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士伯啤酒

搜索文档
重庆啤酒20250528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啤酒、饮料行业 - 公司:重庆啤酒、广生堂、飞利信、力宝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环境与政策影响 - 2025 年消费延续 2024 年稳定状态,非现饮渠道活跃,现饮渠道一季度餐饮略有修复但未现明显拐点;美国关税增加或影响国内经济及啤酒消费旺季,国内积极财政政策对冲影响[2][3] 公司业务表现 - 一季度嘉士伯、乐堡、大理风花雪月品牌销量增长,乌苏、重庆及 1,664 略有下降但幅度有限[2][5] - 2025 年推出一升罐装精酿产品,满足市场对醇厚感啤酒需求,重点发展专门店配送高端罐装产品[2][5] - 2025 年 4 月广生堂产品投放市场,一升装乌苏力量投放在江浙沪非现饮渠道,各品牌一升装产品集中在基地市场销售,通过线上渠道触达消费者[2][7] 新饮料产品情况 - 2025 年在云南、重庆、新疆、宁夏等地推出橙味汽水、橙汁味汽水及功能性饮料,销售数据待分析;计划探索多种非啤酒业务应对啤酒销量缓慢下降趋势[2][6] 产品价格带 - 一升装罐装产品终端零售价在核心市场约 15 元,飞利信渠道乌苏密酿等 18 - 20 元;乐堡等品牌拉动 8 - 10 元价格带增长[2][8] 公司策略与规划 - 2025 年采取均衡策略,通过新兴渠道推动、多样化产品组合及深耕大城市计划,实现销量、毛利和利润均衡发展[4][9] - 顺应消费趋势不断推出新产品,增强品牌竞争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利用新兴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13][18] 行业竞争格局 - 啤酒行业集中度高,前五家企业占 93%市场份额,面临超市、电商平台等跨界竞争[4][9] - 行业格局受多元化和碎片化趋势影响,精酿概念不明确,小型啤酒厂通过柔性供应链参与竞争,大型啤酒厂在多方面有优势[4][12][1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去年第三季度未达消费旺季,第四季度行业去库存,今年整体库存趋势健康[10] - 去年开始对已投放大城市分级管理,提升费用投放有效性和效率[11] - 即时零售发展迅速,公司与平台合作拓展三线四线市场,预计未来几年继续增长[14][15] - 2024 年乌苏整体销量下降,2025 年一季度疆内市场低个位数下降,部分绿乌苏销量转向 1986 款,超级大乌苏红乌苏销量持续提升[16] - 自 2024 年下半年高端价格带啤酒销量下滑,8 - 10 元成主流消费区间,今年新产品集中在此区间[17]
啤酒头部企业普降背后|财报的秘密⑥
搜狐财经· 2025-05-03 14:4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啤酒行业格局分化、结构性调整持续演进,行业整体进入低速或负增长阶段,企业通过成本优化、渠道变革和产品及营销创新寻找新增长极 [2] 高端调整、增长分化、龙头承压 - 我国啤酒市场寡头垄断特征明显,2023年华润、青岛、百威亚太、燕京、重庆、珠江啤酒市场销量占比分别为30.1%、21.6%、18.3%、10.7%、8.1%、3.8%,行业CR6销量达92.6% [3] - 我国啤酒产量自2013年达巅峰后下滑,消费市场收缩,影响头部企业业绩 [3] - 2024年行业分化,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营收分别为432.33亿元、386.35亿元、321.38亿元、146.45亿元,同比下降8.89%、0.76%、5.3%、1.15%;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重庆啤酒净利润分别下降14.8%、8.03%、17.05%,原因包括传统即饮渠道动销承压等 [4] - 燕京啤酒与珠江啤酒营收和利润正增长,2024年燕京啤酒营收146.67亿元,同比增长3.20%,净利润13.24亿元,同比大增54.87%;珠江啤酒营收57.31亿元,同比增长6.56%,净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29.95% [5] - 高端化是分化加剧的决定因素,2024年燕京U8销量达69.60万千升,同比增长31.40%,燕京中高档产品营收占比67.01%;珠江啤酒高档产品收入大涨近14%,占比提升至70%;青岛啤酒主品牌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同比下降2.7%,重庆啤酒高档产品销售收入下降2.97% [6] - 啤酒核心消费价格带聚焦8 - 10元,百威亚太将资源从超级高端转移到“核心++”产品,华润啤酒冲击8元细分市场,燕京U8占位8元价格带释放红利 [7][8] 存量阶段,效率决定效益 - 啤酒行业步入存量竞争阶段,企业调整战略,优化运营效率与深耕市场 [8] - 2024年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销售成本分别减少8.93%、2.93%,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营业成本分别减少7.72%、1.92%、0.03%,归因于大麦价格下行等 [9][10] - 青岛啤酒除研发投入外各项费用减少,平衡利润,2024年营收下滑仍实现净利润1.8%微增 [10] - 燕京啤酒推进营销变革,推广产品、布局新业态,销售费用微增0.75%,财务和管理费用分别下降17.42%、3.08% [11][12] - 华润啤酒优化产能,推动数智化转型,毛利率从2016年的33.7%提升至2024年的42.6% [12] 营销策略和渠道布局创新 - 消费主力向年轻群体转移,推动啤酒厂商营销和渠道创新 [13] - 依托情绪营销、场景营销重塑品牌价值,如青岛啤酒借足球赛场推广无醇啤酒,重庆啤酒开发多种消费场景 [14] - 创新渠道模式,重构消费链路,百威亚太开拓非即饮渠道,转型夜场营销场景;2024年华润啤酒线上业务GMV同比增长超30%,宣布与歪马送酒合作;青岛啤酒线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1%,推进新鲜直送业务 [15][16]
毁约变脸,一审被判赔3.5亿元:嘉士伯败北背后,谁在收割民族品牌红利?
