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啤酒

搜索文档
重庆啤酒遭遇了高端化增长瓶颈
新浪财经· 2025-08-16 12: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39亿元,同比减少0.24%,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减少[1] - 销量微增但营收与净利润"双降",出现"量价背离",指向高端产品销售欠佳[1] - 高档产品收入同比增速仅0.04%,主流产品收入同比下滑0.92%,经济型产品收入增长至1.96亿元但占比不足3%[3] - 西北区收入25.96亿元同比增长1.75%,中区收入35.32亿元同比下滑0.7%,南区收入24.79亿元同比下滑[4] 产品结构 - 产品按价格分为三档:8元及以上为高档,4-8元为主流,4元以下为经济型[3] - 高档产品收入52.65亿元,主流产品31.45亿元,合计占比达97.72%[3] - 推出乌苏大红袍精酿1L装、龙井绿茶茶啤精酿1L装等新产品,跨界无酒精饮料赛道[5] 市场环境与渠道变化 - 高端啤酒消费减弱与"禁酒令"等因素相关,线下餐饮场景减少影响现饮渠道[4] - 即时零售渠道增长显著,美团歪马送酒成交额同比增长160%,精酿啤酒销量增长[5] - 非现饮渠道罐化率提升29%,乌苏、1664、嘉士伯等产品罐化率保持双位数增长[8] 区域战略与投资 - 华南市场2024年收入43.16亿元,毛利率58.42%高于其他区域[5] - 向佛山公司增资6亿元以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8] - 2024年已投资30亿元建设嘉士伯中国佛山三水生产基地,缩短华南供货时间80%[8] 行业竞争格局 - 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重庆啤酒、燕京啤酒五大企业市场份额超90%,行业进入存量竞争[5] - 华南市场为竞争重点,珠江啤酒、百威、华润、青岛等多家企业均在布局[9] 未来策略 - 专注非现饮渠道和品牌组合调整应对市场变化[9] - 设立"即时零售作战单元"以把握即时零售增长趋势[5]
重庆啤酒(600132):终端需求依然承压,税率变化拖累利润表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4 22:46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7] 核心观点 - 2025H1营业收入88.39亿元,同比-0.24%,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4.03% [7] - 25Q2营业收入44.84亿元,同比-1.84%,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12.7% [7] - 下调盈利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2.18、13.09、13.72亿元(前次为13.07、13.99、14.66亿元) [7]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22x、21x、20x [7] - 中长期看啤酒结构升级未结束,高端啤酒单品储备丰富,探索无醇、低醇啤酒和无酒精饮料赛道 [7] - 2021~2024年股利支付率达83%、99.6%、101.39%、104.2%,假设25年分红率延续过去三年平均水平,潜在股息率4.6% [7] 财务表现 - 25Q2销量91.7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吨价4888.17元/吨,同比-1.9% [7] - 25Q2高档/主流/经济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26.62/15.95/1.05亿元,同比-1.09%/-3.59%/+4.79% [7] - 25Q2西北/中/南区营业收入分别为14.18/16.97/12.47亿元,同比+1.89%/-2.92%/-4.52% [7] - 25Q2吨成本2385.15元/吨,同比-3.4%,毛利率51.21%,同比+0.75pct [7] - 25Q2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35%/3.14%/0.09%,同比+0.15/+0.19/-0.06pct [7] - 25Q2所得税率27.26%,同比+7.41pct,归母净利率8.75%,同比-1.09pct [7] 市场数据 - 收盘价55.57元,一年内最高/最低77.00/50.85元 [2] - 市净率16.2,股息率4.32% [2] - 流通A股市值268.94亿元,总股本/流通A股484/484百万股 [2] - 每股净资产3.34元,资产负债率72.30% [2]
重庆啤酒陷于「山城往事」
36氪· 2025-03-18 08:00
核心观点 -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因"山城啤酒"品牌使用权及包销协议陷入长期诉讼拉锯战,一审判决公司需赔偿3.53亿元,但公司坚决上诉并指责判决不公[7][8][13] - 争议焦点在于外资嘉士伯入主后是否系统性打压民族品牌"山城啤酒",该品牌年销量从峰值100万吨降至不足10万吨[19][22] - 嘉士伯中国战略经历多次调整,最终以重庆啤酒为唯一平台整合资源,但面临高端化竞争压力,2024年业绩预降1.15%[24][29][31] 诉讼纠纷 - 重庆嘉威主张重庆啤酒违反2009年签订的20年包销协议,导致量价差损失等,索赔6.32亿元[11] - 公司反诉要求解除2019年补充备忘录,一审被判赔偿3.53亿元并计提2.54亿元预计负债[12][13][14] - 类似诉讼2020年曾发生但原告撤诉,本次争议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后包销范围变动[15] 品牌争议 - "山城啤酒"为重庆本土驰名商标,1999年多方协议约定由重庆嘉威生产、重庆啤酒包销,2013年产销达100万吨[17][19] - 重庆嘉威指控嘉士伯入主后封杀品牌致销量锐减,公司回应称2023年山城销量16万吨且本土品牌占比80%[19][22] - 公司指责嘉威通过包销协议15年获利超20亿元,从代工厂变为"吸血寄生体系"[21] 嘉士伯战略 - 嘉士伯早期在华布局迟缓,2000年后转向中西部战略投资,参股乌苏、黄河等品牌但缺乏控制权[24][26] - 2013年控股重庆啤酒后逐步整合中国业务,2019年形成多品牌矩阵,当年营收突破百亿[29][30] - 2024年预计营收146.45亿元(同比-1.15%),净利润12.45亿元(同比-6.84%),高端市场竞争加剧[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