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RAM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AI进化速递丨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
第一财经· 2025-10-01 20:41
②自贡发布全球首批智能仿真恐龙机器人; ③韩国三星电子:将与OpenAI合作以迎合DRAM芯片需求激增; 自贡发布全球首批智能仿真恐龙机器人;韩国三星电子:将与OpenAI合作以迎合DRAM芯片需求激 增;亚马逊公司:NBA与AWS合作推出AI驱动的统计数据平台。 ①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 ④亚马逊公司:NBA与AWS合作推出AI驱动的统计数据平台。 ...
长江存储开发TSV封装技术,台积电2nm制程涨价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30 10:15
市场回顾 - 海外AI芯片指数本周上涨0.54% Marvell涨幅超过10% 博通下跌3.0% [1][2] - 国内AI芯片指数本周上涨5.2% 澜起科技涨幅超过10% 瑞芯微与寒武纪小幅下跌 [1][2] - 英伟达映射指数本周下跌3.2% 沃尔核材涨幅超20% 太辰光下跌近10% [1][2] - 服务器ODM指数本周上涨0.7% Wistron上涨4.9% Quanta下跌7.5% [2] - 存储芯片指数本周上涨6.1% 聚辰股份涨幅超50% 德明利上涨22.2% 佰维存储与江波龙涨幅超10% [2] - 功率半导体指数本周上涨7.0% 各成分股均上涨 A股苹果指数上涨1.5% 港股苹果指数下跌0.6% [2] 行业数据 - HBM市场预计2024至2026年间实现近三倍增长 HBM3E为主导产品 HBM4将于2026年进入市场 [3] - 全球VR头显市场持续下滑 AR智能眼镜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大增50% 光波导技术产品份额持续提升 [3] - 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预计稳步上涨 市场收入增长快于出货量 [3] 重大事件 - 长江存储计划开发HBM关键技术TSV先进封装 考虑将武汉工厂部分用于生产DRAM芯片 [4] - 台积电计划将2纳米制程价格调涨50% 三星电子以三分之二价格提供2纳米代工服务 [4] - OpenAI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 共同打造与AI模型深度协作的消费级设备 [4]
韩国两大芯片巨头,市值暴增逾千亿美元
36氪· 2025-09-26 19:19
随着AI热潮蔓延至科技界原本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角落,本月韩国两大芯片制造商的市值暴 增逾千亿美元,这一迅猛的涨势有望持续下去。 随着人工智能(AI)热潮蔓延至科技界原本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角落,本月,韩国两大芯片制造商的市 值暴增逾千亿美元,而且这一迅猛的涨势有望持续下去。 本月以来,SK海力士凭借其在高带宽内存(HBM)芯片——这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领域的主导 地位而股价飙升。投资者对SK海力士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将迎头赶上的押注也在上升。 与此同时,来自英伟达以外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制造商的需求也在增长,由此带来的连锁效应正扩散至那 些此前被视为前景黯淡的传统技术芯片。 分析师们本季度已将这两家韩国芯片巨头的目标股价上调了约30%,摩根士丹利预测,鉴于明年可能存 储领域出现供需失衡,内存芯片行业将迎来 "超级周期"。这些股票目前仍被视为相对便宜,来自海外 基金的投资料将增加。 在错过早期人工智能热潮之后,三星电子的股价有望创下2001年以来最佳的单月表现,因投资者预计其 与英伟达的HBM业务往来有望增加。 "我们预计外资将继续流入韩国芯片股,"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的投资 ...
存储芯片市场,迎来超级周期?
半导体芯闻· 2025-09-26 18:43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来自半导体芯闻综合 。 随着人工智能(AI)热潮渗透至科技界此前相对冷门的领域,本月韩国两大芯片制造商市值暴涨超 千亿美元,且这一强劲涨势有望延续。 本月以来,SK海力士凭借在高带宽内存(HBM)芯片——AI应用的核心组件——领域的主导地 位,股价大幅飙升。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其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将加速追赶的预期也在 升温。此外,除英伟达外,其他AI处理器制造商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一连锁反应正辐射至此前被认 为前景黯淡的传统技术芯片领域。 分析师本季度已将这两家韩国芯片巨头的目标股价上调约30%。摩根士丹利预测,鉴于明年存储领 域可能出现供需失衡,内存芯片行业将迎来"超级周期"。目前这些股票仍被视为估值相对低廉,海 外基金的投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我们预计外资将持续流入韩国芯片股,"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投资组合经理Gary Tan指出,"支撑这些公司乐观情绪的核心动力,仍是美国大规模 的AI基础设施建设,各大科技公司公布的巨额资本支出计划为其提供了坚实支撑。" 全球领先的AI处理器制造商英伟达持续大量采购最先进的 ...
