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化码头
icon
搜索文档
南财快评|2万亿海洋大市场,打开广东经济增长新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8:28
海洋经济战略部署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海洋优势,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国际海洋竞逐[1] - 全球陆地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推动海洋开发成为共识,科技革命为深度开发海洋提供可能[1] 广东海洋经济优势 - 广东大陆海岸线长达4084.5公里,拥有近2000座海岛,海洋资源优势突出[2]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1/5,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达27.3%[2] - 海洋经济拉动广东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2] 产业支持与企业发展 - 广东省政府2018年起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7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重点支持六大海洋产业[2] - 2024年广东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19家,存量达804家,同比增长2%,涉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3家[3] 海洋消费与内需拓展 - 广东海岸线狭长、海域广阔,为发展海洋低空经济、滨海观光、邮轮游艇等消费业态提供资源基础[3] - 海洋经济为扩大内需提供新空间,带来投资新增量和巨大消费场景[3] 创新驱动与未来规划 - 广东强调创新驱动,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引育现代海洋人才[4] - 深圳计划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建成"5G+卫星"空天地一体海洋网络体系,应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打造智慧港口[4] - 推动人才"出海"、场景"入海",通过国际合作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海洋经济发展[4][5] - 深圳海洋大学等机构将强化海洋科学发现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5]
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再提高
快讯· 2025-05-22 12:58
作为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今天上午,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 62.62个自然箱,第13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央视新闻) ...
一个港口的静默“科技革命”
齐鲁晚报· 2025-05-21 08:45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尹睿 魏银科 日照报道 在日照港,一名操作员同时管10台设备,5秒就有一个集装箱起落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照港考察时强调,日照港"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 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时隔近一年的时间,记者来到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探寻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迭代升级的实践历程。 日照港石臼港区的集装箱码头上,静默的"科技革命"每天都在上演:远控岸桥的钢铁臂精准抓起30吨重的集装箱,稳稳落在无人驾驶集 卡上,后者沿着预定路线匀速驶向堆场,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轨道吊凭借双悬臂设计,同时处理海侧与陆侧的装卸任务,平均每5 秒钟就有一个集装箱完成起落——这个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正以"数智"为引擎,在传统港口的框架中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新质生 产力。 改造升级后的日照港自动化码头,其单机平均效率提升50%,人力成本压降80%。2024年,日照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52亿吨,同比增 长5.7%;集装箱吞吐量671万标箱,同比增长11.8%,已稳居沿海港口全国第6位、世界第7位 ...
交通运输部:我国已建成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快讯· 2025-05-20 16:55
港口基础设施 - 中国沿海港口总体规模世界领先 [1] - 全球货运吞吐量前十港口中中国占八席 [1] -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港口中中国占六席 [1] 港口智能化发展 - 中国已建成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 [1] - 中国港口创造并保持自动化码头集装箱作业效率世界纪录 [1]
小洋山北侧再造一个洋山港区 将建成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 服务江海联运、沿海支线等
解放日报· 2025-05-14 09:37
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进展 - 西1区陆域吹填工作完成,码头建设正式开工,西1区预计2025年底建成并开展验收和试运行 [1][2] - 项目将建成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采用最新自动化技术,设计年通过能力1160万标准箱 [1] - 项目将新增6100米岸线,其中5500米为集装箱码头岸线,包含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泊位 [1] - 项目总投资已累计完成60余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超40亿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水运工程之一 [2] 上海港发展现状 -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63万标准箱,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标准箱港口,连续15年全球第一 [1] - 项目将巩固上海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领先地位,提升江海联运、沿海支线和近洋航线服务能力 [1] 工程建设特点 - 项目划分为西1区、西2区、中区、东区四部分,采取"整体立项、连续建设、逐段运营"方案 [2] - 西2区陆域吹填预计2024年完成50%,东区将启动护岸和接岸建设,中区因海底管线迁移处于前期准备 [2] - 同步建设7500米防波堤,采用创新"大圆桶"基础结构,预制高度超30米,总重超5000吨 [3] - 防波堤设计相比传统抛石方案节省空间(40米vs200米),并保持海洋生态连通性 [3] 运营规划 - 正在研究小洋山南北两侧整体一体化运营方案,通过资源统筹实现协同效应 [4] - 项目将缓解上海市陆路运输压力,提高节能环保运输水平 [1]
以创新之笔,绘就港口从“跟跑”到“领跑”壮丽画卷
齐鲁晚报· 2025-05-02 05:31
王国青 通讯员 刘瑞雪 济南报道 面对荒沙滩和普遍质疑,他带领团队踏上赴欧洲学习之路,却遭遇技术封锁,考察无功而返。是选择购买国 外成熟技术,还是自主建设?张连钢深知,"拿来主义"虽轻松,但国家和企业将长期受制于人,支付天价费用 不说,未来发展还会被"卡脖子"。"不创新就是等死!"他和队员们立下"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誓言, 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一条路。 自动化码头,曾是中国港口人心中的"痛"。当荷兰早在1993年就建成世界首个自动化码头,并历经三代技 术更迭,直到2013年,中国在这一领域仍一片空白,核心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怀揣着建设中国人自己 自动化码头的梦想,处于肺癌手术恢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接过了这一重任。 破局开路 立中国人的码头梦 从荒滩上的"拓荒者"到全球港口的"领跑者",张连钢用40余年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初心与使命。 他常说:"创新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今,他又带领团队向全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化、轻量 化港口装备发起挑战,将在智慧港口新赛道上续写更多"中国奇迹"。 攻坚国产 铸港口技术的自强魂 "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等不来,必须靠自己!"针对港口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