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耙耙柑

搜索文档
成都市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 加快把农业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06-24 05:48
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 成都市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2024年9个重点园区产值达405亿元、营业总收入超过442亿元,带动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540 1亿元 [1] - 成都市粮食产量234 56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亿元 [2] 产业集聚与升级 - 成都市全域布局"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产业园,优先发展9个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园,带动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猪畜禽四大支柱产业全链升级 [2] - 成都市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96个,药用川芎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姬菇产量产值全国第一 [2] - 成都市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在调味品等领域居全国第一方阵 [2] 企业培育与招商 - 成都市策划包装3000万元以上园区重大项目26个,引进强链补链延链关键项目37个,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城、"一带一路"农副产品供应链中心等产业地标 [3] - 成都市引育"镇园之宝"26家,净增上规上限企业58家,计划形成"30家镇园之宝+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50家省级龙头企业+200家市级龙头企业"梯队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 成都市园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 [4] - 成都市建成天府数字农旅产业园和智慧农(牧、渔)场200个,全球首座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在蓉投运 [4][5] 政策与金融服务 - 成都市将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主体纳入"农贷通"白名单,实行"见推即批、见贷即保"政策 [5] - 成都市创新农业生产设施、设施农用地抵押融资政策,推动产业用地"清低清闲",逐步实现"一园区、一基金" [5]
三张“金字招牌”推动蒲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4-23 16:42
据介绍,近年来,蒲江县紧扣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差异化、特色化、追赶跨越发展,宜居宜业 宜创宜游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特质持续彰显。(李凌晨) 第一张金字招牌是现代农业。蒲江2019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蒲江县的三大"宝贝"——茶叶、柑橘、猕猴桃,连片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了让土地更 健康、产品更绿色,蒲江在全省率先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的"两个替代"工程,是全国唯一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均进入前40强的 县!"蒲江猕猴桃"是全国首个带"碳标签"的猕猴桃,"蒲江耙耙柑"拿到了国际"绿色通行证",这些"蒲字号"农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非洲,年农产 品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农产品卖得远,冷链物流功不可没,蒲江的冷链年周转量达100万吨,入选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县。 第二张金字招牌在工业上。蒲江是工信部批复设立的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始终坚持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道路,德国博世、美国 丝涟、日本东洋炭素、百岁山、牛栏山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比全省高7个百分点,真正挑起了大梁,尤其是生 ...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江专场 把“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四川日报· 2025-04-23 08:24
4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 江专场。会上,"生态高颜值"成为高频词。 截至目前,田园生态商务区已吸引科技类、数字类等800余家企业落户,实现全口径税收超5亿元, 商务区所在的蒲江县成佳镇同心社区,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10万元增至2024年的280多万元。 第二块"金字招牌"是工业。作为农业大县,蒲江工业也走出特色发展之路。蒲江拥有中国西部唯一 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赵钢特别提到生物 制造产业,其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生态价值转换如何,落户田园生态商务区企业的感受最有说服力。科大讯飞四川公司总经理祝伟杰 表示,蒲江在松林、茶园中规划和生长出一个融合乡野风、川西风、现代风的郊野CBD,"这里空气里 都是泥土气息和茶叶芬芳,我们的团队在这里可以心无旁骛,灵感不时从大脑中蹦出,效率杠杠 的!"(记者 陈昊 成都观察 杨柳) 生态是第三块"金字招牌"。蒲江在全国率先提出"田园生态商务区"理念,打造绿色发展新经济和总 部企业"乡野办公空间",生态价值转化的"蒲江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城市优秀案例 ...
振兴“川字号”乡村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4-22 06:10
农业产量与收入增长 -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726.8亿斤 亩产达378.2公斤 均创历史新高 [1] - 生猪出栏量达6149.6万头 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6.6% 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 [1] 特色产业发展 - 蒲江县柑橘总投产面积44.5万亩 产量约103万吨 产值达72.82亿元 [2] - 蒲江实施"两个替代"工程 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超75% 绿色防控覆盖率超70% 农产品均价较传统种植高出30%以上 [3] - 米易县采用"稻菜轮作"模式 每亩产出稻谷2000斤 蔬菜20000斤 亩均收益达4万余元 最高达8万元 [4] - 眉山市泡菜产业综合产值达225亿元 培育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6] 产业集群建设 - 四川规划"1+1+8"特色农业产业 包括畜牧万亿元产业 粮油5000亿元级产业 及8个千亿元级产业 [6] - 绵阳市年提供优质种猪30万头 培育百亿元级"链主"企业2家 十亿元级企业5家 [8] - 宜宾市茶园面积达130万亩 干茶产量11.45万吨 计划新增精制茶产能1.2万吨 新茶饮产能5万吨 [8] 产业链整合模式 - 建立"加工企业+农户"直采型 "企业+基地+农户"流转聘用型 "企业+中间组织+农户"订单合作型等5种利益联结模式 [9] - 东坡区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每亩支付400-500元租金 单个蔬菜栽培季节解决务工约5000人次 带动增收90万元以上 [10] - 李记酱菜公司与5000多农户签订订单 收购价高于市场价 2024年初收购10万吨 帮助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10] 农民增收机制 - 两河村农民通过水果销售 村集体企业务工 冷库分红三种方式增收 近两年分红400多万元 [11] - 驼峰菌业年产量2.2万吨 吸引200多名当地农民务工 月工资3000多元 [11] - 全省培育114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04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户均增收近1.7万元 [11] 产业融合与加工能力 - 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15个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 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1个 [12] - 主导产业新增农民就业岗位60.3万个 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万元 [12] - 全省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69% 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1080亿元 接待5.2亿人次 [12] - 青神县果园托管模式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约15000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