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锁紧盘

搜索文档
新强联:主轴轴承放量兑现,齿轮箱轴承布局打开成长新空间-20250517
中泰证券· 2025-05-17 1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4][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年4季度以及25年1季度业绩持续改善,下游风电景气度攀升叠加公司产能释放,主轴轴承放量,驱动公司量利齐升;25Q1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正向收益以及减值损失收窄也是业绩提升原因之一 [4] - TRB主轴轴承放量可期,齿轮箱轴承前瞻布局,公司从周期驱动迈向结构成长 [4] - 展望全年,主轴轴承出货高增,TRB占比提升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和盈利提升,叠加产业链上游延伸、规模效应增厚利润;往后看,齿轮箱轴承有望在26年实现规模化出货,进一步支撑业绩增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轴轴承预期放量,齿轮箱轴承布局开启第二增长极 - 公司是回转支承领域专家,核心产品为风电轴承,产业链横纵向延伸,还拥有风电锁紧盘、风电高速联轴器、电力等多项业务 [7] - 风电轴承业务贡献核心营收和利润,2024年风电轴承收入占比70.4%,毛利率有明显降幅;盾构机轴承、海工轴承毛利率相对稳定,均在30%以上 [8] - TRB主轴轴承业务迎来放量期,行业层面,2025年风电行业高景气,大兆瓦机型渗透率提升带动主轴轴承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层面,产线技改带动产能释放,主流客户加快导入节奏,盈利结构持续优化 [10][14][15] - 公司布局齿轮箱轴承业务,目前出货处于小批量状态,随着产线设备调试和客户验证导入加快,有望在25年下半年或26年进入放量窗口,拓宽公司成长空间 [1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回转支承—风电轴承业务,预计25 - 27年偏航变桨轴承收入为25.5/30.1/33.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7.7%/17.8%/17.8%;主轴轴承收入分别为8.0/11.0/13.2亿元,毛利率均为40%;风电轴承板块25 - 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62%/22%/15%,毛利率分别为23.1%/23.7%/24.0% [18][19] - 其他回转支承业务,假设盾构机轴承、海工轴承业务25 - 27年收入增速为20%/15%/10%,其他类轴承业务25 - 27年收入增速为10%,毛利率相对稳定 [19] - 其他板块业务,根据之前收入增速和毛利率水平给予合理假设 [19] - 预计公司25 - 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4/52.0/5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20%/14%,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6/5.9/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1%/30%/20%,对应PE分别为25/19/16倍 [19] 投资建议 - 选择金雷股份、日月股份和广大特材作为可比公司 [22] - 预计公司25 - 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6/5.9/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1%/30%/20%,对应PE分别为25/19/16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3]
新强联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7.46%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国产化替代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19:29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良好,高比例分红体现对投资者回报和未来发展信心,在多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多项技术成果领先,有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拓展空间增强优势 [1][4]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46亿元,同比增长4.32%,净利润0.65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26亿元,同比增长107.46%,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2024年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2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300.45万元,占净利润的50.48% [1] 业务领域 风电轴承 - 产品品类丰富,涵盖风电主轴、偏航、变桨、齿轮箱轴承及关键零部件 [2] - 在大兆瓦三排圆柱滚子发电机主轴轴承等细分产品市场地位居行业前列,推动国产化进程 [2] - 推出独立变桨轴承、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并迭代,受益于风机“提质增效” [3] 盾构机轴承 - 中国盾构机市场大,国产化进程加快,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竞争力强 [3] - 在大规格尺寸轴承产品领域有优势,实现多项重大突破,与头部客户合作紧密 [3] 海工装备轴承 - 向大型化、智能化、深海化发展,公司与头部客户长期合作 [4] - 自主研制的产品技术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市场地位突出 [4] 技术成果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13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项 [5] - 多项技术成果获国家和省级奖项,产品入选标志性高端装备名单 [5] - 自主研制的回转支承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6] - 参与制定国家机械行业标准,承接科研项目,盾构机主轴承技术领先 [6] - 超大盾构机用主轴轴承研制成果获鉴定证书,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 [7] 战略布局 - 完成从大型回转支承向高端精密轴承领域的战略布局 [4] - 引入先进设备,探索前沿工艺,产能规划合理,提升生产灵活性与及时性 [4] - 构建回转支承产业链,形成完整链条,释放规模化生产优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