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aby Molly
icon
搜索文档
壹快评丨上市公司“群蹭”泡泡玛特,市值管理不能靠打擦边球
第一财经· 2025-06-24 13:42
资本市场"蹭热点"现象分析 - 王府井作为百货业龙头特意强调旗下四家门店开设泡泡玛特店铺并设置自助售卖机,但对其全年整体营收影响微乎其微[1] - 元隆雅图、万达电影、德必集团等公司均发布过与泡泡玛特相关的公告,但大多仅表明业务关联性,缺乏具体财务数据支撑[1][2] - 上市公司"蹭热点"套路如出一辙,通过互动易平台、公众号或机构调研等渠道,以模棱两可的表述与市场热点建立联系[2] "蹭热点"背后的动机与影响 - 现象反映上市公司对短期股价表现的过度关注,A股市场中市场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3] - 这种做法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股价往往应声上涨,市值管理目标似乎轻松达成[3] - 通宇通讯曾因炒作CPO技术概念却隐瞒子公司转让事实,并恰逢实控人抛售1.5亿元减持计划,遭深交所质疑[3] - 泡泡玛特近日股价遭遇重挫,6月17日市值蒸发逾200亿港元,跌幅超6%[4] "蹭热点"行为的危害 - 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容易被各种概念吸引而在高位接盘[4] - 扭曲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真正踏实经营的企业可能被冷落,资源配置效率降低[4] - 频繁"蹭热点"容易引起监管关注,雅本化学曾因夸大新冠药合作被证监会处罚[4] - 损害公司在机构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专业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4] 改善建议 - 监管层面需完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明确热点业务的披露阈值,要求披露具体营收占比等关键指标[5] - 上市公司需树立正确市值管理理念,详细披露业务性质、规模体量及与核心业务的协同关系[5] - 投资者应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理性分析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实质[5] - 资本市场最终会回归价值本源,专注主业、踏实经营的企业将获得市场认可[5]
壹快评丨上市公司“群蹭”泡泡玛特,市值管理不能靠打擦边球
第一财经· 2025-06-24 10:46
上市公司蹭热点现象分析 - 王府井作为百货业龙头强调旗下四家门店开设泡泡玛特店铺并设置自助售卖机,但对其全年整体营收影响微乎其微 [1] - 元隆雅图、万达电影、德必集团等公司均发布过与泡泡玛特相关的公告,但缺乏具体财务数据支撑 [1][2] - 通宇通讯曾因炒作CPO技术概念隐瞒子公司转让事实,恰逢实控人抛售1.5亿元减持计划遭深交所质疑 [3] 蹭热点行为的动机与影响 - 上市公司通过互动易平台、公众号或机构调研等渠道以模棱两可的表述与市场热点建立联系 [2] - 市场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部分公司选择利用热点吸引眼球而非提升业绩 [3] - 泡泡玛特股价6月17日市值蒸发逾200亿港元跌幅超6%,被蹭对象自身陷入价值重估困境 [4] 监管与市场反应 - 交易所对蹭热点行为保持高度警惕,雅本化学曾因夸大新冠药合作被证监会处罚 [4] - 专业投资者更看重企业长期价值创造能力,对热衷概念炒作的公司保持距离 [4] - 需完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明确热点业务的披露阈值如营收占比、研发投入等关键指标 [5]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回归 - 投资者应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理性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警惕盲目追逐市场热点 [6] - 资本市场最终会回归价值本源,专注主业、踏实经营的企业经得起时间考验 [6]
下一个爆款会是谁?行业小二:Crybaby潜力最大
每日商报· 2025-06-20 07:01
泡泡玛特全球直播表现 - 泡泡玛特与速卖通合作全球首场网红带货直播吸引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24万人观看[1] - Labubu等10余个热门IP链接上架后瞬间售罄 弹幕互动呈现多语言混战[1] - 直播模式为"反向直播带货" 海外网红亲赴中国总部进行产地直播[1] 跨境电商创新模式 - 速卖通首次尝试邀请海外网红来华直播 计划在更多国家市场推广该模式[1] - 直播形式增强用户沉浸式体验 多维度呈现中国品牌价值[2] - 平台紧急追加直播场次 6月19日加播场次将覆盖Labubu、Skullpanda、Crybaby等IP[3] 潮玩IP市场热度 - Labubu全球爆火带动泡泡玛特其他IP销售 Cry Baby、Baby Molly、Skullpanda等同样秒空[2] - Cry Baby潜力凸显 618期间日均搜索量环比增长近200%[3] - 社交平台出现"AliExpress大补Labubu"等话题 平台成为海外消费者抢购潮玩的主要渠道[2][3] 行业影响 - 中国潮玩行业借Labubu等IP加速出海 获得全球流量加持[2] - 跨境电商平台通过IP合作迎来高光时刻 速卖通被海外用户视为正品潮玩"捡漏圣地"[2][3] - 直播模式创新缩短全球粉丝与中国品牌距离 形成新型跨境消费场景[1][2]
