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叶蛋
icon
搜索文档
“中医是值得一生体悟和实践的东方智慧”(我在中国·行耕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8 06:12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德国籍中医马赛丽在中国学习并实践中医超过10年,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能使用多国语言与患者交流,助力中医药服务更具国际范儿 [4] - 中医药已推广到全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外籍中医在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能够结合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患者需求传播中医价值 [9] - 国医汇集团推出"国际青年中医健康服务团队计划",通过提供资金、品牌、供应链等支持,培养既精通中医又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9] 中医药文化传播 - 马赛丽积极向外国朋友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组织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用德语解释中医健康理念,并展示中医养生食疗 [8] - 马赛丽开设中医培训强化班,分为德语班和英语班,已在上海、天津、长春等地举办多次,帮助外国人系统性学习中医 [8] - 一位参与培训班的学员学成后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开起了中医诊所,将中医带回故乡服务同胞 [9] 中医诊疗特色 - 中医临床注重辨证论治,针对病例的具体情况施以个性化治疗,问诊细节对判断体质对症下药很关键 [6] - 马赛丽在诊疗中充分考虑中外文化差异,用患者听得懂的方式解释中医的抽象概念和诊疗原理,例如通过舌苔照片展示"上火"的表现 [6] - 中医是温和的、润物细无声的,马赛丽曾通过中药汤剂配合艾灸的整体治疗方法,帮助一位长期受免疫性疾病困扰的外国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6][7] 中医教育与学习 - 马赛丽初到北京学习中医时面临语言难题,中医术语晦涩难懂,德语里找不到对应词,她通过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泡图书馆等方式克服困难 [5] - 马赛丽通过自身经历感悟到中医不仅是疗法,更是一门与自然对话的古老智慧,每一味草药都承载着医者的良苦用心 [5][6] - 学好中医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深入的临床实践,马赛丽提醒学习者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9]
海底捞22元工作餐背后:餐饮巨头的下沉生存战
搜狐财经· 2025-06-18 01:40
消费分级策略 - 公司推出22元自助午餐,价格仅为火锅人均消费的四分之一,瞄准白领午餐市场[1] - 从数百元火锅到15元盒饭,公司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价格带全覆盖,适应消费分级趋势[1] - 客单价已降至97.5元,午市闲置率高达40%,反映餐饮时段经营困境[4] 时段经营创新 - 将员工食堂升级为对外营业的"能量补给站",北京推15元荤素套餐,西安试22元自助模式[5] - 通过早餐茶叶蛋、午餐盒饭、夜宵冒菜等模块化经营,翻台率提升至4.1次/天,较行业平均高30%[8] - 与库迪咖啡便当策略类似,实现"闲时产能变现",构建全时段经营体系[5] 供应链复用与品牌矩阵 - "红石榴计划"孵化11个子品牌,形成从正餐到快餐的消费金字塔[7] - 焰请烤肉复用火锅腌料,冒菜复用火锅食材,中央厨房效能最大化[7] - 员工餐标准直接转化为商品,实现人力、场地、原料三重资源复用,边际成本趋近于零[7] 区域化运营策略 - 西安推自助餐,北京卖卤肉饭,实施"千店千面"差异化策略[7] - 赋予区域门店自主定价权,15元套餐与22元自助并行不悖[8] - 与呷哺呷哺副牌标准化失败案例形成对比,展现灵活运营优势[7] 行业转型逻辑 - 427亿年营收面临增长压力,行业转向"存量挖潜"模式[11] - 通过供应链优势实现价格下沉,组织变革应对市场碎片化[11] - 从郑州盒饭到西安自助餐,持续两年的"午餐革命"验证商业模式迭代能力[11]
