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式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8大外资集团总裁最新表态,洞见中国美妆市场未来
FBeauty未来迹· 2025-11-10 18:17
行业战略趋势 - 外资美妆日化集团正经历从"深耕本土"到"成果赋能全球"的创新战略重大跃迁 [3] - "中国式创新"(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生态、中国供应链)正成为全球美妆巨头穿越新周期的核心策略 [3] - 进博会是企业与中国消费者深度联结的桥梁和践行新战略愿景的重要舞台 [13] 欧莱雅 - 中国是欧莱雅全球第二大市场,更是集团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5] - 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中国洞察与创新生态正引领全球创新 [5][6] - 集团CEO等总部高管团到场,发布三项重要成果:发布《美之道》专著、发起"新龄美中国行动"、与阿里云签署AI战略合作并发布PDRN白皮书 [7] - 公司已在中国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7] 宝洁 - 宝洁进博主题为"创新点亮美好生活",创新目的是为了照进中国千家万户的生活灵感 [9] - 两年前提出"引领品类增长"战略,通过提升产品、包装、品牌沟通、零售体验、客户价值五大核心优势实现价值创造,已获积极市场回应 [9] - 进博会是检验创新成果的"考场"和与消费者双向共创的窗口,七年来展示了众多贴近生活的新品 [10][11] - 创新回归消费者需求,典型案例包括OLAY专为北方气候推出的超红瓶油霜版和海飞丝首款中国头皮专研二硫化硒去屑洗发水 [11] 雅诗兰黛 - 本届进博首次携旗下所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品牌集体登场,是全品牌矩阵的亮相 [14] - 也是"重塑美妆新境"战略在中国落地后的综合亮相,展现蓬勃向上的风貌 [14] - 最新财报中,中国大陆市场以9%的有机销售额增长成为集团全球亮点,在中国高端美妆市场零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 [14] - 携百余款新品参展,其中十多款"首发首秀"新品围绕中国消费者需求开发,如雅诗兰黛冻龄白金精华油和倩碧302光子镭射瓶,是"在中国,为中国"研发战略的成功案例 [14] 资生堂 - 以"创美资生"为主题,通过突破性医美哲学、两大新品牌首秀、50余款首秀新品集中展示未来愿景 [18] - 全球首秀突破性医美哲学"资生堂医美恒采循环",并推出首个由中国团队主导打造的医美品牌RQ PYOLOGY律曜 [18] - 选择在进博会发布新品牌是基于深远的战略考量,旨在了解潜在合作伙伴和洞察消费者需求 [19] 爱茉莉太平洋 - 进博会是与中国市场深度对话、共创价值的战略平台,助力公司实现从"参展商"到"投资商"的深度融入 [21] - 恰逢集团80周年,以"悦美向新"为主题,同步携全新企业愿景"Create New Beauty"亮相 [23] - 中国美妆市场正经历"科技变革",公司布局精准护肤、全龄抗衰、头皮健康管理及情感妆护等赛道 [24] - 加速构建本土研发体系,上海研发中心"美研专家委员会"已进入第二年运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25] 花王 - 中国市场是花王集团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进博会是连接中国消费者的桥梁 [28] - 作为进博"全勤生",今年首设VIC技术与品质展区,展现对"清洁、美丽、健康"的坚守 [28] - 采用"总部创新+本地深耕"协同模式:日本总部作为技术源头,中国研发中心精准捕捉需求并快速转化技术为产品 [29][30] - 本土定制产品亮点包括全球总部迁华的芙丽芳丝新升级净润精华卸妆油和珂润为中国女性量身定制的国产新品 [28] 高丝 - 2026年集团将正式转型为控股公司体制,全面推进"Beauty Consortium"全球战略,构建开放融合的美妆新生态 [32] - 本届进博完成黛珂AQ舒活毛孔净澈精华油的中国首发,这是全球首款应用量子计算技术开发的化妆品 [32] - 2024年末收购的泰国高端奢养品牌PANPURI完成中国首秀,其定位契合中国"悦己"与"情绪护肤"趋势 [33] - 集团核心高管亮相进博,展现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公司步入全面发力新阶段 [33] 汉高 - 汉高消费品牌业务部携旗下六大品牌亮相,两大收购品牌的展示最为吸睛 [37] - 资生堂专业美发新品芯诗珀莉「奇迹防护精华喷雾」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上市,新品申报仅用时2个工作日 [38] - 收购沙宣后推出的首款新品沙宣「红宝石」精油产自汉高太仓工厂,该工厂的启用增强了本土制造实力和供应链灵活性 [38] - 公司加速"专业化、高端化、本土化",完成从"多品牌运营商"向"全价值链主导者"的转型 [39]
