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经控制假肢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三个可喜的变化
搜狐财经· 2025-11-09 06:23
科技创新趋势 - 强脑科技研发的神经控制假肢技术已能帮助肢体残疾人通过“意念”控制假肢完成写字、弹琴等精细动作,并可恢复自然步态行走 [3] - 中国式创新正进入爆发期,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各种创新让人眼花缭乱 [4] - 宇树科技创始人认为机器人行业创新的两大驱动力是中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机器人大模型的开源算法 [5] - 小鹏推出的机器人行走动作丝滑,为证明其真实性甚至剪开了机器人包装 [8] 企业动态与战略 - 刘强东预言中国物流产业将取得重大进步,未来五年的进步可能会超过过去十年甚至十五年的进步 [12] - 刘强东畅想未来无人机无人车运送快递,最后50米由机器人通过授权安全打开家门放置包裹 [12] - 腾讯获得全新设立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杰出贡献奖”并摘取“领先科技奖”等多个奖项 [14]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表示公司将立足于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15] - 中兴通讯获“杰出贡献奖”之“创新突破”类,其“城市智能体平台”是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十大首发成果之一 [16] - 中兴的“非洲信号升格计划”已惠及50多个非洲国家,帮助赞比亚、南非等城市通上5G并大幅降低成本 [16] 行业宏观环境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是过去几年全球创新指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2] - 技术、媒体、文化和内容领域正以全新、充满活力的方式相互融合,例如《黑神话:悟空》等电子游戏将古老传说带给全球观众 [22] - 微短剧的流媒体收入去年超过了中国持续增长的电影产业 [22] - 英伟达CEO黄仁勋警告未来5-10年生成式AI竞赛中国会赢,原因是中国有约100万人24小时不停投入 [24] - 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今年前三季度增长率达5.2%,对全球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4% [34]
乌镇同台聚首 杭州“六小龙”共话未来科技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11-08 23:31
杭州“六小龙”AI企业动态 - 杭州“六小龙”AI科技企业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罕见同台亮相,并参与“六小龙乌镇对话”环节探讨AI前沿话题[1] 具身智能发展现状与前景 - 具身智能2025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其分支,应用场景正从工业领域向日常生活、医疗、救灾等领域延伸[1] - 宇树科技创始人认为AI科技是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并指出具身智能领域发展迅速,未来几年会加速,预计未来两年机器人行业会有更多惊喜[1][2] - 当前具身智能发展面临高质量数据和模型算法两大挑战,包括数据利用率亟待提升和AI模型不足等问题[2] 机器人技术应用与产品进展 - 云深处科技公司制造的机器狗聚焦行业应用,已在电力巡检、应急消防等场景中打磨产品,并于今年发布了以替代人在危险恶劣复杂场景工作为目标的人形机器人[2] - 群核科技专注于空间智能技术,旨在未来统一管理和指挥大量服务人类的机器人,认为机器人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过程不会太久[2] - 强脑科技研发的神经控制假肢技术已能帮助肢体残疾人通过“意念”控制假肢完成写字、弹琴等精细动作,并可恢复自然步态行走,使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3] AI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 - 深度求索公司研究员指出,短期3至5年内AI的工具属性将为人类赋能,但长期10年以上AI或将开始取代某些工种,科技公司需扮演好守护者角色[4] - 游戏科学创始人指出需警惕技术发展可能导致科技优势过度集中于少数公司形成垄断的风险,以及如何平衡AI超级能力与引发的人类能力焦虑[4]
“六小龙乌镇对话” 他们如何思考AI和未来
新华社· 2025-11-08 02:21