韩国两大芯片巨头本月市值暴增逾千亿美元
财联社· 2025-09-26 14:29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创板日报 ,作者卞纯 科创板日报 . 专注科创板和科技创新,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界面财联社出品。 随着人工智能(AI)热潮蔓延至科技界原本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角落, 本月,韩国两大芯片制造商的市值暴增逾千亿美元,而且这一迅猛的涨势 有望持续下去 。 本月以来,SK海力士凭借其在高带宽内存(HBM)芯片——这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而股价飙升。投资者对SK海力士 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将迎头赶上的押注也在上升。 与此同时,来自英伟达以外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制造商的需求也在增长,由此带来的连锁效应正扩散至那些此前被视为前景黯淡的传统技术芯 片。 分析师们本季度已将这两家韩国芯片巨头的目标股价上调了约30%, 摩根士丹利预测,鉴于明年可能存储领域出现供需失衡,内存芯片行 业将迎来 "超级周期" 。 这些股票目前仍被视为相对便宜,来自海外基金的投资料将增加。 "我们预计外资将继续流入韩国芯片股,"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的投资组合经理Gary Tan表示。"围绕这些公司的乐观情 绪的最终推动力,仍然是美国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各大科技公司公布的重大资 ...
AI热潮从HBM蔓延至传统存储,韩国芯片股迎来“超级周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1:36
智通财经APP获悉,本月,韩国两大芯片制造商的股价大幅上涨,市值增加了逾 1000 亿美元。这种涨 势预计还将持续下去,因为人工智能热潮正在向科技领域中较为平淡的领域蔓延。分析师们本季度将韩 元汇率的目标值上调了约 30%。摩根士丹利预测,由于供需失衡的情况将在明年出现,内存市场将进 入"超级周期"。尽管如此,这些股票仍被认为价格相对较低,而且海外资金的投资活动预计也会增加。 由于 SK 海力士凭借其在HBM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些芯片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实现大 幅增长,而其更大的竞争对手三星电子也加大了追赶力度。与此同时,除了英伟达(NVDA.US)之外, 越来越多的 AI 处理器制造商的需求也在增加,这带来的连锁效应正蔓延到此前被认为已无市场的旧技 术芯片领域。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投资组合经理Gary Tan表示:"我们预计外国资金将继续流入韩国芯片类股 票。这些股票之所以备受看好,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大规模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而这一进程 得到了各大科技公司发布的巨额资本支出公告的支撑。" 领先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制造商英伟达继续大量采购最先进的 H ...
飙涨40%后,美光需要超预期指引来证明其估值合理性
华尔街见闻· 2025-09-23 20:57
华尔街预期,美光将对高带宽内存芯片业务给出乐观预测,这一组件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部 分。随着Oracle等大型企业重申对AI投资的承诺,以及英伟达投资OpenAI支持更多AI基础设施建设,相 关需求持续上升。 受此推动,内存和存储等传统上相对平静的科技行业细分领域已成为AI乐观情绪的中心,希捷科技、 西部数据和闪迪等公司股价在9月份均与美光一同大幅上涨。 周二美股盘后,美光科技将于发布财报,市场将密切关注这家内存芯片制造商能否提供足够强劲的业绩 指引,以支撑其9月份近40%的惊人涨幅。 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光能否提供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指引将决定其股价走势。Synovus Trust高级投资组 合经理Daniel Morgan表示: 关键在于指引,任何超出共识预期的表态都将引发全面的热烈反响。 财报预期显著改善 市场预期美光第四财季(截至8月31日)每股净收益为2.65美元,营收为11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每股收 益0.79美元和营收78亿美元大幅增长。公司上月已上调预期,理由是DRAM芯片定价改善。 全财年方面,美光净每股收益预计将升至7.42美元,营收达370亿美元,而2024财年分别为0.70美元和 ...
