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啤酒

搜索文档
专家访谈汇总:嘉士伯“抢注”山城商标,民族品牌“被边缘化”?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02 21:38
文旅服务行业 - 建议中线关注中青旅、中国中免、宋城演艺、锦江酒店等文旅服务类企业,特别是布局中高端旅游消费和高景气区(如华东、华南)的公司 [1] - 端午假期文旅、交通、酒店、免税、景区等行业复苏趋势未放缓,可能进入"常态化增长"新周期 [3] 新能源汽车行业 - 新能源车在长途出行场景的接受度显著提高,用户行为发生结构性变化 [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预计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达830万辆次 [3] - 高速充电桩密度、移动充电设施和智能调度系统需求刚性增加 [5] CRO行业 - 国内CRO行业经历繁荣期后进入下行周期,当前底部区间特征明显 [3] - 政策催化+头部集中构成中长期投资逻辑,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投资者可考虑左侧布局优质企业 [3] 生猪养殖行业 - 短期内不宜重仓布局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等生猪养殖标的,盈利端仍面临挑战 [3] - 饲料企业如新希望、大北农业绩弹性可能下降 [3] - 生猪产业链处于价格高位滞涨+成本上升+补栏谨慎阶段,产业链利润再度压缩 [3] 啤酒行业 - 嘉士伯通过重庆啤酒申请"山城啤酒"商标,意图在2029年包销协议到期前完全掌控品牌权属 [5] - 重庆啤酒资源向国际高端品牌倾斜,品牌价值从60亿元跌至不足2000万元 [5] - 一审判决重庆啤酒需向嘉威支付3.5亿元,但2029年后"山城"品牌归属仍未定论 [5] 医药零售与中医药行业 - 《中医药临床疗效数据采集研究型药店建设规范》发布,首次将药店纳入临床研究体系 [6] - 新模式可提高中医药数据样本多样性与真实有效性,对中成药疗效认定和国际化具战略意义 [6] - 同仁堂、云南白药、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等有望通过研究型药店扩展真实世界数据渠道 [6] - 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等大型连锁药店有望率先改造为研究型药店 [7]
嘉士伯新获“山城啤酒”商标注册证 此前称拥有“山城”品牌完整所有权
经济观察网· 2025-05-25 11:34
商标注册进展 - 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近期新获多个"山城啤酒"商标注册证,时间跨度为2025年5月6日至5月19日 [1] - 2024年以来,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已累计提交10余件"山城啤酒"商标申请,涵盖文字、图形等设计 [5] - 新获商标注册证包括普通商标类型,涉及"山城啤酒"、"老山城山城啤酒"、"山城 啤酒"等名称 [4] 品牌所有权争议 - 嘉士伯中国称重庆啤酒拥有"山城"品牌的完整所有权 [1] - 重庆嘉威认为1999年重啤集团以"山城"商标使用权出资成立该公司,赋予其永久使用权 [4] - 重庆嘉威表示为此支付股利累计超过6亿元 [5] 合作模式纠纷 - 嘉士伯中国称包销协议严重牺牲了重庆啤酒的利益,合作模式极不合理 [1] - 重庆嘉威反驳称合作使得重庆啤酒在重庆区域的市场地位牢不可破,具备极大商业价值 [2] - 嘉士伯中国认为重庆嘉威的商标使用权与包销合作关系捆绑,将在2029年1月包销协议到期后终止 [5] 诉讼与舆论 -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之间的诉讼和"口水战"由来已久,源头是代工"山城"啤酒的合作 [1] - 2025年3月14日重庆啤酒在相关诉讼败诉后,嘉士伯中国官网发文指责合作模式 [1] - 重庆嘉威3月20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嘉士伯,在撒谎》进行反驳 [2]
包销纠纷一审判赔超3亿后 重啤子公司多个山城啤酒商标获批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22:34
商标注册与所有权 - 重庆啤酒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成功注册9个"山城啤酒"商标(包括图形和文字),国际分类均为32类-啤酒饮料 [2] - 商标申请日期分别为2024年5月29日和2024年9月30日,注册公告日期为2025年4月14日和2025年4月28日 [2] - 公司回应称商标注册属于对自有商标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保护的常规行为,并强调对"山城"商标拥有完整无可争议的所有权 [2] 历史合作与纠纷背景 - 1997年重庆啤酒(国资控股时期)与重庆嘉威(原金星啤酒厂)成立合资公司,重庆啤酒为大股东,双方维持代工关系 [3] - 1998年重庆啤酒以注入"山城"商标获得合资公司33%股权,重庆嘉威在代工期间可使用该商标 [3] - 2013年重庆啤酒通过国企改制成为嘉士伯旗下控股企业 [3] - 2024年双方纠纷焦点集中在产品市场占有率,重庆嘉威指控嘉士伯扼杀"山城"品牌发展自有品牌,重庆啤酒则称对方企图在2029年包销协议到期后自产自销 [3] 诉讼进展 - 2024年3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重庆啤酒败诉,需在10天内向重庆嘉威支付约3.53亿元 [4] - 重庆啤酒已针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4]
毁约变脸,一审被判赔3.5亿元:嘉士伯败北背后,谁在收割民族品牌红利?
