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NAND芯片

搜索文档
突发!美光中国区启动裁员
是说芯语· 2025-08-12 12:22
美光中国区业务收缩 - 公司在中国区启动裁员,主要涉及嵌入式团队研发、测试及支持部门,上海、深圳等多地员工受影响 [1] - 此次裁员与2023年网信办对美光产品的网络安全审查结果直接相关,同时反映公司财报中的结构性困境 [1] 中国市场收入锐减 - 中国区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58%(173.57亿美元)锐减至2022年的10.8%(32.32亿美元) [2] - 2023年网信办禁令导致政府、金融、电信等核心客户停止采购,切断主要收入来源 [2] - 2024财年全球营收同比增长61.59%至251.11亿美元,但中国区收入推测不足10亿美元,占比降至5%以下 [2] 业务转型与资源倾斜 - 公司进行豪赌式业务转型,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激增400%,占总营收比例首次超过50% [3] - 2025财年资本支出的30%将用于HBM产线建设,中国区未被纳入新产能规划 [3] - 中国区嵌入式团队的研发、测试职能被大幅削减,配合公司战略调整 [3] 中国区运营成本与亏损 - 2023年网信办禁令后,合规成本激增,仅2023年第四季度网络安全检测支出就超过1.2亿美元 [4] - 中国区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印度、马来西亚等市场高出3-4倍 [4] - 此次裁员预计每年节省约2500万美元人力成本,相当于中国区2023年运营亏损的30% [4] 国产替代与市场竞争 - 公司对中国存储企业的技术封锁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芯片量产,长鑫存储DRAM良率突破95% [6] - 公司在消费级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5%降至2024年的18% [6] - 2024财年NAND业务毛利率仅为19%,较长江存储低12个百分点,成本劣势难以逆转 [6]
国内存储双雄崛起,突破国际垄断格局,长鑫和长存季度营收双双突破10亿美元大关
是说芯语· 2025-06-10 12:29
全球存储市场里程碑 - 中国长鑫存储与长江存储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均突破10亿美元大关,标志着国内存储企业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1] 公司技术发展与产能 - 长鑫存储专注于DRAM领域,合肥生产基地持续提升产能,技术工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 - 长鑫存储合肥新工厂量产18.5nm工艺DRAM芯片,月产能达10万片晶圆[4] - 长江存储深耕NAND Flash领域,自主研发Xtacking架构提升读写速度与存储密度[2][4] 行业需求与市场趋势 - 2024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达16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3] - 预计2025年NAND Flash和DRAM Bit容量需求较2024年分别增长12%和15%[3] - AI服务器DRAM和NAND需求分别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和3倍[3] 产品战略与市场布局 - 国内存储企业抓住AI、大数据、云计算发展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满足高端存储需求[3] - 公司加大对高性能存储芯片的研发与生产[3] 产业影响 - 公司成功带动国内存储产业技术升级与发展[4] - 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地位,降低对进口存储芯片依赖[4]
中美谈判后,美国的歪招
搜狐财经· 2025-05-26 23:56
经贸领域 - 美国商务部宣布启动撤销《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并加强对海外AI芯片的出口管制 声称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都可能违反美国管制 [3]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计划对中国起重机加征100%关税 集装箱 底盘等设备加征20%-100%关税 理由是让造船业回归美国本土 [3] - 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电池组件的活性阳极材料存在高额补贴 拟征收反补贴税 [3] 科技领域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纳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范畴 警告全球企业不要使用美制AI芯片训练中国AI模型 [4] - 美国媒体放风称特朗普政府准备把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管制清单 进一步扩大实体清单范围 [4] - 美国试图通过精准绞杀切断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命脉 将科技交流异化为技术冷战 [4] 行业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导致特斯拉 苹果等企业市值蒸发超1.5万亿美元 [6] - 美国家庭年均生活成本增加2300美元 第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3% [6] - 科技封锁导致英伟达 AMD等企业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AI芯片市场 [7] 技术发展 - 中国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 长江存储的3D NAND芯片 中芯国际的14纳米制程技术正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 [7] - 韩国要求豁免对华芯片出口 荷兰ASML公司坚持向中国供应光刻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