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码头

搜索文档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两重”项目建设“加速跑”
人民日报· 2025-08-03 10:15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湖北宜昌北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全长313公里 通车后将形成武汉往返武汉高铁环线 实现武汉襄阳宜昌1小时互通 [1] - 渝宜高铁 渝万高铁 合武高铁 北沿江高铁等项目建成后将与既有铁路网络深度融合 形成川渝与华中华东快速客运通道 [1]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1]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上海港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西1区陆域吹填完成 将成为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 [2] -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施工进入主洞开挖阶段 两条超千米隧道正在施工 [2] - 西藏安多县土硕100兆瓦光热电站建设面临4650米超高海拔 超低温度 极弱电网三重挑战 [2] 能源与电网建设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 实现新疆绿电7毫秒送达重庆 [3] - 哈重直流工程投资286亿元 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00亿元 创造1万工程建设岗位和3万装备制造能源服务岗位 [3] - 三一重能风电装备公司年产近200套风电装备 订单量因"疆电入渝"配套项目快速增长 [3] 装备制造与技术创新 - "领航号"盾构机在沿江高铁崇太长江隧道施工 具备智能掘进和超前地质预报能力 可完成14.25千米独头掘进 [4] - 国产盾构机占全球市场份额近七成 "永宁号""甬舟号"等新型号持续推出 [4] - 金沙江银江水电站3号机组创亚洲最大单机容量65兆瓦和世界最大转轮直径7.95米纪录 [5] 产业升级与工程创新 - 中建五局优化基坑设计保障北京国际大厦改造项目推进 [5] - 兵工集团研发120立方米矿用洒水车 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高效环保解决方案 [5] -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 国家发改委正谋划"十五五"重大工程项目 [5]
浅谈如何以“融合式”党建工作模式推进自动化码头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7-29 05:30
行业背景 - 港口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肩负推动国际贸易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使命 [1] - 全球港口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自动化码头面临技术升级、成本控制和服务提升等挑战 [2] - 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运营涉及智能管控、设备控制和水平运输等关键核心技术 [3] 公司战略 -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通过"融合式"党建模式 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融合式"党建模式打破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壁垒 实现二者同频共振 [1] - 公司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 将党建工作贯穿于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运营的各个环节 [1] 市场应对 - 通过"融合式"党建模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把握市场机遇应对挑战 [2] - 党员在技术攻关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凝聚创新合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3] - 党建工作增强员工沟通交流 提升企业凝聚力和执行力 [4] 具体举措 - 强化政治引领 抓好"三类教育"和"六项活动" 建立"三个机制"保障思想融合与队伍稳定 [5] - 开展党建攻坚提升"揭榜挂帅"行动 党员职工创出多项生产纪录 建成全国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 [7] - 实施"双培养"机制 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 [7] - 强化党员干部作用发挥 构建含5大类277项考核条目的绩效管理体系 [8] - 创新"机关讲堂"学习培训机制 提升机关管理人员效能 [8] 发展成果 - 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提前验收 投用智能控制系统 [7] - 四个党支部获评山东港口"五星党支部" [8] - 建成全国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 [7] 未来展望 - "融合式"党建模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路径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9] - 公司将继续探索"智慧党建"新路径 全面推进全球一流自动化码头建设 [9] - 为山东港口转型升级和全国港航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9]
企业创新升级背后的“产融方程式”
金融时报· 2025-07-21 10:29
青岛制造业标杆企业创新实践 -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通过桥吊自动对位、箱区智能调度等技术实现装卸量屡破世界纪录,形成完全自主可控的"中国方案"[1] - 海信家电通过顶级体育赛事营销展现中国品牌升级,海信集团以芯片研发、显示技术为核心推出RGB-Mini LED等全球首发技术[1][5] - 海尔连续16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零售量第一,构建智慧住居、大健康、数字经济三大生态体系,实现从产品到场景的生态转型[1][3] 企业创新路径与成果 - 青岛港2013年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攻克数百项技术难题建设自动化码头,十年间从荒滩发展为国际领先的全自动化码头[2] - 海尔提出"产品被场景替代、行业被生态覆盖"理念,通过三大生态赛道打破行业边界实现动态进化[3] - 青岛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9年第80位跃升至2024年第20位,成为国内进步最快的科技集群城市[2] 产融协同模式创新 - 山东港口财务公司2014年发放首笔20亿元自动化码头建设贷款,较其他机构提前1个月完成授信[6] - 海尔财务公司通过对接产业系统数据接口,为中小微经销商提供全线上化秒批信用贷款,拉动集团销售[8] - 海信财务公司推行"金融合伙人"模式两年,整合外汇、信贷等部门形成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9] 全球化布局与金融支持 - 青岛企业从传统家电出口转向智能穿戴、海洋装备等高端制造,通过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等平台拓展全球市场[12] - 山东港口财务公司半年内协助集团建成香港境外财资中心,海尔财务公司为欧洲市场落地4亿欧元授信应对汇率风险[12][13] - 财务公司通过司库体系建设实现跨境结算、多币种融资等全球资金管理,支撑企业海外并购与项目建设[13]
南财快评|2万亿海洋大市场,打开广东经济增长新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8:28
海洋经济战略部署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海洋优势,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国际海洋竞逐[1] - 全球陆地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推动海洋开发成为共识,科技革命为深度开发海洋提供可能[1] 广东海洋经济优势 - 广东大陆海岸线长达4084.5公里,拥有近2000座海岛,海洋资源优势突出[2]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1/5,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达27.3%[2] - 海洋经济拉动广东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2] 产业支持与企业发展 - 广东省政府2018年起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7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重点支持六大海洋产业[2] - 2024年广东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19家,存量达804家,同比增长2%,涉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3家[3] 海洋消费与内需拓展 - 广东海岸线狭长、海域广阔,为发展海洋低空经济、滨海观光、邮轮游艇等消费业态提供资源基础[3] - 海洋经济为扩大内需提供新空间,带来投资新增量和巨大消费场景[3] 创新驱动与未来规划 - 广东强调创新驱动,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引育现代海洋人才[4] - 深圳计划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建成"5G+卫星"空天地一体海洋网络体系,应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打造智慧港口[4] - 推动人才"出海"、场景"入海",通过国际合作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海洋经济发展[4][5] - 深圳海洋大学等机构将强化海洋科学发现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5]
交通运输部:我国已建成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快讯· 2025-05-20 16:55
港口基础设施 - 中国沿海港口总体规模世界领先 [1] - 全球货运吞吐量前十港口中中国占八席 [1] -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港口中中国占六席 [1] 港口智能化发展 - 中国已建成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 [1] - 中国港口创造并保持自动化码头集装箱作业效率世界纪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