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蒲江耙耙柑
icon
搜索文档
破解柑橘产业升级难题 金融助力蒲江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四川日报· 2025-10-21 06:19
文章核心观点 -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通过定制化金融方案支持蒲江县柑橘产业升级,成为金融赋能特色农业的典型案例 [1] - 金融支持聚焦于解决产业升级中的资金瓶颈,推动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跨越 [1][2] - 实践模式以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双轮驱动,助力四川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2][4] 四川省农业发展战略 - 四川省锚定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目标,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 [1] - 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产业倾斜 [1] 蒲江县柑橘产业基础 - 蒲江县是全国晚熟柑橘核心产区,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称号 [1] - 柑橘种植面积超过45万亩,年产量约为90万吨 [1] - 产业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但在科学育种、智慧管理、冷链物流、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存在短板 [2] 产业升级面临的挑战 - 农户和中小种植企业普遍面临抵押物不足、贷款额度低、融资成本高的难题 [2] - 提灌站改造、智能设备采购、冷链基地建设等环节需要大额资金支持 [2] - 农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增产不增收 [2] 兴业银行的金融解决方案 - 金融特派员深入一线调研,定制3亿元一体化授信方案 [2][3] - 方案覆盖绿色扩建、农机采购、物流枢纽三大领域,提供长期低息信贷支持 [3] - 具体措施包括改造约60座提灌站,购置超100套智能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3] - 引入丘区农业机械,实现种植和采果效率翻倍 [3] - 新建智能化果汁、果干、水果精油生产线及仓储冷链、智能分选包装和物流快递基地 [3] - 应用卫星遥感监测系统2.0和智慧市场系统,推动传统果园向数字果园转型 [3] 金融支持的成效 -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农业产业链每个环节,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2][4] - 实现蒲江耙耙柑从一季产出到四季供应,提升了从枝头到舌尖的供应链效率与安全性 [3]
成都市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 加快把农业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06-24 05:48
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 成都市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2024年9个重点园区产值达405亿元、营业总收入超过442亿元,带动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540 1亿元 [1] - 成都市粮食产量234 56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亿元 [2] 产业集聚与升级 - 成都市全域布局"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产业园,优先发展9个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园,带动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猪畜禽四大支柱产业全链升级 [2] - 成都市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96个,药用川芎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姬菇产量产值全国第一 [2] - 成都市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在调味品等领域居全国第一方阵 [2] 企业培育与招商 - 成都市策划包装3000万元以上园区重大项目26个,引进强链补链延链关键项目37个,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城、"一带一路"农副产品供应链中心等产业地标 [3] - 成都市引育"镇园之宝"26家,净增上规上限企业58家,计划形成"30家镇园之宝+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50家省级龙头企业+200家市级龙头企业"梯队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 成都市园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 [4] - 成都市建成天府数字农旅产业园和智慧农(牧、渔)场200个,全球首座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在蓉投运 [4][5] 政策与金融服务 - 成都市将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主体纳入"农贷通"白名单,实行"见推即批、见贷即保"政策 [5] - 成都市创新农业生产设施、设施农用地抵押融资政策,推动产业用地"清低清闲",逐步实现"一园区、一基金" [5]
三张“金字招牌”推动蒲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4-23 16:42
