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芯片
搜索文档
存储芯片还在涨价!铠侠砸出个“黄金坑”?
上海证券报· 2025-11-16 09:45
11月14日,A股存储芯片板块大跌,佰维存储、江波龙、普冉股份等多只个股跌幅超过10%;跌幅超过 7%的个股也多达13只。 | 序号 | 1 代码 | 名称 | ● | 最新 | 涨幅% T | | --- | --- | --- | --- | --- | --- | | 1 | 300302 | 同有科技 | 1 | 22.20 | -12.08 | | 2 | 688525 | 佰维存储 | 1 | 127.08 | -10.96 | | 3 | 301308 | 江波龙 | 4 | 291.07 | -10.77 | | 4 | 688766 | 農苗股份 | 4+ | 150.00 | -10.19 | | 5 | 002119 | 周輝电子 | 1 | 17.81 | -9.96 | | 6 | 300903 | 科翔股份 | 4 | 19.21 | -9.94 | | 7 | 688123 | 聚辰股份 | ++ | 142.72 | -9.90 | | 8 | 002654 | 万润科技 | 4+ | 15.51 | -9.67 | | ਰੇ | 603986 | 兆易创新 | 4 | 205 ...
“一天一个价!”比黄金还猛!消费者:一个月,价格涨了一两千元
中国经济网· 2025-11-14 12:40
存储价格暴涨 - 固态硬盘价格在短短两个月内普遍翻倍,内存条价格同样疯涨,例如16G三星DDR4内存条从9月的200元涨至11月的400元,而去年同款价格仅为100多元 [1] - 服务器厂商表示DDR4或DDR5显存价格基本翻倍,硬盘价格也大幅上涨,导致上游厂商选择停产并停止对外报价 [1] - 第三季度DRAM芯片价格同比上涨171.8%,10月三星电子率先暂停DDR5 DRAM合约报价,SK海力士、美光等原厂随即跟进,11月NAND主要厂商闪迪将合同价上调50% [1] AI需求驱动因素 - 存储涨价潮主要由云服务供应商的大批量采购推动,AI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巨头成为主要买家,这类用户将存储视为战略必需品且对价格不敏感 [5] - 大模型的参数存储和数据集存储直接引发存储芯片价格波动,下一代HBM等存储器的产线准备导致现有存储器产能不足 [6] - AI服务器对存储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单台AI服务器的DRAM用量约为传统服务器的8倍,NAND用量约为传统服务器的3倍 [6] - 生产同等容量HBM所需的晶圆消耗量是标准DRAM的3倍以上,导致相同产能下可交付的HBM存储芯片更少 [6] - 大模型参数规模从7-8B向30B或更大规模发展,模型参数规模越大意味着存储需求越大,因为要实现本地部署及微调 [7] - 企业更倾向于AI应用本地部署,间接带动AI服务器需求上涨,数据存储约占大模型训练整体工程量的20-30% [7] - 科技公司大力投入AI数据中心建设,例如阿里计划未来3年在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上投资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超过其过去10年在该领域的总投入 [7] 供应链紧张状况 - AI基建需求已远超内存厂商产能,明年甚至2027年的订单已被提前锁定,引发贸易商惜售观望,进一步放大紧缺情绪 [10] - 存储模组厂商威刚科技表示DRAM内存、NAND闪存、SSD固态硬盘、HDD机械硬盘四大类存储产品同时缺货涨价,这种情况在其30多年职业生涯中前所未见,公司自10月起启动限售策略 [10] - HBM产能占全球DRAM总产能的比例预计将从2025年底的20%升至2026年底的25% [6] 对终端厂商的影响 - 手机厂商新款手机出现涨价,例如小米K90系列12GB+512GB版本比12GB+256GB贵了600元,上一代价差为400元,vivo X300系列出现100至300元涨幅,OPPO Find X9系列涨了200至300元不等 [3][11] - 小米集团总裁表示存储成本上涨远高于预期且会持续加剧,小米智能手机毛利率从2023年的14.6%减少至2024年的12.6%,主要由于核心零部件价格上升所致 [10][11] - PC端产品价格同样上涨,有消费者反映一款台式PC在双11期间价格已上涨一两千元 [12] - 行业人士指出屏幕和存储的涨价影响新品首发期价格及全生命周期销售和备货节奏,硬件厂商财报将接受挑战 [12] 行业应对策略 - 手机厂商通过将模型做小来应对存储压力,vivo重点聚焦3B模型并进行多模态实现和聚合,甚至探索部署1B模型,以减少内存占用 [14] - 手机厂商和半导体厂商开发更大、更快的存储芯片及专用内存功能区,例如谷歌Pixel 10系列AI手机标准版的12GB运行内存中,有3.5GB专供AI功能使用 [15] - 在GPU相对不足的背景下,通过提升推理效率、改善算法来破解存储容量压力 [15]
