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3D膜

搜索文档
文化“撞见”科技,上海企业文博会展示AI与文化交融的新可能
第一财经· 2025-05-23 17:29
文化与新技术融合 - 上海展区以超高清波浪屏矩阵为载体展示数字化互动内容占地近千平方米 [1] - 上海天文馆通过VR设备提供虚拟参观体验解决线下门票紧张问题 [1][4] - 非遗编织技艺与日常用品结合推出耳饰、头饰、联名运动鞋等产品 [6] 人工智能应用 - 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吸引60多家AI领域企业参展 [1][8] - 合合信息推出古籍修复模型可识别破损并还原古文献字形和纸张背景 [4] - 商汤科技展示AI下棋机器人支持象棋围棋并计划接入DeepSeek实现语音解说 [4] - 三七互娱自研游戏行业大模型小七可生成视频素材使2D图片制作效率提升80%视频制作提效70% [10] - 奥雅股份推出国内首个文旅大模型奥创引擎可基于实景图生成效果图 [10] 无人机与3D技术 - 千机科技无人机编队表演通过上海窗口辐射全球业务覆盖多个海外城市 [6] - 立体通开发裸眼3D膜技术结合手机屏幕实现3D效果目前处于推广阶段 [10] 文化IP与创新项目 - SMG推出升级版看东方APP数字孪生博物馆及民生剧《蛮好的人生》等文化IP [2] - 上海报业集团展示AI智能体应用"派生万物" [2] - 豫园灯会三十年累计吸引全球观众非遗灯彩技艺走向国际 [7] 文旅商体联动案例 - 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460部首映率创新高 [7] - 亚洲最大乐高乐园将于今夏开业打造积木主题文旅地标 [7] - 古埃及文明大展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20万人次 [7] 机器人及硬件创新 - 宇树科技跨维智能等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用于展区接待及古筝表演 [8] - 雷鸟创新亿境等厂商展出AI眼镜 [8] - 文博会推出AI导览吉祥物AI小水滴整合生成式AI与情感计算技术 [8] 非遗与科技结合 - 万祥手工织带技艺通过校园课程和联名产品推动非遗商业化 [6] - 上海天文馆展出陨石制编磬及纯陨铁原石迷你金箍棒 [6]
新华社经济随笔:“一张膜”畅销海内外的启示
新华社· 2025-05-09 23:54
行业表现与市场规模 - 中国手机膜企业在广交会5天参展中完成1000多万元现场交易额,且全球市场份额达30% [1] - 部分企业手机膜年产销量高达6亿片,产品售价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电商平台销量达数百万计 [1] - 手机膜行业辐射上下游企业超500家,形成数百亿元产值市场空间 [3]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手机膜研发需20多道工序,集成纳米光学材料、裸眼3D技术等创新技术 [2] - 自修复水凝膜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具备缓冲能力,厚度从0.4毫米突破至0.1毫米极限 [2] - 功能多样化包括液态纳米膜、防蓝光膜、智能变色膜等,均依赖材料与工艺技术突破 [2] 产业链协同与集群效应 - 安徽太湖、湖南永州等地依托产业集群打造"膜都",推动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 [3] - 手机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国内11亿手机网民规模为手机膜提供需求基础 [3] - 供应链灵活高效,部分新款手机未上市时配套膜已先行研发 [3] 中国制造的系统优势 - 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大手拉小手"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与创新力 [4] - 苹果公司CEO库克评价中国制造优势在于"技能密度",非劳动力成本 [4] - 国产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商品全球热销,汽车电子等领域涌现专精特新企业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