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外航天服

搜索文档
三问“太空快递员”新差事
科技日报· 2025-07-16 09:20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任务概述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2025年7月15日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对接[1] - 该飞船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1] - 承担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运送物资的任务[1] 运送物资详情 - 总物资重量达6.5吨,创空间站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2] - 包括2套新型舱外航天服,在轨寿命提升至"4年20次"[2] - 新增30种航天食品,总数达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延长至10天[2] - 运送新型在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等乘员设备[2] - 空间应用系统上行物资总重776.5千克,涉及23项科学实验[2] 交会对接技术亮点 - 采用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成为货运飞船标准对接模式[3] - 该模式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等方面的要求[3] - 首次在新轨道高度和特定太阳高度角条件下实施交会对接[3] - 研制团队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仿真验证确保系统稳定[3] 未来发展前景 - 天舟货运飞船是国际货物运输能力最大的现役货运飞船之一[4] - 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后续飞船已具备任务备份能力[5] - 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方案即将进入飞行验证阶段[5] - 多种运输方案将丰富天地货物运输体系并降低成本[5]
把6.5吨“宇宙物资”送上天 这个打包技巧大有学问
央视网· 2025-07-16 06:42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任务 核心观点 - 天舟九号成功完成6.5吨物资的太空运输任务 采用精细化打包管理技术确保物资安全高效送达[1] 物资分类管理 - 采用清单清点系统 重点保护大体积易损物品如舱外航天服 通过预包装和固定实现零磕碰[2] - 引入色卡管理系统 绿色标签为日常餐饮物资 蓝色标签为空间站备品备件 实现视觉化快速识别[5] 装载优化技术 - 动态调整装舱顺序 最后装载需低温保存的新鲜水果和活性实验样品 确保物资品质[6] - 非温控物资按使用频率摆放 餐巾纸等消耗品置于货舱最内侧 便于后续转为废弃物存储空间[8] 智能仓储系统 - 部署扫码定位技术 航天员可快速检索上百货包中的特定物品 如螺丝钉等小型零件[9] - 全流程设计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从分类到取用均优化航天员操作效率[9] 注:文档中未提及公司或行业具体财务数据 故未作相关分析
中国空间站迎“最重太空快递”!天舟九号货运飞船6.5吨物资装了啥?
央视网· 2025-07-15 10:13
发射任务概况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北京时间7月15日5时34分成功发射 约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1] - 飞船装载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1] 物资装载与创新 - 上行物资重量约6.5吨 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1] - 航天食品总量超1.5吨 新增菜肴类食品近30种 总数达190余种 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至10天[8] 舱外航天服升级 - 上行两套飞天舱外航天服编号D、E 设计使用寿命由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3] 科学实验样本 - 上行三项新细胞学实验样本:骨髓间质干细胞(研究骨质流失)、心衰心脏细胞(研究疾病治疗方案)、人源化血管类器官模型(研究抗衰老)[5] 航天员健康保障 - 上行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可开展恒定阻力训练 预防深层肌群萎缩 提高重力环境再适应能力[6]
新款航天服、健身器材……天舟九号“太空包裹”里装了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5 08:45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技术改进 - 天舟九号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承担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运送物资的任务,上行物资重量约为6.5吨 [1] - 货物装载量大是天舟九号飞行任务的重要特点,是天舟六号以来装货量最大的一次,货仓已被堆满 [3] - 首次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可在三个月之内应急发射到空间站 [5] - 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相比最初2天和6.5小时大幅缩短时间,节省燃料并提高可靠性 [7] - 中继终端可自主捕获并跟踪天链中继卫星,实现从货运飞船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实时信息双向传输 [7] 新款飞天舱外航天服 - 天舟九号装载两套新款飞天舱外航天服(编号D、E),在建造阶段舱外服飞行验证基础上实施优化改进 [7] - 基于21次出舱活动、42人次航天员执行任务数据及地面实验验证,首次创立舱外航天服寿命评估体系 [9] - 性能指标由原来的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 [11] - 未来将研发用于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新一代"望宇"登月服,具备月球表面实时作业等功能 [11] 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 随天舟九号上行一套"核心肌肉锻炼装置",高1.7米、宽1米、重130公斤,将安装在问天舱舱壁 [13] - 针对长期飞行导致的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等问题,补充现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等装备 [15] - 通过气体阻力源实现阻力调控,可进行卷腹、转体、俯卧撑等动作,锻炼深层次核心肌肉 [17][19] - 为载人登月任务做准备,增强航天员姿态稳定性和运动能力控制 [21]
3年15次→4年20次,太空包裹舱外航天服即将上新!
