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
搜索文档
京东集团下一个上市平台?京东工业得先解决这两个问题
搜狐财经· 2025-11-07 17:10
公司递表与市场地位 - 京东工业于2025年9月28日第四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3] - 公司定位为中国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2024年收入为203.98亿元,净利润为7.62亿元 [3] - 按2024年交易额统计,公司市场份额为4.1%,在行业中排名第一 [3] 行业市场规模与公司增速 - 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0.5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0.7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18% [3] - 同期,京东工业的交易额从223亿元增长至288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3.5%,低于行业增速 [4] 对京东集团的业务依赖 - 京东工业的业务在京东集团平台上运营,依赖京东集团提供的技术、流量支持、支付服务、客户忠诚计划以及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6]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自京东集团平台所得收入占比分别为47.1%、43.4%、39.7%和36.1%,呈现下降趋势但占比仍高 [7] 独立性与公司治理关注点 - 公司境内主要经营实体的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与京东集团披露的部分主要子公司完全相同,存在联系方式混同的情况 [8] - 京东世纪(京东集团下属子公司)的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其对京东工业子公司存在其他应收款,2023年末和2024末分别为8.11亿元和3.72亿元,但京东工业招股书未披露对应应付款项 [9]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差异 - 京东世纪披露的与京东工业子公司的交易规模与京东工业招股书披露的关联交易金额存在巨大差异 [11] - 例如,2022年至2024年,京东世纪披露向京东工贸和京东数智工业采购商品的合计金额分别为97.45亿元、132.86亿元和143.95亿元,而京东工业招股书披露同期向京东集团提供产品的金额分别为0元、154.4万元和3070.6万元 [11][12] - 即便计入技术服务等,京东工业披露的向京东集团销售总额也远低于京东世纪披露的采购额 [12] 子公司合规问题 - 报告期内,京东工业子公司涉及多项未在招股书中提及的不合规事件 [13] - 2023年4月,子公司苏州工品汇运营的《工品优选》App因存在安全问题及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 [13] - 2025年2月,子公司京东工贸作为受检单位,其平台销售的多款第三方产品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检出安全性指标不合格 [13]
京东工业IPO:业绩高增背后的挑战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10-13 18:52
IPO进程与公司沿革 - 公司第四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及瑞银 [3] - 公司前身可追溯至2013年京东集团成立的企业业务部,2017年工业品团队拆分为独立业务单位,2018年“工业品”成为京东首页一级入口 [4] - 公司经历多轮融资,包括2020年A轮融资约2.3亿美元,2021年A-1轮融资约1.05亿美元,以及2023年B轮融资3亿美元,投后估值约67亿美元 [5] - 上市前股权结构中,京东集团通过实体合计持股78.84%,刘强东持股3.68%,控制权集中于京东体系内 [6][7]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204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20.1% [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 [9] - 公司2022年净亏损13亿元人民币,2023年扭亏实现净利润480万元人民币,2024年净利润为7.6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5亿元人民币 [10] - 毛利率呈现波动,2022年为18.0%,2023年降至16.1%,2024年为16.2%,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18.6% [10][1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是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最大参与者,市场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在整体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占据4.1%份额 [9] - 公司构建“商品供应 + 数智服务”双轮模式,服务约1.11万个重点企业客户,提供约8110万个SKU,商品源自约15.8万家供应商 [9] - 收入高度依赖商品销售,该部分收入占比超过90%,但毛利率不足15%;服务收入占比不足10%,毛利率超过90% [12][13] - 公司战略性专注于为重点企业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以降低其采购成本,导致该部分客户商品收入毛利率相对较低 [13]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31.7亿元人民币,流动负债为132.76亿元人民币,存在流动负债净头寸 [14][15]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2年的23.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51.1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末为44.9亿元人民币 [15] 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供应链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达11.4万亿元人民币,但数字化渗透率较低 [16] - 公司面临固安捷、震坤行等专业对手竞争,以及晨光科力普、得力集团等新进入者,天猫也已上线“工业品牌馆”加入竞争 [16] - 公司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占比虽呈下降趋势,但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仍分别高达47.1%、43.4%、39.7%和36.1% [17] - 公司与京东集团的强关联被列为招股书风险因素第一条,存在对母公司支持的依赖 [17]
刘强东又要敲钟:京东工业冲刺港股,上半年营收103亿利润4.5亿,估值67亿美元,已获上市备案
36氪· 2025-09-29 16:59
上市进程 - 京东工业已更新招股书,准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首次递交招股书为2023年3月,上市进程一度停顿后于2024年10月重启,并于2025年3月及近期再次更新招股书 [1] - 近期公司已获IPO备案,标志着上市进程取得关键进展 [1] - 若成功上市,京东工业将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继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德邦物流后的又一家上市企业 [1] 业务定位与模式 - 京东工业是一家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2] - 公司通过全链路的工业供应链数字化,帮助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及增效 [2] - 自2017年7月成为京东独立业务单位以来,公司专注于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局限于产品销售 [4] 财务表现:营收与毛利 -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41.35亿元、173.36亿元、204亿元 [4] - 同期毛利分别为25.4亿元、28亿元、3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8%、16.1%、16.2% [4] - 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品销售,2022年至2024年商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61亿元、192亿元,服务收入保持相对稳定,约为12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2.