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供应链
icon
搜索文档
Wealth Broker观察|京东集团下一个上市平台,京东工业冲刺IPO,已预路演
搜狐财经· 2025-11-14 18:16
上市进程与公司地位 - 京东工业已于2025年11月启动港股IPO预路演,计划最快12月正式上市,由美林、高盛、海通国际、瑞银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若上市成功,公司将成为京东系第六家上市公司 [1] - 按2024年交易额计,京东工业是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排名第一的服务商,规模约为第二名的近三倍,同时也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4.1% [3]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204亿元人民币 [3] - 公司在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从2022年的-13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4年的7.6亿元人民币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公司净利润达到4.5亿元人民币 [3]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6.6%、22.6%、17.7%,增速明显放缓 [6] 盈利能力与收入构成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8.0%、16.1%、16.2% [6] - 毛利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商品收入占比超过九成,而商品收入的毛利率仅为11.3%,远低于服务收入的94.1% [6] - 2024年,公司自京东集团平台获得的收入达81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39.7%,该占比较2022年的47.1%有所下降 [6] 市场机遇与行业前景 - 2024年中国工业MRO市场规模突破2.1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速维持在15%以上 [4] - 行业集中度低,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CR5)不足8%,市场分散度高,头部企业有巨大整合空间 [4] - 2024年中国企业采购的数智化渗透率仅约为11%,数字化转型将为行业带来广阔增长空间 [4] 业务运营与股权结构 - 公司通过“太璞”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服务,覆盖商品、采购、履约及运营四大环节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覆盖约12.17万家供应商,提供约5710万个SKU,涵盖77个产品类别 [5] - 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约78.84%的股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5] - 在IPO前最后一轮融资中,公司估值已达约67亿美元 [5] 资金用途 - 此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跨地域的业务扩张、潜在战略投资或收购以及一般公司用途 [6]
京东三季度收入超预期至2991亿元 美股盘前上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18:49
财务业绩 - 三季度收入为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超出市场预期 [2] - 三季度净利润为53亿元 [2] - 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0.8%,创近两年新高,占整体收入比例提升至24.4% [2] - 截至记者发稿,公司美股盘前上涨约3.65% [2] 核心零售业务表现 - 日用百货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8.8%,增速达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 [2] - 商超品类连续7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服装鞋帽品类增速约为行业的8倍 [2] - 年度活跃用户数于10月突破7亿 [3] 新业务增长 - 京东外卖收入同比激增214%,且环比实现加速增长 [3] - 京东外卖入驻品质餐厅超200万家,头部品牌日均订单量较上线首月增长13倍 [3] - 双十一期间,七鲜小厨带动周边餐厅订单增长12% [3] - 京东旅行、京东家政等业务亦实现倍数级增长 [3] 供应链与线下拓展 - 三季度定制重磅新品数量达去年同期的5倍,京东超市包销定制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0% [2] - 截至三季度末,京东MALL全国已营业门店超过20家,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超过100家 [2] - 京东3C数码门店突破4000家,京东养车门店近3000家 [2] 技术投入与AI应用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体系累计研发投入近1600亿元 [4] - 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1743亿元 [4] - 京东物流计划未来5年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 [4] - 京东健康发布行业首款"AI医院1.0",京东工业推出工业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 [4]
11.11彰显超级供应链价值 京东工业打造工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中金在线· 2025-11-11 17:20
京东超级供应链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基于超级供应链的“太璞”数实一体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1][4] - 2025年公司发起“智赋千行 万亿降本”行动,持续发布汽车制造业、能源电池等十大行业场景专属解决方案 [4] 合作案例与成效 - 与徐工机械合作重新梳理非生产采购流程,MRO商品采购周期从11天缩短至2天以内,成本下降超过10% [1][5] - 与新界泵业合作后,产品在核心城市实现次日达甚至当日达,区域库存周转率提升30% [2] - 今年11.11期间,京东五金城新界泵业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近100%,企业用户数同比增长146% [2] 技术能力与基础设施 - 公司构建行业首个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旨在解决工业领域成本高、效率低痛点 [6] - 京东五金城全面落地自营中心仓,依托“京仓京配”服务和京东物流网络实现快速配送 [7] 市场拓展与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一品通多端”渠道能力助力工业品行业拓展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及海外市场 [6] - 公司发起“中国不虚标行动”以推动工业品标准化建设和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6] - 京东五金城成为工业品数智化采购首选平台,致力于提升中国工业品流通效率 [7]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中全会“划重点”,企业提速布局新质生产力
