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ami
搜索文档
月活990万,这家相亲平台入局金融,合作小米消金
搜狐财经· 2025-11-07 13:15
公司概况与业务 - 公司运营在线情感社交平台,主要产品包括视频直播相亲软件“伊对”及语音社交应用“贴贴”[2]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3] - 公司出现在小米消费金融的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名单中,但其国内App未见直接信贷服务[2] 行业市场地位与规模 - 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自2020年起以32.8%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9.5%提升至2024年的35.7%[5]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226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用户数约2.8亿名[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排名第一[8] 用户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达990万,平均日活跃用户达210万,平均月付费用户达120万[6] - 核心产品“伊对”App月活跃用户月均使用时长8.0小时,七日留存率达72.1%,均位列行业第一[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0.5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73亿元,并于2024年实现净利润1.46亿元,扭亏为盈[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9.17亿元,同比增长85.9%;净利润为2.62亿元,同比增长490%[10] 融资历史与股东背景 - 公司于2019年获得蓝驰创投、XVC的A轮及A+轮投资[12] - 2020年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云九资本、人民网、顺为资本等,估值约2.76亿美元[13]
米连科技赴港上市 在线情感社交市场如何获得增长?
经济观察网· 2025-10-30 14:30
公司上市与核心运营数据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19.17亿元人民币,总月活跃用户达990万 [1] - 核心产品伊对的月活跃用户为480万,月均使用时长8小时,七日留存率达72.1%,两项数据均位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第一 [1][3] 独特的商业模式 - 公司摒弃“左滑右滑”模式,独创由“主持人”引导的三方视频聊天室互动机制 [2] - 主持人角色旨在解决陌生人社交的“冷启动”难题,降低用户心理压力,提升交流效率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平台已累计拥有超过18万名主持人用户,每月主持数千万场线上交流活动 [2] 市场定位与用户粘性 - 公司战略深耕下沉市场,满足该用户群体强烈的社交需求及对引导式互动的偏好 [3] - 公司通过主持人引导、数据驱动算法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开发三种方式促进在线连接 [3] - 高用户粘性(月均使用时长8小时,七日留存率72.1%)为商业化变现奠定坚实基础 [1][3] 增长策略与业务多元化 - 公司在巩固核心产品伊对的同时,积极进行产品矩阵化和全球化布局以寻求增长 [5] - 公司推出面向18至30岁年轻用户的语音社交应用“贴贴”,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平均月活跃用户达170万 [6] - 公司业务已扩展至海外,运营多款产品覆盖东南亚、中东、北美和南美等地区,IPO募集资金将部分用于推动海外市场渗透和产品开发 [6] 平台安全与合规治理 - 公司构建了多层次平台治理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的风险监控与主动防御 [7] - 平台通过智能系统驱动风险识别,应用异常检测与日志聚类等技术于风险控制和用户行为分析 [7] - 公司平台治理模式正向“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转变,以平衡用户增长与平台安全 [7][8]
撮合男女相亲,这群红娘半年赚了15亿
盐财经· 2025-10-28 17:42