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6.2亿元增长18.9% [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19亿元,上年同期为14.57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8.6%,上年同期为16.9% [5] - 2025年上半年商品收入为96亿元,上年同期为81亿元,服务收入为6.7亿元,上年同期为5.5亿元 [6] 财务表现:盈利能力 - 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来自持续经营的利润从2022年亏损13.84亿元,转为2023年盈利480万元,并于2024年实现利润7.62亿元 [5] - 持续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的-9.8%提升至2023年的0%,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3.7% [5]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利润为5.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78亿元增长35.4%,持续经营利润率为5%,上年同期为4.4% [6]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4.51亿元,上年同期为2.91亿元,持续经营的业务利润率为4.4%,上年同期为3.4% [6] - 经调整净利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7.15亿元、8.18亿元、9.09亿元,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5.1%、4.7%、4.5% [8]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调整净利为4.95亿元,上年同期为3.69亿元,持续经调整净利率为4.8%,上年同期为4.3% [8]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5.6亿元 [9] - 同期,公司的资产净资为10亿元 [10] 投资与并购活动 - 2021年3月,公司以约3.5亿元收购猎芯科技有限公司约55.3%的投票权,并将其财务业绩并入合并报表 [11] - 收购前,猎芯2020年收入为20.91亿元,毛利7830万元,净收益2640万元 [11] - 因猎芯在部分领域表现未达预期,公司于2022年9月终止控制,猎芯不再并入报表并被归类为已终止经营业务 [11] - 剥离后,公司仍持有猎芯约28.5%的所有权及约32.1%的投票权 [11] 融资历史与股权结构 - 2020年5月,公司完成2.3亿美元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跟投 [13] - 2021年1月,公司完成1.05亿美元A-1轮优先股融资,投资方包括Domking及GGV [13][14] - 2023年3月,公司完成3亿美元B轮优先股融资,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42XFund共同领投,M&G、BPEA EQT和红杉中国跟投,投后估值为67亿美元 [14] - 截至公告日期,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公司约77.32%的股份,刘强东通过Max I&P Limited持股3.68% [14][15]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Domking Investment(持股2.42%)、Expansion Project Technologies(持股1.57%)、MIC Capital Management(持股1.57%)、红杉中国(持股1.37%)等 [15][17] - 拟议分拆完成后,京东集团将继续间接持有公司50%以上的股权,京东工业仍为京东集团的子公司 [17] 管理层 - 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为宋春正 [12][13] - 主席兼非执行董事为刘强东 [12][13] - 非执行董事为徐炳东 [12][1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孙含晖、汤欣、顾宝芳 [12][13]
刘强东第6个IPO要来了,半年收入破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9-29 15:53
上市进程 - 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8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进程[3] - 公司于2023年3月首次递表港交所,2024年9月时隔18个月重启港股IPO,并于今年3月更新招股书[3] - 继9月22日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后,公司有望在年内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6家上市公司[2][3]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作为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公司通过"太璞"这一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4]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是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同时也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4.1%[6] - 截至今年6月底前的十二个月内,公司服务约1.11万个重点企业客户,今年上半年其重点企业客户包括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约141.35亿、173.36亿、203.98亿元,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102.50亿元[7] - 2022-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分别约25.41亿、27.99亿、33.13亿元,2024年上半年毛利约19.0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8.0%、16.1%、16.2%、18.6%[7] - 2022-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分别约-13.84亿、479.9万、7.62亿元,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约4.51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9.8%、0%、3.7%、4.4%[7]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分别约7.15亿、8.18亿、9.09亿元,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约4.9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5.1%、4.7%、4.5%、4.8%[7] 运营数据与供应链网络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提供约8110万个SKU,涵盖80个产品类别,按SKU数量计在中国提供最广泛的工业品供应[6] - 截至今年6月底前的十二个月内,公司的商品供应源自于由约15.80万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组成的广泛的且覆盖全国的工业品供应网络[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5.60亿元[9] 股权结构与募资用途 - IPO前,刘强东通过京东集团、Max I&P Limited等实体,合计控制约82.52%投票权,其中京东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股77.32%[9] - GGV纪源资本通过纪源实体持股2.64%,并通过多家关联公司合计持股约4.66%,系最大外部机构股东[9]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Domking Investment持股约2.42%,阿布扎比方面通过两家实体均持股约1.57%,红杉中国持股约1.37%[9] - 此次IPO募资拟用于在未来48-60个月进一步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跨地域业务扩张,以及潜在战略投资或收购等[10]
