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丨“穿”越千年 苗绣圈粉海内外消费者
央视新闻· 2025-06-13 10:54
苗绣文化价值 - 苗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记录苗族历史、文化、艺术与情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 苗族姑娘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通过服饰上的符号和图案传承传统纹样 [1] 苗绣工艺特点 - 刺绣工序复杂,包含打籽绣、破线绣、马尾绣、贴布绣等十余类针法 [3] - 绣娘需先在刺布上画花样,搭配彩色丝线,成品色彩艳丽、造型精美 [3] 苗绣产业发展 - 苗绣工坊接到海外订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忠嫦带领十余名绣娘进行生产 [4] - 传承人石传英携苗绣作品亮相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时装周,向海外展示苗绣技法和文化 [6] - 与国际大牌合作,将传统色彩、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服装、手环、耳环、包包等时尚单品 [6] 市场拓展情况 - 国内外订单增长,传承人深入苗寨招募并培训绣娘 [8] - 苗绣与饰品、工艺品、时装结合,保留传统纹样同时符合现代审美,产品远销海外十多个国家 [8]
让刺绣艺术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6:56
刺绣行业现状 - 刺绣作为古老手工艺在中国拥有多样化的风格,包括布依族、彝族、苗族等各具特色的绣法 [2] - 近年来国家出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政策推动非遗保护,刺绣艺术以多元化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并走向国际 [3] - 刺绣产业与多行业融合,形成"指尖经济",带动产业发展 [3] 非遗工坊经济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直接吸纳27万余名脱贫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超3.6万元 [8] - "依文·中国手工坊"数据库覆盖2.8万余名绣娘和8900余种刺绣纹样,实现订单精准匹配 [14] - 织金数字化产业基地成立10个月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60万元,产品远销海外 [14]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梁忠美布依手工刺绣坊通过免费培训+订单承接模式,产品远销美英日等国 [6][7] - 阿牛阿呷工作室将彝绣元素拓展至背包、家居用品等领域,产品入驻北京SKP商场BHG生活超市 [11] - "依文·中国手工坊"签约织金县1000多名绣娘,标准化生产鞋履、箱包等跨境订单产品 [14]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王秋雨创新融合书法、国画与苗绣工艺,开发蓝靛染色围巾等跨界产品 [13] - 阿牛阿呷将彝绣流苏、银饰等传统元素与国际潮流结合,2018年登陆中国国际时装周 [11] - 凉山州彝绣从业人员达3.1万名,建立州/县级就业示范基地 [11]
品类即主角,内容即主场:抖音电商的618新剧本
36氪· 2025-05-26 21:23
如何让一个品类"出圈"? 晚上八点,刚吃完饭的李薇躺在沙发看抖音时被一条"榴莲保交房现场"视频逗笑了——镜头里,主播正用游标卡尺测量榴莲果肉厚度,并戏称自己开出的 每一颗榴莲都有"四室一厅",偶尔还能开出"泰式大别墅"。 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这榴莲比我家装修还靠谱!"、"已下单,坐等收房!"——这条播放量超百万的内容,不仅吸引李薇当场下单了一颗金枕榴莲,更 让她记住了抖音商城"榴莲节保交房"的趣味玩法。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上,当消费节日越来越密集,消费选择越来越多,618年中大促早已不是"价格战"的修罗场。 当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切割成碎片,电商平台的竞争已经从"谁更便宜",逐步演化转向到"谁更有意思,谁更懂我"。当消费者为"好内容"、"好故事"买单 时,商业的底层逻辑已被悄然改写:内容,才是撬动消费者需求的终极杠杆。 用内容重塑品类DNA 必须承认的是,市面上的商品们越来越像了。 当商家们纷纷强调"某某工艺"或"某某技术"时,消费者听到的却只是类似的口号和承诺。功能趋同和信息同质化,不仅让品牌竞争加剧,也让用户陷入选 择疲劳。 而内容的价值,正是在于打破这种困境。真正好的内容,不是堆砌信息,而是搭建商品 ...
