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蟹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连增”
中国新闻网· 2025-11-26 20:29
谈及科技如何助力农业发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大海表示,五年来,浙江持续实 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打"实"种业底盘,做"精"优良品种,育"强"种业产业,全力打造现代种业发展高 地。 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连增" 中新网杭州11月26日电(鲍梦妮)11月26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浙江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情况。据发布会消息,浙江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连增"。 发布会现场。 鲍梦妮 摄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2024年,浙江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570.5万亩,总产量130亿斤,比2020年分别 增长了80.4万亩和8.9亿斤。 粮食产量屡创新高的背后,是浙江坚持科技强农,以常规早籼稻、籼粳杂交稻等作物为重点,深入开展 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十四五"期间,该省认定国家超级稻品种14个,占全 国总数的27.4%,居全国第一。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 ...
浙江“千万工程”升级,“土特产富”带动470万人就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6 19: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重构乡村产业链 浙江将土特产做成了致富产业,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到2024年底,建成超10亿元农业全产业链 126条,总产值达到3216亿元,带动470万人就业。 浙江实施"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着力贯通"生产-加工-流通"全链条。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大海表示,在生产加工方面,浙江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培 育"链主"企业,建设产业平台,大力发展土特产品、做强非遗文创产品、发展乡村文旅融合新业态,累 计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47个。 浙江正建设具有省域辨识度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土特产向规模化产业全链发展,带动共同富裕。 浙江还加大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食品和生物药品、日化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全省布 局培育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加工、智能化仓储和网络化营销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59个。 11月26日,浙江省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浙江省委农 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王通林在发布会上表示,五年来,浙江持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 产 ...
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浙江舟山青蟹迎来大丰收→
搜狐财经· 2025-10-18 21:47
渔光互补项目运营成果 - 项目位于浙江舟山登步岛 由公司打造 实现了水上发电与水下青蟹养殖的综合利用模式[1][5] - 项目一期已接入国家电网 年输送电量约0.85亿千瓦时 减少6.91万吨碳排放[5] - 项目预计今年青蟹产量将突破4万斤 在刚过去的假期期间已运输6000多斤青蟹[3] 技术创新与设计特点 - 项目采用特殊设计的渔光互补支架 跨度长达22.5米 是常规跨度的三倍以上[7] - 光伏板距离水面高度达到3.5米 为塘中生物提供更宽敞的生长空间并便于养殖人员通行[7] - 在三个试验养殖塘中 养殖生物存活率已提高5%以上[9] 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 项目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 劳动效率提高了50%[9] - 养殖塘平均每只青蟹重量在七两至一斤 最大的单只青蟹重量超过2斤[1][3] - 项目利用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养殖塘 上方搭建了12991块光伏组件[5]
