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天然气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变废为宝”:江西猪场粪污的“绿色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3:11
农业循环模式"N2N" - 核心观点: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N2N"模式将猪粪和秸秆转化为电力、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1][3] - 模式运转包含三个步骤:集中收废、转化利用、宝还于田 [3] - 上游联动142家养殖场和年出栏60万头生猪的养殖企业,下游服务种植企业 [3] 经济效益 - 养殖户刘卫良每年可节省5万元人民币的粪污处理费用 [4] - 蜜橘种植户贺成每亩地减少20%至30%肥料支出,增收5%至8% [4] - 种植水稻的刘带根通过秸秆换有机肥实现"买肥几乎没花钱" [4] 环境效益 - 有机肥能帮助土壤保湿、改善土质,提升作物口感和光泽 [4] - 形成"废弃物—能源—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发展路径 [3] - 有效破解当地畜禽粪污和秸秆处理困境 [4] 政策支持 - 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推广清单 [5] - 实践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中"促进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4] 行业影响 - 成为中国绿色循环农业模式样板 [5] - 越来越多的蜜橘种植户倾向使用有机肥 [4] -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4]
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苏州日报· 2025-06-22 07:38
核心观点 - 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入选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园区类名单,是苏州唯一上榜项目 [1] - 公司构建了以污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等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废弃物协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1] - 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了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2][3] 循环经济产业链 - 产业链核心包括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生物天然气利用,各设施有机互联,互为能量和原料提供者 [1] - 有机废弃物处理厂将垃圾转化为生物天然气,毛油提取的油脂可做生物柴油,营养土用于园区绿化,污水经处理后建生态湿地 [1] 环境与经济效益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处理污水99967万吨,削减污染物CODcr 41.76万吨,再生水利用2007万吨 [2] - 累计处理餐厨垃圾82.70万吨、绿化垃圾1.52万吨、垃圾压滤液0.44万吨 [2] - 累计生产毛油2.46万吨、并网生物天然气3846万立方米,碳中和后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吨 [2] - 累计处置湿污泥约166.1万吨,产生干污泥约34.3万吨,碳中和后减排二氧化碳约11.8万吨 [2] - 通过热电联产系统,累计发电59亿千瓦时,售汽约1145万吨,输送天然气达9.96亿立方米 [2] 行业影响力与未来发展 - 2019年助力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项目 [3] - 2023年作为江苏省绿色低碳项目亮相世界气候大会 [3] - 2024年获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报道 [3] - 目前正开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题的绿色升级,投资建设光伏、储能、充电桩、中水回用、燃气压差发电等项目,向"近零碳"基础设施园区目标迈进 [3]
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王思联:绿色生产力引领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07:30
绿色发展理念与环保产业升级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为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1] - 绿色生产力是技术范式革命、要素配置重构、制度创新协同的系统性变革,旨在将生态治理驱动力从外部委托转为内生创造 [1] - 环保产业定位突破传统末端治理范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载体、经济转型支撑和国际竞争战略支点 [2] 环保产业变革的三大维度 - **定位转变**:从污染防治主力军扩展至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直接关联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与全球气候治理 [2] - **逻辑转变**:从基建行业转向专业服务行业,全行业营收超2万亿元但平均利润率仅8%,需通过绿色生产力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3] - **内涵转变**:劳动者能力升级至碳足迹核算等跨界领域,劳动资料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从治理负担转为资源载体 [3] 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条件 - **产业规模**:2024年环保产业年营收连续3年超2.2万亿元,光大环境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年增收超1亿元 [4] - **市场机制**:全国碳市场2021年运行以来成交额超300亿元,市场化定价机制拉动新技术应用 [4] - **政策支持**:16部委联合印发政策构建生态环境科技体系,覆盖财税、金融、人才等多领域支持 [5] 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 - **新技术应用**:光大环境无锡项目将沼气制备为生物天然气,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 [6] - **智能化升级**:垃圾焚烧发电厂部署数字孪生系统,污水处理厂实现无人值守"黑灯工厂" [6] - **装备国产化**:国产环保装备自给率从2018年65%提升至2023年82%,具备千吨级焚烧炉等关键设备生产能力 [7] 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 - **研发投入**:近5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2%,2023年突破800亿元,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5% [7] - **人才规模**:2024年从业人员超340万人,近15年增长3倍,每年吸纳超10万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占比显著 [7] - **人才机制**:环保工程师注册启动,高端人才加速聚集,青年科技人才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11] 全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 **市场共建**:企业需加大绿色低碳研发投入,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提升全球环境治理参与度 [8] - **技术攻关**:突破生活垃圾制氢、生物质资源化等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资源化技术体系 [9] - **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工程化转化环节,破解研发与市场需求错位问题 [9] - **企业治理**:将绿色生产力纳入战略决策,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强化投入产出率导向 [10][11]