创立30年、在华深耕23年!毕盛投资“点赞”中国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11-09 08:33
公司背景与战略 - 毕盛投资迎来创立30周年,并在上海举行三十周年大型峰会 [1] - 公司创始人王国辉回顾公司三十年来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历程,并坚定表示将继续秉持长期主义理念,看多、做多中国资产 [1] - 公司于1995年创立于新加坡,其成长轨迹与中国经济的崛起深度交织 [4] - 公司于2018年成功获取WOFE PFM牌照,正式进入中国境内资管业务 [4] - 公司于2020年启动重大战略调整,关闭泛亚与日本地区产品,将全部资源聚焦于中国,选择"All in 中国" [4]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是亚洲最具价值核心市场,投资关键在于极度纪律化的流程和可靠的团队 [5] - 公司自2002年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已在中国市场深耕23载 [6]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仍处于战略深化的初期阶段,致力于成为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 [7] 投资框架与团队 - 公司最鲜明的特质是其自主研发的"4 Alpha-视角"投资框架,将股票Alpha属性划分为成长型、价值型、周期型和机会型 [6] - 公司研究流程形象地比喻为依次戴上四顶专业帽子:福尔摩斯帽、郭鹤年帽、格雷厄姆帽和毕盛帽 [6] - 公司打造了一支司龄长、经验丰富且高度稳定的投研团队,核心基金经理平均从业经验超过20年,团队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0年 [7] - 公司自研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基本面研究系统,并将ESG指标纳入投资决策 [7] - 公司建立了涵盖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三级全流程风控管理机制 [7] 市场表现与成果 - 公司及母公司管理的中国股票基金及专户规模折合人民币已超过180亿元 [7] - 公司为众多海外主权基金、国家养老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管理中国股票组合 [7] - 公司旗舰产品自成立以来历史业绩表现优异,长期显著跑赢市场基准指数 [7] - 过往二十多年,公司旗下产品在保持高仓位运作的同时,产品回撤控制良好 [7]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希望持续深耕三重关键角色:作为全球投资者的中国市场观察窗口、作为中国在岸投资者的全球视野分享平台、作为新加坡政策制定者的研究支持机构 [8] - 公司将继续其"立足亚洲、连接世界"的长期愿景 [8] 宏观与行业前景 - 新加坡前副总理王瑞杰指出全球化的核心逻辑已从追求效率转向追求韧性和可信赖的网络构建,并肯定了中国"双循环"战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 [2] - 马凯硕教授对中国持乐观态度,信心源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文明之一所展现出的"文明肌肉" [2] - 峰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正引发第二次大规模的"知识平权",影响将极为深远 [3] - 专家展望了AI在应对未来劳动力短缺、重塑生产关系的长期潜力,并指出中国在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具有成本降低和快速落地的独特优势 [3]
