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

搜索文档
绿色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厦门国际银行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中国经济网· 2025-07-28 19:41
战略定位与业务规模 - 公司将绿色金融作为战略核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定位为城商行中具有国际化特色的"绿色银行"先锋 [1] - 2025年上半年绿色金融业务余额达354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近320亿元,较年初增幅超11% [1] 组织架构与机制建设 - 出台《绿色金融总体发展指引(2021-2025年)》,明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 - 形成"董事会-战略委员会-绿色金融领导小组-分支机构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四级管理体系,并在珠海、福州、厦门等分行设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 [2] - 2024年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建成首个"绿色支行"南平延平支行及碳中和运营网点北京分行营业部 [2] 产品创新与服务差异化 - 2023年入选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和优先办理机制,截至2024年末为厦门市绿色融资企业库企业发放贷款近8亿元 [3] - 典型案例中为某科技公司提供3000万元绿色银团贷款,财政贴息后融资成本固定为2%,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4亿元 [3] - 创新推出产业金融KEB概念,围绕光伏、节能、生物质能等22条绿色产业赛道深耕,推出利率与降碳量挂钩的贷款产品 [4] - C科技企业通过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年均发电5718万千瓦时,5年减排19万吨二氧化碳,节约融资成本超100万元 [4] 跨境联动与国际合作 - 珠海分行为某能源集团提供绿色产业联合贷款,支持风电设备研发与海外市场拓展 [5] - 境外银团贷款投向巴基斯坦电站项目,缓解当地电力短缺 [5] - 与新加坡全球金融与技术网络(GFT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附属机构集友银行参与投资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 [6] - 发布"集友闽港ESG指数报告",落地亚太地区最大规模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银团贷款 [6] 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 - 上线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运用AI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绿色业务智能识别,截至2024年末累计认定绿色业务超30万笔,节省人力成本超1000人/月 [7] - 手机银行APP开设"绿色金融专区",引导客户线上转账支付超16000笔,鼓励低碳出行近800次 [7] - 推出"山海E贷"等线上产品,以"审批快、利率优"服务宁德海参养殖等特色产业 [7]
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IFRS发布企业ISSB行业指南应用文件
信达证券· 2025-07-27 09: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和国际在 ESG 领域有诸多政策发布和行动,如中欧联合声明、IFRS 发布指南等,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 [3][22] - ESG 金融产品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债券、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在存量、发行数量和规模上有一定表现 [5] - 主要 ESG 指数本周和近一年均呈现上涨态势 [7] - 专家认为 ESG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应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并提出政策建议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热点聚焦 国内 - 中欧领导人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将在多方面合作推动全球公正转型,包括落实气候目标、支持 COP30 等 [3][1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建立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 [13] - 广州出台新政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对加氢站、站售氢气和氢车运营给予财政扶持,最高支持 2 亿 [14] - 工信部提出将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氢能在传统产业应用 [15] -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发布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可持续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 4 万亿元,位列全球前四 [17] - 《绿色信托指引》及《信托行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披露指南》正式印发,规范绿色信托业务和 ESG 信息披露 [18] 国外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认为 ESG 投资策略有益于风险管理,可助力长期价值创造 [19] - 荷兰两家氢能企业宣布合并,计划打造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场景的“全柔性电解槽” [20] - 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发布亚洲气候风险监管政策报告,分析亚洲司法辖区的气候风险监管框架 [4][21] - IFRS 发布企业 ISSB 行业指南应用文件,帮助企业了解如何应用 ISSB 行业指南 [22] ESG 金融产品跟踪 债券 - 截至 2025 年 7 月 26 日,我国已发行 ESG 债券 3632 只,存量规模达 5.61 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 61.99% [5][23] - 本月发行 ESG 债券 124 只,发行金额 1345 亿元,近一年共发行 1090 只,发行总金额 12745 亿元 [5][23] 公募基金 - 截至 2025 年 7 月 26 日,市场上存续 ESG 产品 908 只,净值总规模达 10218.02 亿元,ESG 策略产品规模占比 50.34% [5][33] - 本月发行 ESG 产品 5 只,发行份额 15.56 亿份,主要为 ESG 策略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 242 只,发行总份额 1722.05 亿份 [5][33] 银行理财 - 截至 2025 年 7 月 26 日,市场上存续 ESG 产品 1014 只,纯 ESG 产品规模占比 54.83% [5][39] - 本月发行 ESG 产品 103 只,主要为纯 ESG 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 1034 只 [5][39] 指数跟踪 - 截至 2025 年 7 月 25 日,本周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300ESG 领先(长江)涨幅最小为 0.96%,万得全 A 可持续 ESG 涨幅最大为 2.26% [7][40] - 近一年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万得全 A 可持续 ESG 涨幅最大为 22.91%,中证 300 ESG 领先涨幅最小为 17.44% [7][40] 专家观点 - 联合国秘书长表示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不可逆转”,敦促各国在 COP30 前提交新气候计划 [42] - 国际能源网总裁张福龙认为 ESG 与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需要,企业应以 ESG 为战略支点驱动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应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挑战 [42]