【明日主题前瞻】年产1000万台!特斯拉准备扩建Optimus人形机器人产能
新浪财经· 2025-11-12 20:10
人形机器人 - 特斯拉计划在得州超级工厂新建专用设施以实现人形机器人Optimus年产能1000万台的目标,量产时间表定于2027年启动[1] - 特斯拉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试点生产线预计年产能为100万台[1] - 万向钱潮已将机器人业务列为第三大战略板块,其万向节、关节轴承、滚珠丝杠等核心部件已送样人形机器人客户[2] - 斯菱股份的机器人零部件产品包含谐波减速器、执行器模组及机器人减速器专用轴承等,目前已达到可小批量生产阶段[2] 磷酸铁锂 - 10月下旬动力型磷酸铁锂主流报价在3.7万元至3.8万元/吨附近,10月第5周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为3.75万元/吨,储能型为3.6万元/吨[2] - 磷酸铁锂头部前十家企业几乎全部满产,10月统计产量达39.97万吨,环比增长11.5%,产能利用率为75.9%,环比增长2.5个百分点[2]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165GWh,同比增长65%,前三季度合计出货量为430GWh,预计全年总出货量将达580GWh,增速超过75%[3] - 丰元股份在云南玉溪基地投资建设共计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线[3] - 安达科技主营业务是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的生产和销售,已成为比亚迪、中创新航、宁德时代等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主要供应商[3] 存储芯片 - 512Gb TLC NAND晶圆现货价格本周上涨17.1%,达到每片6.455美元[4] - 近期多家存储原厂暂停DDR5报价,DDR5现货价格在一周内飙升25%[4] - 中科飞测的明场和暗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出货及订单数量快速增长,已覆盖多家国内头部逻辑及存储客户[5] - 京仪装备产品已适配国内最先进的192层3D NAND存储芯片制造产线,并广泛用于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产线[5] 固态电池 - 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小规模装车,2030年进入量产,2030年全球和中国全固态电池设备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320.59亿元和251.36亿元[6] - 永杰新材的液冷板材料可适配固态电池等场景,已稳定量产并进入国内主要制造商三花智控、科创新源等供应体系[7] - 恩捷股份下属公司的高纯硫化锂产品中试线已搭建完成,固态电解质10吨级产线已经投产并具备出货能力[7] - 五矿新能的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供应,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进入核心客户Ah级全电池评估[7] 脑机接口 - 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为26.