三个可喜的变化
搜狐财经· 2025-11-09 06:23
科技创新趋势 - 强脑科技研发的神经控制假肢技术已能帮助肢体残疾人通过“意念”控制假肢完成写字、弹琴等精细动作,并可恢复自然步态行走 [3] - 中国式创新正进入爆发期,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各种创新让人眼花缭乱 [4] - 宇树科技创始人认为机器人行业创新的两大驱动力是中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机器人大模型的开源算法 [5] - 小鹏推出的机器人行走动作丝滑,为证明其真实性甚至剪开了机器人包装 [8] 企业动态与战略 - 刘强东预言中国物流产业将取得重大进步,未来五年的进步可能会超过过去十年甚至十五年的进步 [12] - 刘强东畅想未来无人机无人车运送快递,最后50米由机器人通过授权安全打开家门放置包裹 [12] - 腾讯获得全新设立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杰出贡献奖”并摘取“领先科技奖”等多个奖项 [14]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表示公司将立足于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15] - 中兴通讯获“杰出贡献奖”之“创新突破”类,其“城市智能体平台”是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十大首发成果之一 [16] - 中兴的“非洲信号升格计划”已惠及50多个非洲国家,帮助赞比亚、南非等城市通上5G并大幅降低成本 [16] 行业宏观环境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是过去几年全球创新指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2] - 技术、媒体、文化和内容领域正以全新、充满活力的方式相互融合,例如《黑神话:悟空》等电子游戏将古老传说带给全球观众 [22] - 微短剧的流媒体收入去年超过了中国持续增长的电影产业 [22] - 英伟达CEO黄仁勋警告未来5-10年生成式AI竞赛中国会赢,原因是中国有约100万人24小时不停投入 [24] - 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今年前三季度增长率达5.2%,对全球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4% [34]
从“炫技”到“中国式创新”,2025进博照见美妆巨头三大战略
FBeauty未来迹· 2025-11-05 23:20
行业战略定位升级 - 美妆行业正经历从“中国市场”到“中国模式”的价值跃迁,中国市场从巨大的销售市场转变为全球价值创造体系的核心部分[3][4] - 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再仅源于未来的生意份额,更是出于对未来确定性的投资,开始围绕中国市场打造服务全球的价值创造体系[4] - 中国市场正从“超级市场”转变为“战略高地”,例如花王将芙丽芳丝全球总部迁至中国,本土化从“生产与适配”升维为“决策与定义”,中国诞生的产品与模式正获得“反向输出”全球的资格[71][77] 参展主题与展台设计理念 - 各美妆日化巨头将展台打造为传递品牌理念与科技实力的“美学空间”,通过设计语言与互动体验构建情感场域[7] - 欧莱雅以“美无限,耀八方”为主题,展台以“宇宙”为设计灵感,并设置“美之道”展区从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解构美的影响力[8][9] - 宝洁主题为“创新点亮美好生活”,展台核心是“全链路创新可视化”,构建数智创新引擎区和可持续发展展区两大区域[11] - 雅诗兰黛以“重塑美妆新境、共赴蓬勃未来”为主题,展台采用流线型结构与梦幻光影营造“现代美学殿堂”[13] - 资生堂主题为“创美资生”,展台以“153年研发底蕴+亚洲专研实力”为核心,划分三大板块构建沉浸式体验空间[15] - 爱茉莉太平洋以“悦美向新”为核心,展台以“山茶花”为设计灵感,象征品牌历史底蕴[17] - 高丝集团主题为“美共生,善未来”,花王主题为“同美共生 质造未来”[19][21] 新品牌引进与战略布局 - 本届进博会迎来至少8个首展新品牌,覆盖医美专护、轻奢彩妆、专业美发、敏感肌修护等细分领域,折射出行业“从大众覆盖到小众深耕”的趋势[24] - 