花湖机场国庆货邮量创新高 国际枢纽能级再跃升
人民网· 2025-10-11 08:54
业务表现与增长 - 10月1日至8日货邮吞吐量超1.4万吨,同比增长7.7%,创历史新高 [1] - 今年1-9月货邮吞吐量超108万吨,同比增长58%,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超36万吨,同比增长138% [1] - 今年以来航空货邮吞吐量达85万吨,位居全国第五,货运航班量2.73万架次,稳居全国第四 [2] - 国际空空中转货量突破每周1200吨,同比增长361%,今年保障国际空空中转货物超3.5万吨,是去年全年的91倍 [3] - 今年1-8月日均监管电商出口货物约68吨,出口跨境电商货物达1.6万吨 [3] 航线网络与覆盖 - 10月2日开通首条直飞西班牙定期货运航线,已构建连接1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49个国际节点城市的空中通道 [1] - 新开法国巴黎、印度班加罗尔等18条国际货运航线,加密6条国际货运航线,国内货运航线达59条,覆盖54个航点 [2] - 累计开通国际和地区货运航线48条,货运航线总数达到109条,数量全国第一 [2] - 已开辟第五航权航线7条,国际空空中转产品线路56条 [3] - 通过东莞、无锡、贵阳等7个异地货站和多式联运体系,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资源 [4] 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 - 3月19日南区国际2号货站投入运营,可一站式完成全流程作业 [3] - 6月30日智慧公共国际货站项目开工,年保障能力60万吨,预计2026年初货站年货邮吞吐能力将达到170万吨 [3] - 实现跨运单、跨货站、跨航企、跨国界的全流程畅通,打造"E转全球"空空中转服务品牌 [3] - 凭借B型保税物流中心高效运行、单架次货机15分钟通关等优势拓展业务 [5] 产业联动与经济效益 - 国际货邮吞吐量增长拉动湖北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1][3] - 已有92家航空货运公司、2.1万家企业(覆盖12个行业)通过机场开展贸易,进出口货物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4] - 今年进口三文鱼、波士顿龙虾、榴莲、青蟹超1.4万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53.0%、488.7%、383.7%和442.9% [4] - 东航物流华中生鲜港/医药岛项目启动,年底将新增年加工能力超2万吨的进口三文鱼加工厂 [4] - 累计吸引22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落户机场周边,中康众盛等5个产业园建成投用 [4]
进口生鲜密集入杭 生鲜消费迎来节前旺季
每日商报· 2025-09-30 06:34
生鲜进口规模与增长 - 杭州空港口岸近一周验放进口生鲜超过230吨,环比增长约一倍 [2] - 今年以来冰鲜大西洋鲑鱼进口682批次共3193.6吨,批次和重量同比分别增加27倍和45倍 [2] - 冰鲜大西洋鲑鱼每周有四到五个全货机航班从挪威、智利直飞杭州,每批货量达五六十吨 [2] 海关通关效率提升 - 海关开启绿色通道,近1300公斤珍宝蟹通关放行仅用时1个多小时 [2] - 通过提前申报模式实现报关手续前移,货物落地后即可快速进入查验或放行流程 [4] - 新建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距停机坪仅300米,货物转运距离缩短50%,全流程压缩约1小时 [4] 物流基础设施与航线拓展 - 杭州空港口岸累计开通全货机航线28条,每周全货机航班频次超过100架次 [3] - 今年以来新增至东京、塔什干等地的全货机航线3条 [3] - 生鲜货物通过直航方式密集抵达杭州,市场潜力巨大 [2][3]
宁夏贺兰鱼产业“游”向高端三文鱼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1:26
投资计划与市场定位 - "十五五"期间将投资超30亿元建设大西洋鲑、虹鳟养殖基地 [1] - 目标为在高端三文鱼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1] - 预计项目实现年产值超24亿元 [1] 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 -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6.35万吨,产值达9.4亿元 [1] - 以西北地区2.3%的养殖水面贡献了11.3%的水产品 [1] - 依托绿电资源和循环水技术优势打造全产业链综合园区 [1] 多元化养殖模式与技术合作 - 建成西北最大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集群 [2] - 通过与集美大学、宁德师范学院等院校合作实现大黄鱼盐碱水养殖 [2] - 青蟹、石斑鱼等"海鱼陆养"品种养殖逐步走向规模化 [2] 生态农业与经济效益 - 推广"稻渔空间"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2] - 蟹田米溢价30%,大闸蟹亩产超百斤 [2] - 成为黄河流域盐碱地治理与高效农业发展的样本 [1]