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9.4亿美元,到2034年有望增长至124亿美元[8] - 翔宇医疗的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已在研发中,将通过脑控技术实现对下肢肌力较弱患者的康复训练[8] - 创新医疗子公司博灵脑机的医用版产品已完成100多例患者的多中心临床测试[9] - 诚益通已确立"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轨并行的战略布局,正积极推进脑机接口与康复设备结合的商业化落地[9] 乳制品消费 - 奶皮子糖葫芦走红后,内蒙古某奶皮子生产厂家出现供不应求情况,客户订单达上万张,工厂"三班倒"日产能约上万张[10] - 阳光乳业已推出老南昌奶皮子酸奶等产品[11] - 桂发祥主打产品为"桂发祥十八街"系列麻花,其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1] 化工新材料 - 中国人民银行指出金融赋能有助于推动化工新材料行业向高性能、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重点领域包括高端聚烯烃、合成橡胶、功能性膜材料等[12] - 兄弟科技生产的对苯二酚已正式进入PEEK领域,并基本完成国内主流PEEK厂家送样工作,部分客户已通过验证[13] - 亚威股份持股10.54%的威迈芯材生产半导体ArF/KrF光刻胶用PAG光酸、Resin树脂等各类主力产品[13]
飘在AI风口上的存储芯片
北京商报· 2025-11-11 22:09
公司股价表现 - 江波龙股价在11月11日收于301.72元,单日涨幅6.21%,成交额超84亿元 [1] - 过去60天内,江波龙股价涨幅达234.95% [1] - 在2025年9月11日至10月30日的30个交易日内,江波龙累计涨幅高达207.37%,远超同期存储芯片概念指数23.77%和创业板综指6.37%的涨幅 [1] - 江波龙静态市盈率达229.31倍,显著高于所属行业57.01倍的滚动市盈率水平 [1] - A股存储板块过去60天内有9只个股涨幅超100%,其中香农芯创涨幅396.57%,江波龙位列第二,西安奕材涨幅217.4% [1] 行业驱动因素 - AI技术推动存储需求爆发式增长,单台AI服务器的DRAM用量是传统服务器的8倍,NAND用量达3倍 [2] - 消费电子升级、数据中心扩容、5G、物联网、汽车电子的持续渗透推动传统存储需求复苏 [2] - 国际存储巨头削减资本开支,淘汰DDR4等低端产品线,转向HBM、DDR5等高端领域,导致中低端存储供给缺口扩大 [2] - 2025年三季度DRAM芯片价格同比上涨171.8% [3] 公司财务业绩 - 江波龙2025年三季度单季营收65.39亿元,同比增长54.6%;归母净利润6.98亿元,同比暴涨1994.42%;扣非净利润4.47亿元,同比暴涨1162.09% [6] - 江波龙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67.34亿元,同比增长26.1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22亿元,同比大涨183.43% [6] - 澜起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0.58亿元,同比增长57.83%;归母净利润16.32亿元,同比增长66.89%;扣非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增长67.93% [7] - 兆易创新2025年三季度单季营收26.81亿元,同比增长31.4%;扣非归母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63.71% [8] 公司技术布局 - 江波龙自研主控芯片累计部署量突破1亿颗,UFS4.1产品获国际原厂认可并进入客户导入验证阶段 [10] - 兆易创新在利基型DRAM领域通过技术优化提升毛利率,8Gb DDR4新品填补国际大厂退出后的供给缺口 [11] - 兆易创新NOR Flash业务受益于AI带动大容量产品需求,定制化存储方案已用于端侧AI推理产品 [11] - 兆易创新车规级MCU A7系列完成研发并取得项目定点,车规NOR Flash保持高速增长 [11] - 澜起科技核心业务为内存接口芯片,是CPU存取内存数据的核心器件,需通过CPU和内存厂商的严格认证 [12] - 澜起科技曾获美光科技"杰出供应商表现奖"及SK海力士"最佳供应商奖",并与三星合作推出CXL™内存等产品 [12] 市场动态与资金流向 - 11月11日存储芯片板块收于2019.60点,单日下跌1.62%,资金净流出61.63亿元 [13] - 万得存储器指数收跌1.44%,最高冲至3778.02点后回落至3641.50点 [13] - 板块内约80只概念股中仅14只收涨,资金态度从集体追捧转向分化 [14]
存储芯片价格暴涨700%,稀土金属成为AI变局的上帝之手?