欧莱雅首发新品数量达26项,规模为历届之最,包括3个亚洲首发新品牌、4款全球及中国首发美妆科技和19款首发新产品[25] - 新品牌布局显示三大趋势:医美后护理成新蓝海、情绪价值融入品牌定位、专业细分品牌崛起[30] - 具体新品牌包括欧莱雅引进的Dr.G蒂迩肌、Miu Miu、植村秀专业美发;资生堂全球首秀的RQ律曜和进博首秀的芦丹氏;爱茉莉太平洋引入的瑷丝特兰;高丝集团引进的泰国高端品牌PANPURI等[25][27][28]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产品创新中成分突破与科技赋能成为最显著特征,例如理肤泉超分子水光家族通过超分子技术改造分子结构实现1+1>2的功效进阶[33] - 宝洁旗下OLAY第五代超红瓶首创“三步蛋白网重构科技”,资生堂“夜琉璃”轻盈霜运用“双廓线提塑科技”发现轮廓蛋白[35] - 雅诗兰黛集团冻龄白金蕴能黑钻赋活精华油融合长寿科学研究成果,高丝黛珂AQ舒活毛孔净澈精华油开创性运用量子计算机技术筛选配方[37] - 在品类端,头皮护理和多功能彩妆成为国际品牌抢滩的新高地,头皮护理从“基础清洁”向“精细化护理”升级[39] - 彩妆品类呈现多功效化趋势,例如梦妆四叶草防晒精华集精华、防晒、调色、隔离四大功效于一身,赫妍黑金气垫实现底妆品类创新[46] 科研投入与成分话语权竞争 - 国际美妆企业围绕长寿科学开启新一轮活性成分话语权竞争,加速成分市场心智培育[52] - 欧莱雅发布行业首份聚焦PDRN的白皮书,宝洁核心成分主题为“肽”并发布护肤肽白皮书,雪花秀汇集60年参萃创研将人参成分与品牌深度绑定,花王展示40年专研氨基酸晶析技术[54] - AI等前沿科技的应用为美妆企业贡献“新质生产力”,宝洁展示全链路智能化实践,花王推出智能小程序新功能,欧莱雅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全面加速美妆科技转型[56][58][60] 本土化创新与全球战略 - “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世界”的科研创新理念根植于跨国公司,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生态、中国供应链构建的“中国式创新”正赋予全球美妆巨头创新动力[62] - 中国成为国际美妆巨头创美项目最佳的“试验田”和“模式孵化基地”,例如欧莱雅在进博会发布《新龄美》研究报告并布局两大“展中展”[63][65] - 花王集团战略方向调整为“本地化生产与日本技术同步”,计划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向整个亚太区出口甚至反向输出至日本,实现“中国造”的价值升级[71] 可持续发展与长期价值 - 更多可持续的战略被摆到台前,例如巴黎欧莱雅打造沉浸式“和花乐园”传递可持续发展承诺,宝洁展示“使命2030”进展,爱茉莉太平洋发布中国影响力报告,花王分享ESG进展[73][75] - 行业价值正从“贩卖美丽”转向“价值共赢”,商业的终极竞争是能否为用户提供“更美好的我”和“更值得的世间”[77]
芒格:我追求的是永不退出
聪明投资者· 2025-11-01 10:04
直播活动预告 - 聪明投资者举办视频直播活动,包含欢迎致辞和巅峰对话环节 [1] - 巅峰对话嘉宾为毕盛投资创始人王国辉,拥有44年亚洲股票投资经验和27年中国股票投资经验 [1] - 毕盛投资在去年4月外资对华投资退潮、国内信心低迷时,坚持"All in 中国"策略,被视为逆行者 [1] - 另一对谈嘉宾为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其著作《中国的选择》是专业投资人在4月"关税月"的深度阅读材料 [1] - 对话主题为《修昔底德之争——终场与新局》,旨在为投资人提供理解投资大背景的视角 [1] 后续活动安排 - 后续安排有圆桌对话,由毕盛投资首席投资官王康宁主持,议题为《中国式创新的启元及复兴》 [2] 其他推荐内容 - 付费专栏更新一篇2.7万字文章,主题关于"巴菲特女弟子"对话,探讨懂资本配置的CEO如何理性决策并创造长期价值 [4] - 一篇10万+阅读文章分析基金经理傅鹏博,其凭借6倍股翻身,并在三季度大幅增持阿里巴巴,同时减仓胜宏科技、寒武纪近50% [4] - 绿光资本艾因霍恩在持有人信中表示不参与AI过热行情,认为"AI这笔账算不过来" [4] - 有文章盘点近五年净值频频创新高的主动权益基金,提及4000点一步之遥 [4] - 其他内容包括探讨投资心理的"道理我都懂,可是真的'稳不住'我自己"以及介绍"工业母机"行业的文章 [4]
在2025CAME,感受美妆行业“中国式创新”的力量
