年下滑 2024年产量仅为11.8万千升 同比下降17.48% 较2020年41.3万千升累计下降超70% [3] - 2024年1至6月国产葡萄酒累计产量约4.4万千升 同比下跌26.7% [3] 市场环境变化 - 葡萄酒市场规模从2019年534亿元高峰收缩至2024年159亿元 [3] - 5月"禁酒令"落地导致公务接待场景消失 高端餐饮场景减少 对销量产生一定影响 [3] - 行业面临三大挑战:国产葡萄酒市场认知度不高 性价比不及进口产品 消费者购买意愿较低 [2] 企业战略调整 - 多家企业采取"重返民酒路径"策略 大力发展平民化产品应对市场变化 [1] - 中信尼雅通过电商达人直播带货和增加直营渠道投入(占比超50%)实现模式转型 从"渠道驱动"转向"客户直达" [5] - 张裕积极开拓线上渠道 相关产品毛利率从30%左右提升至56.46% [5] - 行业重点布局百元价位白葡萄酒产品 如张裕长尾猫干白 华东透骨新鲜干白等 [6] 细分市场动态 - 定价100元左右的白葡萄酒上半年受消费者欢迎 部分网店销量同比增长超40% [6] - 宁夏 山东和新疆产区的白葡萄酒产品较受欢迎 主要满足自酌和朋友聚会需求 [6] - 白葡萄酒市场竞争激烈 部分品牌将价格压低至50元左右 低价产品快速售罄 [6] 发展趋势展望 - 国产葡萄酒转向以"家庭消费""聚会消费""自饮消费"为基本盘 通过平民化"餐酒搭配"实现突围 [6] - 进口葡萄酒曾占据200元以上价位段 带动国产葡萄酒高端化布局 张裕2011年营收一度突破60亿元 [4] - 随着市场教育深入和价格透明化 国产葡萄酒性价比不高和种植差异性劣势日益明显 [4]
山东开展“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系列活动,丰富夏季消费场景——在烟火大集里探寻消费密码
大众日报· 2025-07-14 09:04
山东夏季"三大集"活动概况 - 山东夏季"三大集"包括"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系列活动,覆盖全省范围,融合消费与文化元素[1] - 烟台黄渤海新区"海洋大集"活动设有五大展区126个展位,展示12大类1400多个品种产品,单场吸引近万人参与,其中年轻人占比显著[3] - 聊城东昌府区"运河大集"汇集11个涉农镇街200余种特色农产品,年内已举办29场活动,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达300万元[5][6] 地域特色商品与消费场景 - 烟台重点打造葡萄酒、鲁菜等特色消费场景,计划未来数月开展超100场活动,形成"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消费格局[4] - 邹平市"黄河大集"整合长山山药、青阳小米等农产品,结合电商直播拓展销路[6] - 龙口市"海洋大集"非遗市集区实现销售额32万元,黄县面塑等传统技艺通过沉浸式体验焕发新活力[9] 政策驱动与消费数据 - 莒县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依托500余个销售网点计划举办30余场,单县累计销售7367台,实现销售额2373.83万元,发放补贴338.68万元[7][8] - 山东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显著成效,截至6月4日全省置换36.2万辆,拉动销售超720亿元[7] 年轻消费群体与市场趋势 - 传统大集通过国潮展区、特色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烟台活动现场年轻人占比突出[2][3] - 非遗文化产品如黄县面塑采用"边看、边玩、边买"模式,契合年轻群体消费偏好[9]
白葡萄酒在中国能有多火?德国最新研究报告揭示市场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6-10 18:12