品类即主角,内容即主场:抖音电商的618新剧本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6 21:10
电商内容化转型 - 电商平台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内容差异化 通过趣味内容和情感共鸣重构消费决策逻辑 [4] - 抖音商城"榴莲保交房"创意内容实现百万级播放量 将商品功能转化为具象化生活场景 带动即时转化 [2] - 内容成为连接商品与用户的情绪纽带 通过故事化表达实现从SKU到"好物"的价值升级 [6] 品类运营策略 - 采用"品类+节点+内容"三位一体模式 618期间策划端午节民俗大赛等12场特色品类日活动 [10][12] - 节日节点运营:端午通过南北文化PK带动区域商品销售 父亲节策划炫父大赛激活按摩椅等品类 [13][18] - 时令商品运营:榴莲季嫁接地产话题创造热梗 清凉主题推出户外穿搭与家电票选活动 [18][19] 内容生产机制 - 构建平台+达人+用户+商家共创生态 通过挑战赛/直播PK/UGC内容形成传播闭环 [28][29] - 非遗品类通过制作过程展示实现破圈 原产地溯源聚焦岭南荔枝等地域IP强化信任 [21] - 内容设计遵循"认知-种草-转化"链路 端午活动COST青白蛇演绎带动粽子销量 [13][24] 平台运营创新 - 将促销节点转化为持续内容事件 618周期延长至20天以上 通过轮番主题活动维持热度 [7][28] - 建立品类专属表达空间 防晒衣关联户外场景 粽子礼盒承载地域文化认同 [8][19] - 内容榜单与主题榜单双驱动 后续将发布清凉夏季等四大主题榜单延续运营势能 [31] 商业价值重构 - 内容驱动实现从交易到关系的转变 用户互动行为形成品牌信任资产 [29][30] - 非标品通过IP化运营突破增长瓶颈 非遗商品客单价提升30%以上 [21][31] - 即时转化与心智沉淀双目标达成 榴莲等品类复购率显著提升 [27][31]
文化新观察·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谈丨数字技术重构文化消费
新华网· 2025-05-26 11:33
数字技术重构文化消费 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创新应用,推动文化消费向沉浸式、个性化、智能化转型,激发市场潜力并提升文化获得感 [1][3][5]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达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文化新业态营收59082亿元,增速达9.8%,显著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8] 科技赋能文旅场景创新 - 清明上河园景区通过《爱雅宋》沉浸科技秀、《飞越清明上河图》5D球幕影院等数字项目,实现游客量55.78万人次(+44.28%)和总收入7508.88万元(+47.55%)的显著增长 [3] - 北京798超维视界VR院线推出8部主题VR影片,结合"实景锚点+虚拟叙事"技术打造线下消费新场景 [4] - 全国范围内涌现《奇遇三星堆》探索展、5G大运河体验区、潮州涵碧楼AR历史还原等数字化文旅项目,形成新消费热点 [5] 个性化供给与精准服务 - 大数据和AI技术推动定制化文化产品,如苏绣团扇个性化图案设计,满足用户参与感和纪念需求 [6] - 内容共创模式激活IP价值,如《三体》衍生设计活动吸引海内外创作者,带动周边消费 [6] - AI文旅智能体(如"杭小忆""AI南京")实现资源精准匹配,提供智能化伴游服务 [6] 新业态驱动行业增长 - 线上演播、数字娱乐、知识付费等新业态引领潮流,2024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9.8%,其中文化娱乐支出增速达16.1% [8] - 非遗直播(黎锦、苗绣等)和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成为文化出海新载体,创造消费溢出效应 [8]
云南金平:用好乡村直播“新农具”
经济日报· 2025-05-24 15:27
直播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 云南省金平县曼棚新寨村通过直播电商销售本地农特产品 村民熊秋琳作为返乡大学生主播月销售额达数万元 [1] - 该村采用"党支部+直播基地+农特产品供应链+网红带货"模式 实施"133632"产业发展规划 包括创建1个直播孵化基地和培育3家经营主体 [2] - 2022年外交部牵线实施苗绣传承和培训项目 提升当地妇女电商直播能力 去年全村直播电商销售收入2830万元 为农户增收391万元 [2] 产业发展模式 - 曼棚新寨村发挥本土人才创造力 依托人文自然特色培育直播人才 带动32户群众共同发展 [2] - 村党支部书记杨小龙作为致富带头人返乡 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优势 以直播为突破口推销农特产品 [1] - 金平县利用生态康养禀赋和民族文化资源 扶持乡村直播产业 引入社会帮扶力量从资金智力流量多维度支持 [2] 未来发展规划 - 金平县将加大电商直播人才培育力度 推动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 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3] - 直播电商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新农具" 实现农民变主播 特产变品牌 流量变销量的转变 [3] - 该模式成功克服山区交通不便劣势 发展特色农业 涌现出一批乡村主播带动产业发展 [2]
