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色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青岛银行半年报折射韧性成长“密码”
新浪财经· 2025-09-02 11:41
业绩表现 - 资产总额7430.2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69% [4] - 客户贷款总额3684亿元 增长8.14% 客户存款总额4661亿元 增长7.9% [4] - 营业收入76.62亿元 同比增长7.5% 归母净利润30.65亿元 同比增长16.05% [5] - 不良贷款率1.12% 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52.8% 较上年末提高11.48个百分点 [5] 战略布局 - 形成以银行业务为主体 青银金租与青银理财协同发展的集团化格局 [6][7] - 青银金租制造业类业务余额占比33.82% 较上年末提高6.90个百分点 [6] - 深度服务化工新材料 有色金属 电气器材制造等山东省"十强产业"领域 [6] 特色业务发展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12.25亿元 增幅20.85% 科技金融客群增幅15.97% [10] -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 [10] - 蓝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4.44亿元 增幅14.56% [12] - 绿色贷款余额增长142.60亿元 增幅38.18% 超过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13] - 制造业贷款余额增幅超20% 涉农贷款余额增长76.63亿元 增幅20.95% [13] 品牌建设 - 首次跻身《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 [14] - 品牌价值362.36亿元 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317位 较2024年提升9位 [16] - 连续九年获得最具价值品牌称号 展现多维创新与本土深耕战略成效 [16]
青岛银行上半年营收利润同比双增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9 20:49
核心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76.62亿元同比增长7.50% 净利润31.52亿元同比增长16.25% 归母净利润30.65亿元同比增长16.05% [2] - 利息净收入53.62亿元同比增长12.19% 主要受益于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和负债成本压降 [2] - 非利息收入23.01亿元同比微降2.06% 但投资收益15.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3.93% [3] 资产负债结构 - 资产总额7430.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9% 客户贷款总额3684.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4% [2] - 客户存款总额4661.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0%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降至1.91%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2] - 成本收入比降至22.51%同比下降2.62个百分点 业务管理费17.24亿元同比下降3.72% [3] 资产质量与风控 - 不良贷款率1.1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连续多期保持下降趋势 [4] - 拨备覆盖率252.80%较上年末提升11.48个百分点 贷款拨备率2.84%较上年末提高0.10个百分点 [4] - 普惠贷款不良率仅0.97% 加权平均利率3.44% [4] 特色业务发展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12.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85% 绿色贷款余额516.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18% [4] - 蓝色贷款余额192.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6% 普惠贷款余额487.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2% [4] - 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4.92% 反映交易银行业务强劲发展势头 [3] 子公司业务贡献 - 青银金租实现净利润2.19亿元 制造业类业务余额占比达33.82% [5] - 青银理财实现净利润1.19亿元 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894.80亿元 服务客户超315万户 [5] - 子公司获普益标准"金誉奖"三项大奖 产品创新与渠道拓展能力获行业认可 [5]
首登《财富》中国500强,青岛银行以区域深耕诠释金融韧性
齐鲁晚报· 2025-07-24 21:50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分析 - 青岛银行首次上榜位列第495位,成为山东省唯一上榜银行及今年新晋五家区域性银行之一[1] - 山东省共19家企业入围500强,总量与上年持平但结构优化,其中4家企业稳居前100强[1] - 青岛银行与海尔、海信、青啤等6家青岛企业共同构成青岛产业矩阵[1] 山东省上榜企业营收数据 - 山东能源集团以1204.26亿美元营收居山东省首位(榜单第23位)[2] - 魏桥创业(776.26亿美元)、海尔智家(397.46亿美元)、山东高速(388.20亿美元)分列省内第2-4位[2] - 青岛银行以36.76亿美元营收成为榜单中营收最低的山东企业(第495位)[2] 银行业整体表现 - 上榜银行数量从28家增至33家,净利润合计2662亿美元占500强利润总额35%[2] - 工商银行(第5位)、农业银行(第7位)、建设银行(第8位)保持国有大行领先地位[3] - 区域银行表现亮眼:成都银行排名上升35位至324名,杭州银行上升26位至238名[3] 青岛银行财务与业务亮点 - 2024年营收134.98亿元(+8.22%),归母净利润42.64亿元(+20.16%),增速居区域城商行前列[4] - 总资产6899.63亿元(+13.48%),管理总资产突破9000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1.14%(七连降)[4] - 蓝色贷款余额192.05亿元(2025Q1环比+14.44%),绿色贷款余额437.22亿元(环比+17.06%)[6] - 普惠贷款余额超450亿元,增速持续领跑全行[6] 区域银行发展战略 - 青岛银行通过蓝色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形成差异化竞争力[5][6] - 区域银行新增5席均来自经济高活跃区域,印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红利[6] - 专家指出区域性银行需深耕本地经济,青岛银行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区位优势实现突围[7] 品牌价值与行业趋势 - 青岛银行以362.36亿元品牌价值连续九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317位)[6] - 区域银行与地方经济形成良性循环,成都银行、广州农商行等案例显示协同效应[6][7]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央广网· 2025-07-08 17:0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呈现强劲发展态势[1] - 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1] - 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4] 海洋装备与技术突破 - 国内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实现三项历史性突破(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1] - 该船舶每年可减少约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670万棵树的碳汇效应[1]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23口井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1] - 通过自主技术攻关实现深水油气装备全链条能力提升[2] 海洋新能源发展 -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LHD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稳定运行,采用"平台式+模块化"技术提高利用率[3] - 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阵,聚焦规模化利用与场景拓展[3] - 推动构建海上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海洋能与海上生产活动融合[3] 区域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上线全国首家海洋蓝色金融平台,提供蓝色贷款、保险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4]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着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海上新广东"[4] - 各地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模式,建设海洋强省[3][4]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5] - 培育海洋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塑造发展新动能[5]
蓝色经济的“江苏乐章”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6 17:03
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 江苏省发布《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35年)》,提出"三纵三横三门户"立体蓝图,涵盖954公里海岸线及3.75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 [3] - 规划设定8项量化指标,包括约束性指标(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503平方公里、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2025年≥36.1%)和预期性指标(生态修复空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等) [3] - 该规划是江苏省首部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标志着海洋强省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5] 海洋生态与监测 - 2024年江苏省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近岸海域浮游生物呈波动上升趋势,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保持良好 [5] 海洋金融支持体系 - "江苏海洋蓝色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归集2.8万户涉海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包含4项职能、6大功能板块和16项特色功能 [7] - 多家银行与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海洋产业投融资平台,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7] 海洋产业与技术发展 -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推动"实验室+产业"模式,计划在连云港建设深海技术中试基地,目标形成超百亿级配套产业集群 [9] -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依托通泰扬产业集群,通过差异化竞争巩固优势,强调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效率 [9] - 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在南通布局两个基地,形成"研发+制造+服务"闭环,目标成为全球海上LNG解决方案领跑者 [10] - 中天科技集团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以"通信+电力+海洋+新能源"产业集群应对供应链挑战 [10] 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 江苏泷膜科技有限公司强调需结合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针对短板精准发力并布局新兴领域 [10] - 苏州世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倡导开放包容探索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10] 海洋文化推广 - 南通市启动2025"海洋季"十大系列活动,旨在营造全民参与海洋经济的氛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