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铝合金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抓住产业政策机遇 内蒙古积极布局新材料产业新赛道
内蒙古日报· 2025-07-05 12:05
稀土产业与新材料发展 - 包头稀土高新区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稀土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4年5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52亿元,35个项目已投产 [2] - 金力永磁包头工厂实现高性能钕铁硼磁体90秒/块自动化生产,二期4万吨高性能磁材项目部分投产,订单排至2026年 [2] - 包头市目标成为"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稀土应用基地",2025年46个重点项目持续发力 [2] 内蒙古新材料产业优势 - 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稀土、铅、锌、石墨保有量全国第一,锗矿、锡金属第二,锂矿第四,高铝煤资源量237亿吨 [6] - 新能源装机达1.35亿千瓦(全国第一),风能、太阳能可开发量分列全国第一、二位,绿电优势显著 [7] - 享有西部大开发等三大国家政策叠加,低成本土地资源充足,形成包头稀土、通辽铝基等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7][9] 重点项目与产能布局 - 通辽创源102万吨绿色铝基新材料项目总投资5.31亿元,投产后年产值176亿元;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总投资67.2亿元,推动"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型 [8] - 乌兰察布铁合金年产能1142万吨(占全国22%),高碳铬铁、锰硅合金产能全国占比达62%、38%,全球直流冶炼技术领先 [12] - 锡林郭勒盟锂产业链成型,赣锋锂业2万吨碳酸锂项目投产,8万吨磷酸铁锂及2吉瓦时电芯制造项目在建 [12] 政策支持与未来目标 - 技术改造项目贴息补助达设备投资20%(最高500万元),重点产业链项目贴息30%(最高500万元),"专精特新"企业有资金奖励 [15] - 2025年目标:稀土新材料产能突破20万吨,硅基材料达100万吨,铝基新材料产值超400亿元 [16]
“蛇吞象”重组折戟,光智科技扣非净利连续四年告负
第一财经· 2025-06-30 22:40
公司重组终止 - 光智科技宣布终止对先导电科的资产重组,原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及"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 [2] - 重组消息曾使公司股价从约22元飙升至115.55元,涨幅超400%,终止后股价回落至44.16元,较历史高点回落近62% [1][2] - 公司计划于7月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回应投资者关切 [1] 财务状况与经营压力 - 公司扣非净利连续四年为负值,2021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0.14亿元、1.29亿元、2.55亿元、0.37亿元,累计亏损超4亿元 [1][3] - 2024年公司营收14.55亿元,同比增长43.82%,但营业成本增长27.78%,毛利率回升至27.57% [4] - 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达77.88%,有息负债率35.5%,短期借款3.47亿元、长期借款5.82亿元,账面现金仅1.65亿元,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8.5% [5] 业务表现与风险 - 红外光学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12.8亿元,占比88.18%,但过度依赖锗材料价格周期 [4] - 铝合金业务2024年营收下滑5.78%至1.7亿元,毛利率下滑5.81个百分点至5.19% [4] - 公司主营业务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采购成本上升影响,是近几年亏损的主因之一 [3] 市场反应与股东动态 - 重组终止后公司动态市盈率为95.93倍,远超行业44倍市盈率,股价较峰值跌去61.8%,但仍较重组预案前上涨超100% [5] - 自然人王学平、张建龙在重组前"踩点"买入,分别浮盈约1.287亿元和8589万元,随后在股价高位退出 [6] - 16家机构在去年第四季度买入353.86万股,但在一季度全部清仓,股价回调至50元左右,机构未盈利 [6] 重组背景与关联交易 - 重组标的先导电科是全球领先的溅射靶材供应商,估值高达200亿元,而光智科技市值仅30余亿元 [2] - 实际控制人朱世会同时控制先导电科母公司,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2] - 先导电科曾启动IPO辅导备案,后因市场环境变化放弃独立上市 [2]