FBeauty未来迹· 2025-09-28 22:37
展会概况 -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年会暨精品博览会(2025CAME)于9月25日至27日在南京举办 主题为"科技、品牌、共进" 汇聚上百家企业、500多个品牌、1000多款新品、14个国际组织及超百位演讲嘉宾 搭建"政产学研资用传"深度融合平台 [3] - 展会以高品质、高规格、高精尖和专业化、精品化、国际化为特点 汇集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珀莱雅、上美股份、华熙生物等美妆企业及巴斯夫、帝斯曼等原料企业 阵容堪称行业"全明星" [5] 科技与创新成果 - 珀莱雅展出红宝石系列、能量系列、源力系列、双抗系列等多系列产品 能量面霜2.0版应用复合配方CELLERGY PRO™ 为线粒体抗老领域前沿技术成果 [9][10] - 珀莱雅线粒体研究成果在IFSCC全球大会荣获2025十大基础研究奖 该奖项从68份现场发布论文中评选(总投稿1151份) 体现基础研究突破性 [11] - 上海家化发布行业首款皮肤糖化水平量化及成像设备AGEScan Lite 实现在体、实时、无创的皮肤糖化定量分析与成像 填补化妆品领域无创糖化检测空白 [12] - 半亩花田围绕"神经美容"理念开发产品 自创"闪式提取技术"提取格拉斯玫瑰有效成分 发现"牡丹肽"活性为普通提取物的1000倍 [14] - 欧莱雅展示全新第四代胶原小蜜罐 添加全球独家首发超分子重组胶原 协同玻色因PRO和四大胜肽 强化胶原抗老效果 并发布DARE科学传播模型 [16] - 资生堂呈现2000年起连续14届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累计39个奖项成果 中国研发中心独立研究成果首次获奖 标志本土化科研创新里程碑 [17] 行业白皮书与科研发布 - OLAY联合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发布《中国化妆品行业胜肽应用与展望》白皮书 总结胜肽抗老科研50年成果 引领行业科学规范化发展 [18] - 欧诗漫举办"珍珠科技未来式"大会 展示58年珍珠科研成果 发布"PEARL"珍珠科技研发体系5维模型 创新成分"珍白因Pro"实现自噬级美白 [19][20] - 上美股份发布《2025韩束肽类研究与功效护肤品应用年鉴》 系统梳理全球多肽技术50年发展历程与三次技术跃迁 标志中国品牌具备国际研发实力 [22] 原料与技术创新 - 润辉生物创新研发"油溶玫瑰PDRN" 打破传统PDRN仅适用水基配方限制 提供多浓度、多规格定制方案 开发西洋参、侧柏等植物源PDRN产品 [26][28] - 珈凯生物通过AI算法自建植物分子数据和功效靶点库 实现植物成分与目标功效精准匹配 开发安糖优、修妍因等创新成分 [28][30] - 济肽生物应用AI实验室集成智能设计平台 提升研发效率 通过"肽矩阵"实现多维功效组合(如促胶原+抑皱+修护+抗氧化) [29][30] - 环特生物推出能量护肤、光感少女透白、细胞级抗衰等循证研发解决方案 提供多维度、多链路服务支撑体系 [30][31] - 诺斯贝尔发布"植物细胞智能制造平台" 推出GreenCall™植物愈伤细胞定向培养技术 布局创新原料开发高维度服务模型 [31][33] 产业链协同与国际化交流 - 展会开设数十场主题会议 邀请超百位重量级嘉宾 覆盖全产业链关键领域 包括IFRA主席、PCPC全球战略副总裁等分享全球法规动态与技术创新案例 [35] - 多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完成 包括化妆品功能植物成分研发和智造平台产学研合作项目 推动产业化促进与"科技+品牌"双轮驱动价值竞争 [37] - 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自2023年起连续两年超万亿元 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 国货品牌在海外市场掀起"中国风"热潮 [38]
民生加银尹涛:投资要有时代感 市场正经历一场创新驱动的牛市
证券时报· 2025-09-20 23:18
