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计算

搜索文档
有多少“数据产业基金”,是在自嗨?
搜狐财经· 2025-06-17 10:41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 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价值凸显,产业链涵盖数据库、数据平台、基础数据服务三大核心环节,需求弹性显著[2] - 中国数据产量占全球10.5%,国家政策推动数据要素在12个重点领域应用,目标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2] - 专项债券政策将算力设备纳入资本金范围,数据产业基金成为破解市场化瓶颈的关键金融工具[3] 数据产业基金规模与增长 - 全国数据产业基金总规模从2023年不足500亿元跃升至2025年6月的1500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4] - 2024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广东设立首期200亿元、总规模1000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基金群,北京配套资金约400亿元[10][14] - 2025年新增基金规模缩减但更精准,如江苏两期各15亿元基金和浙江10亿元杭州基金[11] 区域发展特征 - 东部沿海基金规模占优:广东1000亿元基金群聚焦跨境数据流通,浙江50亿元确权基金探索金融化,山东100亿元基金投向元宇宙等[14][15] - 中部地区应用驱动:河南30亿元母基金深耕智慧农业/物流,湖北基金支持AI+工业,与实体产业深度耦合[16][17] - 西部差异化布局:重庆100亿元卫星互联网基金、贵州150亿元大数据科创基金强化算力基建和空间数据[18][19] 投资方向演变 - 从硬件投资转向全链条覆盖:早期侧重数据中心建设,2025年重点拓展确权、评估、交易等软性环节[21][33] - 战略协同特征明显:重庆对接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粤港澳基金呼应大湾区战略,北京配套资金服务数据安全治理[21] - 垂直场景深度融合:江苏基金投资生物医药数据中台,河南基金支持农业数据授信模型,湖北基金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24][27][28] 行业挑战 - 转化能力分化:部分省份存在基金落地进度滞后问题,需强化头部企业牵引作用[34] - 同质化竞争显现:多地重复布局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需加强区域协同与差异化定位[34] - 合规治理压力:跨境数据流动等场景面临隐私保护和法律合规挑战[34]
“东数西算”算力占比超80%,韶关托起大湾区数字底座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19:29
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产业大会概况 -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产业大会在韶关举行 主题为"智汇湾区 算聚韶关" [1] - 展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成果 [1] 全国算力网络发展现状 - 全国八大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215.5EFLOPS 占全国总算力70%以上 [3] - 八大枢纽节点智能算力达174.11EFLOPS(FP32计算) 占比80.8% [3] - 粤港澳大湾区被定位为中国算力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3] 中国算力网专项进展 - 实现单纤双向超500T新型光传输系统 [3] - 研发算力网广域长距离RDMA技术及设备 [3] - 构建异构算力广域协同新型计算体系 [3] 新启动的三大平台 -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实现大湾区算力并网、监测、调度和运营 [5][7] - 省级先进存力中心:聚焦数据全流程支撑保障服务 [5][7] - 韶关市数据要素汇聚治理和隐私计算平台:采用"双平台驱动"架构 [5][7] 产业合作项目 - 韶关数投&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 [5] - 鹏城实验室AI Edge联盟成立运作 [5] - 实验室联合中国汽研、上海鸿翼等多家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项目落地 [7]
2025年中国数据安全行业研究:政策驱动、技术革新与市场爆发下的新机遇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6-13 18:10
政策体系化布局 - 中国数据安全行业政策框架呈现"顶层规划+专项政策+地方实践"立体化格局 [4] -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数据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4] - 工信部等十六部门提出2025年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目标 并部署七大任务 [4] - 重庆 浙江等地探索数据治理创新 如重庆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责任机制 温州建设数安港吸引30余家企业共建实验室 [4] 技术融合创新 - 隐私计算技术2025年市场规模占比达45% 联邦学习 MPC和TEE形成互补格局 [5] - 医疗领域通过联邦学习实现跨机构数据联合建模 金融行业利用MPC技术完成多方风控评估 [5] - 隐私计算成本降低40% 市场渗透率突破25% [5] - AI技术推动安全防御转型 威胁检测系统误报率降至0 5%以下 响应速度达毫秒级 [5] 市场需求爆发 - 2025年中国数据流通安全市场规模预计达1200亿元 金融 政务 运营商三大行业占比超60% [6] - 金融行业安全投入占IT预算比例超30% 政务领域地市级共享平台超300个 支撑数据调用5400亿次 [6] - 数据安全转向价值创造 汽车行业利用车联网数据脱敏技术 能源领域构建全链条数据审计体系 [6] - 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成新蓝海 超500家企业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6] 挑战与应对 - 技术层面存在隐私计算性能瓶颈 可信数据空间互操作性等问题 中小企业技术采纳率不足20% [7] - 行业加速标准化建设 国家推动涵盖隐私计算 数据要素市场的标准体系 [7] - 企业通过"政产学研用"平台整合资源 如温州联合华为 阿里云共建实验室 [7] 未来展望 - 2030年中国数据安全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8] - 三大趋势包括技术融合深化 场景化服务升级 全球化布局加速 [8] - 数据安全将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8]
A股震荡走高,沪指半日微涨0.0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2:50
量子技术既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益,也伴随着新的安全风险,战略价值极高。量子计算作为量子科技的 重要部分,在应对复杂问题时表现优越,或将在未来极大加速医药生物、材料学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各 国针对量子计算领域积极出台多项重点支持政策。 这里,通过整合天风、安信、国信等10余家券商最新研报信息,为粉丝朋友带来4家公司简介,仅供参 考。 每经记者|刘明涛 每经编辑|赵云 6月12日,A股低开高走。截至上午收盘,上证指数涨0.07%报3404.66点,深证成指涨0.05%,创业板指 涨0.5%,北证50跌0.38%,科创50跌0.12%,中证A500涨0.08%,A股半日成交7937.5亿元。 | 3404.66 +2.34 +0.07% | | | | | 上证指数 000001 | | द्रो | | --- | --- | --- | --- | --- | --- | --- | --- | | SSE 11:30:03 交易中 | | | | | 沪深市场核心指数 / ■ + | | | | 全额 | | | 3005.87亿 关键比率 | | | | | | 成交量 | | | 246.72 Z | | 2 ...
