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

搜索文档
种树养蟹双丰收,绿水青山藏“金”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2:43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提出20周年。湛江湾实验室在全省首创并试点的"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用科技赋能"点绿 成金",解锁青蟹亩产近2万元的"绿金"密码,书写生态修复与经济增收双赢的"广东样本"。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造陆先锋",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海岸防护、固碳增汇等方面作用显著。湛江 拥有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围塘 养殖和填海造田曾严重挤压红树林的生存空间,导致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近年来,在广东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背景下,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难题,湛江湾实验室 率先破题,在2022年4月成立粤西首家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并在全省首创试点"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 共存"模式,并入选 "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成为科技赋能生态修复的标杆。 丁新原介绍,青蟹价值高,以贻贝为食,但在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下,易受自相残杀、水质恶化和蜕壳失 败等养殖难题困扰,存活率普遍低于30%。此外,长期养殖产生的代谢废物与致病菌持续累积,不仅会 引发病害,如 ...
人工养贻贝 还能卖碳汇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核心观点 - 大陈岛通过蓝碳交易和智慧平台建设 成功实现海洋碳汇生态价值转化 形成可复制的"技术赋能+机制创新"驱动模式 [1][2] 碳汇资源开发 - 岛上34台风机年均发电超6000万千瓦时 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满足全岛用电还有富余 [1] - 2023年10月完成浙江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 交易额10.05万元对应2223吨碳汇指标 [1] - 采用"平台核证+公开拍卖"模式替代第三方认证 解决碳交易核算费用高问题 [1] - 2022年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及科研机构系统评估碳汇潜力 编制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 [1] 技术平台建设 - 2023年建成海岛"双碳"智慧平台 融合碳汇监测 核算评估 交易等6个模块 [2] - 通过卫星遥感 通量塔 物联网技术实现全时域全空间碳源碳汇态势感知 [2] - 2025年3月发布地方标准《滨海地区碳收支核算规范》 建立企业认购-平台交易-收入反哺闭环机制 [2] 金融创新应用 - 台州市首笔碳汇金融贷款落地 以贻贝作为质押物获得15万元银行授信 [2] - 探索"碳汇+金融"与"碳汇+司法"双轮驱动的生态经济价值转化路径 [2] 收益分配机制 - 碳汇收入40%以上反哺岛上生态保护 制定碳汇收入分配实施方案 [2] - 碳汇资源优势转化为岛民实际收益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模式 [2]
浙江台州市大陈岛探索蓝碳交易 人工养贻贝 还能卖碳汇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01
2022年,椒江区探索蓝碳生态价值转化的可能性,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团队及清华大学、中国科 学院等科研人员,系统评估碳汇潜力,充分论证碳汇核算体系,编制《大陈岛碳收支核算及碳中和示范 区建设方案》。 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乘船出发,航行约29海里后,大陈岛的轮廓渐渐清晰。 34台白色风机叶片在山脊上缓缓转动,全电公交穿梭在环岛公路,渔场用电力制氧、制冰,民宿后厨的 电炉逐渐取代了煤气灶……"岛上的风机年均发电超6000万千瓦时,能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满足 全岛用电还有富余。"国网浙江电力大陈供电所所长蒋伟坚说。 82岁的老垦荒队员高阿莲见证了大陈岛的蜕变,见到游客就讲大陈岛的新鲜事儿。其中一件事便是: 2023年10月底,有企业花10.05万元,买走了大陈岛养殖贻贝的2223吨碳汇指标。 这是浙江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实现以"平台核证+公开拍卖"替代第三方认证,解决"碳交易核 算费用高,交易和核算费用倒挂"问题,蓝碳交易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今年3月,台州市发布地方标准《滨海地区碳收支核算规范》,建立"企业认购—平台交易—收入反 哺"闭环机制,制定碳汇收入分配实施方案,将40%以上的碳汇收 ...
【环球财经】希腊研究显示地中海升温威胁海洋生态系统
新华社· 2025-08-04 21:50
气候变化对地中海海域影响 - 1982至2023年间地中海海面年均升温0.041摄氏度 [1] - 1991至2020年间希腊海域表面升温约1.5摄氏度 上层200米内升温约1.2摄氏度 200至800米深度升温约0.9摄氏度 4000米深处升温约0.2摄氏度 [1] 海洋生态系统变化 - 海水升温改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功能 影响海洋食物链基础 [1] - 喜暖入侵物种狮子鱼因海温升高快速扩张 挤压本土物种生存空间 [1] - 珊瑚和海绵等生物在热浪期间大批死亡 导致生态系统整体退化 [1] 水产养殖业冲击 - 贻贝等养殖品种应对极端高温能力有限 在热浪中损失严重 [1] - 海水升温问题若持续未解决 可能引发更广泛气候系统连锁反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