基金经理尹涛投资策略 - 构建宏观周期研判加行业轮动配置加个股深度挖掘的三维模型 形成差异化投资策略 [1] - 牛市打持久战 平衡市和熊市打游击战 让基本面与活下去同频 [1][5] - 仓位灵活调整 2023年二季度股票仓位91% 四季度降至67% 有效控制组合回撤 [6] - 2024年提高股票仓位并调整组合结构 成功抓住红利行情 [6] 投资业绩表现 - 民生加银内核驱动基金过去半年净值增长率达19.18% 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18.70% [3] - 该产品过去两年业绩排名位列同类前5%分位 [3] - 管理5只公募基金 总规模超14亿元 [2] 行业配置与选股逻辑 - 每年优选3至5个高景气行业重点布局 关注阶段性趋势而非长期配置 [4] - 2024年减仓电力设备行业 增配汽车与家用电器 获得行业配置超额收益 [4] - 倾向选择成长类股票 深挖高ROE可持续成长的白马股 [4] - 通过敏感扎实严谨耐心四关键词发现超额收益个股 [4] 宏观与政策研究能力 - 具备独特政策破译能力 源于财经媒体时期接触发改委财政部官员专家的经历 [2]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通过加大债券仓位低配权益资产 使组合保持稳健收益 [2] - 大类资产配置被视为财富管理生存刚需 [2] 创新驱动投资主题 - 提出AI创新药新消费三大领域正爆发中国式创新的化学反应 [1][6] - 创新药行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基本面强劲且快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6] - 认为市场处于创新驱动牛市 创新构建的壁垒使相关企业发展越来越突出 [6] 持仓特点 - 组合连续重仓多个龙头超过8个报告期 部分持仓股票期间涨幅较大 [6] - 对重仓股采用外科医生模式 深入研究财务报表细节包括附注和会计政策 [4]
市场正经历创新驱动牛市、固态电池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用“冷门”ETF开辟新战场!三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搜狐财经· 2025-09-20 08:31
固态电池行业前景与投资逻辑(方正富邦基金 汤戈) - 固态电池指数8月以来上涨23.31%,今年累计涨幅超过50% [4] - 技术已跨越实验室概念验证阶段,进入“从0到1”的工程化关键期,半固态电池商业化得到验证,例如清陶能源产品搭载上汽10万元级车型 [5][6] - 投资机会沿“设备先行—材料突破—场景放量”逻辑链条展开,设备环节单GWh投入约5亿至10亿元人民币,设备价值占比传统液态电池有5至15个点的提升 [7] - 材料环节技术路线分化,硫化物电解质成本居高不下(进口核心原材料价格数百万元/吨),氧化物与聚合物路线因工艺相对成熟受短期关注 [7][8] - 2030年乐观情景下市场渗透率有望超30,达到TWh级别,将拉动上游设备与材料领域千亿以上市场规模 [9] 创新驱动型牛市与投资策略(民生加银基金 尹涛) - 当前市场正经历一场创新驱动的牛市,AI、创新药、新消费等领域爆发“中国式创新” [12] - 投资框架结合宏观周期研判、行业轮动配置与个股深度挖掘,优选3至5个景气行业重点布局,例如2024年增配汽车、家用电器 [15] - 个股选择倾向于高ROE、可持续成长的优质白马股,注重财务细节研究 [16] - 采取牛市“持久战”与平衡市/熊市“游击战”策略,产品仓位灵活调整,例如2023年四季度末股票仓位从91%降至67%以控制回撤 [17] - 管理产品民生加银内核驱动过去半年净值增长率达19.18%,过去一年为18.70%,过去两年业绩排名同类前5%分位 [14] 指数投资的差异化布局(永赢基金 蔡路平) - 全市场ETF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公司ETF管理规模超190亿元,较年初47亿元增长近3倍 [20][22] - 采取“切蛋糕”策略,在大行业中寻找细分机会进行左侧布局,例如布局医疗器械、通用航空、卫星通信等细分领域ETF [21] - 产品创新成效显著,黄金股ETF两年内规模破百亿元,医疗器械ETF规模近50亿元,通用航空ETF、卫星ETF规模均超10亿元 [22] - 加快完善产品矩阵,今年以来已成立11只ETF产品,涵盖宽基、指增、策略及细分行业,并申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多只产品 [23] - 量化业务以指数增强策略为主,并加大主动量化投入,应用大模型等新技术提升策略效果 [24]
市场正经历创新驱动牛市、固态电池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用“冷门”ETF开辟新战场!三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券商中国· 2025-09-20 07:31