钛媒体APP· 2025-11-11 17:40
文章核心观点 - AI产业繁荣引发存储芯片需求指数级增长,导致价格暴涨和供应链紧张,同时凸显稀土金属作为关键战略资源的重要性 [1][2][4] - 存储芯片供需失衡是结构性缺货,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上半年甚至2027年,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 [3][12] - 稀土金属在新型存储技术和传统芯片制造中不可或缺,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出口管制政策影响全球半导体产能 [5][6][7] - 存储芯片涨价和技术进步重塑稀土市场需求,多个稀土元素价格大幅上涨,稀土永磁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9][10][11] 存储芯片价格风暴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DRAM芯片价格同比暴涨171.8%,NAND Flash价格涨幅达98.5%,部分产品现货价格一个月内翻倍 [2] - 生成式AI浪潮对存储需求剧增,单台AI服务器的DRAM使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NAND需求是3倍,训练一个大型语言模型需3-5TB存储空间 [2] - 供给端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巨头自2023年三季度起调整产能,大幅削减传统DRAM产能,转向HBM和DDR5生产,2024年全球HBM产能同比激增200%但仍无法满足需求 [2][3] - 从2024年4月起多家海外存储芯片厂商停产DDR4、LPDDR4X等旧制程产品,加剧供应紧张,云服务厂商恐慌性备货进一步放大实际需求 [3] - 存储芯片短缺已严重影响终端市场,AI服务器交付周期从3-4周延长至12-16周,拖慢AI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3] 稀土金属的战略地位 - 2025年8月中国商务部将用于14nm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稀土物项纳入出口管制,直接影响海外先进制程与存储芯片产能 [5] - 稀土元素在新型量子存储技术中发挥关键作用,如利用镧和镨的特定电子跃迁特性,在毫米级晶体立方体中实现数个太字节的数据存储容量 [6] - 在传统存储芯片制造中,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大量使用铈基抛光液,随着存储芯片堆叠层数向500层迈进,其需求量相应增长 [6] - 先进制程芯片中使用微量镧、钇等稀土元素进行栅极介电层掺杂以调节晶体管电学特性,全球芯片年产量规模构成稳定稀土需求来源 [7] -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6%,产量曾占全球80%以上,并承担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在高端芯片所需高纯度稀土材料领域技术优势明显 [7] 稀土市场需求与价格 - 主要稀土产品价格普涨,镨钕氧化物价格从2024年初约40万元/吨涨至2025年11月约65万元/吨,涨幅超过60% [9] - 重稀土元素镝铽氧化物价格从2024年初约200万元/吨涨至2025年11月约320万元/吨,涨幅同样超过60% [10] - 镨钕是钕铁硼永磁体的关键原材料,高性能钕铁硼在稀土永磁材料中占比超过60%,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 [9]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突破2500万辆,按单车稀土永磁用量2-3kg计算,将产生超过5万吨钕铁硼需求 [9] 稀土永磁行业发展 - 2025年全球稀土永磁市场规模预计达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3%,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100亿元,占全球34% [10] - 增长主要由三大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需求超5万吨,风电领域新增装机140GW对应需求超3万吨,工业电机领域需求超2万吨,三者合计占稀土永磁总需求70%以上 [10] - 领先企业中科三环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87.6亿元同比增长28.3%,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45.6%,其2026年新能源汽车磁钢订单金额已超10亿元 [11] - 金力永磁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92.3亿元同比增长32.1%,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58.2%,其2026年风电磁钢订单金额超8亿元 [11] - 技术突破如中科三环的"低镝化"与"无镝化"技术、金力永磁的"晶界扩散"技术、正海磁材的"高丰度稀土"配方等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并促进资源均衡利用 [11]
长鑫存储:一个人的“芯途”,一座城的“心途”
钛媒体APP· 2025-11-02 11:09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长鑫存储已完成IPO辅导,计划以超过1400亿元估值在A股上市,募资额达300亿元,有望成为A股“存储芯片第一股” [1] - 公司是中国大陆唯一能量产DRAM芯片的企业,其稀缺性在易被“卡脖子”的环境中放大,支撑了其高估值 [11] - 截至2024年,长鑫存储在全球DRAM市场中的产能占比达到13%,出货量和销售额分别占全球市场的6%和3.7% [11] 技术突破与研发进程 - 公司用九年时间实现了中国DRAM存储芯片从0到1的突破,打破了国外三巨头的市场技术垄断 [1] - 通过两腿走路策略解决技术难题:与德国奇梦达、美国Rambus合作掌握DRAM芯片46nm工艺;投入25亿美元研发资金将制造工艺从46nm提升到19nm [7] - 从80nm落后制程跃升至19nm先进制程,单位面积下晶体管数量增长17.8倍,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提升近20倍 [7] - 专业机构测试表明,其19nm DRAM产品性能与三星等巨头15nm以下产品相当,为公司节省了至少十年研发时间 [8][9] 产能扩张与市场影响 - 公司上市后计划通过提高产能来带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整体发展 [1] - 预测到2025年底,长鑫产能将达30万片/月,有望将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15% [11] - 公司的崛起使DRAM市场格局从三巨头变为“三星、海力士、美光、长鑫”四巨头 [11] - 其客户包括小米、OPPO、传音、vivo等消费电子头部企业,并在服务器、物联网等新领域高速增长 [10] 政企合作与产业带动 - 长鑫存储一期建设投入180亿元,合肥市政府出资3/4,兆易创新出资1/4 [5] - 合作预期为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形成产值超2000亿元,集聚上下游龙头企业超200家,吸引各类人才超20万人 [5] - 截至2023年底,合肥市已集聚集成电路企业458家,从业人员达3.2万人,2023年全年实现产业链营收448亿元 [15] - 公司与合肥市政府的合作被视为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地方政府远见卓识的结合,共同改写了产业格局 [16]
