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蓝花

搜索文档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锐财经·年中经济观察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9 05:32
"今年,国家不断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国家统计局农 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魏锋华介绍,各地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大撂荒地复耕复垦力度,进一步 挖掘种植潜力。上年秋冬播期间,冬小麦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基本实现适期播种。 从产量看,今年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基本持平。"今年,河南、陕西等主 产区发生了较重旱情,对夏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全力抗旱浇麦,大部分农田 实现了有效灌溉,有力减轻了旱情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魏锋华说。 除旱情外,今年夏粮生产的其他灾情明显偏轻,没有出现大面积"倒春寒"、"干热风"、"烂场雨"、倒伏 等灾害,病虫害显著偏轻发生,有利于小麦单产和品质提升。此外,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 技"战略,扎实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小麦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 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措施得到有力落实,也提升了夏粮生产水平。 "菜篮子""钱袋子"很稳 在7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介绍,今年上半年 ...
印媒:请卫生部放过我们的“咖喱角”
环球时报· 2025-07-18 06:46
在此背景下,印度卫生部要求学校、办公室和公共机构在食堂张贴告示牌,警示人们食品中的脂肪和糖 分含量。于是,酥脆掉渣、馅料香辣的咖喱角将因反式脂肪含量高被批判;午后提神的奶茶将因含糖量 高被审视。那些超负荷的公务员、低薪职员以及不堪重负的学生,该去何处寻找慰藉? 《印度快报》 7 月 15 日文章,原题:请卫生部放过我们的咖喱角 禁止所有美味食物是确保健康饮食的唯 一方式吗?我不禁困惑:我们和食物的关系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像2008年皮克斯动画电影 《机器人总动员》里的人类那样,把食物做成药丸或用吸管进食,食物沦为纯粹的营养补给。这不是高 效,而是剥夺快乐。 在这个痴迷减肥、身材羞辱、饥饿负罪的文化里,如今商家推销食品时,不再强调含有什么,而是标榜 不含什么。正如网络笑话所言,我们身处一个超级简单、两种原料、低卡路里、免烘焙、免冷藏、无面 粉、无糖、无麸质、无蛋、无碳水、无脂肪、无豆类、无羔羊、无肥猪、无狗狗、无鸡肉、无火鸡、无 兔肉——总之你能说出来的都不含的"高蛋白花生酱香蕉燕麦棒"时代。 这就是21世纪人类必须背负的十字架。人类历史上食物从未如此丰盛,却也从未承载过如此多关于自我 与躯体的复杂情 ...
警惕“爆炸桃”背后的消费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7-10 17:13
电商平台农产品营销现象 - 电商平台出现将裂果桃子包装成"爆炸桃"销售的现象,宣传其"比普通桃子甜5倍"并标榜为稀有产品 [2] - 调查显示"爆炸桃"实为因品种特性、天气或管理不当导致的裂果,通常被视为瑕疵品且很少在线下渠道销售 [2] - 类似现象还包括"水果胡萝卜""水果西蓝花""辣椒芒""藏乌梨"等,多为商家通过改名换姓制造的营销噱头 [2] 商家营销策略分析 - 部分商家通过夸张宣传将普通农产品包装成"新产品""新概念",实际品质与宣传不符 [2] - 存在"以次充好"或对产品进行特殊处理加工的行为,目的是吸引流量和提升销量 [2] - 将瑕疵品包装成高端产品高价销售,如裂果桃子标为"爆炸桃",普通梨加工后冒充"藏乌梨" [2] 行业规范与消费者认知 - 若产品实际与宣传的品种、产地等信息不符,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2] - 水果品质与名称无关,消费者应通过认真分辨和深入了解来判断产品真实价值 [2] - 商家过度依赖营销噱头可能导致销量下滑和监管处罚,应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 [3]
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迎来采收季 新鲜蔬菜走俏全国市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9 06:04
行业概况 -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冷凉蔬菜产业规模显著,种植总面积稳定在25万亩,总产量可达105万吨,总产值30亿元以上[2] - 西蓝花是核心品种,种植面积突破3.56万亩,预计产量7.12万吨,产值近1亿元[2] - 产业链涵盖种植、分拣、冷链运输全环节,72小时内可将新鲜蔬菜送达江浙沪、粤港澳大湾区等地[2] 产品优势 - 西蓝花品质优异,含可溶性糖、干物质、蛋白质分别比参照样本平均值高53.53%、17.65%、25.03%[1] - 气候条件独特(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保障蔬菜鲜嫩翠绿特性[1] - "美青"品种种植规模扩大至1000亩,同步开展22个优新品种大区对比试验[2] 产销模式 - 采用"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合作模式,与浙江临海市康生果蔬粮食专业合作社达成协议[1] - 众丰合作社分拣车间日处理量30-50吨,实现全程冷链运输[2] - 订单式销售供不应求,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 产业拓展 - 政府出台奖补政策支持产业链延伸,对尾菜回收加工给予补贴[3] - 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合作开发尾菜深加工项目[3] - 产品供应周期延长至10月份,实现全国市场不间断供应[3] 种植带动效应 - 杨庄村基地带动37户村民参与种植700亩西蓝花[1] - 形成6个万亩、16个千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 - 菜心、甘蓝等品种同步发展,日采收量达130余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