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超维视界·VR院线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 让文旅遇见“数智未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10:13
行业发展趋势 -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文化和旅游行业正迎来深刻的数智变革 [1]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开展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评选发布活动,目前已征集并发布88项优秀案例和9项优秀解决方案 [1] - 未来将聚焦技术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文旅场景的融合,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型 [3] 2025年优秀案例与解决方案概览 - 2025年再次遴选出14项优秀案例和8项优秀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文旅领域落地应用 [2] - 案例和解决方案在提升游客体验、助力企业管理等方面表现优异,展现了“科技+文旅”的融合深度 [2] 优秀案例技术亮点与应用 - 国家大剧院项目实现舞台艺术演出4K超高清影院、剧院实时直播,全流程采用原生4K分辨率,落地全国20余家剧院、100余家影院 [7] - 阿派朗创造力乐园采用混合现实体验技术,通过智能手环、AI识别等多种交互方式营造沉浸式环境 [7] - 首旅酒店集团“AI数字店长”基于酒店经营、运营数据结合大数据算法和AI大模型,从五大角度展开深度分析,落地集团旗下3000余家酒店 [8][9]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采用“院线式”复合型VR大空间运营模式,设五大沉浸主题空间与两大发布场域 [11] - 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创新应用情绪计算疗愈系统、AI形象生成等多元技术,打造多感知深度体验 [14] - 石景山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创新构建“数据+算法”双轮驱动的服务新范式,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形成可复用资产池 [16] - 北京艺术中心AI智能导览服务支持一键上传企业自有数据自动生成知识库,可多语种切换接待海内外观众 [18] - 《永不消逝的圆明园》VR体验融合VR与LBE大空间定位技术,整合建筑、文物等多类数据复原景观 [20] - 如见中国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展通过高精度传感、多点触发技术构建沉浸式空间,动态捕捉技术实现互动展项触发 [22] - 京东大溶洞沉浸式体验研发溶洞环境专用沉浸式投影系统,实现沉浸式影像与溶洞地貌融合 [25] - 大兴机场多语种AI透明屏支持14种语种实时互译,应用多模态降噪技术过滤背景噪音 [28] - 海淀公园AI科技主题公园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AI科技主题公园智慧管理平台 [30] - 《星际奇观:太阳系》VR体验通过高度还原的太阳系虚拟场景结合VR技术,让用户探索宇宙 [33] - 《一梦入大唐》多人大空间沉浸式互动体验通过AI端到端学习训练,建立3D手势追踪识别系统 [35] 优秀解决方案技术亮点与应用 - 大型实景演出的任意曲线轨迹运行无线智能控制车台解决了车台在任意轨迹上运行时各个驱动车轮转速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37] - 星火伴游AI大模型驱动平台在多语种支持、个性化智能讲解等领域形成系统性创新,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讲解 [39] - 文化数据资产柜实现“采集-加工-标注-确权-上传”全流程一体化操作,集成国家文化数据标准体系 [42] - 文旅展演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实时引擎、图形学、交互算法等软件技术,升级文化媒介的生产逻辑 [44] - 乡村数字文旅服务平台自主研发VR制作引擎,可自动完成照片调色与拼接,提升制作交付效率 [47][48] - 5G+VR全景智慧文旅沉浸式制播系统核心由32个麦克风形成的三维球阵列全景声场采集与4镜单目8K一体化集成 [50] - “Unicity”轻量化文旅空间智能交互解决方案优化三维高斯泼溅算法,实现快速、高效实景三维重建 [52] - 声智AI耳机集成自研64通道算法与物理约束多模态大模型,实现0.2秒低延迟翻译、98%准确率语音转文字 [54]
可感知 可交互 可延伸 文旅新消费 “玩”出科技感
中国青年报· 2025-09-16 09:01
行业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文旅产业形态,科技创新成为破解发展痛点、激发消费活力的核心动力 [1] - 文旅消费正实现三大转向: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沉浸”,从“单点服务”迈向“全域智能”,从“线下局限”跨入“跨域联动” [1] -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多模态等新技术作为“体验重构者”、“需求激活者”和“边界拓展者”,为旅游新消费注入强劲动能 [1] 沉浸式体验重构 - 超高清、VR、数字光影Mapping等技术构建“可进入、可互动、可感知”的沉浸式场景,将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带动门票、二次消费及复游率提升 [2] - 国家大剧院“第二现场”利用4K超高清技术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联动200余家影剧院和高校,汇集超6万观众,打破演艺消费时空限制 [2]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通过VR技术将“一次性体验”变为“可持续消费”,降低内容在不同场馆的适配和发行成本,实现内容跨空间、跨设备快速复制 [2] - 京东大溶洞应用数字光影Mapping与雷达交互技术,使岩壁成为“可对话”屏幕,游客挥手可触发地质演变动画,将游览时长从2小时延长至3小时 [3] - VITURE ONE的XR智能眼镜结合AI算法,将平面文旅纪录片转化为立体鲜活视觉效果,为文旅内容传播和景区数字展示提供新硬件解决方案 [3] 智能化服务渗透 -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打造“千人千面”的智能服务体系,将服务从“满足消费”升级为“激活消费” [4] - 科大讯飞“星火伴游”产品依托“三层知识架构”(目的地数据库+行业模型+通用大模型),在保证知识准确性的同时动态调整讲解策略,满足个性化深度了解需求 [4] - 猎户星空“豹小秘2”机器人在北京艺术中心部署3台,每月交互量达8000人次,公司共有超6万台机器人运行,日均交互量超1700万次,总服务人次达5.5亿 [4] - 中国联通为国家博物馆打造“中华文明云展”,对700多件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其中600多件完成高精度扫描,60多件实现3D建模),并推出两位数智人提供全流程陪同讲解服务 [5] 跨域融合突破 - 新科技推动文旅与交通、游戏、内容创作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旅游消费+”新生态,使消费从“单点付费”延伸至“全链条买单” [5] - 中国旅游集团在“文旅+交通”实践中,依托列车数字运营系统和大数据技术推出“车票+X”组合(如景区门票、酒店套票),以一张车票串联多元主题旅行方式 [6] - 瀚翔科技通过自研游戏《逆境突破》实践“文旅+游戏”,在玩家密集地点通过动态广告牌展示长城、故宫等景点,玩家可主动互动并领取游戏装备折扣,将广告从干扰转变为价值点 [6] - 追星迹公司研发的360度球幕以东南亚为核心市场,球幕内部以超过1.9米的半球全面覆盖画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60度环绕影像,推动旅游消费场景走向全球 [6]