京东工业更新招股书 已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
智通财经· 2025-09-29 07:35
上市申请与保荐机构 - 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8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1] - 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及瑞银 [1][3] 公司业务定位与模式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3] - 通过“太璞”这一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 [3] - 主要通过向客户销售工业品及提供相关服务获得收入 [3] 市场地位与规模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是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 [4]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亦为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4.1%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的十二个月内,公司服务约11,100个重点企业客户 [4] - 2025年上半年,重点企业客户包括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4] 供应链与产品覆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提供约8,110万个SKU,涵盖80个产品类别,按SKU数量计在中国提供最广泛的工业品供应 [5] - 商品供应源自约158,000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组成的覆盖全国的供应网络 [5]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41.3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0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1% [4][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02.50亿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86.20亿元 [6] - 年度利润从2023年的人民币479.9万元显著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7.62亿元 [5][6] - 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人民币4.51亿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2.91亿元 [6] - 毛利率从2023年的16.1%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6% [6]
新股消息 | 京东工业更新招股书 已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7:30
上市申请基本信息 - 京东工业于9月28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及瑞银 [1][3] 公司业务定位与模式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通过“太璞”这一全链路数智化解决方案,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供应链服务,主要收入来源是销售工业品及提供相关服务 [3] - 公司业务始于2017年,专注于MRO采购服务,现已发展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 [4] 市场地位与规模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是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 [4]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亦为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4.1%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的十二个月内,公司服务约11,100个重点企业客户,2025年上半年覆盖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SKU数量计,公司在中国提供最广泛的工业品供应,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提供约8,110万个SKU,涵盖80个产品类别 [5]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41.3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0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1% [4][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02.50亿元,高于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86.20亿元 [6] - 年度利润从2023年的人民币479.9万元显著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7.62亿元,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人民币4.51亿元 [5][6]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8.0%微降至2024年的16.2%,但在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18.6% [6] - 履约开支占收入比例从2024年上半年的5.9%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8% [6]
京东工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2024年营收204亿元 近三年复合年增长率20.1%
格隆汇APP· 2025-09-28 21:49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京东工业于9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瑞银 [1] - 公司是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按2024年交易额计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 [1] - 公司亦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按2024年交易额计市场份额达4.1% [1] 客户基础与供应链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的十二个月内,公司服务约11,100个重点企业客户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重点企业客户包括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2] - 公司提供约8,110万个SKU,涵盖80个产品类别,商品供应源自约158,000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 [2] 财务表现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41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0.1% [3] - 公司2022年净亏损人民币13亿元,2023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480万元,2024年净利润增至人民币7.6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净利润人民币4.5亿元,高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9亿元 [3] 业务模式与收入构成 - 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商品销售,其余来自交易平台、广告及技术服务 [3] - 不涉及京东集团流量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52.9%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63.9% [4] - 自京东集团平台所得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7.1%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6.1% [4] 融资用途 - 此次融资所得款项拟用于在未来48至60个月内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及进行跨地域业务扩张 [4] - 部分资金预计将用于潜在战略投资或收购以及一般公司用途和营运资金需要 [4]