华夏时报· 2025-10-25 19:58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政策导向 - 全会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2] - 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4] 半导体显示产业 - 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已占据全球液晶市场的七成份额,在OLED领域逐渐实现并跑 [2] - 全球有4家厂商投入建设OLED 8.6代线,其中包括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三家中国公司 [2] - 维信诺搭载ViP技术的OLED 8.6代线生产区域已于今年10月实现全面封顶,推动中国显示产业占领全球高端市场 [3] 供应链数智化升级 - 京东工业的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将某知名新能源车企的采购平均时长由21天压缩至7天,全年库存成本减少约3000万元 [3] - 京东工业构建了行业首个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积极推动工业供应链数智化建设,助力中国工业实现降本万亿 [4] - 京东工业与南京天创、景曜科技等机器人产业公司达成合作,携手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供应链数智化升级 [3]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算力成本下降及开源免费,人工智能与B端产业结合日益紧密 [5] - 智能体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零售、教育、金融以及交通运输、网络安全等多个产业场景中 [6] - 360集团将生成式AI搜索产品纳米AI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同时上线智能体工厂,让智能体从单兵作战进阶到群体协同 [6] 智能制造实例 - 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拥有14个智能体,覆盖了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应用了库卡iico协作机器人、玉兔-AI巡检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 [6] - 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表示,智能体是打通科技与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载体,能让技术真正用起来、成果落下去 [6]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中全会“划重点”,企业提速布局新质生产力|四中全会时间
华夏时报· 2025-10-24 23:08
政策导向与产业方向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全会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3] - 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半导体显示行业进展 - 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已占据全球液晶市场的七成份额,在OLED领域逐渐实现并排跑 [3] - OLED成为新型显示主流技术,全球有4家厂商投入建设OLED8.6代线,其中包括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三家中国公司 [3] - 维信诺搭载ViP技术的OLED8.6代线的生产区域已于今年10月实现全面封顶,公司致力于将技术创新从基础研究转化至量产应用,覆盖从小尺寸到中大尺寸产品 [4] 供应链数智化应用 - 京东工业推出的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将某知名新能源车企的采购平均时长由21天压缩至7天,全年库存成本减少约3000万元 [5] - 京东工业构建了行业首个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并积极推动工业供应链数智化建设,助力中国工业实现降本万亿 [5] - 京东工业与南京天创、景曜科技等机器人产业公司达成合作,携手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供应链数智化升级 [5]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算力成本下降及开源免费,人工智能与B端产业结合日益紧密 [6] - 智能体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零售、教育、金融以及交通运输、网络安全等多个产业场景中,例如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拥有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 [6] - 360集团将生成式AI搜索产品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同时上线智能体工厂,推动智能体从单兵作战进阶到群体协同 [6] 企业创新与安全护航 -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智能体是打通科技与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载体,其价值在于能让技术真正用起来、让成果落下去 [6] -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将发挥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带头作用,推动行业从卷价格向卷创新转变,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守牢安全底线 [7]
京东工业深度布局汽车行业 与长安升级AI+数智供应链及出海合作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17:11
