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设备

搜索文档
财务核算不规范、内控不完善,数字人被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
齐鲁晚报· 2025-07-08 11:24
监管措施 - 山东证监局对数字人采取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文号为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5〕54号 [1][2] - 监管措施涉及财务核算不规范和内部控制不完善两大问题 [2][3] - 财务核算问题导致2021-2023年财报数据不准确:2021年营业收入虚增1359.20万元 净利润虚增375.76万元 2022年营业收入虚增99.68万元 净利润虚减326.38万元 2023年营业收入虚减1359.20万元 净利润虚减6.05万元 [2] - 内部控制问题包括客户立项管理、投标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等制度缺失或设计缺陷 以及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验收管理等制度执行不到位 [3]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2年4月18日 注册资本10618.24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徐以发 [5][6] - 公司是国内数字医教行业唯一的上市企业 股票代码835670 [5] - 主营业务为数字人体技术研发与应用 为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及生命科学教育提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5] - 产品已覆盖全国70%的医学院校、近百家医疗机构和50余个国家 [5] 经营信息 - 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登记状态为在营(开业)企业 [6] - 注册地址为济南市高新区天辰大街1188号 登记机关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 [6] - 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医疗器械制造与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 [6]
XR设备:从技术突破到医疗影像新革命,解码体内影像“数字眼”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6-06 20: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X射线成像设备未来向智能化、低剂量化、高精度化发展,政策推动国产替代加速,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4][5] - 行业上游核心部件技术壁垒高、国产化低,中游替代加速,下游三级医院主导,不同等级医院设备采购偏好与竞争格局有差异 [19] - 2024年中国DR市场国产化率显著提升,DSA市场销量增长迅猛、国产化率稳步提升,下游医疗服务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20][26][27] - 预计2025 - 2029年XR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6.02%,基层设备更新与高端需求增长将带来新机遇 [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概况 - XR设备利用X射线穿透物体获取内部影像信息,广泛应用于医疗、安检、工业等领域,本文聚焦医疗健康方向 [5] - 依据使用特性,XR设备分为通用X射线机(GXR)和介入X射线机(IXR),现阶段DR与DSA(大C型臂)为主要的X射线医学影像设备 [6][7][8] 行业特征 - 技术密集与创新驱动,数字化、智能化和AI技术融合提升成像质量和诊断效率,核心部件突破推动行业高端化 [9] - 政策导向与国产替代加速,国家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千县工程”等政策扩大市场需求,国产厂商市占率提升 [10][11] - 应用场景多元化与市场分层,XR设备应用拓展至多领域,医疗端不同设备市场需求差异明显,非医疗应用增长迅速 [12]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50 - 1990年):技术依赖国外,以仿制为主,市场被外资垄断 [14] - 启动期(2000 - 2019年):国家政策推动国产替代,国产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主导,但高端设备仍依赖进口 [15] - 发展期(2020年至今):国产企业在高端设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出海战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16]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核心部件技术难度高、国产化率低,全球各细分部件竞争格局由不同企业主导,日联科技、奕瑞科技等引领国产替代 [19][21] - DR和DSA核心部件技术门槛高,国内仅少数厂商具备生产能力,万东在两类设备生产上优势明显,但国产设备整体性能与进口产品仍存在差距 [22][24] 中游 - 2024年中国DR市场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国产品牌主导格局稳固,头部品牌集中度增强,各品牌产品平均单价因技术与市场定位呈显著分层 [26] - 2024年国内DSA市场销量增长迅猛、国产化率稳步提升,“GPS”三巨头主导竞争格局,前四品牌集中度高,各品牌产品平均单价差异显著 [27] 下游 - 2024年三级医院占据采购XR设备主导地位,DR领域不同等级医院品牌偏好分化,DSA市场国际老牌在三级医院重要,国产头部竞争有力,万东医疗在二级医院DSA表现突出 [29][30] 行业规模 - 2019 - 