朝阳前瞻布局元宇宙,未来显示产业园等成果批量上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21:02
元宇宙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市朝阳区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生态最完整的元宇宙生态发展集聚区[1] - 朝阳区已汇聚1400余家元宇宙产业链企业,培育蓝色光标、蔚领时代、UINO优锘科技等领军企业[5] - 2023年至今已发掘27个标杆场景,带动32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数百家解决方案资源池[2] 元宇宙应用场景建设 - 朝阳区发布2025元宇宙标杆示范应用场景,包括ULive超现场潘家园社区体验、798超维视界·VR院线等10个项目[2] - 798艺术园区因吸引大量元宇宙项目落地,被授予"元宇宙应用场景示范基地"[2] - 已完成工体元宇宙、798超维视界·VR院线等20余个标杆应用场景建设[5]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AIGC与元宇宙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等技术迭代创新[6] - 场景应用需求激发技术创新,技术升级又推动应用场景多样化[1] - 发起成立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促进技术与场景紧密结合[5] 专业园区建设 - 朝阳区京东方未来显示产业园正式揭牌,布局六大专业平台[3] - 产业园依托京东方全球显示行业龙头地位,构建"服务+基金+空间+生态"全周期运营体系[3] - 798艺术园区与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实现协同联动发展[2] 产业发展方向 - 朝阳区以AIGC与元宇宙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方向[6] - 重点赋能文化文旅、短剧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电竞、创意设计等领域[6] - 推动内容生产范式革新,促进AIGC产业爆发式发展[6]
“前店后厂”,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成果落地798园区
新京报· 2025-06-20 22:56
产业发展模式 - 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与798·751园区采用"前店后厂"联动模式,产业园负责科技创新,798·751园区负责示范应用[3] - 该模式加速了新技术落地,让市民第一时间体验高科技成果[1] 企业入驻与产业集聚 - 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已吸引270余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度高达97%[1][4] - 入驻企业包括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 - 企业覆盖从底层技术研发到上层应用创新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态势[4]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园区每年开展"XR加速器"活动,帮助AR、VR企业对接场景应用需求单位,促进创新成果落地[3] - "XR加速器"邀请技术专家、教授指导企业研发项目,以贴近市场需求[3] - 2025年园区将建成算力集群、云算力平台、AI数据治理大模型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4][5] 文旅项目表现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项目自5月1日开放以来,客流量已突破1万人次[3] - 项目团队从全国200多个VR项目中精选8部影片,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3]
文化引流,科技搭台:VR院线正打造线下文化消费新生态 | 早期项目
36氪· 2025-05-29 13:41
行业前景 - 2025年全球VR大空间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 [1] - 中国作为VR大空间核心增长市场,部分精品项目开始崭露头角 [1] 公司战略 - 七九八文科确立"智绘艺境"战略,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平台 [4] - 团队从2022年开始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举办多场年度大展,包括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和国内首个聚焦VR/AR/MR的数字艺术展 [4] - 2024年6月798、751园区合并运营,成立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4] 项目运营 - 过去一年园区举办展览近4000场,接待访客1257万人次 [4][7] - 与京东方、HTC等头部科技企业合作推出数字展馆、AIHub等创新项目 [4]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包含五大主题空间和两大发布厅 [7] - 首批放映8部VR影片,涵盖国风悬疑、科幻冒险、文化艺术等多种类型 [7][10] - 五一假期期间5000多人前来体验,单日全馆上座率达80% [16] 内容筛选 - 从上百部影片中筛选出8部,标准包括沉浸体验、体感交互、视觉效果等指标 [8] - 强调VR大空间项目内容品质的重要性,需结合前沿体验技术和成熟场地方案 [8] 技术特点 - 采用"实景锚点+虚拟叙事"技术打造可触达多维感官的沉浸宇宙 [14] - 实现多人同时在同一场地体验,总结出高效运营模式 [13] - 结合院线运营逻辑,开拓"一站式"多厅设置与"影院式"智能排映 [14] 未来规划 - 持续探索虚实融合可能性,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新场景和文旅消费新地标 [16] - 目标是从"一处火爆"到"全域精彩",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