现场直击|全球燃气“奥林匹克”峰会首次在中国举行,70多个国家200余家能源企业带来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5-23 15:10
行业盛会概况 -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在北京举办,这是该大会自1931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被誉为燃气行业的"奥林匹克"[3] - 大会以"赋能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70余个国家的200多家能源企业,包括壳牌、道达尔、卡塔尔能源等国际巨头及国内"三桶油"等头部企业[3] - 展会规模创历届之最,展区面积达5万平方米,约300家展商参会,参会代表超2700人,其中海外代表占比超40%[3] 绿色能源技术展示 - 申能集团展示了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气化、绿氢+CCUS制备绿色甲醇的"三步走"规划,其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将实现上海市绿色甲醇产能零突破[3][4] - 日本燃气协会带来电制甲烷(e-methane)技术,该技术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气结合产生,碳排低于天然气且无需改造现有管网,目标是2050年替代日本城市燃气的90%[6] - 日本已在大阪世博园区示范应用e-methane技术,并希望向更多使用燃气的国家推广以助力碳中和[6][7] 企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中国燃气集团展示天然气贸易、智慧能源等全产业链业务,旗下壹品慧推出"厨房场景生态"沉浸式展区,计划将智能家居燃气系统等增值业务拓展至澳洲、东南亚市场[9][11] - 泰国市场因社会稳定、城市集中度高、人口规模大且用户价格承受能力强,成为中国燃气集团重点关注的海外市场[11] -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马石油)作为中国第四大LNG供应商,每年向中国供应约800万吨LNG,其中540万吨供应申能集团,满足上海过半天然气需求[13] 国际合作深化 - 马石油高度重视WGC2025,筹备超一年并派出高层与"三桶油"、申能集团等会面,双方合作始于2009年并签有25年LNG长协[13] - 中马建交50周年为能源合作提供支持,马石油期待未来扩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机会[13]
现场直击| 全球燃气“奥林匹克”峰会首次在中国举行,70多个国家200余家能源企业带来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5-23 14:13
行业盛会概况 -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于5月20-23日在北京举办 这是该会议自1931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被誉为燃气行业"奥林匹克" [1] - 大会主题为"赋能可持续未来" 吸引70余国200多家能源企业参与 包括壳牌 道达尔 卡塔尔能源等国际巨头及国内"三桶油"等下游头部企业 [2] - 同期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 展区面积达5万平方米 约300家展商参展 参会代表超2700人 海外代表占比超40% [2] 绿色能源技术突破 - 申能集团展示生物天然气 生物质气化 绿氢+CCUS制备绿色甲醇的"三步走"规划 其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 将实现上海绿色甲醇产能零突破 [2] - 申能已完成松林养猪场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入网及老港湿垃圾处置场项目生物天然气并网 [3] - 日本燃气协会推出电制甲烷(e-methane)技术 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 可实现环保闭环 碳排低于天然气 且无需改造现有管网 目标2050年替代日本城市燃气90% [7]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中国燃气集团展示天然气贸易 智慧能源等全产业链业务 其科技零售企业壹品慧推出"厨房场景生态"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计划将增值业务拓展至澳洲 东南亚等市场 [9][11] -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马石油)作为中国第四大LNG供应商 每年向中国供应800万吨LNG 其中540万吨供应申能集团 满足上海过半天然气需求 双方合作始于2009年25年长协 [13] - 马石油借中马建交50周年契机 与"三桶油" 申能集团深化合作 强调两国友好关系对商业合作的支持 [13]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规模达4599万千瓦
中国电力报· 2025-04-18 11:11
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99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083亿千瓦时生物质供热约5亿吉焦生物天然气产量约5亿立方米 [1] - 生物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1] - 生物质能具有零碳特征资源丰富来源广泛可呈现固态液态气态等多种终端能源形式 [1] 生物质能应用与重要性 - 生物质能可广泛替代化石能源消费作为绿色二氧化碳重要来源受到绿氢制绿色甲醇燃料产业高度重视 [1] - 生物质能是实现交通运输燃料低碳化的重要途径 [1] - 生物质能具备零碳生态循环属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素之一 [1] 生物质能发展潜力 -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较大可实现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并保障能源安全 [1] - 全球能源格局加速重构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1] 未来发展趋势 - 未来5年生物质产业将呈现技术突破驱动效率提升应用场景多元化政策市场双轮联动特征 [2] - 通过绿色金融与标准体系完善实现更多环境价值 [2] 论坛背景 - 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2] - 论坛主题为绿色征程创新驱动赋能未来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