小院“绣”出新时尚(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苗绣产业发展 - 设计师焦洪秀将传统苗绣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尚感的产品,包括服装饰品、家居和文创产品 [1][2] - 通过"庭院绣坊"模式,将设计工作室设在村里,降低房租成本,同时方便指导绣娘完成订单 [2] - 产品已销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并登上国际时装周舞台 [1][2]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将村中闲置老屋改造为绣坊,实现就地生产 [2] - 直接带动本村及周边20名绣娘发展庭院经济,月均增收2000多元 [5] - 计划开展苗绣直播培训和沉浸式研学课程,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5] 经济效益 - 资深绣娘焦仁芳通过参与项目,年增收3万多元 [3] - 近4年累计培训绣娘1000多名 [5] - 获得贵州省"锦绣计划"等政策资金支持,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2] 文化传承 - 通过解构重组传统纹样与现代几何图形,为古老技艺注入新生命力 [1] - 保留蝴蝶、枫香树等传统纹样,传承苗族文化精髓 [1] - 计划将更多绣娘作品送出大山,扩大苗绣影响力 [5]
“五一”消费市场呈现新变化 众多“独一无二”消费场景“破圈”圈粉
央视网· 2025-05-04 12:27
商圈消费 - 各地商圈以“破圈”思维打造消费新场景,推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产品和服务,焕发新活力 [1] - 首发、首秀、首展焕新升级,为商圈增添热度,如上海举办企鹅便利店主题展、设计师原创鞋履品牌全球线下首发活动 [1] - 部分商圈紧盯时尚热点,成为年轻人购物首选地,如杭州武林商圈地下街区日销售额突破15万元 [3] - 上海中心城区9个商圈近百个商场约3600个品牌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咖啡 + 商旅文体展”吸引众多展商和消费者 [5] - “老商圈”升级改造,如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有特色表演 [6] - 商圈人气高带动销售额攀升,成都、重庆、天津、杭州等地商圈销售成绩亮眼 [8] - 逛商圈买外贸优品成消费者假期新选择,10个重点地区举办产销对接活动,累计达成采购意向超167亿元 [9] 乡村旅游消费 - “五一”期间“宝藏县城”旅游火热,全国1229个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达两成 [10] - 贵州遵义官仓镇“村歌”“村晚”吸引游客,假期前三天超10万人,外地游客占比超70% [13] - 客流增长推动消费业态迭代,当地首家“村晚”文创店开业,部分文创产品销量比上月翻番 [18] - 贵州绥阳温泉镇将音乐会“搬进”溶洞,营造奇幻氛围,溶洞新消费业态增多 [20][22] - 乡村注重“因地制宜”打造消费场景,沉浸式体验类景区门票预订量、古城古镇类景区周边民宿搜索量增长,文化研学游、非遗民俗体验热度攀升 [23][24] 古街古镇消费 - 福建、山东等地古街古镇景区游客量创新高,由“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链式经济”发展 [27] - 福建漳州后港古街推出“穿越之旅”,游客可体验古代市集,消费券带动特色小吃销售 [29][30] - 部分古街古镇将沉浸式表演延续到晚上,如四川宜宾李庄游客同比增长约81% [32] - 山东临沂琅琊古城投入高科技设备和数字技术,带来新消费场景和潜力 [34]
乌蒙山下 文旅跃动新机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30 06:47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梯子岩渡口和大塘渡口之间的大塘渡大桥。金沙县委宣传部供图 露营基地与乌江百里画廊风光相映成趣。袁德志摄 万花丛间,赏花人闲庭信步,从事旅拍工作的摄影师老张却忙个不停。"近期接待的基本都是银发游 客,他们对杜鹃花,那是真爱!"老张告诉记者,进入赏花季,他每天服务的旅拍客人都有十多个,在 一些景观好、视野佳的热门机位前,等待拍照打卡的客人时常排起长队。 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景区还推出"花仙子巡游""祭花神"非遗展演、花海穿越精英赛等文体活动。在不久 前的世界读书日,百里杜鹃景区推出"书香百里·一路生花"主题阅读推广活动,歌舞、朗读、飞花令诗 词接龙等活动与花海美景相融合,让游客在如画美景中体会阅读的快乐。 2024年,百里杜鹃景区接待游客超769.78万人次,经营餐饮、住宿等业态的主体有1000家以上,带动当 地就业超1.4万人。今年清明假期,百里杜鹃景区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成为美团旅行2025年清明十大 县域热门景区之一。据测算,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景区内的普底等片区将迎来新一波赏花热潮。 红色记忆 鲜活传承 金沙县内,乌江流深。这里曾是中央红军南渡乌江、进行老木孔伏击战等战役的战场,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