创新供给壮大消费市场——来自福建、湖北、四川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9-26 06:06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引擎 -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各地正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 -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各地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消费供给,加速释放消费潜能,来自福建、湖北、四川的调研显示创新供给能壮大消费市场并带动产业升级 [1] 福建制造业创新与升级 - 荣耀科技公司通过捕捉银发经济和健康消费需求,推出50多种产品,包括AI语音按摩椅,年产按摩椅30万台,2024年实现产值2.59亿元 [2] - 福安市拥有有效状态按摩器具专利授权超2200项,覆盖智能传感等关键技术,实现全链条体系自主可控 [2] - 福建制造业实力强劲,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有1块来自福建,每5双运动鞋有1双是福建造,国人餐桌上10条大黄鱼有8条来自福建 [2] 湖北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 - 湖北松滋市打造文化创新产业园,成为全国唯一全品类高端木吉他生产基地,预计今年产值达8亿元至10亿元 [3] - 松滋市计划推动吉他产业从生产销售向展示体验娱乐延伸,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全链条发展 [3] - 曾都区洛阳镇立足银杏等特色资源,引进文旅项目22个,打造银杏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农文旅融合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本地员工占比达90% [6] - 曾都区文旅产业累计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超3000人 [6] 四川文旅融合与场景创新 - 四川峨眉山景区引入外骨骼登山装备,为使用者提供30%以上腿部助力,并推出AIGC旅拍服务,实现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3] - 今年以来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65.92万人次,同比增长5.69%,其中徒步登山游客达36万人次,同比增长48% [4] - 四川遂宁海龙凯歌文旅园区引入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观光新业态,票价198元,成为消费新时尚 [8] - 海龙凯歌文旅园区自2022年4月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64.29万人次,创综合旅游收入3.1亿元,2024年海龙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18.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万元 [8] 非遗文化与时尚消费融合 - 福州烟台山盘活非遗项目“三条簪”,通过创新设计将其从闺阁饰物变为可穿戴、可体验的文旅消费新载体 [7] - 当地举办主题展、手作课堂等活动,并将“三条簪”元素融入耳环、胸针等时尚饰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7] 高效物流网络建设 - 成都国际铁路港通过中老铁路国际班列运输泰国鲜榴莲,全程仅需72小时,采用“一箱到底”全冷链模式,较海运提升约70%时效,较空运降低约50%成本 [10] - 截至今年8月,成都国际铁路港榴莲贸易额已突破亿元,成都国际班列已连接境外126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 [10] - 今年1月至7月,成都冰鲜三文鱼进口额6.6亿元,同比增长18.5%,鳌龙虾进口额5.6亿元,同比增长245.8% [10] -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开航3年来累计执行货运航班超6万架次,完成货邮吞吐量超200万吨,开通货运航线104条 [11] - 今年上半年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达24.9万吨,同比增长261%,国内货运航线59条,1.5小时飞行圈可辐射全国90%的经济总量和80%的人口 [11] - 中国(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注册企业258家,入驻企业62家,贸易额达3.1亿美元 [11] 即时零售与供应链创新 - 朴朴超市通过前置仓模式实现“半小时送达”,分拣员通常在2分钟内完成商品分拣出库,业务覆盖8个城市,拥有超400个前置仓 [12] - 朴朴超市对生鲜商品实施严格品控,如“安心鲜蛋”需经过11道工序,加工时间控制在产蛋后24小时内,上线后只卖10天 [12] 供给需求协同发力 - 物流网络从国际班列、专业货运机场到社区前置仓,正重新定义生活与距离,背后是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 [13] - 以扩大优质供给为切入点,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蕴藏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质生产力发力点 [13]