西南铝:高质量发展写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公司发展历程 - 1965年7月1日公司前身冶金部一一二厂开工建设 [1] - 1969年至2000年陆续建成2号天然气炉、2800毫米热轧机、1.25万吨卧式挤压机、3万吨模锻压机等关键设备,综合产能达26.3万吨 [2] - 2000年后建成2100毫米热连轧、2000毫米冷连轧、4300毫米厚板轧机等项目,累计产能提升至70万吨 [2] - 2027年计划建成5条新生产线,综合产能将跃升至100万吨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 - 2015年实现6毫米至203毫米全厚度7050铝合金厚板工业化生产,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占比50%)并通过波音、空客等认证 [3] - 2021年起开发6B05汽车用铝板,获国内首个量产车身铝合金牌号认证,形成年产10万吨产能并通过赛力斯等车企认证 [3] - 产品覆盖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新能源汽车、高端消费电子等领域 [3] 经营与改革成效 - 2006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行业首家"百亿俱乐部"企业 [4] - 2016年、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300亿元 [4] - 2019年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机电公司利润从91万元增至1723万元(增长18倍) [4] - 2022-2023年连续获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考核优秀 [4] 战略规划与党建 -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打造5条生产线 [2] - 2024年通过"三个强化"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强化党委领导作用及党员先锋作用 [5][6] - 未来目标包括建设"三大基地"、实现"七个一流"、年产量100万吨 [6]
同心·大调研|聚焦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 台盟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9:21
台盟中央 主席苏辉近日率调研组赴广西开展重点考察调研。图为调研组考察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设情 况。俞靖 摄 扩大投资,大力支持"两重"建设 中新网上海6月13日电 题:聚焦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 台盟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作者 范宇斌 俞靖 刘玥晴 "两重两新"政策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 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即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十四五"规划收 官之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应如何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使内需进一步发挥拉 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的重要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充沛动能? 受中共中央委托,近日,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率调研组围绕"更好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建设现代化 产业体系,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一主题,赴广西、上海开展重点考察调研,深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现场、先进制造业集群、冰雪运动场馆、网络电商和社交平台公司等地,了解有关情况。中共中央统战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有关同志及相关专家参加调研。 "两重"建设事关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
两岸经贸盛会彰显融合发展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6-08 06:00
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以下简称"海交会")近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大会 以"深化两岸融合、建设第一家园"为主题,汇聚了岛内60余家工商团体、全国台企联及30余家各地台协 会共超过千名台商台胞参会。海交会同期还举办了"万商云集有福之州"全球招商大会,大会签约80余个 项目、总投资超1300亿元。这场以经贸为纽带的盛会,再次彰显两岸融合发展的强大活力,逐步成为两 岸极具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贸易投资活动和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先试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两岸携手、共 赢未来的精彩故事正在续写。 "福马同城"再提速 福州与马祖隔海相望,福马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近年来,依托海交会平台,福马"同城生活圈"建 设加快推进。 海交会期间,位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厅的马祖馆一开馆,就吸引了众多目光。马祖酒厂等企业 携代表产品亮相,引来市民和客商驻足品鉴、洽谈合作。首次代表企业参展的马祖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 司营销部经理高汉瑜表示:"我们正在加紧建设新厂,年底投产后产能预计提升3倍,下一步的发展重心 将放在大陆市场。我们希望借助此次海交会影响力,结识更多合作伙伴,为渠道铺设和品牌落地做好准 备。" 去年海交会上,福 ...
