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搜索文档
上合组织国家优秀影视作品展映周在青岛开幕
大众日报· 2025-08-24 09:10
本次展映周内容涵盖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多领域,采用"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模式,为观众带来跨 越时空的观影体验。线上在央视频客户端内开设展映专区,展映24部国内外优秀纪录片与8部精品电视 剧。线下与万达影城合作,精选29部国内外优秀影片在影院展映,还将同步举办露天观影活动,打造光 影文旅,激发"电影+文旅+消费"的经济活力。 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9位新媒体创作者一同开启"光影青岛"全球推介融媒体行动。此外,上合 电影之约、光影会客直播、光影围炉直播等众多项目,搭建起上合组织国家影视互鉴的多彩平台。(记 者 李媛) 8月22日,以"光影互鉴·和合共生"为主题的上合组织国家优秀影视作品展映周在青岛开幕。 ...
增加优质影视内容供给,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7:35
政策举措 - 实施内容焕新计划加强内容创新 [1] - 改进电视剧集数和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管理政策 [1][2] - 优化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机制并提高效率 [1][2] - 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宣传推介 [1] - 加强纪录片和动画片精品创作 [1] - 鼓励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 [1] - 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 [1][3] - 加强节目版权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1] 行业影响 - 政策为电视台与电视剧制作机构在制作和播出领域增加更多空间 [2] - 举措有利于提高传统广电在内容和商业上的竞争力 [2] - 推动境外节目引进将吸引更多观众回归电视频道 [2] - 开放竞争格局有助于影视产业提升制作质量和创意能力 [3] 内容价值 - 影视剧是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可商业化IP的重要来源 [2] - 影视剧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并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2] - 电视剧是各国文化出口中的主流产品 [2] - 影视剧通过长故事赋予与消费者更多感情连结 [2] 产业生态 - 短剧成为资本和市场追逐的热点但经济价值尚不及影视剧 [3] - 短剧多为一次性快速消费品难以形成IP基础 [3] - 短剧制作成本低廉周期短内容和模式相似 [3] - 短剧生产生态难以为行业培育高质量编剧导演演员等人才资源 [3] 发展导向 - 应大力发展影视剧产业给予更多创作空间 [3] - 推动题材多元化内容创意度更高 [3] - 繁荣影视剧创作培育更多IP及IP经济 [2][3] - 推动中文电视剧走向世界提高国家软实力 [3]
万联晨会-20250819
万联证券· 2025-08-19 08:4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上证指数涨0.85%报3728.03点,深证成指涨1.73%,创业板指涨2.84%,两市成交额2.81万亿元人民币,超4000股上涨 [1][7] - 申万行业方面,通信、综合、计算机行业领涨,房地产、石油石化行业下跌;概念板块方面,液冷服务器、科创次新股概念领涨,金属铝、黄金概念领跌 [1][7] - 港股恒生指数跌0.37%,恒生科技指数涨0.65%;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道指跌0.08%,标普500跌0.01%,纳指涨0.03% [1][4][7] 政策动态 - 国务院会议强调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稳定市场预期,重点包括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民间投资、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巩固房地产市场回稳 [2][8] - 广电总局发布《若干举措》,提出加强广电视听内容供给,实施"内容焕新计划",优化电视剧管理政策,推动超高清节目、纪录片、动画片及境外节目引进 [3][9] 资金与流动性 - 8月18日A股成交额突破2.8万亿元,创年内新高,近4500只个股上涨,资金集中在AI硬件和大金融方向 [10] - 7月M2增速回升至8.8%,较前值高0.5pct,货币政策宽松支持市场流动性;北向资金8月15日单日净买入122.06亿元,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10年新高 [11] 板块配置建议 - AI产业链(国产算力、下游应用)、创新药(外需型CDMO)、大金融板块为配置重点,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科技成长板块估值有望回升 [13] - 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空间广阔,建议关注科技成长板块机遇 [13]
“沪九条”为海派内容注入数字时代的新灵魂
第一财经· 2025-07-18 15:36