公司核心业务与模式 - 公司运营一款名为“伊对”的在线情感社交应用,其核心模式为“视频直播+红娘牵线”,将传统交友聊天与直播间结合 [7][8] - 平台精准定位下沉市场,主要服务三四线城市的中青年用户,该群体社交需求强烈但对纯线上无引导社交接受度较低 [8] - 平台设计独特角色“线上红娘”,红娘主持直播间,负责调节气氛、维持节奏,帮助打破陌生人社交尴尬,平台超18万名红娘构成核心运营网络 [8][36]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虚拟礼物打赏分成,该部分贡献超过七成营收,其余来自会员订阅和广告 [36] - 虚拟礼物是平台核心货币,价格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例如6元可购买42支玫瑰,38元可购买266支玫瑰 [10][19] - 用户互动需消耗虚拟礼物,如连线需支付54朵玫瑰(约8元),语音或视频通话费用为35朵玫瑰/分钟(约5元) [19] - 平台与红娘、嘉宾形成三方分账体系,红娘分成比例在20%至52%之间,2025年上半年红娘分成金额达8.8亿元 [44] 运营数据与市场地位 - 伊对应用在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入15亿元,占母公司米连科技总营收近八成,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中位列第一 [11] - 母公司米连科技2024年营收为23.7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10.31亿元增长85.9%至19.1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从0.77亿元暴增至2.97亿元,同比增长超285% [11][44] - 平台用户粘性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上半年月活跃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为8小时(行业平均3.2小时),七日留存率达72.1%(行业平均53.3%),付费用户转化率为16.5%,近乎行业平均两倍 [50] 用户画像与社交生态 - 平台男性用户注册后体验更为冷清,且被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并充值虚拟礼物才能解锁完整功能,如发送消息 [18] - 典型男性用户多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社交圈狭窄的群体,如外卖员、失业者,他们存在强烈的“被看见”的社交需求 [26][34] - 女性用户注册流程简单,无强制实名认证,注册后可收到大量系统自动推送的“打招呼”信息,回复时需使用系统预设话术或经审核的自建内容 [17][21] 行业背景与增长动力 - 中国单身人口基数庞大,2023年15岁及以上单身人口达2.4亿,约占该年龄段总人口近五分之一,构成线上婚恋市场的潜在用户基础 [47][48] - 婚姻登记数呈下降趋势,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数为610.6万对,比上年下降约20.5%,30岁人口未婚率从十年前的14.56%升至2023年的29.97% [49] - 中国互联网婚恋服务市场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07.5亿元,同比增长7.7%,至2030年,线上婚介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186亿元增长至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7% [49][54] 红娘体系与激励机制 - 成为红娘门槛较低,主要路径为在直播间获得一定金额礼物或以嘉宾身份连麦满50小时,完成后由系统匹配“师傅”指导并开通权限 [41][42] - 红娘体系存在师徒分层机制,师傅可从徒弟收益中抽成,并需完成每月至少招2个徒弟的“收徒任务”,否则会被降级 [42] - 红娘收入与直播间流水直接绑定,存在通过“诱导”男性用户送礼以提升收入的现象,例如提醒用户“送个小花表示诚意”或“上麦聊得更久” [8][43]
米连科技“零处罚”背后:安全感是信任资产还是资本滤镜?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4:00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23.7亿元,期内利润2.6亿元,实现逆势盈利 [1] - 公司主打“红娘视频相亲”产品,七成以上收入依赖单款产品,付费率约12% [2] - 公司平台在2025年8月封禁账号330个,处置违规案例4.46万条 [1] 市场定位与用户画像 - 公司专注于下沉市场,三、四线用户占比超过六成,30岁以上有社交意愿人群为核心客群 [2] - 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2024年规模为226亿元,其中“伊对”市占率第一 [2]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低,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仅占总营收4.7% [3] 合规与风控体系 - 公司拥有行业罕见的“零处罚”记录,并将其归因于“红娘+算法”前置审核的“半熟人”机制 [1] - 公司采用智能系统加人工7×24小时巡查模式,每月更新诈骗话术库,并与公安部刑侦局合办反诈直播,建立“警企绿色通道” [1] - 平台“红娘控场”的国内治理模式在海外市场面临本地化合规挑战,不同文化对隐私、性别互动、宗教边界的规定差异巨大 [3] 增长策略与潜在挑战 - 公司通过海外产品HiFami、Chatta已登陆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但“本地化合规投入”被写进风险因素且未给出具体预算与人员配置 [3] - 下沉市场用户时间成本高、甄别能力低,更易为“高效配对”支付溢价,也更依赖平台提供的安全感叙事 [2] - 行业观察者提醒,平台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其评判标准外界难以复现 [1]
围猎寂寞男女!雷军押注的恋爱生意有多火?