立中集团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10 08:51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内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的先行者,率先实现免热处理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在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领域已获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及压铸厂终端认证和项目定点,并实现规模化量产 [3] - 公司持续加强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的纵向深度研发,研发的系列免热处理合金材料可覆盖多品种应用场景,在机器人及无人机领域的高强高屈服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正在欧洲某机器人关节转轴及国内某知名无人机品牌的无人机结构件上进行验证 [3] - 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已建立完善的市值管理制度,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市场沟通等多维举措推动市值与内在价值的良性增长 [5]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资金持续增加且累计获得专利964项,在铸造铝合金、铝合金车轮和中间合金领域均有多款高性能新材料研发成果 [6][17] - 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墨西哥年产360万只超轻量化铝合金车轮项目一期180万只已于2024年建成投产并基本满产,二期180万只预计于2025年投产 [15][18]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55.03亿元,较2023年底的40.32亿元增长36.48%,主要因铝价上涨、再生铸造铝合金及功能中间合金销量增长导致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1.83亿元,同比增长2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亿元,较上年同期剔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后的净利润(1.39亿元)增长16.45% [12][13][14] - 公司2023年10月9日至2024年2月6日期间累计回购股份2,688,558股,最高成交价22.88元/股,最低成交价13.72元/股,成交总金额4,997.85万元 [7] 业务发展 - 铝合金车轮年产能超2000万只,为国内最大铝合金车轮生产商之一,正积极加大墨西哥和泰国的海外产能建设 [16][18] - 在铸造铝合金领域采用"原材料价格+加工费"定价模式,原材料价格占销售价格比重高导致毛利率低,但铝合金车轮和中间合金毛利率良好 [12] - 公司通过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9] - 墨西哥工厂生产的铝合金车轮豁免25%关税,竞争优势扩大有助于获得更多北美客户订单 [15] 研发与技术 - 在铸造铝合金领域成功研发多款系列免热处理合金、低碳A356合金、高导电高导热和高屈服铝合金、可钎焊合金、硅铝弥散合金等多款高性能铝合金材料 [6][17] - 在铝合金车轮领域研发再生铝低碳A356车轮,满足客户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并获主机厂认证 [6][17] - 在中间合金领域研发多种稀土中间合金、高端晶粒细化剂、航空航天级特种中间合金、铜基和镁基中间合金产品 [6][17] ESG与可持续发展 - 连续三年披露ESG报告,2024年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 [10] - 持续推动再生铝资源循环利用,在废铝回收利用、再生铝合金研发应用等领域不断突破 [10] - 制定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少于30% [6] 行业与市场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低碳绿色发展政策及全球化产能布局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11] - 铝合金新材料和汽车轻量化零部件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通过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18] - 公司定位"铝合金新材料和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全球供应商",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全球化产能布局,提高国际竞争力 [18]
类借壳案例分析(4大模式+7个案例)
梧桐树下V· 2025-04-30 23:09
并购重组市场动态 - 2024年度A股重大重组预案暴增68%,北交所并购额突破千亿规模[1] - 近三成上市公司采用"类借壳"策略,包括分步收购、引入第三方等方式规避传统借壳监管[1] - 政策驱动明显,"并购6条"与新国九条推动2025年类借壳交易热度持续上升[1] - A股退市加速倒逼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寻求出路[2] - 2024年9月以来并购市场热情高涨,案例数量显著增加[4][30] 类借壳四大模式及案例 模式1:实控人未发生变更 - 思林杰收购科凯电子案例: - 标的资产总额1052亿元,占上市公司1442亿元的10339%[5] - 资产净额901亿元,占上市公司1288亿元的11574%[5] - 营业收入307亿元,为上市公司168亿元的1828倍[5] 模式2:36个月后收购 - 光智科技收购先导电科案例: - 交易结构:发行股份+现金收购先导电科100%股权,配套募资[13] - 财务对比:先导电科2023年营收2883亿元(光智科技1011亿元),净利润411亿元(光智科技亏损241亿元)[14] - 