搜狐财经· 2025-07-12 22:58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发射 [1] - 天舟九号将运送2套全新飞天舱外服 设计寿命从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 [1] 舱外航天服性能升级 - 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设计标准为在轨贮存3年 出舱使用次数不小于15次 [3] - 二代舱外服单次出舱活动时间延长至8小时以上 活动关节寿命提升10余倍 [5] - 新舱外服在安全可靠性、活动工效和测试维修性方面全面提升 [5] 舱外航天服延寿策略 - 延寿目的是最大化发挥舱外服在轨应用效能 节约工程成本 [7] - 科研团队构建天地联动健康监测和寿命评估体系 系统识别寿命短板 [7] - 通过科学评估实现风险可控的寿命延长目标 [7]
太空漫步全靠它!揭秘130公斤重的中国“飞天”航天服有多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7 21:10
舱外航天服功能与结构 - 舱外航天服是小型载人航天器,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与作业支持系统 [3] - 内部维持40千帕压力模拟纯氧环境,抵御真空威胁 [4] - 多层隔热结构反射90%太阳辐射,配合水升华器调节服内温度 [4] - 头盔面窗含四层防护:镀金滤光层减少透光率,充氮结构隔热防结雾 [4] 生命保障系统设计 - 后背"大背包"集成主氧瓶、备氧瓶、电池,持续供氧并吸附二氧化碳 [5] - 水升华器系统带走代谢热量,通过水箱温控维持稳定体感温度 [5] - 系统具备应急功能,可调节压力、供电及通信 [5] - 整套装备重130公斤,但在失重环境下不影响操作灵活性 [5] 技术集成与象征意义 - 航天服从精密织物到管线设计体现中国航天科技实力 [5] - "飞天"舱外服作为航天员太空作业核心装备,象征载人航天技术突破 [5]
出差将满月 神舟二十号乘组都干了啥?
央视新闻· 2025-05-22 17:52
空间站环境适应与交接 - 神舟二十号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后首先熟悉环境 并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太空换班" 交接内容包括飞行器状态设置 在轨物资管理 延续性工作进展等[1] 空间站设备维护与升级 - 完成核心舱节点舱径向舱门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在轨安装 通过物理防护降低微小空间碎片撞击风险[3] - 对再生生保系统 饮水分配器 太空跑台等设备进行维护及组件更换 开展舱内环境清洁与物资整理[7] - 对站内3套舱外航天服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完成设备状态检查与设置 为出舱活动做准备[9] 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 开启国内首次"空间微重力和辐射环境对涡虫再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索"实验[3] - 在问天实验舱对生物技术实验柜内样品进行观测 完成固体培养样品采集 获取数据支持细胞组织培养模块微生物效应机制研究[5] 航天医学实验 - 将上行细胞实验单元转运至人系统研究机柜医学样本制备装置进行培养 定期进行样本手动观察 回收与保存 支持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生长研究[5] - 完成听力测试 超声检查 动态心电血压测量 运动肺功能检查等医学检查 获取数据监测航天员健康状况[9] 在轨训练与应急演练 - 开展首次医疗救护在轨训练 熟悉微重力环境下救护操作方式与施力特性[7] - 进行首次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 模拟内部失压情况下天地协同紧急处置流程[7]
神二十乘组“更新”天宫周记 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央视网· 2025-05-18 15:40
空间站工作进展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20多天 上周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 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 站内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 [1] - 乘组完成入驻以来首次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 模拟空间站内部失压情况 实现航天员与地面人员天地协同紧急处置 [4] - 乘组对天和核心舱 节点舱 问天实验舱 气闸舱内环境进行清洁 完成物资整理转移及垃圾转运存放工作 [9] 空间科学研究 - 乘组对生物技术实验柜内细胞组织培养模块微生物效应机制研究样品进行观测 样品外观较上期视频发生明显变化 [4] - 问天实验舱低温存储装置为空间站提供长期低温生物样品保存功能 乘组上周完成巡视及状态检查 [8] 设备维护管理 - 乘组对站内3套舱外航天服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完成相关设备状态检查与设置 [8] - 低温存储环境是开展空间生物科学实验的必要条件 问天舱设备保障实验持续进行 [8] 航天员健康监测 - 乘组进行日常身体锻炼 完成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血压测量 运动肺功能检查等医学检查 地面科研人员实时掌握在轨健康状况 [10]
港澳航天员或于明年飞天、登月任务“进度条”更新……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央视网· 2025-04-23 10:17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 发射时间定于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1] - 这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3] - 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出舱活动等任务[3] - 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3] - 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3] 发射时间选择 - 发射窗口选择基于工程基本约束和空间站实际运行轨道确定[4] - 4月24日发射窗口满足各类约束条件且方案最优[4] - 窗口时间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5] 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工作 - 在轨驻留已满175天,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5] - 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5] - 参与实施了88个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项目[6] - 国际上首次在轨利用全光阱实现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制备[6] - 生成了13余种102个各类样品将随飞船返回地面[6][7] 航天员训练与选拔 - 第四批航天员自2024年8月入队以来按计划开展训练[8]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8] - 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将选拔2名来华训练[13] - 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将以载荷专家身份参加1次联合飞行[13] 空间科学实验 - 本次任务将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研究对象为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9] - 已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物资[10] - 神舟二十号乘组将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10] 载人登月准备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等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11] - 已完成长征十号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等多项大型试验[11] - 后续将组织实施多项关键功能性能验证试验[11] 出舱活动能力 - 已顺利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14] - 出舱活动任务包括技术验证、舱外组装、维修和主动防护[14] - 单次最长出舱活动时长达到9小时世界纪录[15] - 飞天舱外航天服已保障19次出舱活动,单件最高使用量达17次[15] - 机械臂实现航天员舱外作业全域可达[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