搜狐财经· 2025-10-27 12:0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运营主体为米连科技,旗舰APP伊对专注于在线情感社交市场[2] - 2024年上半年伊对收入突破1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1.6%,超过第二名0.9个百分点[2] - 公司已吸引人民网文化产业基金、小米科技、顺为资本、云九资本等机构投资,最新一轮融资估值约2.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64亿元)[2] - 米连科技已于9月29日披露港股上市申请材料[3]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0.52亿元、2023年的10.34亿元,爆增至2024年的23.73亿元[9] - 2024年实现净利润1.46亿元,扭亏为盈(2022年亏损1302.8万元,2023年亏损1680.6万元)[1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再增85.9%至19.17亿元,净利润同比爆增490%至2.6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利润[12]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账上货币资金9.81亿元,负债总额10.77亿元,其中流动负债总额10.75亿元[35] 用户数据与运营指标 - 2025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992.17万名、平均日活跃用户207.19万名、平均月付费用户121.68万名[8] - 伊对APP在2025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480万,月均使用时长8小时,七日留存率72.1%,显著高于行业前十大参与者平均的3.2小时和53.3%的留存率[16] - 伊对月活跃用户月均启动次数119.6次,是行业前十大参与者平均月均启动次数(55.2次)的两倍多[16] - 伊对的付费用户转化率为16.5%,明显高于约8%的行业平均值,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中排名第一[20]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商业变现模式清晰,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提供增值服务,包括虚拟物品、互动功能及会员订阅[9] - 核心模式为视频直播间配对,一名主持人、两名嘉宾实时连麦,其余观众可围观或打赏,类似直播打赏[14][16] - 用户在平台充值购买虚拟礼物赠送给心仪对象或主持人,平台从礼物收益中抽成,并按20%至52%的比例与主持人分成[16] - 截至2025年6月底,伊对平台的线上红娘(主持人)规模已突破18万名[17] 成本结构分析 - 主持人收入分成费是公司最主要的营业成本,报告期内分别为4.87亿元、4.96亿元、11.55亿元及8.77亿元,占各期营业成本的83.6%、84.6%、89.5%及90.6%[17][18] - 销售及营销开支报告期内分别为3.68亿元、2.98亿元、6.55亿元和4.61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5%、28.9%、27.6%和24%,其中约97%用于广告及推广[33][34] - 研发开支报告期内分别为8628.8万元、9251.4万元、1.37亿元和8311.0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2%、8.9%、5.8%和4.3%[34] 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开始拓展海外市场,覆盖东南亚、中东、北美洲及南美洲,推出HiFami、Chatta、Seeta等产品面向不同地区人群[36] - 2025年上半年所有海外应用产品的平均月活跃用户350万名,平均月付费用户30万名,付费转化率为7.5%[36] - 海外业务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入比重为4.7%,较2024年全年的3.9%略有提升[36] - 港股IPO募资用途之一为加大海外市场推广,计划在日本、韩国、北美、东南亚、中东及拉丁美洲等地推广产品[36]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伊对诞生于中国直播行业蓬勃发展期,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4.22亿[13] - 与头部公司相比,米连科技收入规模仍有差距,陌陌、MATCH、赤子城科技2024年收入分别为105.63亿元、247.23亿元、50.92亿元[10] - 公司聚焦30岁以下年轻群体,形成"视频+音频"双端布局,2022年推出语音社交APP"贴贴"覆盖18至30岁客群[7]
米连科技赴港IPO:盈利拐点与出海
投资界· 2025-10-23 17:10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米连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A1招股书,接受上市问询,若成功将成为时隔两年后港股市场首家内地社交类IPO企业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打在线情感社交平台,旗舰App为“伊对” [3] 行业市场分析 - 2024年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规模预计为226亿元,用户规模约2.8亿,占全球总量的45% [2] - 中国20至40岁适婚人群约3亿,其中单身人口占比17%,“云相亲”因时间碎片化成为该群体的默认选项,行业线上化率持续提升 [2] 商业模式与产品布局 - 核心产品“伊对”采用视频直播间模式,由一名主持人引导两名嘉宾实时连麦,观众可围观或打赏,以此解决用户“破冰难”的痛点,与图文滑动匹配模式形成差异化 [3] - 2022年公司推出语音社交产品“贴贴”,覆盖18至30岁客群,形成“视频+音频”双端产品布局 [3]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视频红娘打赏和会员包月服务 [3] 财务表现与用户数据 - 公司在2022年及2023年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于2024年凭借运营效率提升实现全年利润首次转正,现金流回正 [3] - “伊对”单款产品贡献公司超七成营收,“贴贴”占比逐步提升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整体平均月活跃用户(MAU)为992万,平均日活跃用户(DAU)为207万,平均月付费用户为122万,付费率约12% [4] - “伊对”平均月活跃用户达480万,月均使用时长8小时,七日留存率72.