固态电池行业分析 - 固态电池指数8月以来上涨23.31% 今年累计涨幅超50% [4] - 技术跨越实验室验证阶段 进入"从0到1"工程化关键期 [1][6]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商业化装车 清陶能源产品搭载上汽10万元级车型 大众与QuantumScape合作产品应用于摩托车 [6] - 氧化物与聚合物路线因工艺成熟有望率先量产 硫化物路线仍面临界面优化等技术瓶颈 [6][8] - 国内单GWh设备投入约5-10亿元人民币 海外产线成本更高 [8] - 硫化物电解质核心原材料硫化锂价格达数百万元/吨级别 [8] - 传统锂电材料企业积极转型 硅碳负极/隔膜企业探索固态产线 [9] - 2030年乐观情景下市场渗透率有望超30 达到TWh级别产能 [11] - 设备环节估值已包含技术突破预期 需订单落地速度支撑股价 [11] 投资策略与布局逻辑 - 投资逻辑沿"设备先行-材料突破-场景放量"链条展开 [8] - 设备环节呈现高资本投入特征 头部厂商通过订单验证确立优势 [8] - 材料环节投资价值取决于技术路线产业化潜力与成本控制能力 [8] - 规模化降本路径尚不清晰 当前制造成本显著高于传统锂电池 [12] - 需警惕技术落地节奏不确定性 硫化物体系量产受限于工艺兼容性 [12] - 部分环节估值透支短期成长空间 需业绩超预期维持溢价 [12] 创新驱动型投资机会 - AI/创新药/新消费领域爆发"中国式创新"化学反应 [1][13] - 创新药行业基本面强劲 快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2] - 经济发展结构变化剧烈 创新驱动部分持续上升 [22] - 投资需具备时代感 捕捉行业阶段性趋势而非盲目长期配置 [18] 指数投资差异化发展 -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 [24] - 采取"切蛋糕"策略 在大行业中寻找细分机会 如医疗器械/通用航空/卫星通信 [25] - 左侧布局前景好但未被充分挖掘领域 黄金股ETF两年规模破百亿元 [26] - ETF总规模超190亿元 较年初47亿元增长近3倍 [26] - 完善产品矩阵 涵盖宽基/指增/策略/细分行业领域 申报人工智能ETF等产品 [27] - 量化业务以指数增强策略为主 覆盖中证A500/中证500等多个指数 [28]
投资要有时代感 市场正经历一场创新驱动的牛市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05
基金经理尹涛投资策略 - 构建宏观周期研判、行业轮动配置、个股深度挖掘三维模型形成差异化投资策略 [1] - 牛市采取持久战策略 平衡市和熊市采取游击战策略 注重基本面与风险控制同频 [1] 从业背景与专业能力 - 拥有27年证券行业经验 前10年从事财经媒体 后17年专注证券投资 [2] - 媒体生涯练就政策破译能力 建立宏观研究视野 [2]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通过加大债券仓位低配权益资产使组合保持稳健 [2] - 现任民生加银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助理 管理5只公募基金规模超14亿元 [2] 投资业绩表现 - 民生加银内核驱动基金过去半年净值增长率达19.18% 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18.70% [3] - 该产品过去两年业绩排名位列同类前5%分位 [3] 行业配置与选股方法 - 每年优选3至5个高景气度行业重点布局 关注行业阶段性趋势而非长期配置 [4] - 2024年减仓电力设备行业 增配汽车和家用电器行业带来超额收益 [4] - 倾向选择成长类股票 深挖高ROE可持续成长的白马股 [4] - 重视财务细节研究 包括附注和会计政策 以规避风险获取超额收益 [4] 仓位管理实践 - 2023年二季度股票仓位91% 四季度末降至67% 有效控制组合回撤 [6] - 2024年提高股票仓位并调整组合结构 成功抓住红利行情 [6] - 连续重仓多个龙头股超过8个报告期 部分持仓期间涨幅较大 [6] 行业观点与投资方向 - 认为市场正经历创新驱动的牛市 创新构建的壁垒使企业发展更突出 [6] - 重点关注AI、创新药、新消费三大领域 认为这些领域正在爆发中国式创新 [1][6] - 特别指出创新药行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基本面强劲且快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