合作概述 - 京东集团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旨在推动供应链数智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合规、保供 [1] - 双方将探索海外业务布局、机器人等产品领域的合作空间 [1] 合作基础与领域 - 此前双方已基于京东工业的“太璞”数实一体供应链解决方案展开合作,涉及数智化采购管理平台和智能前置仓 [1] - 当前合作围绕中国长安汽车供应链数智化建设、海外供应链合作及供应链AI能力共建展开 [1] - 京东工业是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解决方案服务商,在中国MRO工业品采购服务市场排名前列 [3] 行业背景与解决方案 - 汽车制造业是供应链最复杂的工业产业之一,正处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窗口期 [3] - 京东工业发布汽车制造行业专属解决方案,以“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为核心框架,旨在实现“最优成本×最优效率”的动态平衡 [4] - “太璞”方案通过技术链接供需两端,在供给端聚合海量供应商并缩短中间环节,在需求端聚焦企业内部供应链数智化 [4] 技术能力与全球布局 - 京东工业构建了行业首个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基于超过8110万工业品SKU数据和超40个细分行业实践训练而成 [6] - 该大模型服务超1万家重点工业企业,并在汽车后市场、新能源汽车等重要垂直行业打造专业模型 [6] - 京东工业数智供应链业务覆盖泰国、越南、匈牙利、巴西等国家,为出海企业提供多国家交易的数字化采购平台和智慧履约交付服务 [5] 公司背景 - 中国长安汽车是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拥有163年历史底蕴和41年造车经验 [3] - 公司正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加速转型,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3]
刘强东的第六个IPO,瞄准工业供应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29
上市进程与公司背景 - 京东工业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若成功将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第六家上市公司 [1] - 公司前身为京东集团孵化的工业业务 于2018年10月成为JD.com一级品类并进入核心主营业务 [1] - 公司于2020年8月完成A轮融资 由GGV纪源资本领投 红杉资本及CPE源峰资本跟投 并于同月收购苏州工品汇 [1] 融资历程与估值 - 2021年1月完成A-1轮融资 2023年3月完成总额3亿美元的B轮融资 对应估值达67亿美元 为三年前的三倍 [3] - B轮融资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 资管集团M&G 私募巨头EQT旗下BPEA EQT及老股东红杉中国跟投 [3] - B轮融资完成后 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4] 客户覆盖与供应链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二个月 服务约1.11万个重点企业客户 其中2025年上半年重点企业客户包含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4] - 同时服务超26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 合作的制造商 分销商及代理商约3万家 提供超4000万SKU的工业品 [4] - 产品涵盖40多个类别 包括通用MRO 专业MRO BOM商品等 并拥有"惠象"等自有品牌 [4] 财务业绩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从2022年的14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73亿元 2024年增至204亿元 两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0.1%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103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86亿元增长18.9% [4] - 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2022年净亏损13亿元 2023年净利润480万元 2024年净利润增至7.6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利润为4.5亿元 高于2024年同期的2.9亿元 [5] 行业背景与市场定位 - 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在2024年仅为6.2% 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8.2% [5] - 数字化渗透率提高将推动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5] - 在行业数智化转型趋势中 京东工业具有引领工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的优势地位 [5] 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 - 2020年10月 京东工业开始提供工业科技解决方案 [2] - 近日 公司发布了行业首个工业供应链大模型 JoyIndustrial [6]
京东工业据报在港上市集资5亿美元
格隆汇APP· 2025-09-29 20:53
上市计划与财务表现 - 京东工业计划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集资目标为5亿美元[1] - 公司预计在10月或11月完成上市流程[1] - 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公司收入从约1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4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1]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0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1%[1] - 2024年上半年盈利为4.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96%[1] 资金用途与战略方向 - 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1] - 部分资金将用于跨地域的业务扩张[1] - 部分资金计划用于潜在的战略投资或收购机会[1] - 剩余资金将作为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1]
刘强东又要敲钟:京东工业冲刺港股,估值67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9-29 11:05
上市进程 - 京东工业近期更新招股书并获IPO备案 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上市进程于2023年3月首次递交招股书后一度停顿 2024年10月重启 2025年3月再次更新[1] - 公司为京东集团旗下企业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刘强东旗下第五家上市企业[1] 业务定位 - 公司是一家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通过全链路工业供应链数字化帮助客户实现保供 降本及增效[1] - 自2017年7月成为京东独立业务单位以来 坚持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定位 专注于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分别为141.35亿元 173.36亿元和204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17.7%[3] - 同期毛利分别为25.4亿元 28亿元和33亿元 毛利率分别为18% 16.1%和16.2%[3] - 收入主要来自商品销售 2022年至2024年商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29亿元 