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OM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工业IPO:业绩高增背后的挑战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10-13 18:52
IPO进程与公司沿革 - 公司第四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及瑞银 [3] - 公司前身可追溯至2013年京东集团成立的企业业务部,2017年工业品团队拆分为独立业务单位,2018年“工业品”成为京东首页一级入口 [4] - 公司经历多轮融资,包括2020年A轮融资约2.3亿美元,2021年A-1轮融资约1.05亿美元,以及2023年B轮融资3亿美元,投后估值约67亿美元 [5] - 上市前股权结构中,京东集团通过实体合计持股78.84%,刘强东持股3.68%,控制权集中于京东体系内 [6][7]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204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20.1% [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 [9] - 公司2022年净亏损13亿元人民币,2023年扭亏实现净利润480万元人民币,2024年净利润为7.6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5亿元人民币 [10] - 毛利率呈现波动,2022年为18.0%,2023年降至16.1%,2024年为16.2%,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18.6% [10][1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是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最大参与者,市场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在整体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占据4.1%份额 [9] - 公司构建“商品供应 + 数智服务”双轮模式,服务约1.11万个重点企业客户,提供约8110万个SKU,商品源自约15.8万家供应商 [9] - 收入高度依赖商品销售,该部分收入占比超过90%,但毛利率不足15%;服务收入占比不足10%,毛利率超过90% [12][13] - 公司战略性专注于为重点企业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以降低其采购成本,导致该部分客户商品收入毛利率相对较低 [13]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31.7亿元人民币,流动负债为132.76亿元人民币,存在流动负债净头寸 [14][15]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2年的23.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51.1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末为44.9亿元人民币 [15] 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供应链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达11.4万亿元人民币,但数字化渗透率较低 [16] - 公司面临固安捷、震坤行等专业对手竞争,以及晨光科力普、得力集团等新进入者,天猫也已上线“工业品牌馆”加入竞争 [16] - 公司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占比虽呈下降趋势,但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仍分别高达47.1%、43.4%、39.7%和36.1% [17] - 公司与京东集团的强关联被列为招股书风险因素第一条,存在对母公司支持的依赖 [17]
两年三递招股书终获备案 刘强东有望收获第6家上市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2:21
IPO进程与公司背景 - 中国证监会已批准京东工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1] - 京东工业的上市历程颇为坎坷,于2023年3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招股书失效,于2024年9月重启IPO进程并更新招股书 [1] - 若上市成功,京东工业将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继京东集团、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及德邦股份后的第六个上市平台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作为京东集团的独立业务单元运营,并于次年成为京东一级品类,其后在2020年和2023年完成了A轮和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以及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 [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 [3] - 公司在2022年净亏损13亿元,于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80万元,并在2024年将净利润大幅提升至7.6亿元 [3] - 公司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从2022年的8.1%增至2024年的12.1% [2] 业务模式与收入结构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两大板块:商品收入和服务收入,其中商品收入主要由工业品销售构成 [3] - 销售的工业品主要包括MRO产品(通用及专业)以及BOM产品 [3] - 公司定位为强B端企业,主要客户为工业供应链上的参与者,覆盖制造、能源、交通等多个行业 [2] 行业市场格局 - 中国MRO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主要份额由“五金店”等线下渠道占据,线上渗透率较低,意味着线上市场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4] - 行业竞争激烈,已有竞争对手震坤行于2023年底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MRO赴美第一股”,同时存在如“鑫方盛”等具有先发优势的垂直平台 [4] 战略定位与生态价值 - 京东工业被视为对京东集团强C端零售业务的B端补充,短期主要任务是经营B端供应链,专注于大宗五金配件的B2B模式 [5] - 长期来看,京东工业与京东商城(B2C)、京东京造(C2M)、京东产发(供应链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覆盖B端和C端最大化的电商零售生态 [5] - 专家认为,京东工业未来可能融合京东京造等自有品牌,这将为京东集团创造更大价值 [5]
刘强东,或再收获一家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 2025-04-05 15:34
文章核心观点 京东工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上市,若成功刘强东资本版图将扩容,公司财务表现向好且所处行业高景气有望受益 [1][4] 分组1:公司概况 - 京东工业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的子集团,2017年7月成立,践行全链路工业供应链数智化,是中国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及MRO采购服务市场最大参与者,2024年市场份额4.1% [3] 分组2:IPO情况 - 近日京东工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若成功上市刘强东资本版图将再度扩容 [1][4] 分组3:财务数据 - 2022 - 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41.35亿元、173.36亿元、203.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 13.34亿元、0.05亿元、7.62亿元 [5] - 2022 - 2024年来自商品销售的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61亿元、192亿元 [6] 分组4:融资与估值 - 2020年8月获2.3亿美元A轮优先股融资,2021年1月获1.05亿美元A - 1轮优先股融资,2023年3月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约67亿美元 [8][10][11] - IPO前,JD.com通过子公司持有19.44亿股股份权益,约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8.84% [11] 分组5:行业情况 - 公司所处行业为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行业、以MRO为主的工业品采购服务行业,数字化采购平台商品品类从通用MRO拓展到专业MRO并向BOM渗透 [13] - 2022年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5000亿元,预计2022 - 2027年复合平均增长率25.6%,2022年渗透率5.2%,预计2027年增至12.9% [13] - 2022年中国MRO采购服务行业合计市场规模3.7万亿元,预计2022 - 2027年行业复合平均增长率5.8%,数字化MRO采购服务复合平均增长率29.2%,市场规模有望从3000亿元增至1万亿元,数字化渗透率从7.8%增至21.3% [14] - 行业高度分散,公司市场份额第一且提升潜力大,数字化MRO采购服务尚处初期,公司受益先发优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