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50%左右;“贴贴”月活跃用户170万,七日留存率43% [4] 运营与合规管理 - 公司自2018年“伊对”上线以来,未遭受过网信办、公安等部门的行政处罚,该记录在行业中较为少见 [6] - 公司部署AI识别结合人工巡查的7×24小时监测体系,每月发布《风控分析报告》以动态更新反诈骗策略,例如2025年8月处置违规账号2000余个、处理违规案例4.46万个 [6] - 公司与多地公安部门建立协作通道,并联合公安部刑侦局开展反诈宣传直播,在App内设置反诈宣传专区 [6] 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已向东南亚、中东、北美及南美等市场推出HiFami、Chatta、Seeta等产品,强调本地化运营与合规投入 [8][9]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贡献总营收的4.7%,较2024年全年的3.9%略有提升,但仍处于试水阶段 [8] - 行业观点认为,情感社交产品出海面临文化差异、宗教合规及获客渠道等挑战,国内经验能否成功复制尚待观察 [9] 未来增长关键 - 公司增长持续性将取决于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以及海外业务拓展的可复制性 [10]
伊对出品方赴港上市,揭秘“在线红娘”的生意经;18万红娘,如何让“榜一大哥”刷出15亿营收
搜狐财经· 2025-10-23 11:52
公司概况与业务模式 - 米连科技是一家线上情感社交平台,核心产品为“伊对”APP,主打“线上红娘”服务,并拥有贴贴及面向海外市场的HiFami、Chatta和Seeta等产品 [2][3] - 公司的核心模式是“三方视频+主持人引导”,将传统红娘服务线上化,由主持人引导互动,帮助用户打破陌生人社交障碍 [5][8] - 用户可在APP的广场、推荐、聊天室等功能区通过查看他人信息锁定目标,并发布个人动态展示自己,平台通过用户充值购买虚拟礼物赠送给心仪对象或主持人,并从礼物收益中抽成,再与主持人分成实现变现 [5][10]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从2022年亏损0.13亿人民币扭转为2024年盈利1.46亿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利润已达2.62亿人民币,毛利率高达49.5% [5] - 2025年上半年,仅“伊对”一个APP就实现收入约15亿人民币,贡献公司近八成营收 [5] - 截至2025年6月,伊对平台上的线上红娘规模已突破18万名 [10] - 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的3.68亿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6.55亿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再投入4.61亿人民币,其中超九成用于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广告投放 [22] 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 平台与主持人的分成比例介于20%至52%之间,2025年上半年,米连科技的分成支出高达8.77亿人民币,占营业成本的90.6% [12] - 公司的盈利高度依赖主持人的引导和用户的打赏行为 [12] 用户与市场 - 用户仅凭手机号即可完成注册,可填写基本信息但平台不进行实质审核 [13][14] - 截至发稿前,黑猫投诉平台中关于“伊对”的投诉量已达1063条,“虚假宣传”成为高频关键词,有用户反映被他人以“送礼物”为名骗取钱财,或平台安排工作人员以恋爱名义诱导充值 [14][16][19] - 公司声称采用“机器筛查+人工审核”双轨机制,但坦言无法完全识别所有违规行为 [21] 业务风险与挑战 - 收入严重依赖伊对单一产品,存在业务集中隐患,若伊对遭遇监管干预或竞争失利,业绩可能大幅下滑 [22] - 高企的营销费用是主要风险之一,如果高投入无法持续换来用户留存与付费,利润空间将被侵蚀 [22]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账上货币资金达9.81亿人民币,占总资产的85%以上,在不缺钱的情况下推进IPO,其募资的必要性令市场存疑 [23]
半年揽入近20亿,帮人找对象有多赚钱?
36氪· 2025-10-17 21:3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运营在线情感社交平台的科技公司,旗下中国应用产品包括视频直播相亲软件“伊对”及“贴贴”,海外应用产品包括HiFami、Chatta及Seeta等[5] - 公司旗舰产品“伊对”于2017年推出,目标用户为中国内地30岁左右的人群,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收入为15亿元,位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第一,贡献公司近八成营收[7] -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伊对”实现月活跃用户月均使用时长8.0小时,七日留存率达72.1%,均位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第一[11] 运营模式与核心资源 - 公司采用主持人用户(即“红娘”)引导的三方视频互动机制,通过音视频社交互动帮助用户建立连接,截至2025年上半年,“伊对”拥有累计超过18万名主持人用户[7] - 公司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提供增值服务,包括虚拟物品、互动功能及会员订阅,用户购买代币后可赠送给其他用户或主持人用户,主持人用户有权根据预先厘定的比例获得收入分成,分成比例介于20%至52%之间[8] - 收入分成机制是公司核心的营业成本,报告期内营业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7%、54.4%和50.5%,该机制旨在促进主持人用户积极激发用户连接及互动[8] 用户规模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达990万名,平均日活跃用户达210万名,平均月付费用户达120万名[5][10] - 报告期内(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0.34亿元、23.73亿元和19.17亿元,毛利分别为4.47亿元、10.82亿元和9.49亿元,毛利率从43.3%提升至49.5%[11] - 公司在2023年出现0.17亿元亏损后,于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分别实现利润1.46亿元和2.62亿元[12] 费用支出与未来计划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的2.9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4亿元,原因是为吸引流量及提升品牌知名度而加大在各社交媒体平台的广告投放[12] - 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0.93亿元增加47.6%至2024年的1.37亿元,主要因支持应用产品开发及优化的研发与技术团队人数及其平均薪酬增加[13] - 公司正在开发AI陪伴应用产品,旨在利用AI技术向数百万用户提供可扩展的个性化情感支持,打造持续、响应迅速且量身定制的新关系模式[13]