行业趋势 - 白葡萄酒被国际生产商和中国经销商列为2027年前最具增长潜力的酒类 [1] - 干白葡萄酒将成为2027年最受欢迎的葡萄酒类型 行业评价已超越红葡萄酒 [1] - 中国红葡萄酒产量从年产量超100万千升骤减至12万千升 为白葡萄酒市场创造新机遇 [3] 供需与价格 - 中国白葡萄酒市场面临显著供需失衡 白葡萄品种收购价格已超越传统红葡萄品种马瑟兰 [6] - 白葡萄酒产量基数较小但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导致原料价格出现倒挂现象 [6] 技术创新 - 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采用低温浸渍与色素吸附工艺 实现红葡萄酿造白葡萄酒的技术突破 [8] - "黑中白"酒款增多 主要由于白葡萄原料严重不足 [8] 产业布局 - 国内头部酒庄加速白葡萄酒战略布局 云南香格里拉酒业扩大白葡萄种植 [8] - 圣域桶发酵霞多丽终端价达160英镑 成为首款进入英国高端零售系统的中国白葡萄酒之一 [8] 进口市场 - 中国白葡萄酒进口市场规模约1.2亿欧元 德国雷司令占比31% 新西兰长相思占比28% [9] - 意大利Prosecco和法国Crémant起泡酒2024年进口量同比增幅达63% [9] 消费认知 - 中国消费者品类偏好仍呈现"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起泡酒"的固有格局 [10] - 决定购买行为的最关键因素是酒款类型 而非价格、产地或葡萄品种 [12] 未来发展 - 白葡萄酒市场处于关键转折点 有望成为推动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13] - 需协同解决原料供给瓶颈 突破消费者认知固有藩篱 [13]
中国酒饮触底反弹?国际酒饮展深度剖析
搜狐财经· 2025-06-06 16:48
全球酒饮市场趋势 - 全球酒类市场经历深刻变革,消费趋于谨慎、地缘政治动荡及消费场景演变是主要驱动力 [5] - 中国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超高端烈酒销售低迷,香槟销量暴跌20%,加强型葡萄酒与干邑产品线萎缩 [5] - 区域市场差异显著:印度威士忌异军突起,美国需求波动剧烈,南非、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市场展现增长韧性 [5] - 高端化趋势弱化,消费者更审慎但仍愿为适配特定场景的高端产品支付溢价 [6] - 酒精消费面临旅行、娱乐等替代性消费竞争,旅行零售渠道表现低迷 [6] 细分品类表现 - 即饮鸡尾酒(RTDs)逆势增长2%,新型调配风味和便携式包装是制胜法宝 [8] - 餐前酒场景升温,金巴利汽酒、普罗塞克起泡酒及龙舌兰基调鸡尾酒受青睐 [8] - 无酒精/低度饮品市场份额扩大,健康意识增强推动饮酒频次下降 [8] - 2024年啤酒、烈酒、葡萄酒、西打酒消费量同比分别下降1%、1%、4%、3%,仅即饮鸡尾酒增长2% [10] - 与2019年相比,烈酒(白酒除外)和即饮鸡尾酒分别增长5%和56%,啤酒、葡萄酒、西打酒下降2%、21%、7% [10] - 普罗塞克是葡萄酒品类中唯一增长的类别,受益于香槟价格高企及开胃酒风潮 [12] 新兴趋势与机遇 - 无酒精饮品进入黄金期,全球超25%消费者过去6个月内尝试过,印度增幅最大,中国稳步增长 [12] - 奢华产品价格上涨1%跑赢大盘,啤酒高端线表现优异,烈酒市场因消费降级表现相反 [14] - 苏格兰威士忌份额稳步增长,龙舌兰基底烈酒份额持续扩大,干邑在中美市场面临挑战 [14] - On-trade渠道消费频次上升,中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表现显著 [16] - 线上酒精销售进入稳健增长期,中国电商创新、日本全渠道布局及澳大利亚市场基础是主要驱动力 [16] 中国市场动态 - 商务宴请场景减少,但白葡萄酒(如德国雷司令、新西兰长相思)因年轻消费群体崛起迎来积极发展 [19] - 年轻消费者以个人喜好为导向,打破红葡萄酒为主的传统模式,消费场景更丰富多元 [19] - 社交媒体(小红书、抖音)和商超渠道(山姆会员店、Ole、天猫)成为品牌营销关键阵地 [21] - 国际品牌依赖经销商实现营销,预算有限是初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挑战 [21] - 中国市场接近谷底,行业专家预期将迎来新周期,参考2019年后的快速复苏历史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