控制权设计:实控人朱世会通过2019年股权转让取得光智科技控制权,本次收购标的同属其控制(持股4655%)[14] 模式3:向第三方购买资产 - 金鸿顺收购新思考案例: - 交易作价:发行股份+现金收购新思考9579%股权[20] - 财务数据:新思考2024年1-8月营收975亿元(金鸿顺651亿元),净利润093亿元(金鸿顺亏损016亿元)[21] - 控制权变更:2022年9月实控人变更为刘栩,交易对方无关联关系[22] 模式4:收购占比低于100% - 汉嘉设计收购伏泰科技案例: - 交易结构:现金581亿元收购伏泰科技51%股权,整体估值1139亿元[29] - 财务指标:伏泰科技资产总额1189亿元占汉嘉设计4465%,营收922亿元占4056%[26] - 适用条件:要求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大、货币资金充足,适合成长型标的创业者[29] 政策与监管背景 - 证监会"并购六条"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30] - 重大资产重组认定标准以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资产净额为核心指标[30] - 借壳上市需满足五大认定标准,2020-2025年成功案例具有参考价值[33]
锐新科技2024年年报解读:营收净利双降,现金流波动需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4-18 10:5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22亿元,同比下降6.42%,其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收入3.13亿元(-5.65%),汽车轻量化精密部件收入1.67亿元(-35.96%)[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0万元,同比下降26.62%,扣非净利润5273万元(-22.41%)[3][4] - 基本每股收益0.33元/股(-26.67%),扣非每股收益0.32元/股[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641万元,同比下滑64.62%,主要因客户回款减少[12][13]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442万元(-18.10%),管理费用2884万元(+7.39%),财务费用-190万元(主因美元存款利息及汇兑收益增加)[5][6][7][8] - 研发费用2467万元(-16.15%),占营收比例3.97%(2023年4.43%),但研发人员增至98人(+6.52%)[9][10][11] 业务与研发进展 - 新能源汽车用6系铝完成多款产品小批量生产,汽车轻量化用7系铝合金材料研发取得进展[10] - 泰国生产基地已投入运营以规避部分关税风险,出口业务占比约20%[19] 风险因素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近50%,存在客户集中风险[16] - 铝棒原材料成本占比高,铝价波动直接影响利润[17] - 加工费受产品结构和市场竞争影响,需提升产品附加值应对[18] 管理层与现金流 - 董事长年薪41.62万元,高管薪酬基于绩效及行业水平确定[2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496万元(+16.33%),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6375万元(同比改善63.57%)[14][15]
2025类借壳并购实战指南:4大常见模式+7个最新案例
梧桐树下V· 2025-04-04 12:07
并购重组市场动态 - 2024年度A股重大重组预案数量同比暴增68%,北交所并购交易额突破千亿规模[1] - 近30%上市公司采用"类借壳"策略规避传统借壳监管,包括分步收购、引入第三方等创新模式[1] - 政策驱动效应显著:"并购6条"与新国九条持续发力,预计2025年类借壳交易热度将进一步攀升[1] - 退市制度加速倒逼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寻求生存路径[2] 类借壳交易核心模式 模式1:实控人未变更 - 思林杰收购科凯电子案例中,标的资产总额达1052亿元(上市公司1442亿元占比10339%),资产净额901亿元(上市公司1288亿元占比11574%),营收3076亿元(上市公司168亿元占比18280%)[5][8] - 交易结构包含股份支付与现金支付(591亿元),标的作价1491亿元超过上市公司净资产1288亿元[8] 模式2:36个月后收购 - 光智科技收购先导电科采用"先买壳后注资"策略:2019年朱世会取得控制权,2024年以162元/股(市价5556元/股)收购其控制的先导电科100%股权[9][10] - 标的公司2023年营收2883亿元(超上市公司1011亿元),净利润411亿元,业务覆盖半导体靶材等高技术领域[9][10] 模式3:第三方资产收购 - 金鸿顺收购新思考案例显示,通过向非关联方购买资产可规避借壳认定[11] 模式4:部分股权收购 - 汉嘉设计收购伏泰科技51%股权,标的资产总额1189亿元占上市公司4465%,资产净额581亿元占上市公司4736%,营收922亿元占上市公司4056%[14][17]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证监会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升级[22] - 周期反转:十年并购下滑趋势有望触底,IPO收紧与退市压力形成"并购-退出"新循环[22] - 交易活跃度:2024年9月以来并购市场热情持续高涨,案例数量与交易规模显著提升[22] 典型案例特征 - 交易结构创新:36个月时间差、分步收购、第三方介入等设计突破传统监管框架[9][11][14] - 财务指标突破:多案例中标的资产/营收指标超过上市公司100%,通过技术性处理规避借壳认定[5][17] - 产业协同强化:如先导电科与光智科技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垂直整合[9][10] 注:所有财务数据单位均为人民币百万元,比例计算基于原文披露值直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