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蓝花

搜索文档
甘肃高原夏菜出口7月同比增长逾七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1:33
核心观点 - 甘肃鲜冷藏蔬菜出口额在前7个月同比增长逾三成 7月单月同比增长逾七成 其中天水市因麻辣烫效应带动出口额爆发式增长 前7个月同比增长超33倍 [1] - 海关通关便利化措施保障易腐农产品高效出口 助力区域特色农业国际化发展 [1][2] 出口表现 - 全省鲜冷藏蔬菜出口额达1.3亿元人民币 前7个月同比增长30%以上 7月单月增幅达70%以上 [1] - 天水市成为核心增长极 前7个月出口额占比超全省总额30% 同比增长超过3300% [1] - 典型企业天水峻泽国际贸易前7个月出口额增长9倍 7月单月增长5倍以上 [1] 产业特征 - 甘肃依托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培育"甘味"夏菜品牌 涵盖娃娃菜 西葫芦 胡萝卜 西蓝花等30多个品种 [1][2] - 出口流程包含冷库预冷锁鲜 分拣称重 冷藏集装箱运输等标准化环节 [1] - 兰州海关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农产品"零延误"通关 有效降低高温环境下腐损风险 [1] 政策支持 - 海关部门持续强化监管提效与通关便利措施 [2] - 推动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国际化发展 目标实现农产品"走得远"更"走得稳" [2]
中国蔬菜在万象的“一日旅程”(见证·中国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8-10 06:11
中老铁路蔬菜运输业务发展 - 截至6月18日,今年经中老铁路运输至老挝的蔬菜已突破3.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至6倍 [1] - 中老铁路开通蔬菜运输业务后,减少了集装箱空箱返回老挝的情况,有效节约了运输成本 [2][3] - 蔬菜从中国云南的中老铁路中谊村站、王家营西站装车起,算上海关检查的时间,到达万象南站的时间只有48小时左右 [2] 中国蔬菜在老挝市场的表现 - 中国蔬菜在老挝非常受欢迎,尤其是热带不易种植、品相良好的蔬菜,如西芹、西蓝花、白菜、土豆等 [1] - 中国产罗马生菜在塔銮湖市场的售价为每公斤3万基普(约合10元人民币),比老挝本地产的高出2000基普(约合0.7元人民币),但仍受到消费者青睐 [6] - 老挝本地蔬菜的种植和收获时间为每年12月至次年4月,雨季更依赖进口,中国蔬菜丰富了老挝民众的餐桌 [7] 利荣蔬菜水果批发公司的运营情况 - 公司目前共有200多家商户订货,进货频率是3天两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平均装740件泡沫塑料箱,共经销40多种中国蔬菜 [4] - 公司为塔銮湖市场的摊贩提供免费储存服务,保障蔬菜新鲜 [5] - 由于订货的商家越来越多,公司修建了新仓库以满足需求 [4] 中老铁路运输的优势 - 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时间更短,保鲜条件更好,减少了蔬菜损耗 [6] - 铁路运输的时效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蔬菜运量逐渐上升 [3] - 冷链集装箱的温度可以及时调控,保障蔬菜顺利发运 [3]
中老铁路丰富老挝民众“菜篮子”、带来新商机—— 中国蔬菜在万象的“一日旅程”(见证·中国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8-10 05:41
中老铁路蔬菜运输业务发展 - 截至6月18日,今年经中老铁路运输至老挝的中国蔬菜突破3.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至6倍 [1] - 冷链集装箱运输时间仅需48小时左右,从中国云南中谊村站、王家营西站至老挝万象南站 [1] - 2023年开通蔬菜运输业务后,减少了集装箱空箱返回现象,节约运输成本 [1] - 蔬菜运输量逐渐上升,企业看好铁路运输时效优势 [1] 老挝中国蔬菜供应链运营 - 利荣蔬菜水果批发公司进货频率为3天两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平均装740件泡沫塑料箱,经销40多种中国蔬菜 [2] - 公司服务200多家商户,包括餐厅和市场摊贩,提供温控在2至4摄氏度的冷库储存 [2][3] - 仓库为塔銮湖市场摊贩提供免费储存服务,夜间至凌晨完成配送 [3] - 公司因订单增长扩建新仓库,反映需求持续扩大 [2] 老挝市场对中国蔬菜的需求 - 中国产罗马生菜售价每公斤3万基普(约10元人民币),比本地产品高2000基普(约0.7元人民币),但仍受青睐 [5] - 商贩每隔一天进货一次,中国产西蓝花、芹菜、辣椒、西红柿等占据摊位主要销量 [4][5] - 老挝本地蔬菜种植受雨季限制(12月至次年4月),中老铁路保障了雨季的多样化供应 [5] - 消费者认为中国蔬菜品相整齐、处理干净,如罗马生菜个头更大且杂叶少 [5] 中老铁路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 铁路运输显著降低蔬菜损耗,相比公路运输提升保鲜条件 [4] - 蔬菜贸易带动家庭经营规模扩大,如商贩阿依家族计划进一步扩展生意 [5] - 铁路运输促进老挝市场供应结构优化,填补本地生产季节性缺口 [5]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冷凉蔬菜“热”出圈 高原种出致富“绿”
新华社· 2025-07-25 21:35