添“芯”动力,无锡高新区综保区将扩容|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0:01
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产业地位 - 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值占无锡3/4、江苏1/3、全国1/9 稳居全国产业重要一极 [1] - 区内拥有SK海力士(江苏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外商投资企业)和村田集团(海外最大生产基地之一)等龙头企业 [1] - 产出全球20%贴片式陶瓷电容和15%-20% DRAM芯片 [3] 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 - 企业进口自用机器设备、生产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3] - 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进口原材料免税 适合"两头在外"加工贸易模式 [2] - 政策与集成电路全球分工高度契合 形成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 [2][3] 产业集群构成 - 形成以SK海力士、英飞凌、海太半导体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3] - 形成以希捷国际、捷普电子、菲尼萨、村田电子为代表的高端电子产业集群 [3] - 2021年进出口保税维修业务规模达27454.9万元 同比增长31.6% [5] 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1年开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 以SK海力士为龙头企业 [5] - 产业链企业可开展保税维修等价值链延伸业务 推进设备维保中心建设 [5] - 打造半导体集成电路全球物流分拨"三大中心" 包括智慧维修维护保税仓储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 [6] 区域发展规划 - 2023年7月国务院批准规划调整 新设1.11平方公里新片区 [1] - 加快集聚跨境电商、维修检测等新业态 构建"保税+"新质生产力开放新高地 [6] - 由2002年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而来 2012年获批综合保税区 [2]
添“芯”动力,无锡高新区综保区将扩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9:59
产业规模与地位 - 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值占无锡市四分之三 江苏省三分之一 全国九分之一[1] - 该区域是全球贴片式陶瓷电容重要生产基地 占全球产量20% 以及DRAM芯片产量占全球15%-20%[3] - 形成以SK海力士 英飞凌 海太半导体为核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集群[3] 外资企业投资布局 - SK海力士是江苏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1] - 日本村田集团在海外最大生产基地之一落户无锡高新区综保区[1] - 外资企业带来巨额投资和先进技术 并吸引大量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1] 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 - 综保区内企业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3] - 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进口原材料免税 适合加工贸易模式[2] - 政策优势与集成电路全球分工高度契合[2] 产业链创新发展 - 实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 以SK海力士为龙头企业[4] - 2021年保税维修业务规模达2.75亿元 同比增长31.6%[4] - 正在建设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维保中心和全球物流分拨三大中心[5] 区域扩容与发展规划 - 国务院批准无锡高新区综保区新增规划面积1.11平方公里[1] - 扩容后将加快集聚跨境电商 维修检测等新业态规模发展[5] - 目标构建"保税+"新质生产力开放新高地[5]
搞垮日本芯片产业40年后,美国又盯上了韩国
芯世相· 2025-09-06 09:0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通过技术控制和政策限制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日本和韩国先后成为其技术附庸 面临发展困境 [5][12][22] - 台积电通过纯代工模式改变产业成本结构 成为全球芯片制造关键环节 但同样受美国政策制约 [19][20][22] - 韩国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美国技术设备和中国市场 在美中博弈中陷入被动 缺乏独立自主能力 [24][27][31] - 中国半导体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正在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31] 历史背景与产业格局演变 -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1980年代全球份额超48% 通过改进美国技术实现DRAM良品率反超 [6] - 1985年《美日半导体协议》强制日本芯片涨价100% 结合《广场协议》导致日本半导体份额十年内减半 [12][13] - 韩国1980年代通过技术引进(三星支付300万美元获得美光DRAM授权)和外资入股(IBM技术出售时华尔街资本占三星外资53%)起步半导体产业 [12] - 韩国DRAM市场份额从1980年代不足5%跃升至1990年代中期30%以上 三星1996年量产1GB DRAM [13] 台积电的产业角色 - 台积电1988年通过提升良率从50%至80%获得英特尔代工订单 创立纯代工模式 [17][19] - 代工模式取代传统IDM模式 为高通、英伟达、苹果等企业节省成本并提升芯片品质 [19] - 2020年美国禁止台积电为华为代工7nm芯片 2025年限制扩展至16nm及以下制程 [22] 韩国半导体产业现状 - 韩国半导体占全球市场14%份额 DRAM和NAND闪存领域全球占比超50% [24] - 韩国技术设备依赖美国企业:应用材料、泛林集团和科磊提供超七成技术占比 [24][27] - 2020年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占比35% 存储芯片对华依赖度达42% 2024年对中国大陆出口占比仍维持33.3% [27] - 2023年美国延长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设备供应豁免 但禁止EUV光刻机在华使用 [27] 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展 - 华为通过昇腾910B芯片3D堆叠技术在14nm制程实现近4nm性能 [31] - 长江存储232层Xtacking 3.0架构NAND芯片量产 首次在存储领域获得定价权 [31] - 上海微电子SSX800系列光刻机实现28nm制程国产化 5nm量子芯片设备进入Alpha测试 [31] 地缘经济影响 -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3280.8亿美元 占韩国外贸总额21% 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7] - 韩国GDP从1969年76.76亿美元增长至1.86万亿美元 增幅242倍 但半导体产业仍受制于美国技术控制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