2024年,XR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5.31%;预计2025 - 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6.02% [33] -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南明确设备配置标准,驱动基层采购需求;心血管疾病高发性与PCI手术优势推动手术量增长,带动市场规模扩张 [35][36][37] 政策梳理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医疗机构提升设备水平,刺激市场规模扩大 [41]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为X射线成像医疗设备发展提供支持,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扩大市场需求 [41] -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41] -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医疗装备产业创新与发展,为XR设备市场扩容提供支撑 [36][44] - 《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医疗装备迭代升级,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44] 竞争格局 概况 - 西门子、飞利浦、GEHealthcare构成第一梯队,主导高端市场;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万东医疗等组成第二梯队,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主导,并加速向高端领域突破 [45] 历史原因 - DSA设备市场因不同层级医院需求差异,形成进口品牌主导高端市场、国产品牌抢占基层市场的分层竞争格局 [46] - DR设备因核心部件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凭借技术沉淀占据主导,国内企业起步晚、依赖进口,形成“GPS”三巨头主导的竞争格局 [46] 未来变化原因 - 政策推动基层设备升级、AI与DR融合及技术创新,驱动DR设备迭代和市场扩容,国产头部企业将提升全球竞争力 [46][47] - DSA市场因政策释放基层需求,国产企业以“基层 + 高端”双轨策略借技术突破提升市占率,冲击“GPS”主导格局,创新应用场景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普惠化迈进 [48] 上市公司速览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存续,注册资本若干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等 [53] - 报告展示了该公司2018 - 2023年多项财务指标数据 [54] 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存续,注册资本70306.1058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医疗器械制造、销售等 [57] - 报告展示了该公司2016 - 2025(Q1)多项财务指标数据 [58]
奕瑞科技20250427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医疗影像、工业检测、锂电等行业 公司:奕瑞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业绩 - 2024 年总营收 18.3 亿元,同比微降 1.7%;归母净利润 4.65 亿元,同比下滑 23.4%;扣非净利润 4.39 亿元,同比下滑 25.8%。探测器业务因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下滑约 12%,核心部件营收 1.26 亿元,同比增长约 50%,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业务营收 96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260% [2][3] - 2025 年一季度总营收 4.8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 1.43 亿元,同比增长 2.7%;扣非净利润 1.4 亿元,同比下滑 9.2%。预计全年收入端增速 20%,呈前低后高节奏,但面临国内医疗政策、齿科市场恢复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 [2][5] 毛利率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约 50%,同比下滑六个百分点,原因包括销售结构变化、探测器小幅降价、生产成本波动以及会计准则调整。探测器销售占比下降至 80%左右,核心部件和解决方案占比分别提升至 7%和 5% [2][3] 研发投入与产品拓展 - 2024 年研发费用达 3.1 亿元,同比增加 5000 万元。产品拓展取得进展,如韩国 CBCT 客户交付开始,与奕瑞科技合作快速增长,康桥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完成 [2][3] - CT 球管产品 2024 年开始开发,2025 年初完成部分样机开发,进入客户端送样测试阶段,海宁二期工厂用于生产球管和综合解决方案;CT 探测器进展更快,也处于送样评估阶段 [10] 供应链垂直整合 - 在 CT 探测器核心部件如 CT 陶瓷、PD 二维准直器等领域实现批量交付。CT 胶陶瓷处于产能爬坡阶段,JS 陶瓷优先进入量产状态,PDZ 和 AR 光学元件完成样品开发,AR 光学元件进入小批量阶段,高压部件系列开发并导入注册,100KV CT 高压部件原理样机完成,投资 CT 芯片公司增强竞争力 [11][14] 解决方案业务 - 2024 年整机代工解决方案成绩显著,规划海宁二期产能约 50 亿人民币。2025 年主要产品医疗移动 DR 设备和工业在线 3D 检测解决方案预计继续放量,新客户及新产品开始交付,是后续重要增长点 [12] 海外市场 - 2024 年海外收入下滑,原因包括部分原有项目下滑、新项目交付确认为境内收入、新项目启动时间短、公司改名影响海外注册和销售流程。