高原冷凉蔬菜产业概况 - 青海高原冷凉蔬菜凭借独特自然条件(年均气温3.4℃、昼夜温差15℃以上)实现低病虫害、高糖分积累和脆嫩口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市场热销产品 [1] - 行业通过设施农业(大棚多轮种植)和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菜篮子项目)实现高效益,种植户一年内可收回成本 [2] - 主要出口品种彩椒在俄罗斯和中亚市场售价达30元/斤 [2] 产业模式与规模 - 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党建+合作社+基地"模式,已培育6家规模化加工企业、136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3.5万人就业 [2] - 全省冷凉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年产量158万吨,其中70万吨外销 [6] - 互助县露地蔬菜基地日供港蔬菜1吨仍供不应求,政府投入建设300多个基地打造区域品牌 [5] 经济效益与市场拓展 - 农户种植冷凉蔬菜亩收入达8000元,较传统小麦(2000元/亩)提升4倍 [6] - 紫甘蓝、红西芹、西生菜等品种经预冷加工后通过空运+冷链直达香港超市 [5] - 产业形成"高原-湾区-海外"三级市场体系,成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主力输出品类 [6]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锐财经·年中经济观察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9 05:32
全国夏粮生产情况 - 今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总体保持稳定,占全年粮食产量超两成[1] - 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比上年减少52万亩,下降0.1%,25个生产省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1] - 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基本持平[2] - 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受旱情影响,但通过引水调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减轻了影响[2] - 今年夏粮生产未出现大面积灾害,病虫害显著偏轻,有利于单产和品质提升[2] "菜篮子"产品供应 - 上半年肉蛋奶、果菜鱼等供应总量充裕,价格运行平稳[4] - 蔬菜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110多万亩、170多万吨[4] - 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4] - 上半年"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平均119.91,同比低4.13个点[4] -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4%,二季度降幅收窄至1.1%[4] 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5] - 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5]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5]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5] 乡村振兴进展 - 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6]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落实资金超1000亿元[6]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6] - 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1.6万多家农村敬老院[6] - 宁夏固原建成冷凉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130余个,年产鲜菜200万吨以上[3]
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迎来采收季 新鲜蔬菜走俏全国市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9 06:04
行业概况 -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冷凉蔬菜产业规模显著,种植总面积稳定在25万亩,总产量可达105万吨,总产值30亿元以上[2] - 西蓝花是核心品种,种植面积突破3.56万亩,预计产量7.12万吨,产值近1亿元[2] - 产业链涵盖种植、分拣、冷链运输全环节,72小时内可将新鲜蔬菜送达江浙沪、粤港澳大湾区等地[2] 产品优势 - 西蓝花品质优异,含可溶性糖、干物质、蛋白质分别比参照样本平均值高53.53%、17.65%、25.03%[1] - 气候条件独特(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保障蔬菜鲜嫩翠绿特性[1] - "美青"品种种植规模扩大至1000亩,同步开展22个优新品种大区对比试验[2] 产销模式 - 采用"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合作模式,与浙江临海市康生果蔬粮食专业合作社达成协议[1] - 众丰合作社分拣车间日处理量30-50吨,实现全程冷链运输[2] - 订单式销售供不应求,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 产业拓展 - 政府出台奖补政策支持产业链延伸,对尾菜回收加工给予补贴[3] - 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合作开发尾菜深加工项目[3] - 产品供应周期延长至10月份,实现全国市场不间断供应[3] 种植带动效应 - 杨庄村基地带动37户村民参与种植700亩西蓝花[1] - 形成6个万亩、16个千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 - 菜心、甘蓝等品种同步发展,日采收量达130余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