上海"沪九条"政策解读 政策战略定位 - 上海通过"沪九条"政策重塑数字时代文化引领力 瞄准互联网内容创作这一核心领域 [1] - 政策旨在打通"创意-生产-传播-变现"全产业链条 支持MCN机构对接资本市场 [1] - 上海集聚哔哩哔哩 小红书等Z世代潮流平台 以及虚拟现实 AI等新业态创新企业 [1] 内容产业升级方向 - 重点培育具有"上海标识度"的精品内容 强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1] - 建立优质内容评价体系 扶持专业深度内容创作 树立行业价值导向 [1] - AIGC技术将成关键驱动力 商汤科技等本地AI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推动AI协同创作模式普及 [2] 创作者生态建设 - 为灵活就业创作者提供人才落户 职称评定等政策便利 打造"创作热带雨林"环境 [2] - 上海国际化气质与市井文化为内容创作提供独特素材 哔哩哔哩纪录片 小红书街区笔记已验证跨界融合潜力 [2] 产业跨界融合 - 推动"内容+"模式与文旅 商业 制造业深度融合 哔哩哔哩带火线下店铺 小红书激活武康路消费为典型案例 [2] - 通过上海国际传播中心等平台构建内容出海体系 培育国际影响力IP 争夺全球文化定义权 [2] 城市文化战略 - 以制度创新重构海派文化数字表达 目标成为全球数字文明对话的东方代表 [3] - 输出融合开放 精致与深度的现代中国叙事范式 使上海成为文化输出的核心枢纽 [3]
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发布40余项视听领域合作成果
快讯· 2025-07-16 15:16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 - 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于7月16日在陕西西安开幕,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上合组织秘书处共同举办 [1] - 电视节通过并发布《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共同宣言》 [1] - 上合组织国家合作制作的纪录片、综艺节目等40余项视听领域合作成果在电视节期间发布 [1]
从暨大走向南洋的文化传播者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暨南大学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与文化影响 - 暨南大学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自1906年创办以来为马来西亚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 [1] - 该校是中国最早在马来西亚招生的高校之一,目前约有200名马来西亚学生就读 [1] - 校友余薇君在马来西亚斯里吉隆坡国际中学执教19年,创新采用吟唱、剪纸、写春联等方式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 [1] - 余薇君的教学方法使中文教育从必修课变为文化盛宴,学生成绩连年全A [1] 中文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 - 余薇君的课堂通过"活态传承"方式,让中文教育超越语言本身,成为连接中马的情感纽带 [1] - 校友曾维龙现任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专注于梳理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发展脉络 [2] - 曾维龙特别关注未被主流选集收录的作家作品,让边缘化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走向国际汉学研究 [2] - 校友陈韵传从新闻主播转型为自媒体创业者,创办"访问"网站聚集优秀中文内容创作者 [3] 传媒领域的文化传播 - 陈韵传抓住网络风口组建摄影团队,致力于提升中文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 [3] - 校友郑彦欣在广告公司运用专业剪辑技能,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各类视频作品 [3] - 这些传媒领域的努力让中华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传播更广 [3] 暨南大学的文化影响力 - 暨南大学马来西亚校友的努力构成一幅"南洋文化星图" [3] - 校友们的工作证明文化传播需要从地理意义上的"走出去"升华为价值层面的"走进去" [3] - 明年暨南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 [3]
2024年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多部门热议合力助推文化抢滩全球新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4:56