2025 年及未来预计新项目逐步落地,增长来源包括全球主流医疗影像客户和各地区龙头客户 [16] 市场策略 - 采取出海策略和大客户战略,与大客户合作提升品牌力和市场份额,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开启机会,结合大客户全球渠道能力和与区域头部 OEM 厂家合作提升海外市占率 [16][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最终年报收入与业绩快报存在 3000 万左右偏差,原因是会计调整和直销收入下降导致利润转出 [5] - 公司在财务上严格控制收入确认,收到客户验收单后才确认收入,确保财务数据准确性和透明度 [6] - 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对美出口业务有一定影响,2024 年对美出口约 1 亿多,占比七八个百分点。公司在韩国和美国设厂转移订单,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促进国产替代,有利于公司在高端 X 射线医疗影像领域发展 [7][8] - 2025 年国内医用探测器增长取决于行业 Beta 及政策因素,海外目标是中期达到 50%,长期超过 70% [17] - 国内探测器国产化率在静态产品领域超 50%,中高端产品领域低于 10%,是未来国内重要增长来源 [17] - 2025 年工业增长预期相对确定,锂电业务增速最快,非锂电工业探测器业务相对平稳 [19] - 球管研发未来不排除进一步通过收购团队或挖人加快进展并扩充产品线 [20] - 合肥晶圆厂设备已搬入并进入联调阶段,预计年底量产,价格待年底成熟数据确定 [21] - 易瑞与吉利合作当前面向中国市场,中美贸易摩擦不影响现阶段销售,涉及海外市场项目会探讨物流路径和成本差异 [22] - 公司在光子技术领域投入时间长,借鉴西门子经验加速研发,太仓工厂有 45 套长晶炉运行,已取得重要突破 [25] - 公司在晶体生长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能进行物理生长和精细评估,与头部厂家沟通合作,预计 2025 年或 2026 年初实现稳定经济效益评估 [26] - 公司战略规划涵盖短、中、长期业绩增长点,短期关注国内市场需求恢复和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中长期围绕 CT 领域布局,远期发展光子技术 [27]
超研股份:国产超声设备先行者,创新引擎驱动医疗、工业多点开花
梧桐树下V· 2025-01-21 20:09
公司概况 - 超研股份是国内超声诊断设备三巨头中成立时间最早的企业,已走过四十多个春秋,是中国超声诊断设备自主创新发展的缩影 [1] - 公司前身超声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国内唯一一家长期专注于超声设备及无损检测设备开发的独立研究机构 [2] - 公司是唯一一家同时从事医用超声影像设备和工业超声无损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5] 市场地位 - 2021年公司超声影像设备在国内市场销量排名前三 [4] - 产品覆盖全国1.5万多家医院,与多家知名医院达成合作 [4] - 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产品与技术 - 建立了从全身应用彩超到人工智能云平台解决方案的全系列产品类型 [2] - 自主研制了我国首台B超设备"中华B超" [2] - 开发了我国首套智能乳腺全容积超声系统IBUS系列产品 [10] - 2014年推出中国第一款内置电池便携式DR设备 [11] - 2020年自主研发免防护和应急救援专用DR设备 [13] - 累计拥有已授权专利160项,其中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 [19] 应用领域 - 医用超声影像设备应用于乳腺癌筛查等专科诊断领域 [10] - 工业无损检测设备应用于雪龙二号、福清核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 [6] - 便携式DR设备应用于基层医疗、应急救援等多重场景 [13]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408.03万元、33,618.31万元、32,654.29万元 [14] -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7,592.08万元、12,722.61万元、11,543.82万元 [14]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6,117.05万元,同比上升10.75% [14]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9,232.16万元,同比上升10.03% [14] - 2021-2024年6月毛利率保持在66.71%-69.32%之间 [14] 研发投入 - 2021-2024年6月研发费用分别为3,855.92万元、4,287.62万元、4,772.48万元和2,260.48万元 [17]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保持在12.75%-14.62%之间 [17] - 拟募集资金31,145.75万元用于多个研发项目 [20] 行业前景 - 2019年全球无损检测市场规模84.2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13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88% [5] - 2019年超声无损检测市场份额约27.23%,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检测方法 [5] - 国家政策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医学影像设备市场需求反弹可期 [16] -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将带动国际无损检测设备市场发展 [16] - 高端医疗器械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