京东工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京东集团平台所得收入占比近四成,2023年扭亏为盈
搜狐财经· 2025-09-28 20:48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京东工业于9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和瑞银 [1] - 公司是京东集团分拆的工业供应链技术核心资产 在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拥有最广泛的客户覆盖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二个月服务约11,100个重点企业客户 2025年上半年覆盖约60%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和逾40%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1] - 若成功上市 将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第6家上市公司 主要股东JD Industrial Technology Limited由JD.com全资持有 [1][2]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从2022年141亿元增长至2023年173亿元和2024年20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20.1% [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03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86亿元增长18.9% [2] - 2022年净亏损13亿元 2023年净利润480万元 2024年净利润7.6亿元 [3]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2.9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5亿元 同比增长55.2% [3] 业务结构与运营效率 - 来自京东集团平台的收入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47.1%、2023年43.4%、2024年39.7%、2025年上半年36.1% [3] - 毛利率呈现波动:2022年18.0%、2023年16.1%、2024年16.2%、2025年上半年18.6% [4] - 研发开支占比逐年下降:2022年2.4%、2023年1.7%、2024年1.4%、2025年上半年1.4% [4]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占比基本稳定在4.0%-4.7%之间 [4] 资本结构与历史申报 - 2022年净亏损主要归因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 [5] - 累计亏损持续改善:2022年24亿元、2023年25亿元、2024年18亿元、2025年6月30日13亿元 [5] - 曾于2023年3月和2024年9月两次提交招股书均失效 2025年3月30日第三次递交 [5] - 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预计持续至2025年底 [5]
京东工业获上市备案:年营收204亿,刘强东将再收获IPO
搜狐财经· 2025-09-25 13:38
上市进程 - 京东工业已通过IPO备案 准备在港交所上市[1] - 公司于2023年3月首次递交招股书 2024年10月重启IPO进程 2025年3月再次更新招股材料[2] - 上市完成后将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第五家上市企业[2] 业务定位 - 公司是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通过全链路数字化帮助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增效[2] - 自2017年7月成为京东独立业务单元以来 始终专注于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4] 财务表现 - 营收持续增长:2022年141.35亿元 2023年173.36亿元 2024年204亿元[4]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2年18% 2023年16.1% 2024年16.2%[4] - 主要收入来自商品销售:2022年129亿元 2023年161亿元 2024年192亿元 服务收入稳定在12亿元左右[4] - 持续经营利润显著改善:2022年亏损13.84亿元 2023年盈利480万元 2024年盈利7.62亿元[5] - 经营利润率转正:2022年-9.8% 2023年0% 2024年3.7%[5] - 经调整净利稳步提升:2022年7.59亿元 2023年8.94亿元 2024年10.67亿元[7] - 经调整净利率保持稳定:2022年5.4% 2023年5.2% 2024年5.2%[7] - 现金储备充足:截至2024年底持有现金及等价物83.72亿元[8] 股权结构 - 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77.32%股份[13] - 创始人刘强东通过Max I&P Limited持股3.68%[13] - 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Domking Investment持股2.42% 红杉中国持股1.37% GGV合计持股约1.91%[14][16] - 其他重要股东:Expansion Project Technologies和MIC Capital各持股1.57% 上海源安持股1.42%[14] 融资历史 - 2020年5月完成2.3亿美元A轮融资 由GGV纪源资本领投 红杉中国CPE等跟投[10] - 2021年1月完成A-1轮融资 募资1.05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Domking和GGV[11] - 2023年3月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 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42XFund共同领投[11]
京东工业,香港上市获放行,历时近两年半完成上市备案
新浪财经· 2025-09-23 14:13
上市备案进展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9月19日向京东工业发出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国合函[2025]1619号)[1] - 公司获准发行不超过2.533098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 - 公司自2023年3月30日首次递表至获得备案通知书,历时约两年[1] 上市历程与中介机构 - 公司先后于2023年3月30日、2024年9月30日、2025年3月30日三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1] - 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为美林、高盛、海通国际[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专注于MRO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1] - 于2024年按交易额计,公司在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排名第一,规模是第二名的近三倍[1] - 于2024年按交易额计,公司成为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