欧洲各界期待欧中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
新华社· 2025-07-25 23:15
中欧经贸合作成果 - 中欧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增长300多倍,投资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 [2]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项目带来实质性效益 [2] - 2024年欧中日均贸易额达20亿欧元,合作涵盖贸易投资、环境保护、数字事务、外交安全及人文交流 [2] 绿色与数字领域合作 - 大亚湾核电站、希腊色雷斯风电场、德国德伦太阳能园区成为中欧绿色合作标志性项目 [3] - 中欧共同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和能源效率提升,为全球气候治理奠定合作基础 [3] - 双方在绿色转型目标上互补,合作将显著贡献全球绿色发展 [3] 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 - 中欧作为两大市场和力量,加强合作可增强全球稳定性与确定性 [4] - 双方共同反对美国加征关税,支持世贸组织正常运作,抵制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5] - 欧中合作是对开放规则和供应链完整性的坚守,尤其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 [4][5] 企业合作与创新 - 中德企业通过开拓市场和深化合作体现成熟关系,如制造业企业获得稳定发展机遇 [2] - 中国不仅是欧洲企业的关键市场,更是技术合作与共同创新的伙伴 [2] - 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和绿色技术投资为欧洲创造就业机会,增强经济韧性 [2]
中外专家探路中拉美绿色发展新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1:41
中拉绿色合作国际会议 - 会议主题为"绿色未来与共享文明——中拉合作新机遇",聚焦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能源转型、生态治理等领域合作 [1] - 近百位来自中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的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参会,探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新形态 [1] 中拉绿色合作领域 - 合作涵盖亚马孙森林保护、生物经济、新能源项目投资、电动汽车生产、输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2] - 中国企业在巴西绿色领域投入显著,促进产业升级并支持低碳转型 [2] - 拉美国家拥有铜、锂、铁矿等战略资源,但需通过中拉合作提升价值链地位,向高附加值绿色产业转型 [2] 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 - 巴西Petrobras计划到2030年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重点发展海上风电、绿氢和生物燃料技术 [3] - 中巴新能源合作空间巨大,可为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3] 绿色金融与政策机制 - 巴西国家开发银行2024年首次为绿色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推动制度性绿色金融发展 [2] - 需通过政策激励、标准引导与价值链协同,推动私营部门承担绿色转型责任 [4] 生态保护实践 - 巴西90%以上亚马孙森林采伐属非法,政府正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以遏制非法毁林 [3] - "再生景观"模型通过科学规划土地用途,实现畜牧业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为热带地区提供可复制治理模式 [4] 未来合作机制 - 中拉将共建绿色合作智库网络,推动会议机制化,下一届2026年在北京举办 [5]
普华永道:AI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下,中国企业迎来独特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6-24 16:10
中国企业转型路径 - 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和优化运营模式在人工智能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中开辟独特发展路径,聚焦于运营体系重构和优化,将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入价值链核心环节 [1] - 中国制造业中超3.1万家智能工厂应用AI,其中230余家工厂将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3] - 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展现出全球领导力,拥有全球40%的绿色技术专利,这些技术优势正通过新型运营体系转化为实际效益 [3] 全球商业模式重塑价值预测 - 到2025年,中国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变革将额外创造高达1.66万亿美元的价值 [2] - 全球市场由此产生的价值增量将超过7万亿美元 [2] - 亚太地区预计将创造2.98万亿美元价值,北美地区1.55万亿美元,中国1.66万亿美元,印度0.33万亿美元 [2] 技术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企业将AI视作推动变革的核心要素,为应对气候变化更有意愿加大相关投资 [3] -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2025年发电量预计将超过火力发电,进一步推进"双碳"计划 [3] - 企业应聚焦利用AI推动流程创新和增长导向的运营转型,而不仅仅是降本增效 [3] 未来战略方向 - 中国企业需摒弃"简单跟随"策略,优先推动商业、运营和能源模式创新 [4] - 在建立信任、运用前沿技术和战略资源管理上持续精进,为长期发展筑牢根基 [4] - AI、气候变化及全球贸易将持续重塑产业格局,"赢家通吃"趋势或将继续 [4]
如何做绿色技术交易的专卖店?对话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09:56
绿色技术交易平台的核心功能 - 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国家级技术交易平台,主要任务是构建技术确权和估值体系,增加技术流动性以显现技术要素价值[2] - 公司成立于1993年,2021年被国办文件列为全国三大技术交易所之一,2023年上线绿色技术交易专板[5] - 绿色技术交易专板采用"专卖店"模式,将零散技术集中归类提升交易效率[6] 城市低碳发展的战略意义 - 城市占地球陆地面积3%却产生超70%碳排放,是绿色技术应用的核心场景[5] - 平台通过链接供需双方解决技术匹配效率低的问题,已建设五年确权估值体系基础[7] 绿色技术交易的市场机制 - 产权清晰和价格体系是技术交易两大基础,平台正探索垂类领域的确权估值体系[7] - 设计产品时需平衡合规与效率,参考科创板模式服务技术型企业[10] 企业参与绿色技术的驱动力 - 国家设备更新改造扶持政策和绿色金融政策有效降低企业"变绿"成本[8] - 金融支持可提升企业投入意愿,将社会责任外部性内化为经济动力[8][9] 绿色资金引入策略 - 需吸引占市场70%体量的银行间接融资进入绿色技术领域[10] - 通过建立确权估值体系增强资金信心,促进技术开发/使用/授权环节的资金流动[10]
