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从智慧充电到零碳园区:盛弘股份以智慧能源方案赋能绿色未来
证券日报· 2025-10-19 22:12
公司动态 - 公司在SNECES+第十一届(2025)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上海)展览会上正式发布零碳园区解决方案与充电站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2] - 公司凭借20余年电力电子技术积累与成熟的电力SCADA底座,打造覆盖“源—网—荷—储”全链路的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2] - 公司的充电站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由能量控制器、智慧能源云平台、储能系统、充电桩群等部分构成,实现从设备层到平台层的全栈协同 [4] - 公司的零碳园区与充电站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已在惠州制造中心、华东运营中心等多个园区成功部署并稳定运行 [5] 技术方案与优势 - 零碳园区解决方案以智慧能源平台为核心,协同管控光伏、储能、充电等能源单元,通过“云—边—端”一体化架构实现全链路智能调度 [2] - 方案构建了从碳排放监测、碳资产开发到绿电交易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推动园区能源精细化运营与碳资产增值 [2] - 充电站智慧能源方案具备四大核心优势:自动启动有序控制策略确保总负荷不突破变压器上限;实现多厂家、多型号储能系统EMS的联动管控与统一调度;可无缝接入虚拟电厂平台支持V2G等双向电力交易;配备停车引导屏与状态屏优化用户体验并提升运营效率 [4] - 公司在电能质量、储能微网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电力数据模型,以实现更精准的控制策略 [2] 应用成效 - 以惠州制造中心为例,方案成功将光储充负荷与生产负荷联动,实现了新能源本地最大消纳与需量控制 [5] - 通过谷充峰放策略,方案为应用场景节省了电费支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电网友好的双赢 [5] 行业趋势 - 零碳园区是综合能源系统的基础底座,其稳定运行有赖于内部各单元的协同与平衡 [3] - 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带来的爆发式充电需求,既是零碳园区必须消纳的负荷,也是能源转型中极具爆发潜力的风口应用 [3]
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王思联:绿色生产力引领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07:30
绿色发展理念与环保产业升级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为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1] - 绿色生产力是技术范式革命、要素配置重构、制度创新协同的系统性变革,旨在将生态治理驱动力从外部委托转为内生创造 [1] - 环保产业定位突破传统末端治理范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载体、经济转型支撑和国际竞争战略支点 [2] 环保产业变革的三大维度 - **定位转变**:从污染防治主力军扩展至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直接关联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与全球气候治理 [2] - **逻辑转变**:从基建行业转向专业服务行业,全行业营收超2万亿元但平均利润率仅8%,需通过绿色生产力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3] - **内涵转变**:劳动者能力升级至碳足迹核算等跨界领域,劳动资料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从治理负担转为资源载体 [3] 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条件 - **产业规模**:2024年环保产业年营收连续3年超2.2万亿元,光大环境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年增收超1亿元 [4] - **市场机制**:全国碳市场2021年运行以来成交额超300亿元,市场化定价机制拉动新技术应用 [4] - **政策支持**:16部委联合印发政策构建生态环境科技体系,覆盖财税、金融、人才等多领域支持 [5] 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 - **新技术应用**:光大环境无锡项目将沼气制备为生物天然气,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 [6] - **智能化升级**:垃圾焚烧发电厂部署数字孪生系统,污水处理厂实现无人值守"黑灯工厂" [6] - **装备国产化**:国产环保装备自给率从2018年65%提升至2023年82%,具备千吨级焚烧炉等关键设备生产能力 [7] 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 - **研发投入**:近5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2%,2023年突破800亿元,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5% [7] - **人才规模**:2024年从业人员超340万人,近15年增长3倍,每年吸纳超10万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占比显著 [7] - **人才机制**:环保工程师注册启动,高端人才加速聚集,青年科技人才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11] 全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 **市场共建**:企业需加大绿色低碳研发投入,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提升全球环境治理参与度 [8] - **技术攻关**:突破生活垃圾制氢、生物质资源化等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资源化技术体系 [9] - **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工程化转化环节,破解研发与市场需求错位问题 [9] - **企业治理**:将绿色生产力纳入战略决策,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强化投入产出率导向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