内存“超级周期”已至!AI需求爆表,SK海力士Q3利润创新高、明年全系列芯片订单已满
智通财经· 2025-10-29 10:25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创纪录地达到11.4万亿韩元(约80亿美元),同比增长62%,略高于分析师预期 [1] - 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24.5万亿韩元,公司股价在业绩公布后涨幅高达5% [1] - 2025年迄今公司股价已上涨约三倍,反映出市场对其前景的强烈看好 [1] - 公司计划在明年投入更多资金以提高产能,并将在本季度开始供应下一代HBM4组件,2026年全面开展销售 [1] - 公司宣布DRAM位需求明年可能增长超过20%,预计2026年NAND位需求将增长17%-19% [5] 行业需求与市场动态 - 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强劲,可能持续到明年,受OpenAI等大型项目及各国发展自主AI技术推动 [2] - 内存市场已进入超级周期,出现结构性变化,HBM芯片自2023年起售罄,预计到2027年供应仍将紧张 [4] - 传统存储设备的供应也受到限制,其与高端芯片同为AI数据中心不可或缺的部分 [5] - 第四季度传统存储芯片价格提高了多达30%,相关生产商股价自年初以来上涨两倍以上,影响已波及智能手机等行业 [6] - 全球半导体市场可能连续三年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这是该行业三十年来未有的持续增长态势 [5] 战略合作与行业前景 - 公司作为英伟达HBM芯片供应商,其与英伟达的合作是AI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 [1] - 公司与三星电子已初步达成协议,为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提供产品,该项目所需存储容量将超过目前全球HBM总容量的两倍 [5] - 行业领军企业如OpenAI至Meta正在引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AI投资浪潮 [1] -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的新应用预计将推动新高通等新AI芯片厂商发展,并进一步推高高阶内存芯片需求 [4] - 公司业绩为深入了解迅速扩张的AI基础设施领域提供窗口,并为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财报提供预览 [1]
三星HBM市占骤降,奋起直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9 10:14
公司近期积极进展 - 公司近期迎来多项利好消息,包括董事长李在镕的法律纠纷得到解决 [2] - 公司于今年7月获得一项价值165亿美元的合同,将在其德克萨斯州新工厂为特斯拉生产芯片 [2] - 公司与OpenA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ChatGPT开发商价值5000亿美元的Stargate项目提供DRAM芯片 [2] - 公司股价今年迄今已上涨87%,部分原因是由于OpenAI协议及投资者押注其将从半导体市场上升周期中获益 [2] - 得益于新款可折叠Z系列的成功,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表现强劲,预计新款Galaxy Z Fold7将增强业务组合 [8] 在高带宽内存领域的竞争态势 - 在生成式AI时代至关重要的高带宽内存领域,公司落后于国内竞争对手SK海力士 [3] - TrendForce估计,SK海力士将占据2024年全球HBM市场52.3%的份额,而公司的份额预计将从去年的41%下降至28.7% [3] - SK海力士已在全球率先完成下一代HBM4芯片的开发,并准备向主要客户英伟达供应 [7] - SK海力士同样与OpenAI签署了用于Stargate项目的临时内存芯片供应协议 [7] 公司在HBM领域的追赶努力与进展 - 公司为应对HBM领域的落后,在全公司范围内采取行动,包括组建新工程团队、针对性投资晶圆到封装集成、加速产品认证路线图 [5] - 公司最新版本的HBM3e在拖延一年半后,通过了领先GPU制造商英伟达的关键认证测试,并已开始向英伟达少量供应 [5] - 公司希望将HBM3e供应的势头延续到下一代产品HBM4,以重拾市场领先地位 [5] - 公司董事长将HBM进展归功于鼓励高管加快进程以及加强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私人关系 [8] 未来展望与挑战 - 未来12个月对公司至关重要,若能实现可靠的HBM3e供应并使HBM4与英伟达GPU路线图对齐,将能重获市场竞争力 [6] - 分析师预计公司将于明年利用其1C纳米生产技术进入HBM4市场,但由于初始成本高且良率低,预计2026年HBM的盈利能力将相对较低,到2027年差距有望迅速缩小 [6] - 公司在HBM领域的长期竞争力取决于其能否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以维持与英伟达等关键客户的密切合作 [8]
花旗:同行业绩报喜兆,这三只美股芯片股迎来利好信号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08:21
行业整体趋势 - 财报季全面展开,部分半导体公司的初步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1] - 汽车半导体业务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高于预期的增长,扭转了年初因关税因素导致的业务放缓局面 [1] - DRAM芯片现货价格在过去两周内大幅上涨近50%,出现“自由女神像式上涨” [1] 恩智浦半导体 - 专注于汽车领域的公司,其业务前景被花旗视为积极迹象 [1] - 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和安费诺在汽车业务方面的强劲表现对恩智浦构成利好 [1] 美光科技 - DRAM价格大幅上涨促使花旗分析师在两周内第二次上调对美光的预期 [1] AMD - 英特尔在最近一个季度个人电脑和CPU服务器业务表现强劲,预计AMD在其个人电脑和服务器CPU业务(占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的60%)中将有类似表现 [1]
存储价格狂飙,手机被逼全面涨价?
