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茶

搜索文档
南京第二场“地产绿色优质农产品进万家”活动举行
南京日报· 2025-07-02 07:37
产销对接会概况 - 2025年南京第二场"地产绿色优质农产品进万家"产销对接会金融企业专场于6月30日举行,32家在宁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代表参加 [1] - 展示区涵盖"食礼秦淮""金陵味稻"两大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20家农业主体,带来粮油、乳制品、禽蛋等九大类155款绿色优质农产品 [1] - 部分绿色优质农产品已接入银行App销售渠道,消费者可直接通过银行App选购 [1] 金融与农业合作案例 -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与新农集团旗下雪松茶业合作推出"招福茶礼"系列雨花茶礼盒,融合本土文化元素,4月上架后销售近8000份,销售额达240万元 [2] - 招行计划与更多南京优质农产品经营主体合作,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助力农产品销售能力提升 [2] - 南京粮食集团晶润供应链与农业发展银行雨花区支行、宁波银行江宁支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 - 新农品牌公司与维意供应链、邦诚农副产品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 - "食礼秦淮"品牌整合255家本地农业主体,涵盖1568种品类,覆盖全市涉农区 [3] - 该品牌自2020年运营以来累计带动授权主体销售14.55亿元 [3]
南京赴拉脱维亚举办美食和非遗体验活动 盐水鸭和雨花茶香“飘”波罗的海
南京日报· 2025-06-18 11:31
南京文旅国际推广活动 -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南京旅游集团、南京市博物总馆等组成代表团,在拉脱维亚举办美食及非遗体验活动,展示南京历史人文与文旅资源 [1] - 活动包括中国美食文化节,南京代表团与里加中国文化中心、拉中贸旅协会合作,吸引3000余名当地居民参与 [1] - 南京旅游集团紫金山庄主厨现场烹制鸭血粉丝汤等美食,引发当地居民排队品尝 [1] 非遗文化展示 - 南京非遗传承人展示雨花茶茶艺、剪纸技艺、漆扇制作、书法创作等,吸引当地居民互动体验 [1] - 活动通过汉服体验等环节展现东方美学,获得当地居民高度赞赏 [1] - 拉脱维亚学生表达对中国文化及南京古都魅力的浓厚兴趣 [1] 系列活动安排 - 6月14日晚配合中国驻拉使馆举办第二场文化体验活动 [2] - 6月15日在里加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第三场活动,吸引约300名当地居民参与 [2] 活动成效 - 活动成功让拉脱维亚居民深度感知南京美食与非遗的独特魅力 [2] - 以文化为桥梁,为南京文旅国际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2]
“松针”凝萃 香气清幽(我与非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7 06:50
雨花茶制作工艺 -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1.5-2厘米,芽叶角度约15度[16][18] - 炒制需500克鲜叶(约1.5万个芽头),成品约120克/锅,500克上等茶需6万-8万个芽头[18] - 核心工艺包括搓条、抓条技法,融合碧螺春"紧细"与龙井"光润挺拔"特点[17] - 完整流程涵盖鲜叶采摘、拣剔、摊凉、杀青、揉捻、打毛火、整形等9道工序[17][18] 历史渊源与非遗传承 - 前身为清代"钟山云雾茶",1959年改制为松针形并更名为雨花茶以纪念革命先烈[16][17] - 2021年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 - 第五代传承人陈盛峰通过30年实践融合多位师傅手法,独创黑暗环境"身心合一"训练法[17] 产业与文化推广 - 溧水区晶桥镇建立800亩生产基地,带动当地群众致富[18] - 设立雨花茶文化展厅,展示文献、工具及标准茶样等历史资料[18] - 通过"茶和天下·苏韵雅集"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国际推广[14] 传承人发展现状 - 陈盛峰之子陈陆宇等十余名年轻人系统学习制茶,每周练习3-4天,单锅炒制耗时1小时以上[18] - 公司注重品种培育与技艺传承,同步开展文史研究以延续茶文化脉络[19]
今年已有7482名高校毕业生享受政策红利
南京日报· 2025-06-09 10:16
