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舱外航天服
icon
搜索文档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10月31日出征太空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7
张陆 武飞 张洪章 看点二: 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 闻发言人、工程办公室综合计划局局长张静波介绍了本次任务的相关情况。 经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张陆、武飞、张 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3名航天员分别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涵盖了我国现役3 种航天员类型。航天员张陆执行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武飞和张洪章均来自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武飞入选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洪章 入选前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看点一: 将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三十七次飞行任务。任务 主要目的是: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实 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备安装与回收等 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 ...
在轨期间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10月31日出征太空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6
任务核心信息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计划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1] - 飞行乘组由指令长张陆、航天员武飞和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涵盖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三种类型 [1] - 航天员计划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 [2] 任务主要目标与计划 - 任务主要目的包括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等 [2] - 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3.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2] - 在轨期间将迎来天舟十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2] 空间科学实验项目 -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3] - 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4只小鼠研究空间条件对行为模式的影响 [3] - 上行项目包括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空间站在轨智能算力平台试验等 [3] 国际合作与航天员选拔 - 将择机安排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以载荷专家身份执行短期飞行任务 [4] - 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目前已同步开展复选阶段准备工作 [4] - 第四批航天员队伍中有2名港澳航天员,已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多项基础训练 [5] 技术装备更新与验证 - 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2套新舱外航天服,在热舒适性、人机操作界面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6] - 在轨的1套舱外航天服已使用超过20次,在3年15次的设计指标基础上实现在轨延寿 [6] 载人登月计划进展 - 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7]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等飞行产品已完成初样阶段主要工作 [7] - 今年已完成长征十号火箭二级动力系统试车、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等多项关键试验 [7] 商业航天参与模式 - 在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载人月球车、月面遥感卫星等方面采用商业竞争模式 [8] - 商业航天参与工程任务规模比例较以往大幅增加,促进工程加速发展效果显著 [8] - 后续将在月面科学探测器平台等科学载荷研制中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力量参与 [8] 航天员团队构成与特点 - 指令长张陆为70后,曾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具有丰富的飞天经验与统筹协调能力 [9][12] - 飞行工程师武飞为90后,是我国执行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理论与操作能力突出 [14][16] - 载荷专家张洪章为80后,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性格沉稳博学 [13][18]
心怀凌云壮志 逐梦星辰大海——记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
新华社· 2025-10-30 23:56