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专项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第27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2 16:05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安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7类食品63批次样品 其中61批次合格 2批次不合格 [2] - 不合格产品为美团网两家生鲜店销售的香蕉 噻虫胺含量超标6-7.5倍(检测值0.12-0.15mg/kg vs 国标≤0.02mg/kg)[2] - 抽检覆盖餐饮食品、炒货坚果、糕点、酒类、粮食加工品、速冻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主要食品类别 [2] 餐饮食品检测情况 - 抽检16批次餐饮自制食品全部合格 包括茶叶蛋、奶茶、油炸花生米等现制食品 [3] - 涉及卡旺卡、仙玲餐饮、小俩口地锅鸡等12家餐饮门店 [3] - 检测项目未披露 但所有产品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 炒货及坚果制品 - 抽检8批次炒货产品全部合格 包括洽洽、三只松鼠、甘源等知名品牌 [3] - 检测产品涵盖怪味豆、手剥巴旦木、青豌豆等多品类坚果零食 [3] - 生产日期集中在2025年3月 显示为近期生产批次 [3] 酒类产品检测 - 抽检10批次白酒产品全部合格 包括杏花村、衡水老白干等地域品牌 [4] - 酒精度覆盖42%-60%vol 生产日期跨度2020-2024年 [4] - 涉及清香型、浓香型等多品类白酒 [4] 粮食加工品 - 抽检18批次米面制品全部合格 包括五常大米、金沙河挂面等主流产品 [4] - 检测覆盖东北、山东、河南等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 [4] - 产品规格从500g袋装到5kg大包装均有涉及 [4] 速冻食品 - 抽检3批次速冻食品全部合格 包括安井鱼丸、虾滑等火锅食材 [4] - 生产商涉及湖北洪湖、广西北海等水产主产区 [4] - 产品保质期均在2024年10月之后 [4]
便利店调改:能否挽救萎缩的利润?
虎嗅APP· 2025-03-02 21:00
便利店调改 - 三线县城便利店通过引入热食设备和即食商品(烤肠机、关东煮、饭团等)以及文具、盲盒等品类,客流增加30%,毛利率提升50% [2][3] - 调改核心在于满足本地化需求,如学校周边侧重学生群体的热食和娱乐商品,同时优化卖场布局以最大化空间利用率 [3] - 供应链把控是关键,热食设备需稳定供应,文具和盲盒需注意库存管理以避免压货 [3] - 行业整体面临困境,零食店和折扣店扩张冲击便利店水饮和零食品类,导致临期产品积压和货架空板问题 [3] - 烟酒销售额下滑,高端烟酒需求减少,低端烟酒利润有限,传导至便利店收入端 [4] 行业盈利难题 - 便利店销售规模过去9年复合年均增长17.4%,但盈利难问题普遍存在 [6] - 7-Eleven中国3906家门店尚未盈利,母公司2024年3-11月净利润同比下降65%至636亿日元,营业利润下降23%至3154亿日元 [6] - 全家中国2707家门店依赖一线城市高消费客群,低线市场拓展困难 [7] - 罗森开店数量最多但盈利不稳定,2020年首次全年盈利后未能持续,2023年3-5月再次盈利 [7] 发力餐饮新店型 - 外资便利店加码鲜食品类(如饭团、便当),鲜食销售占比达40%,毛利率近40%,其他商品毛利率仅27% [10] - 7-11广州试点小食堂调改,扩大热食区域并引入堂食;全家第五代门店增设"热气小灶"鲜食吧台,强化现制餐饮 [11] - 餐饮化转型面临运营难题:面积有限导致SKU缩减,高损耗率风险,低线市场日式鲜食水土不服(价格高、口味不符) [11][12] - 鲜食业务同质化严重,全家、罗森、7-11鲜食品类重合度达70%,引发价格战压缩利润 [13] 差异化商品 - 日本全家引入男士内衣、袜子、小家电(充电器、耳机)等非传统品类,优化供应链引入15-20天保质期冷藏商品 [16][17] - 调改策略为"以空间换效率",缩减休息区增加货架组数,提升坪效 [17] - 7-11引入小规格化妆品,罗森与无印良品合作提供高附加值文具和生活用品 [17] - 商品扩展风险:压缩核心商品空间,新增品类(如衣料品、小家电)动销慢导致库存积压 [18] - 中国市场电商发达,便利店需差异化竞争,核心应聚焦高频即时需求而非盲目多元化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