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学材料

搜索文档
光智科技股价下跌3.89%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金融界· 2025-07-31 04:28
股价表现 - 7月30日股价报42 0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 70元 跌幅3 89% [1] - 当日开盘价43 20元 最高触及43 20元 最低下探至41 71元 [1] - 成交量89427手 成交金额3 7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362 53万元 占流通市值0 93% [2]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 20亿元 同比增长78 20% [1] - 归母净利润2399 88万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4196 10万元 [1] - 毛利率26 23% 较去年同期提升5 40个百分点 [1] 业务构成 - 红外光学业务收入9 02亿元 同比增长81 88% [1] - 铝合金业务收入1 18亿元 同比增长54 39% [1] - 公司坚持"红外+铝合金"双主业发展格局 [1] 经营情况 - 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 [1] - 主营业务涵盖红外光学和铝合金材料两大领域 [1] - 红外光学业务包括材料、镜头、探测器及整机产品研发生产 [1]
“蛇吞象”重组折戟,光智科技扣非净利连续四年告负
第一财经· 2025-06-30 22:40
公司重组终止 - 光智科技宣布终止对先导电科的资产重组,原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及"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 [2] - 重组消息曾使公司股价从约22元飙升至115.55元,涨幅超400%,终止后股价回落至44.16元,较历史高点回落近62% [1][2] - 公司计划于7月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回应投资者关切 [1] 财务状况与经营压力 - 公司扣非净利连续四年为负值,2021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0.14亿元、1.29亿元、2.55亿元、0.37亿元,累计亏损超4亿元 [1][3] - 2024年公司营收14.55亿元,同比增长43.82%,但营业成本增长27.78%,毛利率回升至27.57% [4] - 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达77.88%,有息负债率35.5%,短期借款3.47亿元、长期借款5.82亿元,账面现金仅1.65亿元,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8.5% [5] 业务表现与风险 - 红外光学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12.8亿元,占比88.18%,但过度依赖锗材料价格周期 [4] - 铝合金业务2024年营收下滑5.78%至1.7亿元,毛利率下滑5.81个百分点至5.19% [4] - 公司主营业务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采购成本上升影响,是近几年亏损的主因之一 [3] 市场反应与股东动态 - 重组终止后公司动态市盈率为95.93倍,远超行业44倍市盈率,股价较峰值跌去61.8%,但仍较重组预案前上涨超100% [5] - 自然人王学平、张建龙在重组前"踩点"买入,分别浮盈约1.287亿元和8589万元,随后在股价高位退出 [6] - 16家机构在去年第四季度买入353.86万股,但在一季度全部清仓,股价回调至50元左右,机构未盈利 [6] 重组背景与关联交易 - 重组标的先导电科是全球领先的溅射靶材供应商,估值高达200亿元,而光智科技市值仅30余亿元 [2] - 实际控制人朱世会同时控制先导电科母公司,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2] - 先导电科曾启动IPO辅导备案,后因市场环境变化放弃独立上市 [2]
光智科技(300489) - 300489光智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4
2025-05-14 17:20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14日下午14:00 - 16:3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总经理朱世彬,财务总监蒋桂冬,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孟凡宁 [2] 业绩提升相关 - 公司凭借红外光学材料领域领先技术和研发能力,未来聚焦核心业务,加大研发投入与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新领域新客户提升业绩 [2] - 重组后标的公司主营业务充实业务链条,扩展业务范围,原有业务与标的公司业务相互借鉴,从多层面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5] - 公司一季度扭亏为盈主要因红外光学业务增长,持续推进红外上下游产品供应,生产经营态势良好 [4] 股权激励与考核目标 - 2025年度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归属期考核年度为2025 - 2026年,若存在特殊事项,从实施完毕年度起对业绩考核目标同口径调整,口径调整由股东会授权董事会确认 [2][3] 重组进展相关 - 截至目前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在积极推进,因标的公司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未完成,交易细节需进一步商讨,最新进展见2025年5月12日公告 [3][4] - 未明确回复重组进展不及预期是否与中美贸易摩擦有关以及先导电科业务及估值是否受中美关税政策影响 [3]
有研新材:高增长表象下的隐忧与突围
搜狐网· 2025-04-29 18:23
2024年业绩表现 - 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 49%至91 46亿元 归母净利润下滑34 78%至1 48亿元 [1] - 核心业务普遍承压 铂族金属收入同比减少28 94% 稀土材料收入下滑13 95% 毛利率锐减7 5个百分点 红外光学材料收入下降20 16%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2023年的2 21亿元转为-5452万元 显示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不足 [2] 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净利润同比暴增147倍至6738万元 主要依赖子公司有研亿金净利润同比增加67%及有研稀土同比减亏64% [1][3] - 扣非净利润为6294万元 同比扭亏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仍为-3 17亿元 [3] - 一季度业绩增长存在低基数效应 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6200万 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过亿 未呈现显著增长 [1] 业务板块分析 - 铂族金属受新能源汽车影响价格持续下跌 稀土材料受行业供需失衡影响 红外光学材料受出口管制政策冲击 [2] - 薄膜材料收入同比增长46 53% 但难以抵消其他业务下滑 [2] - 12英寸靶材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并批量供货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稀土绿色提取技术入选国家低碳技术目录 [4] - 口腔正畸产品收入创历史新高 但市场规模有限且竞争激烈 [4] 技术研发与投入 - 在高纯金属靶材 稀土绿色冶炼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2024年新参与制定71项标准 授权国外专利27项 中国发明专利41项 [4] - 研发费用仅占营业收入的2 27% 未来若不能持续加大投入 技术优势可能被稀释 [4] 未来挑战与战略 - 业绩与大宗商品价格高度相关 半导体 稀土等行业周期性波动难以规避 [5] - 高端材料国产化趋势下 国际巨头技术壁垒高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5] - 子公司业绩贡献可持续性存疑 若外部环境生变 盈利反弹或难延续 [5] - 公司正通过产能扩张(如山东德州靶材基地)和产业链整合(投资赣州齐飞)优化布局 但效果需要时间验证 [5] 整体评价 - 技术突破与子公司阶段性发力为业绩注入强心针 但主营业务抗风险能力不足 现金流承压等问题仍未解决 [6] - 业绩增长的持续性需要斟酌 需关注行业周期演变与内部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