任务概况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5年度的最后一次发射任务,计划于10月31日深夜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 [1] - 此次任务乘组由3名航天员构成,指令长为张陆,航天飞行工程师为武飞,载荷专家为张洪章 [1] - 该乘组是继神舟十六号之后,再次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类型航天员构成,且年龄结构涵盖“70后”、“80后”、“90后” [1][4] 乘组人员构成与特点 - 指令长张陆为第二次执行飞行任务,此前在神舟十五号任务中完成了180余天的太空驻留,并参与了4次出舱活动 [2][3] - 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年仅32岁,是我国执行飞行任务年龄最小的航天员,其专业背景为飞行器设计,并参与过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的热控系统验证工作 [5][6] - 载荷专家张洪章是继神舟十六号乘组之后我国第二位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其科研方向为新能源、新材料,并将在本次任务中亲自操作自己参与设计的实验项目 [7][9][10] 任务亮点与创新 - 任务期间将使用新的舱外航天服执行出舱任务,指令长张陆有望刷新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 [2] - 将首次在轨照料造访中国空间站的4只小鼠,并计划在太空会师时首次吃上烧烤庆祝 [2] - 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期待在太空完成与热学相关的燃烧实验、流体动力学实验,并体验太空漫步 [6][7] - 载荷专家张洪章将负责空间站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任务,其参与的实验项目也将搭载上行,他期待在太空环境下取得突破性成果 [9][10] 航天员训练与准备 - 指令长张陆为此次任务重新投入强化训练,要求所有训练以最优成绩通过,尽管年龄增长使体能恢复变慢 [4] - 武飞在训练中克服了飞船手动交会对接精度不理想、水下训练服操作困难等挑战,通过向经验丰富的航天员请教和反复练习得以解决 [6] - 张洪章利用多年打太极拳的经验帮助自己适应离心机训练,并经历了从科研发散思维到航天系统工程精准思维的转变 [9]
走进高校场馆,上一堂科学课(校馆弦歌)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2
高校科技展馆的教育功能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内,宇航员桂海潮教授为研究生讲解航天服知识,吸引众多参观者[1] - 高校博物馆具有浓厚的科技氛围,是学生畅游科学海洋、接受精神洗礼和立下科学志向的重要场所[2] 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激励 -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通过展品如归国邮轮票据和牛皮箱,讲述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国贡献航天事业的故事,激励学生坚定学习方向以回报国家[3] - 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通过袁隆平的话语激励师生,有学生受其“失败不气馁”精神鼓舞而克服实验挫折[4] - 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在原办公室展示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取得重大成果的事迹,学生受其“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精神感召[4] 重大科研项目的历史与成果展示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0号”展区展示中国高教系统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屏蔽试验反应堆,由平均年龄23岁多的师生团队知难而进完成[5][6] - 西北工业大学户外展示运—20样机,其总设计师唐长红讲述研制历程,学校大批校友协同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应用于该飞机[6] - 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展示其科研成果应用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以及助力高铁刷新时速的铬锆铜合金接触线[6] 高校博物馆激发科研志向与科普教育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讲解员由受感染的学生担任,讲解其导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深空探测工程应用的成果[7] - 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拥有1.4万余件标本,既是专业学生的标本实验室,也是向青少年科普地学知识的窗口[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包含5个专业展馆,其农业历史博物馆让学生更理解自身责任,植物博物馆内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坚定了学生的专业志向[8]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视频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新华社· 2025-10-01 17:20
神舟二十号任务进展 - 航天员乘组已在轨驻留超过150天,顺利完成4次出舱活动,成为我国执行出舱任务次数最多的乘组之一 [1] - 乘组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项实(试)验与应用,各项任务进展顺利 [1] - 乘组将做好迎接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各项准备,完成太空接力 [2] 中国空间站运营成果 - 空间站已完成三舱'T'字构型在轨组装,并进入应用发展阶段,成果丰硕 [1] - “太空菜园”喜获丰收,成为航天探索成果的体现 [1] - 空间站被航天员称为中国人的“太空家园”,目前运营状态良好 [1][2]
神二十乘组第四次出舱在即!航天员进行舱外航天服检查测试等工作
新京报· 2025-09-24 19:48
9月24日,中国航天载人工程办消息,神二十乘组第四次出舱活动正在准备中。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 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进行了舱外航天服检查测试,出舱活动方案及预案学习、推 演,机械臂操作在轨训练,出舱航天员着服在轨训练。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 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
神二十乘组“太空出差之旅”工作Vlog更新 一起看看上周他们干了啥?
央视网· 2025-08-10 12:16