高校职业技能培训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推出为期9天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四级职业技能强化培训 旨在提升代码编写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 [1] - 培训采用线上理论巩固与线下项目实操结合模式 重点拆解企业真实项目模块 覆盖需求分析至代码调试全流程 [1][2] - 参训学生通过考核后将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校方将在校园招聘会重点推介持证学员 [1] 传统产业技能升级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开展评茶员三级职业技能培训 课程包含国家标准审评流程及茶园实践 强化茶叶品种特性与市场定位认知 [2] - 培训融合南京雨花茶 碧螺春等本地名茶特色 邀请非遗传承人演示炒制技艺 兼顾标准化审评与传统茶文化传承 [2] 政府主导的培训体系 - 南京通过政府补贴模式联合高校 企业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发课程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 [2] - 2023年南京已有22所高校7482名毕业生参与嵌入式人工智能 3D打印 BIM AI数据标注 短视频创作等实用技能培训 [3] - 人社部门正扩大高校与培训机构对接 力争精准填补学术教育与实际应用间的技能差距 [3]
国潮茶消费的破圈密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8 14:55
国潮引领的茶消费变革 - 茶消费正经历由国潮引领的深度变革,消费者购买的是附着于茶叶的文化想象与情感价值而非茶叶本身 [1] - 茶产业需从"茶叶供应商"转型为"文化转译者",在符号解构、场景重构、价值再造三个维度完成系统升级 [1] - 创新模式包括"茶+文化+场景"结合,如浙江安吉白茶奶茶、茶咖新式茶饮,杭州南宋德寿宫复原宋代品茶场景,四川蜀南竹海古风直播等 [1] 符号解构与文化转译 - 需建立文化元素数据库,对茶诗词、茶器纹样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化拆解重组,如宋代茶百戏转化为拉花艺术,明清茶票开发成数字藏品 [2] - 蜀南竹海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精神转化为竹林直播间光影美学,南京雨花茶酥将茶道仪式感压缩进即食茶点 [2] - 杭州德寿宫通过点茶表演还原《梦华录》场景,抓住古风影视剧培育的文化认知基础 [2] 场景重构与体验升级 - 安吉茶园将茶山转化为可拍摄、可互动的立体剧场,铺设玻璃栈道打造"天空之镜"打卡点,运用AR技术让古茶树讲述故事 [2] - 杭州青藤茶馆推出"汉代下午茶"套餐,设计三层竹编食盒与汝窑色茶具,通过消费者自发传播实现场景价值裂变 [2] - 场景重构的核心是制造具象化记忆锚点,如采茶工服改造为汉服体验装,比传统广告更具说服力 [2] 价值链条生态闭环 - 需突破"农产品-饮品"线性思维,构建"文化体验-社交货币-衍生消费"闭环,如江苏溧水茶苗绿植提供"亲手培育东方美学"的养成乐趣 [3] - 茶食开发需把握"轻量化传统文化"趋势,将茶道精神融入即食产品设计,如雨花茶酥等跨界茶食 [3] - 当茶文化完成从"文化遗产"到"生活方式"转化,便能突破品类边界形成消费引力场,未来领军者需具备将《茶经》智慧转化为Z世代消费语言的能力 [3]
雨花茶入选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江南时报· 2025-04-28 08:36
江南时报讯(记者 邓雯婷) 近日,在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进程中,经过省局推荐、国家 组织的专家评审及综合评审等严格环节,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 例,12个创新性强、成效显著且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入选。其中,南京雨花茶脱颖而出,榜上 有名,成为地理标志赋能区域发展的生动范例。 南京雨花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以来,8条茶旅线路串联起9大基地,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数据显示,该项目成功撬动乡村休闲旅游消费超1.2亿元,茶农采摘收入提升30%,有 效助力乡村振兴。就业方面,新增导游、研学等岗位超50%,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此外,电商直 播销售额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雨花茶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形成了地理标志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动 能的鲜活样本。 此次南京雨花茶入选,不仅是对当地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也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示范 区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江苏将继 续深耕雨花茶地理标志资源,进一步放大示范效应,书写地理标志赋能发展的新篇章。 据介绍,南京围绕雨花茶创新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