观察者网· 2025-10-24 14:54
红米K90系列发布与定价策略 - 红米发布年度旗舰K90系列,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和AI独显芯片D2,全系起售价2599元,比上一代产品涨价100元-500元不等 [1] - 新品不同存储版本价差拉大,以K90标准版为例,12GB+512GB比12GB+256GB贵600元,上一代价差为400元;16GB+1TB比16GB+512GB贵500元,上一代价差为400元,引发部分用户不满 [1] - 针对定价争议,公司决定将K90标准版12GB+512GB版本在首销月内降价300元,价格调整为2899元 [1] 存储芯片价格大幅上涨 - 今年第三季度,某些广泛应用于服务器、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DRAM芯片价格同比上涨171.8% [3] - 市场消息指出,三星已通知大客户,其第四季度LPDDR4X、LPDDR5/5X等DRAM产品价格将上涨15%至30%以上,NAND类的eMMC/UFS产品价格预计涨幅在5%至10%左右 [4] - 随着DDR4相关产品逐步停产,其2026年产能预计仅为2025年的20% [4] - 行业预测明年新旗舰手机搭载的LPDDR5X内存价格将有20%-30%的同比涨幅 [12] 存储芯片涨价的原因 - 全球科技巨头加码AI基础设施,存储制造商将产能转向高带宽内存(HBM)等先进产品,导致普通存储芯片供应趋紧,并引发客户恐慌性采购,推高价格 [5] - 中国公司在DRAM和闪存领域取得突破,促使控制全球DRAM市场约70%份额的三星和SK海力士加速向HBM和DDR5等高端芯片转型,减少DDR4产能 [5] - 设备制造商疯狂囤积存储芯片,甚至有客户采取双倍/三倍下单策略,导致内存价格在2025年暴涨,DDR4价格暴涨超两倍 [5] 成本压力传导至手机终端 - 存储芯片等上游成本压力已传导至手机终端,近期发布的旗舰和中端产品均出现涨价:vivo X300系列定价有100元至300元的涨幅;OPPO Find X9系列有200元至300元的涨幅;真我GT8系列涨价300元至500元;iQOO 15系列起售价从3999元升至4199元,涨幅约5%,顶配版本涨价300元,涨幅约6% [6] - 存储涨价影响产品全生命周期价格,导致大促期间价格下探力度显著减小,影响产品生命周期销售节奏和备货计划 [8] - 除存储外,主处理器和屏幕也是成本重心,采用台积电第三代3nm制程的旗舰处理器已有16%至24%的报价涨幅 [8] 手机厂商的应对策略 - 公司通过产品线布局应对成本上涨,将真正亮点集中在高端版本以吸引高端用户,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价格更高的Pro及Pro Max版本 [9] - 为控制成本,高端机型在影像配置上有所缩减 [9] - 中低端手机对成本敏感度更高,面临主芯片、存储、影像研发投入加大等多重因素推高成本的挑战 [10] - 行业进入“高投入、高定价、高体验”的新阶段,厂商通过打造更好的产品来应对行业性的涨价问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