现代农业 - 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核心为茶叶、柑橘、猕猴桃,连片种植面积达60万亩[2] - 公司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的"两个替代"工程,是全国唯一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均进入前40强的县[2] - "蒲江猕猴桃"为全国首个带"碳标签"的猕猴桃,"蒲江耙耙柑"获国际"绿色通行证","蒲字号"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2] - 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年周转量达100万吨,公司入选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县[2] 工业与产业集群 - 公司拥有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吸引德国博世、美国丝涟、日本东洋炭素等知名企业入驻[3] - 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3] - 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芸苔素、橙皮甙、茶多酚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3] 生态与服务经济 - 公司为全国首批、四川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全国率先提出田园生态商务区理念[3] -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额占比高达94%[3] - 电商产业优势突出,公司是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农村电商"领跑县"[3]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江专场 把“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四川日报· 2025-04-23 08:24
文章核心观点 - 蒲江县通过打造“生态福地、大美小城”,将“生态高颜值”加速转化为“经济高价值”,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现代农业发展 - 现代农业是蒲江县的第一块“金字招牌”,拥有茶叶、柑橘、猕猴桃三大产业,连片种植面积达60万亩 [2] - 公司在全省率先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的“两个替代”工程 [2] - “蒲江猕猴桃”成为全国首个带“碳标签”的猕猴桃,“蒲江耙耙柑”获得国际“绿色通行证” [2] - 这些“蒲字号”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 [2] 工业发展特色 - 工业是蒲江县的第二块“金字招牌”,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 [2] - 公司拥有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 [2] - 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 生态价值转化 - 生态是蒲江县的第三块“金字招牌”,公司在全国率先提出“田园生态商务区”理念 [2] - “生态价值转化”的“蒲江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城市优秀案例 [2] 田园生态商务区成效 - 田园生态商务区是“生态高颜值”实现加速转化的新引擎,旨在打造有别于传统CBD的生态办公新场景 [3] - 商务区构建多功能、复合型、无边界的产业社区,以改变乡村的产业结构 [3] - 截至目前,商务区已吸引科技类、数字类等800余家企业落户,实现全口径税收超5亿元 [3] - 商务区所在的蒲江县成佳镇同心社区,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10万元增至2024年的280多万元 [3] - 入驻企业评价该环境有助于团队专注工作,激发灵感,提升效率 [3]
振兴“川字号”乡村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4-22 06:10
农业产量与收入增长 -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726.8亿斤 亩产达378.2公斤 均创历史新高 [1] - 生猪出栏量达6149.6万头 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6.6% 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 [1] 特色产业发展 - 蒲江县柑橘总投产面积44.5万亩 产量约103万吨 产值达72.82亿元 [2] - 蒲江实施"两个替代"工程 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超75% 绿色防控覆盖率超70% 农产品均价较传统种植高出30%以上 [3] - 米易县采用"稻菜轮作"模式 每亩产出稻谷2000斤 蔬菜20000斤 亩均收益达4万余元 最高达8万元 [4] - 眉山市泡菜产业综合产值达225亿元 培育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6] 产业集群建设 - 四川规划"1+1+8"特色农业产业 包括畜牧万亿元产业 粮油5000亿元级产业 及8个千亿元级产业 [6] - 绵阳市年提供优质种猪30万头 培育百亿元级"链主"企业2家 十亿元级企业5家 [8] - 宜宾市茶园面积达130万亩 干茶产量11.45万吨 计划新增精制茶产能1.2万吨 新茶饮产能5万吨 [8] 产业链整合模式 - 建立"加工企业+农户"直采型 "企业+基地+农户"流转聘用型 "企业+中间组织+农户"订单合作型等5种利益联结模式 [9] - 东坡区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每亩支付400-500元租金 单个蔬菜栽培季节解决务工约5000人次 带动增收90万元以上 [10] - 李记酱菜公司与5000多农户签订订单 收购价高于市场价 2024年初收购10万吨 帮助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10] 农民增收机制 - 两河村农民通过水果销售 村集体企业务工 冷库分红三种方式增收 近两年分红400多万元 [11] - 驼峰菌业年产量2.2万吨 吸引200多名当地农民务工 月工资3000多元 [11] - 全省培育114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04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户均增收近1.7万元 [11] 产业融合与加工能力 - 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15个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 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1个 [12] - 主导产业新增农民就业岗位60.3万个 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万元 [12] - 全省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69% 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1080亿元 接待5.2亿人次 [12] - 青神县果园托管模式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约15000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