开源共创模式 - DeepSeek自创立之初就走开源路线,以追求实现AGI为目标,通过开源获得社区开发者有意义的反馈,推动自身发展,相信技术开源会带来更好的合作和共享[1] - 群核科技在2021年开源了空间数据集,获得业界认可,为之后在空间智能领域的发展打开了新空间[1] - 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机器人大模型的开源算法,全球顶尖实验室和高校共同在平台上开发,推动行业发展[2] 行业发展基础 - 过去十多年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积累了海量用户和数据,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坚实基础[3] - 国内对创业公司支持有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让创业者有机会发挥热情和价值[3] - 云深处科技在2018年前后通过测试解决机器狗橡胶垫磨损、发热等问题,逐步调整以适配应用场景,今年发布了目标为替代人、帮助人的人形机器人[5] 具身智能挑战 - 具身智能发展面临数据采集和标准制定瓶颈,机器人自主移动、数据采集、算力使用对初创公司是难题[6] - 相比大语言模型有充足的互联网数据,机器人数据规模仍远远不足,业界在摄像头安装位置等基础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6] - 具身智能的模型结构、数据采集量、训练方法以及如何筛选有效数据进行强化学习,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6] 技术边界突破 - 脑机接口技术已能帮助肢体残疾人通过意念控制假肢完成写字、弹琴等精细动作,并可恢复自然步态行走[6]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用,业界探索帮助盲人看见,未来数字化不仅是让机器更智能,更是对人类本身关怀的提升[7] - 脑机接口技术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脑部疾病,尽管仍面临数据解析难度大、系统稳定性要求高等挑战[7] 技术发展与风险 - AI革命一方面赋能个人,如有博主能用AI完成作词、作曲、视频制作等原本需要团队完成的工作[9] - 需警惕技术发展可能导致的科技优势过度集中风险[9] - 短期看人机协同可实现1+1大于2的效果,用AI解决更复杂问题、创造更大价值;中长期某些工种会被AI替代,科技公司应扮演好守护者角色[9]
财经聚焦丨“六小龙乌镇对话”,他们如何思考AI和未来
新华网· 2025-11-08 00:35
文章核心观点 - 杭州“六小龙”等前沿科技企业在乌镇峰会探讨人工智能发展,核心议题包括开源共创、发展基础、面临挑战及未来机遇 [1][3][5][7] 开源共创 - DeepSeek公司自创立即走开源路线,旨在实现AGI,并通过社区开发者反馈推动自身发展 [3] - 群核科技在2021年开源空间数据集,获得业界认可,为公司在空间智能领域发展打开新空间 [3] - 宇树科技认为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机器人大模型的开源算法,全球顶尖实验室和高校共同开发推动行业进步 [3] 发展基础 - 过去十多年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积累的海量用户和数据,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坚实基础 [5] - 国内对创业公司支持有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使创业者有机会发挥热情和价值 [5] - 云深处科技在2018年前后通过测试解决机器狗橡胶垫磨损、发热等问题并调整适配应用场景,于今年发布目标为替代危险场景人力的人形机器人 [5] 面临挑战 - 具身智能在数据采集和标准制定方面存在制约,机器人自主移动、数据采集及算力使用对初创公司是难题 [6] - 相比大语言模型有充足的互联网数据,机器人数据规模远远不足,业界在摄像头安装位置等基础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 [6] - 脑机接口技术仍面临数据解析难度大、系统稳定性要求高,尤其在处理复杂神经信号方面存在困难 [7] 技术应用与边界突破 - 强脑科技研发的神经控制假肢技术已能帮助残疾人通过“意念”控制假肢完成写字、弹琴等精细动作并恢复自然步态行走 [7]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用,业界探索帮助盲人“看见”,并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脑部疾病 [7] - AI革命一方面赋能个人完成如作词、作曲、视频制作等团队工作,但另一方面需警惕技术发展可能导致科技优势过度集中的风险 [7] 未来展望与协同 - 短期人机协同可实现1+1大于2的效果,用AI解决更复杂问题创造更大价值;中长期某些工种会被AI替代,科技公司应扮演好守护者角色 [8] - 当技术迈过关键节点后会迎来跨越式发展,AI发展进程势不可挡,推动可信AI需要技术与监管协同发力,在创新同时保证安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