上海软件开发领域的技术探索者(2025视角)
搜狐财经· 2025-05-30 12:35
数字化转型与上海软件开发行业 - 上海作为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孕育了一批深入产业肌理的软件开发企业,成为实体经济的数字化伙伴 [1] - 行业呈现垂直场景深化与区域生态协同两大趋势,医疗领域关注数据安全认证,制造业侧重边缘计算与物联网融合 [6] - 2025年全市软件产业规模较三年前增长38%,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企业占比达32% [6] 锐智互动 - 采用"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模式,在金融、医疗、教育领域展现强大渗透力 [2] - 跨境支付结算平台日均处理超10万笔交易,结算效率提升30%以上 [2] - 医疗领域区块链隐私计算平台覆盖全国200余家医疗机构 [2] - 模块化开发架构使项目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30%,智慧校园系统提升行政协作效率35%,AI学习平台带动学生平均成绩提升20% [2] 锐智开高 - 聚焦物联网与边缘计算,在智慧港口建设中表现突出 [2] - 5G+AI集装箱调度系统将故障响应速度提升50% [2] - 设备预测性维护平台使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故障率降低40% [2] - 边缘计算框架实现毫秒级响应,智能仓储系统提升库存周转率18% [2] - 与上海交大共建"工业数字化联合实验室",推动国产工业软件技术突破 [2] 百度智能云 - AI能力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领域表现突出 [3] - 语音识别技术助力汽车品牌APP操作效率提升50% [3] - 风控模型显著降低金融欺诈风险 [3] - 云端一体化开发工具降低算法部署门槛 [3] 阿里云 - 深度参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脑"使试点区域早高峰拥堵时长缩短12% [3] - 为零售老字号搭建全渠道数据中台,使缺货率下降26% [3] - "双中台战略"(数据+业务)在供应链场景中优势显著 [3] 腾讯 - 数字孪生技术重构上海地铁运维体系,故障响应时间缩短35% [5] - AR文旅导览应用在豫园等场景日均交互量超50万次 [5] - 企业微信行业版服务长三角6000余家制造企业 [5] - 混元AI团队开发万亿级中文NLP模型,实现百万级日均处理 [5]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AI大模型与低代码技术普及推动开发流程智能化与民主化 [6] - 垂直场景深耕与生态级平台结合形成覆盖产业全链的创新网络 [6] - 长三角一体化推动技术标准互通与联合研发 [6]
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搜狐财经· 2025-04-15 12:11
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及隐私数据来源方 代表企业有复旦微电、云涌科技、恒烁股份等 [1][2] - 产业链中游涵盖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基础技术以及联邦学习、区块链等应用技术 代表性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厂商及亚信安全、富数科技等垂直服务商 [1][2] - 下游应用层覆盖政府、金融、教育等多元领域 企业数量众多但未列出具体代表 [1] 区域分布特征 - 上海市在隐私计算产业链布局最完善 覆盖上中下游 北京、广东、浙江等地也有较多企业分布 [2] 企业研发投入对比 - 腾讯控股以508.45亿元研发投入居首 阿里巴巴(275.55亿元)和百度集团(117.57亿元)分列二三位 [6][7] - 研发投入占比呈现两极分化:星环科技达79.5% 东方中科仅9.2% 专业安全厂商普遍超30%如绿盟科技(32.7%)、安恒信息(31.6%) [7] 技术发展动态 - 亚信安全2024年推出大模型安全、隐私计算等四大解决方案 [7] - 绿盟科技完成隐私计算一体机系统V1.0研发 拓尔思取得10项软件著作权 [7] - 安恒信息完成TEE可信执行环境技术开发 实现数据加密等全流程功能 [7] 企业投资动向 - 投资领域集中于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超60%)和科研服务业 典型案例如腾讯2024年投资腾讯云数链科技1000万元 [10][11][12] - 区域布局呈现全国化特征 阿里云投资杭州企业5000万元 星环科技在西安、贵阳等地均有布局 [11][12] - 战略目的明确为技术协同与生态完善 如雄帝科技100%控股北京雄地安普科技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