161亿元和192亿元 服务收入保持相对稳定 约为12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2.5亿元 较上年同期86.2亿元增长18.9% 毛利19亿元 同比增长30.4% 毛利率18.6% 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4] - 2025年上半年商品收入96亿元 服务收入6.7亿元[5] 盈利能力 - 持续经营利润从2022年亏损13.84亿元改善至2023年盈利480万元 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7.62亿元[4] - 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9.8%提升至2023年0% 2024年达到3.7%[4]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利润5.12亿元 同比增长35.4% 经营利润率5% 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5] - 经调整净利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15亿元 8.18亿元和9.09亿元 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5.1% 4.7%和4.5%[7]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调整净利4.95亿元 同比增长34.1% 经调整净利率4.8% 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7]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5.6亿元[8] - 同期资产净资为10亿元[9]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3.72亿元 较2023年末54.89亿元增长52.5%[8] 投资与并购 - 2021年3月以3.5亿元收购猎芯科技有限公司55.3%投票权 猎芯2020年收入20.91亿元 毛利7830万元 净收益2640万元[10] - 2022年9月终止对猎芯的控制 不再并入合并财务报表 但仍持有28.5%所有权和32.1%投票权[10] 股权融资 - 2020年5月完成2.3亿美元A轮融资 由GGV纪源资本领投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CPE等跟投[12] - 2021年1月完成1.05亿美元A-1轮优先股融资 投资方包括Domking及GGV[13] - 2023年3月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 投后估值67亿美元 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42XFund共同领投 M&G BPEA EQT和红杉中国跟投[13] - 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77.32%股份 刘强东通过Max I&P Limited持股3.68%[13] 股东结构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Domking Investment持股2.42% Expansion Project Technologies持股1.57% MIC Capital Management持股1.57%[14] - 红杉中国持股1.37% GGV通过多个实体合计持股约2.02%[14][16] - 拟议分拆完成后 京东集团将继续持有50%以上股权 京东工业仍为其子公司[16]
深圳市工商联主席张春华: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8:32
中欧班列“朗华号”的启动与运营 - 公司于2017年率先发起运营深圳首班中欧班列“朗华号”,该班列从盐田港区驶出,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最终抵达白俄罗斯明斯克 [1] - 班列启动初期面临无经验可循的挑战,通过与海关、检疫、口岸等部门共创监管模式,实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3] - 在运营中,公司会同广铁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对运价、始发站、线路进行细致规划,并申请国内段“五定班列”,选址盐田港始发以发挥海铁联运优势 [4] - 班列常态化运营后曾面临返程货源不足的难题,通过推广“一带一路”获得欧洲国家认可,从而提升双边贸易 [4] 中欧班列的价值与成效 - 班列为珠三角、港澳台及东盟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陆路运输通道,比海运省时2/3,比空运省钱50%,尤其适合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产品 [5] - 班列不仅便利双边经贸往来,还增加了粤港澳大湾区与中亚、东欧的经贸人文交流 [5] - 该班列是国企资源与民企效率的结合,国企提供资源保障,民企发挥市场灵活性和技术创新力 [6] - 深圳开出的中欧班列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欧亚的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上的“东方快车” [6] 生产性服务业平台战略 - 公司打造全国首家生产性服务平台,集工业金融、仓储、物流、检测等12大服务为一体,服务超3万家制造业企业 [1][2][10] -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升级的“润滑剂”和“加速器”,美国该行业占GDP比重超过60%,中国在此领域与美国、日本企业仍有距离但模式领先 [7][8] - 公司首创“五流合一”模式,为超3万家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 [10] - 公司在惠州打造全球智造与工业供应链创新中心,面向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佛山建设湾区最大的工业耗材集散中心 [10] 工业供应链服务创新 - 公司打造全球性工业互联网银行,实现开户一分钟,解决制造业开户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提供低利率贷款 [9] - 在工业物流上,公司大幅缩短从总代理到分销商、贸易商等重复流程,提升效率 [9] - 公司服务超3万家企业出海,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欧洲等地建立工厂和十几个仓库,提供税收优惠、装备运输管理等解决方案 [11] - 公司专注于为制造业提供外贸、仓储、物流、金融、产业等综合服务,致力于构建全产业链工业生态 [9] 公司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 公司用20年时间深耕工业供应链,服务超3万家企业,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 [2][12] - 公司未来将继续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平台赋能制造业,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坚韧、更国际化的产业支撑体系 [2][12][13] - 公司认为在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将催生新时代优秀企业家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