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TA平台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网购,新华网连发三篇评论
财联社· 2025-11-09 21:35
线上购票平台行业乱象 - 线上购票平台存在精心设计的套路,例如在所谓的“最低价”机票中悄悄额外打包几十元的“退票保障”,使消费者实际支付高价 [2] - 平台套路包括默认勾选附加服务、用小字加注额外收费、付款后才弹出服务说明,消费者难以防范 [3] - 由于多数票务平台总部设在一线城市但业务覆盖全国,导致属地监管部门面临异地执法协调成本高、效率低的困境,许多纠纷最终只能调解了事 [3] 在线旅游平台定价干预行为 - 部分在线旅游平台擅自替商家调价,出现“一天被平台调价5次”的情况,剥夺商家定价自主权 [4] - 平台凭借流量垄断优势,以“算法优化”为借口,擅自上调售价赚取差价或强制商家低价促销引流,有些调价行为甚至不通知商家 [4] - 平台擅自调价的行为违背电子商务法关于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规定 [5] AI模特技术在电商行业的滥用 - 在“双11”购物节期间,有消费者发现购买的服饰类商品与AI模特展示严重不符,存在色差、材质悬殊等“货不对板”问题 [7] - 商家将AI模特技术异化为造假工具,利用其打造“零瑕疵”形象以刻意掩盖商品真实状态,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7] - 自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对AI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以遏制技术滥用 [8]
订景区门票要注意什么?避开常见陷阱的方法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9-25 19:16
节假日旅游,很多人会提前在 OTA 平台或小程序上订门票。但常见的"坑"包括:票种说明模糊、预约 成功却无法入园、退改条件不透明。为了避免行程被破坏,订票前要多留心几个关键点。 看清票种说明 景区门票往往分为基础票、联票、套票,有的价格便宜但不含核心项目。消费者要仔细核对票价包含的 内容,比如表演、馆区或观光车是否另收费用,避免到景区再"二次消费"。 留意退改规则 旅游行程常有变动,如果门票属于"不可退改",一旦行程取消可能会全额损失。建议在预订前确认退改 政策,并截图保存作为凭证。部分正规 OTA 平台提供"快速退改"或"无忧退订"服务,可以优先选择。 避开常见陷阱 一些消费者容易掉进"低价票"陷阱,比如: 黄牛票:来源不明,可能存在无效或伪造风险; 捆绑销售:部分平台或商家会强制搭售导览服务、餐饮券,看似划算,实际抬高了成本; 二次收费:部分项目未提前说明,入园后再另收费,引发争议。 在正式购买前,最好多方比价,并查 清票价包含的内容。 保存凭证,避免扯皮 关注取票和入园流程 现在多数门票实行电子票和实名制。订票时要核实: 查口碑与投诉记录 除了平台上的星级和评论,更实用的做法是提前查一查公开的投诉信息。 ...