航天员在轨工作进展 - 神二十乘组三名航天员持续进行太空出差之旅,在轨工作忙碌且充实 [1] - 乘组完成新上行舱外航天服D、E的货包拆卸、转运、解包、启封及功能性能检查与维护工作 [2] 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 - 开展基于器官芯片技术的空间环境对人体血脑屏障影响研究,探究空间环境在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层次对人血脑屏障及脑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理 [4] - 完成相关细胞组织实验单元转运安装、样品采集和储存处置工作 [4] 航天医学实验 - 完成骨代谢交互调控、菌群与营养代谢等多项研究工作 [6] - 指令长陈冬利用太空拉曼光谱仪检测尿样中的代谢组分,采集相关信息助力地面科研人员修正和完善相关特征代谢物指标体系和评判准则 [6] - 开展空间站环境下呼吸道微生物对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研究,三名航天员互相采集咽拭子冷冻保存等待下行分析 [6] 空间新技术与应用 - 持续开展地外居留舱设施微生物防控技术试验,航天员使用细菌检测片对舱内表面进行消杀前后检测评估消杀效果 [8] - 完成"先进物质能量转化再生系统核心技术功能验证项目"试验装置安装工作,科研团队将通过天地对照试验明确基于集成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航天废水深度净化与原位能源化利用技术在轨服役行为 [10] 微重力物理科学 - 根据燃烧科学实验安排完成实验插件内燃烧器更换等工作 [12] 在轨设备使用与维护 - 试用在轨混合现实训练装置,航天员佩戴便携式混合现实眼镜通过语音或手势指令与系统进行流畅交互 [13] - 完成问天实验舱内-80℃空间冰箱安装测试工作 [15] - 按计划对核心舱睡眠区门进行安装更换 [15] 健康维护与保障 - 三名航天员完成骨密度与肌维度测量、最大等长力量测试及听力测试 [15] - 积极开展失重防护锻炼 [15]
天宫周记丨新舱外服启封、互采咽拭子 航天员“太空出差”可太充实了
央视新闻· 2025-08-10 10:15
航天员在轨工作进展 - 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新上行舱外服D、E的货包拆卸、转运、解包、启封及功能性能检查与维护工作 [2] - 乘组开展基于器官芯片技术的空间环境对人体血脑屏障影响研究 探究空间环境在细胞、组织、器官层次对人血脑屏障及脑功能的影响机理 [2] 航天医学实验 - 完成骨代谢交互调控、菌群与营养代谢等多项研究 指令长陈冬利用太空拉曼光谱仪检测尿样代谢组分以完善地面特征代谢物指标体系 [5] - 完成细胞组织实验单元转运安装、样品采集和储存处置工作 [6] 空间新技术应用 - 持续开展地外居留舱设施微生物防控技术试验 通过细菌检测片比较消杀前后微生物数量变化评估消杀效果 [8] - 开展空间站环境下呼吸道微生物对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研究 三名航天员互相采集咽拭子冷冻保存待分析 [9] 微重力物理科学 - 完成燃烧科学实验插件内燃烧器更换工作 [11] - 安装"先进物质能量转化再生系统核心技术功能验证项目"试验装置 将开展天地对照试验验证航天废水净化与能源化利用技术 [12] 在轨设备更新 - 完成问天实验舱内-80℃空间冰箱安装测试及核心舱睡眠区门更换工作 [15] - 试用在轨混合现实训练装置 航天员通过语音或手势指令与系统交互 [13][16] 航天员健康维护 - 完成骨密度与肌维度测量、最大等长力量测试及听力测试 积极开展失重防护锻炼 [18]
在轨90天!神二十乘组的工作清单→
央视新闻· 2025-07-24 10:22
神舟二十号任务进展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90天,任务进程过半,乘组包括陈冬、陈中瑞、王杰[1] - 2025年4月24日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5] - 神舟二十号乘组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7] 空间站科研工作 - 乘组在轨期间重点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实(试)验[9] - 完成交会对接、医疗救护、应急救生等专业训练及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11] - 常态化进行站内环境监测、设备维护、物资管理及医学检查等工作[13][14] 舱外活动成果 - 5月22日完成首次出舱,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并开展设备巡检[16] - 6月26日完成第二次出舱,历时6.5小时安装脚限适配器等设备[20] - 新安装设备预计可使后续出舱活动时间缩短40分钟[21] 货运飞船更替 - 7月8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撤离空间站[23] - 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运送6.5吨物资[25][27] - 物资包含两套舱外航天服、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及1.5吨190多种航天食品[27] 历史节点 - 问天实验舱发射三周年,指令长陈冬曾在轨见证[3] - 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关联耦合实施[18]
三问“太空快递员”新差事
科技日报· 2025-07-16 09:20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任务概述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2025年7月15日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对接[1] - 该飞船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1] - 承担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运送物资的任务[1] 运送物资详情 - 总物资重量达6.5吨,创空间站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2] - 包括2套新型舱外航天服,在轨寿命提升至"4年20次"[2] - 新增30种航天食品,总数达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延长至10天[2] - 运送新型在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等乘员设备[2] - 空间应用系统上行物资总重776.5千克,涉及23项科学实验[2] 交会对接技术亮点 - 采用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成为货运飞船标准对接模式[3] - 该模式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等方面的要求[3] - 首次在新轨道高度和特定太阳高度角条件下实施交会对接[3] - 研制团队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仿真验证确保系统稳定[3] 未来发展前景 - 天舟货运飞船是国际货物运输能力最大的现役货运飞船之一[4] - 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后续飞船已具备任务备份能力[5] - 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方案即将进入飞行验证阶段[5] - 多种运输方案将丰富天地货物运输体系并降低成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