米连科技IPO:伊对APP监管不到位衍生聊天灰产专割男性用户韭菜 众多用户投诉被诱导消费
新浪证券· 2025-10-17 16:31
公司上市与募资用途 - 米连科技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股主板挂牌上市 [1]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渗透海外市场、开发海外产品、扩大研发团队、进行战略投资与收购以及用作营运资金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业绩波动较大,2022年营收10.52亿元,净利润-1302.8万元;2023年营收10.34亿元,净利润-1680.6万元;2024年营收23.73亿元,净利润1.4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9.17亿元,净利润为2.62亿元 [1][2] 用户运营指标 - 平均日活跃用户数从2022年的2,183,369下降至2024年的1,719,009,但在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2,071,855 [3] - 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从2022年的7,631,155下降至2023年的6,524,687,2024年回升至7,561,220,2025年上半年增至9,921,675 [3] - 平均月付费用户数增长显著,从2022年的451,663增长至2024年的873,566,并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1,216,764 [3] 业务集中度与市场地位 -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伊对”单一产品,该APP在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收约1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19.17亿元的比重超过75% [3] - 根据招股书数据,“伊对”在在线社交娱乐平台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1.6%,收入为人民币15亿元(即1.5十亿元) [4] - 前五大平台合计市场份额为38.7%,市场总规模为人民币131亿元(即13.1十亿元) [4] 海外市场拓展 - 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公司将海外市场视为第二增长曲线,海外产品覆盖东南亚、中东、北美及南美地区 [4] - 海外市场尚未形成较大规模,受运营成本及获客成本影响,短期内盈利能力仍存疑 [4] 平台运营模式与用户投诉 - “伊对”APP采用主持人引导的三方视频互动模式,主要面向中国内地30岁左右的用户 [5] - 平台存在大量用户投诉,黑猫投诉平台上包含“伊对APP”搜索词的投诉信息超过2500条,投诉原因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 [6] - 用户投诉案例涉及金额从数百元至上万元不等,例如有用户投诉其79岁父亲在平台上被诱导消费27万元 [6] - 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存在大量关于平台“诱导消费”的控诉帖,例如有用户称在平台两周花费数百元而未找到真诚交友对象 [5][7] 平台生态与潜在风险 - 平台生态中存在“回收伊对APP账号”、“招聘伊对聊天员”等现象,代聊人员通过收来的账号与男性用户聊天以获得礼物分成 [9][10] - 法律专业人士认为,此类收钱陪聊行为在法律层面或许不构成犯罪,但在道德层面属于灰色地带 [10]
米连科技:“零处罚”依然不能避免三大疑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2:0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米连科技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募资聚焦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 [1] - 公司运营的伊对产品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中,用户黏性表现突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现每名月活跃用户月均使用时长8.0小时及月活跃用户7日留存率72.1%,位列行业第一 [1] - 公司所处的“爱情数字经济”市场规模达226亿元,用户规模为2.8亿 [1]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公司收入在2022-2024年间实现显著跃升,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实现收入19.17亿元,同比增长85.9% [2] - 公司净利润在2025年上半年转为正向 [2] -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伊对单一产品,伊对贡献超七成营收,贴贴等新品占比渐增但留存率相对较低 [2] - 公司通过多轮融资积累资源支撑运营,投资方包括蓝驰创投、XVC、小米集团、云九资本、人民网、顺为资本、光源成长基金等 [2] 全球化布局进展 - 公司全球化布局是资本市场关注重点,募资计划重点投向海外,旨在复制国内“红娘模式” [3] - 公司于2024年推出HiFami、Chatta和Seeta等产品,覆盖东南亚、中东、北美、南美市场,并于2025年9月上线针对东南亚华语女性用户的AI音频新品 [3] - 当前海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2025年上半年MAU占比不足总量的10%,收入贡献有限 [3] 合规与安全运营 - 公司在强监管环境中表现突出,自伊对上线以来未曾受到主管部门处罚 [4] - 公司采用“技术+警务”机制应对风险,技术层面通过AI算法与人工巡查7×24小时监测,2025年8月处置违规账号2000余个、整体违规案例4.46万个、封禁账号330个 [4] - 警务层面公司与公安部门建立协作通道,联合开展反诈宣传,并通过APP内反诈专区、弹窗预警和基于用户画像的定向推送进行警示 [4] - 行业背景显示,婚恋交友类诈骗位列电诈三大高发类,2024年涉案金额超百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