对话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绿色技术交易需要金融强力补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8:48
绿色技术交易市场发展 - 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术并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 [1] - 绿色技术供需匹配效率较低,需提高流动性和资金投入以促进市场繁荣 [1] - 交易所通过提高技术流动性和财富效应吸引更多资金投入绿色技术领域 [1] 绿色技术交易专板 - 上海技术交易所自2021年起开展绿色技术交易,2023年12月设立绿色技术交易专板 [2] - 绿色技术特殊性在于外部性和认定标准不一致,需打通各部门互认标准 [2][3] - 推出"绿色技术快检评估产品"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技术认定标准 [3] 绿色技术交易数据 - 上海技术交易所绿色技术交易专板进场项目237项,进场成果服务426个,成交成果服务258个 [3] - 累计成交项目169宗,成交金额8.24亿元 [3] - 交易项目覆盖15个省市,涉及多所高校和央企 [4] 绿色技术分类与资金流向 - 绿色技术主要分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两类,前者体量更大 [4] - 市场资金更倾向于流向能源提效技术,降低能耗技术因投入高、回报周期长而资金不足 [5] - 2025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0.61万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 [5] 金融支持绿色技术 - 绿色技术金融支持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绿色债券 [6] - 上海技术交易所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绿色低碳企业预授信1.15亿元 [6] - 与绿色技术银行合作打造绿色低碳专利池,匹配专利技术与绿色债券、绿色产业 [6]
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活动在上海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21:45
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活动 - 活动以"杨浦新算法 科技再循环"为主题 聚焦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 产学研界代表共同研讨绿色发展新蓝图 [1] - 杨浦区绿色低碳产业链链长李颖表示 杨浦已完成从工业到知识再到创新的转型升级 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目标500亿元 [1] -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影响 建议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应对碳足迹壁垒 [1] -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提出构建绿色技术交易全链条生态 为低碳城市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1] 跨区域合作与平台建设 - 杨浦区与福建三明市沙县区达成双碳合作 结合生态资源与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跨区域协同范例 [2] - 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欧冶云商等企业开展CBAM申报及测算业务合作 助力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碳管理挑战 [2] - 杨浦区发布2025-2030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 明确五年转型路线图 [2] - 杨浦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培育平台正式成立 聚焦技术孵化与产业协同 推动绿色转型 [2] 绿色技术交易创新 - 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上海绿色技术银行推出"绿色技术专利池" 提供从展示到交易的一站式服务 [3] - 推出"绿色技术快检评估产品" 以快准评易为核心 为多方主体提供技术评估与决策支持 [3]
杨浦新算法 科技再循环 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活动成功举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6 10:01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杨浦新算法,科技再循环——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由杨浦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技术交易所主办、弗碳能源承办,吸引产学研界200余位代表参与 [1] - 杨浦区计划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500亿元,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1] 主题演讲 - 兴业银行鲁政委分析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建议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应对"碳足迹壁垒" [1] - 叶宽博士强调地方政府需通过因地制宜政策设计推动区域绿色转型 [2] - 汉高粘合剂技术分享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经验,提出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与运营 [2] - 上海技术交易所提出构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城市应用"全链条生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2] 签约合作 - 杨浦区与福建三明市沙县区达成双碳合作,结合生态资源与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区域协同 [2] - 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欧冶云商、易迪尔信息开展CBAM申报及测算业务合作,助力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碳管理挑战 [3] 政策与平台发布 - 《杨浦区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5-2030)》发布,明确未来五年转型路线图 [3] - "杨浦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培育平台"成立,聚焦技术孵化与产业协同 [3] - 上海技术交易所推出"绿色技术专利池"和"绿色技术快检评估产品",加速技术市场化 [3] 技术创新成果 - 远景科技发布碳足迹AI管理平台,整合能源流与碳排流数据实现智能管理 [3] - 《循环利用产品降碳评定与标识应用要求》发布,填补国内循环产品降碳标准空白 [4] 圆桌讨论 - 产学研界探讨绿色技术与循环经济结合路径,提出需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市场机制创新协同推动规模化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