商业洞察· 2025-03-29 17:35
核心观点 -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因"山城"啤酒包销协议纠纷一审败诉,被判赔偿3.5亿元 [4] - 嘉士伯否认"雪藏"山城品牌,但数据显示其销量从2013年99.43万千升(占重啤总销量80%)骤降至2023年不足10万千升(占比3%) [28][30] - 嘉威指控嘉士伯通过渠道控制(如限制终端销售)和营销削减边缘化山城啤酒,违反2009年包销协议及五项承诺(如保留品牌、搬迁总部等) [33][36] - 商标归属权争议:嘉士伯称2029年协议到期后收回使用权,嘉威主张1999年合资时已获永久使用权 [39] 合作历史与协议纠纷 - 1999年重庆啤酒集团以"山城"商标使用权出资持股重庆嘉威33%,2009年签订20年包销协议,约定嘉威专产山城啤酒并由重啤包销 [15][17] - 2013年嘉士伯控股重啤后调整战略,山城品牌价值从60亿元缩水至2020年不足1600万元 [19] - 嘉士伯称包销协议"牺牲重啤利益",但2009年重啤公告明确该协议有助于控制市场份额和利润增长 [22] - 历史诉讼显示重啤曾因协议履行问题支付嘉威3000万元和解金并多次败诉 [24] 品牌边缘化证据 - 渠道控制:终端商户反映重啤通过合同限制山城啤酒铺货,消费者难以购买 [33] - 营销削减:山城啤酒连续8年缺席重庆国际啤酒节,本土化活动全部终止 [34] - 品牌替代:2015年起嘉士伯主推"乐堡"(销量14.79万千升)和"重庆"品牌(46.78万千升),山城销量同比下滑60% [28] 嘉士伯未兑现承诺 - 未将中国区总部迁至重庆,亚洲研发中心改设佛山 [36] - 未履行保留山城品牌的承诺,且未稳定管理团队(原承诺五项仅部分执行) [34][36] 商标权争议 - 嘉威主张1999年合资协议赋予其永久使用权,可于2029年后自行产销 [39] - 嘉士伯称商标所有权归重啤,使用权仅限协议期内 [39] 市场与消费者反馈 - 2013年调研显示山城啤酒消费者指数达79(重庆市场) [31] - 网友普遍支持山城回归,质疑嘉士伯渠道压制 [32][33]
重庆啤酒陷于「山城往事」
36氪· 2025-03-18 08:00
以下文章来源于斑马消费 ,作者杨伟 历时一年有余,重庆嘉威与重庆啤酒(600132.SH)之间,因合同纠纷产生的诉讼与反诉,终于迎来了一审判决。 斑马消费 . 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 究竟是单纯的利益之争, 还是一个民族品牌的存亡保卫战? 文 | 杨伟 来源| 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 封面来源 | IC photo 上周五,重庆啤酒一则公告、一份言辞激烈的《声明》,再次将公众拉回到"山城往事"之中。 围绕着"山城啤酒",重庆啤酒与合作方重庆嘉威等,陷入到长久的诉讼拉锯战中。 而在庭审之外,各方基于各自的立场,同时展开了硝烟弥漫的舆论 战。 究竟是单纯的利益之争,还是一个民族品牌的存亡保卫战? 难以一言蔽之。 对于重庆啤酒和它背后的嘉士伯来说,必须尽快厘清山城啤酒的历史遗留问题。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啤酒市场,它还有更残酷的仗要打。 诉讼拉锯战 上周五,重庆啤酒披露相关公告,并表示将坚决提起上诉,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官网发布长篇《声明》,再一次将公众的视线,拉回到"山城往事"之中。 重庆嘉威与重庆啤酒之间,并非单纯的商业合作关系。 天眼查显示,重庆啤酒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啤,持有重庆嘉威33%股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