商业洞察· 2025-03-29 17:35
核心观点 -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因"山城"啤酒包销协议纠纷一审败诉,被判赔偿3.5亿元 [4] - 嘉士伯否认"雪藏"山城品牌,但数据显示其销量从2013年99.43万千升(占重啤总销量80%)骤降至2023年不足10万千升(占比3%) [28][30] - 嘉威指控嘉士伯通过渠道控制(如限制终端销售)和营销削减边缘化山城啤酒,违反2009年包销协议及五项承诺(如保留品牌、搬迁总部等) [33][36] - 商标归属权争议:嘉士伯称2029年协议到期后收回使用权,嘉威主张1999年合资时已获永久使用权 [39] 合作历史与协议纠纷 - 1999年重庆啤酒集团以"山城"商标使用权出资持股重庆嘉威33%,2009年签订20年包销协议,约定嘉威专产山城啤酒并由重啤包销 [15][17] - 2013年嘉士伯控股重啤后调整战略,山城品牌价值从60亿元缩水至2020年不足1600万元 [19] - 嘉士伯称包销协议"牺牲重啤利益",但2009年重啤公告明确该协议有助于控制市场份额和利润增长 [22] - 历史诉讼显示重啤曾因协议履行问题支付嘉威3000万元和解金并多次败诉 [24] 品牌边缘化证据 - 渠道控制:终端商户反映重啤通过合同限制山城啤酒铺货,消费者难以购买 [33] - 营销削减:山城啤酒连续8年缺席重庆国际啤酒节,本土化活动全部终止 [34] - 品牌替代:2015年起嘉士伯主推"乐堡"(销量14.79万千升)和"重庆"品牌(46.78万千升),山城销量同比下滑60% [28] 嘉士伯未兑现承诺 - 未将中国区总部迁至重庆,亚洲研发中心改设佛山 [36] - 未履行保留山城品牌的承诺,且未稳定管理团队(原承诺五项仅部分执行) [34][36] 商标权争议 - 嘉威主张1999年合资协议赋予其永久使用权,可于2029年后自行产销 [39] - 嘉士伯称商标所有权归重啤,使用权仅限协议期内 [39] 市场与消费者反馈 - 2013年调研显示山城啤酒消费者指数达79(重庆市场) [31] - 网友普遍支持山城回归,质疑嘉士伯渠道压制 [32][33]
重庆啤酒陷于「山城往事」
36氪· 2025-03-18 08:00
核心观点 -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因"山城啤酒"品牌使用权及包销协议陷入长期诉讼拉锯战,一审判决公司需赔偿3.53亿元,但公司坚决上诉并指责判决不公[7][8][13] - 争议焦点在于外资嘉士伯入主后是否系统性打压民族品牌"山城啤酒",该品牌年销量从峰值100万吨降至不足10万吨[19][22] - 嘉士伯中国战略经历多次调整,最终以重庆啤酒为唯一平台整合资源,但面临高端化竞争压力,2024年业绩预降1.15%[24][29][31] 诉讼纠纷 - 重庆嘉威主张重庆啤酒违反2009年签订的20年包销协议,导致量价差损失等,索赔6.32亿元[11] - 公司反诉要求解除2019年补充备忘录,一审被判赔偿3.53亿元并计提2.54亿元预计负债[12][13][14] - 类似诉讼2020年曾发生但原告撤诉,本次争议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后包销范围变动[15] 品牌争议 - "山城啤酒"为重庆本土驰名商标,1999年多方协议约定由重庆嘉威生产、重庆啤酒包销,2013年产销达100万吨[17][19] - 重庆嘉威指控嘉士伯入主后封杀品牌致销量锐减,公司回应称2023年山城销量16万吨且本土品牌占比80%[19][22] - 公司指责嘉威通过包销协议15年获利超20亿元,从代工厂变为"吸血寄生体系"[21] 嘉士伯战略 - 嘉士伯早期在华布局迟缓,2000年后转向中西部战略投资,参股乌苏、黄河等品牌但缺乏控制权[24][26] - 2013年控股重庆啤酒后逐步整合中国业务,2019年形成多品牌矩阵,当年营收突破百亿[29][30] - 2024年预计营收146.45亿元(同比-1.15%),净利润12.45亿元(同比-6.84%),高端市场竞争加剧[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