中西部城市离“海鲜自由”更近一步了
吴晓波频道· 2025-09-22 08:30
水产品消费趋势 - 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量达535.34万吨,同比增加3.36% [2] - 中国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量10年上涨20%,农村居民消费量上涨84% [3] - 西部地区如四川、重庆、云南、甘肃水产批发市场交易量实现同比增长 [2][6] 海鲜供应与价格动态 - 东海开渔后梭子蟹、带鱼、鲳鱼供应量比8月增加2-3倍,价格预计下降20%-30% [3] - 渤海海蟹价格便宜3成,福建海捕鱼虾部分价格几近腰斩 [3] - 挪威三文鱼进口量激增6成,售价下降15%,市场份额从39%飙升至71% [5] 国内水产品产量结构 - 2024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中,海水产品3708.87万吨,淡水产品3648.72万吨,比例接近50.4:49.6 [8] - 全国水产养殖产量6060.03万吨,其中海水养殖2527.64万吨(同比增5.51%),淡水养殖3532.39万吨(同比增3.47%) [9] - 国内捕捞产量1078.65万吨,海水捕捞962.32万吨(同比增0.50%),淡水捕捞116.32万吨(同比降0.44%) [12] 消费市场地域特征与变化 - 东南沿海五省市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超60公斤,内陆八省份人均不足10公斤,西藏最低仅1.23公斤 [13] - 2023年春节期间,县域及乡村海鲜订单占比首次超过北上广深,小镇青年成为海鲜消费增长最快群体 [14] - 东部海参、鲍鱼等海鲜在西部销量同比增长183% [16] 产业驱动因素:政策与技术 - 休渔制度实施后,渤海、黄海渔业资源密度增长数倍,经济类种群数量普遍增长20%-80% [18] - 海产捕捞与养殖比例约为1:3,AI、5G、北斗等技术应用提升产量稳定性和品质 [21] - 山东“立体养殖”模式实现亩产增收20%-30% [22] 内陆海鲜养殖发展 - 新疆利用盐碱地和冷水资源培育三文鱼,产量占国内市场40%,并出口至俄罗斯、西班牙 [23] - 宁夏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今年产量有望达760吨,同比增长40.7%,产值预计4560万元 [25] 冷链物流与渠道变革 - 全国布局10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形成“四横四纵”通道体系,覆盖全国75%地区,覆盖率较五年前提升30% [35] - 冷链物流使水产品运输损耗率从20%降至8%以下,流通效率提升30% [36] - 消费者通过批发市场购买水产品的比例从70%降至不足50% [29]
浙江:三门湾青蟹迎丰收
新华网· 2025-09-04 10:08
行业概况 - 浙江三门湾青蟹进入集中上市期 [1][3][5] - 宁海县一市镇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内塘青蟹养殖产业 [1][3][5] - 产业利用三门湾优越自然环境并持续推进新技术应用 [1][3][5] 产业规模 - 该镇拥有蟹塘1.8万亩(约12平方公里)养殖面积 [1][3][5] - 养殖户数量达千余名从业人员 [1][3][5] - 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1][3][5] 生产技术 - 采用"蟹公寓"暂储系统进行健康状态监测 [3][5] - 应用免绳缚专利包装"安居房"进行产品打包 [9] - 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青蟹销售装箱快递 [7]
由书架走向货架 以“变量”释放“增量”
科技日报· 2025-09-03 08:50
小龙虾产业技术创新 - 潜江"四季有虾"技术实现全年养殖 单季亩产最高达200斤 冬季7钱以上大规格小龙虾占比超70% [1][2] - 通过池塘改造 隔离网防休眠 自主研发发酵饲料 选育改良苦草等技术营造全年适宜生长环境 [2] - 技术使小龙虾成功打入春节消费市场 潜江龙虾品牌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 [1][2] 航空物流与跨境电商发展 - 鄂州花湖机场创新智慧报关系统 实现出口货物秒级放行 进口生鲜两小时内通关 [3] - 机场上半年国际货邮吞吐量24.9万吨 同比增长261% 催生跨境电商新型商业模式 [3] - 中国(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4个月 注册企业258家 入驻62家 实现贸易额3.1亿美元 [3][4]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采用"拨转股"机制 前期科研经费投入 后期转为股权支持初创团队 [5][6] - 武创航友公司获支持后团队从10人扩至三四十人 年订单量增长4-5倍 [5] - 机构通过市场化运营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转化体系 已支持数十个早期科创团队 [5][6] 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累计孵化企业及项目215个 [1] - 鄂州临空经济区引进亿元以上临空产业项目288个 [1] - 形成"跨境电商+产业带+临空经济"融合发展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