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元,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文化贸易超过3700亿元,占比25.8% [1] - 商务部在全国认定112家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29家文化出口基地和14家语言出口基地 [1] - 深圳对外文化贸易营收占全国六分之一,居全国首位 [4] 政策与平台支持 - 文旅部联合商务部建立13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和金融支持 [2] - 文旅部打造"线上一张网"平台,覆盖全国文化贸易出海 [2] - 文旅部推出"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品牌活动,推动14场活动形成交易额超5亿元 [2] - 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优化数字文化营商环境 [4] 行业推动措施 - 广电总局支持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微短剧等内容建设,从创意到推广全程资助 [3] - 广电总局组织企业参加法国戛纳、新加坡电视节等国际影视节展,拓展海外渠道 [3] - 广电总局推动修订中外合拍电视剧管理规定,降低合作门槛 [3] - 商务部计划优化文化贸易支持政策、对外开放环境和平台载体建设 [4] 关键发展要素 - 文旅产业本质是内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2] - 推动文化贸易需聚焦内容建设、渠道建设和主体培育 [2][3] - 产权保护和创新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3] - 科技赋能与文化融合可提升文化影响力 [3][4]
山东出台措施鼓励微短剧创作 单部最高可获100万元资金奖励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5:36
微短剧行业政策支持 - 山东省推出《山东省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山东省推动"微短剧+"创作计划工作方案》,引导微短剧创作提升 [1] - 每年策划推出一批精品微短剧,建立重大主题微短剧剧本项目库和跟踪指导机制 [1] - 实施"微短剧+"系列创作计划,包括"微短剧+文旅""微短剧+科技""微短剧+教育"等跨界融合模式 [1] 微短剧产业激励措施 - 单部微短剧最多可获得100万元资金奖励,鼓励市县出台扶持政策 [2] - 打造微短剧摄制地和拍摄取景地,优化影视基地功能,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2] - 首批山东省微短剧摄制基地共九个,分布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地 [2] 微短剧技术应用与创新 - 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短剧策划、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的全链条应用 [2] - 支持高校、企业、园区建设微短剧技术创新实验室,促进摄制地与研发企业合作 [2] 微短剧与文旅产业融合 - 电视剧《南来北往》带动取景地潍坊坊茨小镇旅游收入超1.2亿元 [3] - 微短剧《当星光坠入花海》20天内带动烟台景区、餐厅消费超500万元 [3] - 纪录片《大泰山》播出后景区接待游客超860万人,创历年新纪录 [3] 行业生态与机构落地 - 山东省招引爱奇艺、优酷等头部机构和2900多家影视机构落地 [3] - 坚持"影视+文旅"战略,推动视听力量与文旅产业融合共生 [3]
看纪录片抵学分,贺桂梅:纪录片是对抗低质碎片信息的好媒介
新浪财经· 2025-05-01 19:45
公司活动与战略 - 公司开启第四届"纪录片开放周",首次与52所高校合作推出"上B站看纪录片抵学分"活动,学生可通过观看纪录片累计学时兑换学分[1] - 自2016年起公司累计出品170余部纪录片,播出5000余部纪录片剧集,纪录片成为第二大专业内容品类[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纪录片累计观看人数达1.74亿人次,累计观看时长超5亿小时[3] 内容生态与用户价值 - 纪录片被专家认为是对抗低质碎片信息的优质媒介形态,有助于学生群体减少低质信息接收时间并培养主动思考能力[1] - 公司纪录片涵盖自然、人文、历史、科技、美食、动物等众多领域,包含自制爆款、海内外经典及新作[3][5][6][7][10][12] - 片库持续更新拓展,包含《人生一串》《守护解放西》等自制作品及《地球脉动》《大国崛起》等经典作品[3][5][6][7] 优质内容案例 - 《守护解放西》:记录派出所民警工作日常,展现警情复杂地带的法理情事并普及安全法律常识[3] - 《人生一串》:聚焦民间烧烤美食,呈现国人烧烤情结与美味体验[5] - 《闪闪的儿科医生》:围绕儿科科室讲述育儿热点,构建温馨医患关系[5] - 《绿色星球》:全球首部沉浸式4K植物纪录片,展现超出人类想象的植物世界[6] - 《河西走廊》:多角度呈现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历史作用[7] -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以考古人视角记录三星堆发掘保护过程[12]
看纪录片就能抵学分!B站联合百所大学举办纪录片开放周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9:41
文章核心观点 B站开启第四届纪录片开放周活动,联合超百所高校免费开放3400多部纪录片,旨在让年轻人关注优质长内容,纪录片已成B站重要内容品类且受年轻观众喜爱 [2][3] 活动信息 - 5月1日B站开启第四届纪录片开放周活动 [2] - 联合全国超百所高校免费开放3400多部纪录片 [2] - 首批合作52所高校打造“上B站看纪录片抵学分”活动 [2] - 与百所高校联合推出特色化片单 [2] 片库情况 - 开放周片库不断更新拓展,涵盖爆款、经典、新作,涉及多领域 [3] - 自2016年起,B站累计出品170余部纪录片,播出5000余部纪录片剧集 [3] 观看数据 - 截至2024年底,B站纪录片累计观看人数达1.74亿人次,累计观看时长超5亿小时 [3] 专家观点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认为纪录片可助年轻人对抗低质碎片信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