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贷

搜索文档
南通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浇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沃土
江南时报· 2025-08-12 07:1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 - 公司围绕"产业协同、普惠金融、绿色转型、数字赋能"四大主线深化区域合作机制[1] - 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659.21亿元,较年初净增36.26亿元,增幅5.82%[1] - 绿色贷款余额达8419.08万元,展现良好发展势头[1] 组织架构与制度建设 - 成立由党委副书记、"一把手"行长任组长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1] - 制定《绿色金融发展工作行动方案》及三年规划[1] - 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条线联动"工作机制[1] 人才培养体系 - 创新构建"分层培训+实战转化+激励牵引"三维培养体系[1] - 高管层重点培训绿色金融战略规划,客户经理强化风险评估、碳核算工具使用等实务技能[1] - 通过项目尽调、创新方案大赛提升实战能力,绿色金融业绩与员工绩效挂钩[1] 考核激励机制 - 实施"双轨考核"机制,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支持力度[2] - 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2] - 对"首贷绿色信贷"、环保贷等业务给予激励倾斜[2] 金融产品创新 - 打造"绿能贷+排污权贷+环保贷"产品矩阵[2] - 绿色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LPR加80个基点[2] - 截至6月末,"绿能贷"个人贷款余额14.90万元,企业贷款余额123.60万元[2] - "排污权抵押"贷款400万元,"环保贷"840万元[2] 未来发展战略 - 深化"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四维融合发展战略[3] - 重点开发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绿色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3] - 深化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协同联动,共同打造绿色产业基金[3] - 通过分层培训、实战锻炼、激励引导持续提升员工绿色金融专业素养[3]
绿色金融助推降碳转型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7
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 我国持续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模式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1]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质效提升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绿色金融业务在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规模中比重明显提升 [2] 降碳全链条金融服务 - 企业面临全链条降碳管理需求,覆盖能源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使用、农业活动及废弃物处理等全生命周期 [2] - 兴业银行打造"集团多元产品+双碳服务专业产品+重点行业解决专案"3个层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涵盖碳市场服务、企业碳减排、低碳转型等场景 [3] -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创新"农银碳盈·绿绘齐鲁"一体化服务模式,包括绿能贷、绿融通、零碳链、易碳汇模块,满足企业各环节金融需求 [3] 零碳园区建设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通过空间集聚、技术集成、政策协同突破单一企业或建筑的减排局限 [5] - 亚洲开发银行与华夏银行启动"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首批调动50亿元资金,专项服务产业园区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等领域 [5] - 金融机构可围绕零碳园区核心考核指标设计融资产品,开发分布式能源项目打包授信模式,以及碳足迹挂钩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7] 碳核算体系建设 - 我国碳核算工作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取数难等堵点,数字金融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传统金融服务体系 [8] - 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用数字技术提升碳减排计量、核算和披露水平 [8] - 金融机构布局基于碳核算信息的产品和服务,如支持园区碳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实现绿电溯源、碳排放监测等功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