Labubu“一娃难求”!多家A股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6-13 15:52
泡泡玛特IP Labubu的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成为全球潮玩市场的"顶流",带动盲盒经济和谷子经济概念股在A股市场领涨,6月12日超10只概念股涨停,6月13日厦门信达、哈尔斯继续涨停 [1] - Labubu所在的IP The Monsters 2023年营收达3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6.6%,占泡泡玛特全年营收的23.3%,成为公司营收第一的IP [14] - 泡泡玛特早期主力IP Molly系列占比下滑12%,显示公司IP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14] 上市公司与泡泡玛特的合作动态 - 20余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被追问是否与泡泡玛特存在合作,包括星辉娱乐、奥飞娱乐、天地在线等 [3] - 易点天下确认泡泡玛特是其重要客户,双方已建立业务合作 [4] - 青木科技是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代运营服务商,但代运营收入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很低 [4] - 元隆雅图与泡泡玛特在品牌营销推广项目上有合作 [5] - 万达电影旗下时光网与泡泡玛特"Baby Molly"等IP开展联名合作,相关SKU达百余款 [5] - 德必集团北京园区引入泡泡玛特自动售卖机,众信旅游成为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官方票务代理商 [5] - 有棵树、星辉娱乐等多家公司表示暂未与泡泡玛特开展合作 [6] Labubu产品的市场供需状况 - 深圳泡泡玛特门店Labubu系列持续断货,仅展示样品,消费者需线上预约后线下取货 [7][10] - 热门IP新品需定点抢购或门店排队,否则只能通过"黄牛"市场溢价购买 [10] - 闲鱼平台出现Labubu公仔出租服务,用于拍照、社交展示等场景 [10] 泡泡玛特的供应链挑战与IP运营策略 - 公司首席运营官承认Labubu等产品售罄反映市场需求远超供应链提升速度,正在调整供应链加大产能 [14] - 行业指出本土IP生命周期存在不确定性,消费周期约2-3年,需持续投入内容创作延长IP生命周期 [14]
A股谁能复刻“盲盒之王”的资本狂欢?
36氪· 2025-05-27 08:13
泡泡玛特核心业务表现 - 公司股价自2023年低点迄今累计最大涨幅超22倍,摩根大通首次覆盖予"增持"评级,目标价250港元 [1] - 2025年海外销售额预计同比增152%,2025-2027年CAGR达42%,海外收入占比将提升至2027年总销售额的65% [1] - 2025年Q1整体收益同比增165%-170%,海外市场收入同比暴增475%-480%,达中国市场的5倍 [3] - 通过限量版/隐藏款策略使产品在二级市场产生溢价,隐藏款获取概率1/144,二手市场溢价超10倍 [4] 全球化扩张与商业模式 - 海外业务覆盖20余国,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构建全球化版图 [3] - 形成"IP孵化+社群运营+限量销售"闭环生态,兼具消费/社交/投资三重属性 [4][11] - Labubu系列上市引发疯抢,热度堪比明星演唱会抢票,带动社交讨论量激增 [4] - 创始人王宁强调IP长生命周期,Labubu已运营10年,MOLLY将迎20周年 [6] A股合作生态圈 - 元隆雅图开展品牌营销合作,探索IP文创产业链机会 [5][6] - 万达电影通过时光网与Baby Molly等IP联名,开发超100个SKU [5][6] - 中国中免引入泡泡玛特快闪店及星星人互动站,增强免税店潮玩元素 [5][6] - 青木科技代运营天猫旗舰店,南凌科技提供全球门店网络安全服务 [5][6] - 汉朔科技为海外门店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壹网壹创提供电商代运营 [5][6] 行业竞争格局 - 郑中设计子公司推出山海经IP"有样熊",已开发20多款潮玩及衍生品 [7] - 奥飞娱乐投资AI机器人基金,但IP受众偏3-6岁儿童,与主流潮玩群体错配 [8] - 金运激光运营"IP小站"APP,推出NFT潮玩及元宇宙虚拟社区 [8] - 高乐股份获迪士尼等IP授权,开发超10个盲盒系列产品线 [9] - 华立科技通过游乐场设备销售IP衍生卡片/手办,广博股份上线魔道祖师等联名文创 [10] 行业发展趋势 - Z世代消费力崛起推动IP经济赛道火热,文创IP商业化加速 [7] - 头部企业优势在于持续产出爆款IP及构建情感连接的粉丝经济 [11] - 多数竞争者仍停留在产品形态模仿,缺乏原创IP开发能力与用户社群运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